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3 “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课文内容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3 “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课文内容课件ppt,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夏浩然樊云芳,学习目标,知识梳理,关于吕伟,背景介绍,关于飞天,整体感知,飞天凌空,时间顺序,内容梳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
1.通过品读课文体会新闻特写的体裁特点。
2.体会作者的爱国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3.掌握消息和特写两种体裁的不同。
新闻特写(1)定义:特写的本意是指摄影中“放大了的近景”。在新闻学上,特写是以形象化的描写为主要表现方式的一种新闻体裁,它往往抓住现实生活中人物或事件的某一最能反映其特点或本质的片段或细节,作形象化的再现与放大。它常常抓住事物有特征的一面进行描述,比消息更细腻、更生动、更形象。由于新闻特写的画面感特别强,因此常给读者身临其境的感受。
(2)主要表达方式:描写;(3)选材:截取“局部”,描写局部,并放大细节。(4)新闻特写的特点:生动而集中地再现场景与人物;渲染与烘托气氛,形成视觉——神经——情感——感应过程;放大细节。(5)新闻特写的分类:人物特写和场景特写。人物特写:以人物为报道对象,截取人物活动的一个片段、一个侧面加以描绘,从而生动地反映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面貌。场景特写:以新闻事件中的场景为描写对象,通过对一个或几个典型性场景的描绘来反映整个事件。
新闻特写兼有新闻和文学的特点,但由于其强调新闻性、时效性和真实性,所以更接近于通讯体裁。新闻特写与通讯的共同点:重视运用形象思维,采取多种文学手法,生动形象地报道新闻事实。新闻特写与通讯的不同点:在报道同一新闻事实时,通讯一般展示新闻事件的纵剖面,来龙去脉比较完整;新闻特写则是集中笔力,主要展示新闻事件的某一横剖面,着重描写精彩瞬间,并且比通讯更强调时效性和现场感。
吕伟:20世纪80年代中国跳水队优秀运动员。1982年、1986年连续获得亚运会女子十米跳台冠军,1987年世界杯跳水赛女子团体冠军成员。
“飞天”凌空是一篇新闻特写,发表于1982年11月25日《光明日报》由夏浩然,樊云芳采写。仅540多字的特写,记者别具匠心地选用了百余个动词,堪称精当运用动词的新闻经典。30多年了,今天再来读它,依然觉得比赛像刚发生的一样,现场动感十足,是那样的真切感人,它不仅让我们了解了新闻而且具有美学价值,因此作品被评为当年好新闻“一等奖”。
飞天,是佛教中称为香音之神的能奏乐、善飞舞,满身异香而美丽的菩萨。飞天是民族艺术的一个绚丽形象,提起敦煌,人们就会想到神奇的飞天。敦煌飞天从起源和职能上说,它不是一位神,它是乾闼婆与紧那罗的复合体。乾闼婆是印度梵语的音译,意译为天歌神,由于他周身散发香气,又叫香间神。紧那罗是印度古梵文的音译,意译为天乐神。乾闼婆和紧那罗原来是印度古神话和婆罗门教中的娱乐神和歌舞神。神话传说中说他们一个善歌,一个善舞,形影不离,融洽和谐,是恩爱的夫妻。后来被佛教吸收,化为天龙八部众神中的两位天神。“飞天”的形象本来指敦煌壁画上婀娜仙女形象,后来人们常常用飞天形象来形容舞蹈者的优美舞姿,也有用来代指航天飞船。
翘首 潇洒 悄然 屏息敛声 眼花缭乱 震耳欲聋
qiá xiā qiǎ
bǐng liǎn liá zhèn
掌握下列词语的意思。1、屏息敛声:抑制语声和呼吸。2、眼花缭乱:眼睛看到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3、从容不迫:态度镇静沉着,不慌不忙。4、如梦初醒:比喻过去糊涂,在别人或某件事情的启发下,才恍然大悟。5、震耳欲聋:形容声音非常大,都快要把耳朵震聋了。
请大家根据课下注释1及老师提供的资料,结合本篇报道,把这篇新闻特写改写成一则消息,要求符合消息特点。
我跳水姑娘吕伟夺魁 二十五日电中国运动员吕伟在昨天的女子10米跳台跳水比赛中赢得金牌。吕伟今年16岁,扬州姑娘,昨天在女子跳台跳水比赛中赢得冠军。她夺冠的成绩为511.17分,领先亚军14.55分,领先季军更多达78.12分。吕伟赢得了“跳水皇后”“跳水女皇”的称号。
阅读文章,思考这则新闻特写报道了一件什么事?
