- 第12课《醉翁亭记》(练习)-2022-2023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精品课堂(部编版) 试卷 1 次下载
- 第12课《醉翁亭记》第一课时(课件)-2022-2023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精品课堂(部编版) 课件 2 次下载
- 第13课《湖心亭看雪》(练习)-2022-2023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精品课堂(部编版) 试卷 2 次下载
- 第14课《诗词三首——行路难(其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练习)-2022-2023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精品课堂(部编版) 试卷 1 次下载
- 第14课《诗词三首——行路难(其一)》(课件)-2022-2023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精品课堂(部编版) 课件 9 次下载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13* 湖心亭看雪完美版课件ppt
展开湖心亭位于杭州西湖中间,据说是宋代整修西湖时,以湖泥堆成小山,成为一岛,是西湖三岛之一,后于山边建成亭阁,叫湖心亭。这是观赏西湖风景的好地方,因此常有文人墨客到此赏景。 在湖心亭极目远眺,湖光尽收眼底,群山如列翠屏,有“湖心平眺”之称。清乾隆帝在亭上题有匾额“静观万类”和楹联“波涌湖光远,山催水色深”。
张岱( 1597-168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文学家,明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末以前未曾出仕,一直过着布衣悠游的生活。明亡以后,消极避居浙江剡溪山中,专心从事著述,穷困以终。
《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即写于他明亡入山以后,书中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影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他文学创作以小品文见长,以“小品圣手”名世。文笔清新生动,饶有情趣,风格独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字音和停顿。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ná)一小舟,拥/毳(cuì)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sōng)沆砀(hàng dàng),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zhān)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qiǎng)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nán)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小草,指细微的事物,文中活用为量词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这一天晚上八时左右,我撑一叶小舟,裹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上)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天和云和山和水,上上下下白茫茫一片。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一道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水烧开后沸腾,这里指酒烧开
到了亭子上,看见有两个人已铺好了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在湖中哪能还有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 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力饮了三大杯,然后(和他们)道别。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客居此地。 等到下了船,船夫喃喃道:“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
余住西湖(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 ( )
古义:我 今义:剩下
古义:还 今义:更加
古义:竭力,尽力 今义:勉强
古义:酒杯 今义:跟“黑”相对
上下一白(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
大喜曰(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
上下一白( )长堤一痕( )
是日更定矣( )更有痴似相公者( )
古代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
大雪三日( )拥毳衣炉火( )客此( )
判断句:是金陵人( )省略句:见余,大喜曰( )倒装句:更有痴似相公者( )
“见”前面省略了主语“两人”
状语后置,应为“更有似相公痴者”
1、读完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课文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1):交代了看雪的时间、地点、天气状况和赏雪的具体经过。 第二部分(2):写湖心亭奇遇。
文中舟子对张岱有一句评价,是什么?关键词是哪个?是什么意思?
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他的“痴”表现在哪几方面?如何理解 “痴”含义?在前文中找一找。
——特立独行、不随流俗。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痴迷于世俗以外的闲情雅致
讨论:1.“湖中人鸟声俱绝”的“绝”字在此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一个“绝”字传达出冰天雪地、万籁无声的森然寒意,巧妙地从人的听觉和心理感受上写出了大雪后的情境。
讨论:2.在雪后极寒的夜晚,作者“独往湖心亭看雪”,一个“独”写出了什么?
一个“独”字,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显示了作者清高傲世的情怀,体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情,暗示了作者的“痴”,为下文埋下伏笔。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全景远处着笔,三个“与”字把天空、云层、山水之间浑茫莫辨的壮阔雪景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讨论:如何品析这写景句子?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这个句子抓住景物在大雪覆盖中留下的“影子”的特点,妙用“痕”“点”“芥”“粒”四个量词,把长堤、湖心亭、小舟以及舟中人用白描的手法按照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的次序勾勒出来,如同一幅颇有意境的水墨画,具有很强的视觉效果。
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
白描是一种描写方法。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是指一种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线在白底上勾勒物像的画法。作为一种描写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特征,以简练朴素、不加渲染的文字,寥寥几笔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他乡遇知己,天涯遇知音后的惊喜。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讨论:问其姓氏,“客”却不答姓名答籍贯。是作者写错了吗?还是另有深意?结合下面的材料,小组讨论。
材料一:“湖心亭看雪”事件发生于崇祯五年(1632);崇祯十七年(1644)明朝灭亡,顺治帝登基,清朝建立;顺治元年(1644)张岱反清复明失败,逃入山中著书;1647年左右,张岱写《湖心亭看雪》。
材料二:“金陵”即南京,明太祖朱元璋定其为国度,后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
“金陵”是明朝旧都南京的古称,开篇“崇祯”二字也可以看出,既然已经改朝换代,对前朝显贵旧人是很敏感的,而张岱依然特地写下“崇祯”字样,可见内心怀有对于亡国的沉痛、怀念等复杂的感情,在贫困衰败中固守一份对故国的“痴心”。
1.本文开头说“独往湖心亭看雪”,后来又写到“舟中人两三粒”,况且文章末尾还出现了舟子,显然不止一人,这与“独”是不是相矛盾?
这里并不是作者行文的疏忽,而是有意为之。在作者看来,茫茫众生不可为伍,比如舟子,虽然存在却犹如不存在,这反映了他文人雅士的孤傲,也是作者强烈的自我意识、自我情怀的一种写照。
2.舟子的话有什么作用?
舟子说作者“痴”,虽有世俗之感,却是对张岱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醉情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的高度评价。作者引用舟子的话包含对“痴”字的称赞,同时以天涯遇知音的喜悦又化解了作者心中淡淡的愁绪。也反衬了自己清高孤傲的情怀。
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
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醉情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
抒发了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醉情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同时天涯遇知音的喜悦又化解了作者心中淡淡的愁绪。
❶运用白描手法,生动传神。
白描手法就是文字简练单纯,不加渲染烘托,寥寥几笔勾勒出事物形神的一种写作手法。全文一百多字,写湖、写雪、写人,又交代游湖的始末,文字极其简练。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13* 湖心亭看雪说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13* 湖心亭看雪说课课件ppt,共3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湖心亭,杭州西湖,西湖孤山,湖心亭看雪,诗词赏析,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13* 湖心亭看雪课前预习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13* 湖心亭看雪课前预习ppt课件,共1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雪景描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学年第三单元13* 湖心亭看雪教课内容ppt课件: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三单元13* 湖心亭看雪教课内容ppt课件,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观其痴行,一切景语皆情语,赏其痴景,痴人之痴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