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6.1《芣苢》课件22张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50684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6.1《芣苢》课件22张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50684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6.1《芣苢》课件22张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50684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6.1《芣苢》课件22张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506847/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6.1《芣苢》课件22张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506847/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6.1《芣苢》课件22张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506847/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6.1《芣苢》课件22张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506847/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6.1《芣苢》课件22张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506847/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6.1 芣苢教学演示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6.1 芣苢教学演示ppt课件,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诗歌背景,四言诗,初步感知,朗读诗歌初步感知,整体感知,感悟形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芣 苢
《诗经 ˖ 周南》
西周取代殷商,政治、经济制度发生巨大变革,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促使社会在精神文明方面产生飞跃性的进步,作为文学代表的《诗经》的出现是时代进步的必然产物。
“周南”指周王城以南的地方,也就是西周王城镐京及东周王城洛邑以南,直至江汉流域和淮河流域等地。该地的歌谣中正平和,历来被认为是“正风”的典范,故作为《诗经》的首章。
“四言诗”指每句四字或以四字句为主的诗体,是中国汉代以前通行的诗歌形式。《诗经》是这种诗体的代表。四言诗四字一顿,节奏鲜明,简单明快,单纯而有天籁的意味。
请大家朗读全诗,注意节奏!
朗读诗歌
初步感知
芣 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①。采采|芣苢,薄言|有之②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③。采采|芣苢,薄言|捋之④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⑤。采采|芣苢,薄言|襭之⑥ 。
本诗描绘了人们集体采摘芣苢
思考:诗歌描写的是什么?用一句话概括。
口译全诗
读懂诗意
梳理内容
芣 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注释: ① 薄、言:都是语词,没有实义 ② 有:采得 ③ 掇:拾取 ④ 捋:用手成把成把地抹下来。 ⑤ 袺:用手提着衣襟兜东西。⑥ 襭:把衣襟掖在腰带上兜东西。
国学专家余冠英先生的译文: 车前子儿采呀采,采呀快快采些来。 车前子儿采呀采,采呀快快采起来。 车前子儿采呀采,一颗一颗拾起来。 车前子儿采呀采,一把一把捋下来。 车前子儿采呀采,手提着衣襟兜起来。 车前子儿采呀采,掖(yè)起衣襟兜回来。
请所有的女同学再读这首诗,想象你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请概括描述画面。
晴朗的夏天,一群妇女在田野上采摘芣苢,她们一边采摘,一边唱歌。她们的动作是如此熟练敏捷,她们的歌声是那样悠扬欢快。她们有个唱,还有和声。
“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绣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若远若近,忽断忽续,不知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旷” ——清代学者 方玉润
情移,审美中的感情转移,物 我合一。 神旷,心境开阔,精神愉快。
为什么如此简洁的诗句会给我们带来这么大的“情移、神旷”之审美冲击呢?
重章叠句是《诗经》的一种常见手法,即上下句或者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情达意的方法。 本诗三章十二句,只有六字交替变动,其余全是重叠,看似单调重叠复沓,实则别有韵味。 “采采”是一重叠词,“采采芣苢”“薄言×之”反复咏唱,产生简洁明快、回环往复的韵律感,有音乐之美。在内容和主题上可以深化意境、渲染气氛、强化感情,突出主题。
这首《芣苢》章句复沓回环!
《诗经》的美根源于劳作过程中,这种质朴的风味绝不是一个人关在书房里能够雕琢出来的!
《周南》中有多篇涉及劳动的内容,这绝不是偶然,而是我们这个民族勤劳善良传统的体现。其中闪烁着劳动创造世界的光辉思想。 “天子亲耕以共粢盛,王后亲蚕以共祭服”“先王之法,天子亲耕,后妃亲蚕,先天下忧 衣与食也。”
合作探究、品味内涵:
这首诗歌虽然简单,但对劳动的细节描写非常典型,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有什么效果?试结合诗歌加以分析。
思考提纲:① 展现了特写式的劳动动作美。② 展现了内容丰富的劳动过程美。
③ 体现了先民快乐幸福的生活感情。
① 展现了特写式的劳动动作美。 这首诗的细节描写从动词的精彩运用中能体现出来。分别采用了“采、有、掇、捋、袺、襭”这六个动词,精练而不烦琐。这六个动词,每一个都抓住了采摘过程中最精彩的环节,把隐藏在生活中的美清晰地呈现出来,将一瞬间的动作用文字定格成经典,将动作中的细节美展现得细致、丰富。每一个动作就如同摄影里的特写,让人清晰难忘。劳动者从日常的劳动中发现美,并吟出了一首热情洋溢的诗歌,这说明在他们看来,劳动不是枯燥乏味的,也不是简单麻木的,而是充满乐趣的。
② 展现了内容丰富的劳动过程美。
诗歌通过“采之、有之、掇之、捋之、袺之、襭之”来概括采摘芣苢的全过程,这六个独立的动作合起来就是一套完整的动作,看起来层层递进、有条不紊,非常流畅,如行云流水。当几个独立的动作聚在一起进行系统内部优化之后,采摘的过程就变成了一场用肢体表达艺术的活动,把日常的劳动升华成行为的艺术。先民对劳动的熟练程度,给人一种游刃有余的美。原本生长于郊野的车前草,经过劳动者的几道工序就成了盘中餐或者是药,是对先民改造力的生动体现。
③ 体现了先民快乐幸福的生活感情。
采摘芣苢的人是当时的劳动者,即生活在下层的平民。周朝实行“井田制”,劳动人民生产所得的很大部分要上交给贵族阶层。再加上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对物质的需求也仅仅是最基本的生存需要,能保证最基本的吃穿需要就是最大的幸福。但是留给自己的粮食是有限的,人们也会采摘野菜来补充。芣苢既是有食用价值的野草,也是能治病的药材。因此,当人们看到既能填饱肚子又能治病的芣苢,心情是愉悦的、欣喜的。人们看到了生存下去的希望,于是哼着这首歌,将草丛中的芣苢采了又采。因为这样的劳动成果是属于自己的,所以人们唱的歌谣是让人感到快乐幸福的。
一件日常小事,人们做得井然有序,在忙碌中透着这一种安定专注,让人着迷。她们行歌拾草,陶然忘机,这是劳动者才有的朴素和坦荡,是清平世界才有的朗朗风姿。在一个宽松亲民的政治统治之下,劳动者就应该有这样的安定与欢喜,潇洒和自信、充满幸福!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6.1 芣苢多媒体教学ppt课件,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内容之美简与丰,插秧歌,善于做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6.1 芣苢课文内容ppt课件,共1页。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6.1 芣苢图片ppt课件,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重章叠句,补充介绍,初读感知,生活中的插秧过程,劳动本身的滋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