这则新闻特写报道的是:跳水姑娘吕伟在新德里亚运会上赢得金牌的事。
第一部分:(1-4)记者利用特写镜头,重点描绘了吕伟跳水夺冠的一瞬间。
第二部分:(5-8)从侧面描写了外国记者、观众等对吕伟精彩的跳水动作的赞赏。
本文采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效果?
开头起笔不凡,采用了动静结合,对比烘托的写法。先是“静”中的吕伟站在10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再用“飘浮的白云、掠过的飞鸟、翘首的观众”这些动感的环境加以烘托,动静相宜,充分展现了吕伟的沉着冷静,坚定自信和观众的高度关注,为吕伟的起跳作了一个巧妙的铺垫。文中还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对吕伟起跳前的沉静自若及起跳、腾空、入水一系列动作的慢镜头回放采用了正面描写。而对记者的赞叹,观众的掌声、欢呼声,游泳场的气氛的描写则是侧面描写,这样结合起来写,更有力地烘托了吕伟跳水动作的出色完美,技艺精湛,精彩绝伦。
2.课文除了运用侧面描写,对比烘托的写法外,还善于运用一些修辞手法,你能找出来吗?
运用的有比喻,如“紧接着,是向前翻腾一周半,同时伴随着旋风般的空中转体三周,动作疾如流星”。此句把吕伟跳水的动作比作“旋风”“流星”,表现了吕伟空中转体三周的动作完成得非常迅速,完美,无可挑剔。 运用的有拟人。如“1.7秒的时间对她似乎特别慷慨。让她从容不迫地展示身体优美的线条。”此句把时间拟人化了,赋予了人的情感,说“时间”特别慷慨,把“时间”写得有情有意。从而展现了吕伟跳水动作既快又潇洒。
1、她站在十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白云似在她的头顶飘浮,飞鸟掠过她的身旁。
美在以动衬静。这句以动态的白云“飘浮”、“飞鸟”掠过衬托她的沉静,突出吕伟起跳前镇定从容的神情和优雅迷人的气质。
2.“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比喻。把吕伟凌空的姿态比喻为“凌空翔舞”的“飞天”,“飞天”是中国艺术中的精品,是中国人的骄傲,用它为喻,生动地展现了吕伟姿态的美妙,表现了作者的赞美之情,也与文题相呼应。一个“托” 字犹如定格在空中,从而更加表现出吕伟身材的修长、美妙、轻盈的特点,为下文的精彩表现埋下伏笔。
3.“像轻盈的、笔直的箭,‘哧’地插进碧波之中”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比喻。展现了吕伟入水动作的轻盈、迅速、完美。表达了作者的赞叹之情。
4.本段中写到了观众的反映,还写了“四面水花则悄然不惊”,有什么作用?
从侧面烘托吕伟动作的迅速、轻盈、完美。
5.课文结尾写到一个外国记者的表现、观众的欢呼声、印度观众的惊讶,有什么作用?
从侧面烘托出吕伟这一跳的完美,也表现了作者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
6.她已经又展开身体,像轻盈的、笔直的箭,“哧”地插入碧波之中,几串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悄然不惊。
“笔直地像轻盈的箭”运用比喻、 “哧”运用拟声词、“四面水花悄然不惊”则是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的描绘了“她”入水时优美、利落的身躯。如此完美的表现,作者再次更改了对“她”的称谓------“仙女”。好似气泡也不只是对“她”被动的接纳,而是张开臂膀主动地拥抱。作者对“她”由衷的赞美之情蕴含在了字里行间。
(1)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动作疾如流星”、“像轻盈的、笔直的箭”等。(2)侧面烘托。开头以“白云”“飞鸟”之动衬托吕伟沉静自若。结尾用外国记者“跳起来”、观众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印度观众的“惊讶不已”从侧面突出吕伟这一跳的美妙。
这篇特写表现了对运动员吕伟为国争光的赞美,为中国有这样优秀的跳水运动员而感到自豪,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古人留下许多以身许国的篇章,让我们一起来瞻仰、背诵。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清代林则徐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唐代戴叔伦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宋代陆游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清代徐锡麟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唐代韩愈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飞天凌空背景图课件ppt,共1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暂时抑止呼吸,形容寂静无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八年级上册3 “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图文ppt课件,共3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第一课时,课时目标,课程导入,走近作者,交流背景,知识链接,读准字音,翘尾巴,静悄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3 “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教课内容ppt课件,文件包含3“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ppt、3“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DOCX、3“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mp3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