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24课《火烧云》(第2课时)教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350697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24课《火烧云》(第2课时)教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350697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24 火烧云第2课时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24 火烧云第2课时教案设计,共5页。
教学目标
1.认识“喂、盈”等8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模”,会写“必、胡”等13个生字,会写“火烧云、晚饭”等7个词语,积累文中表示颜色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至六自然段。
3.了解课文如何从形状、颜色两方面写出火烧云变化极快极多的特点,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4.能借助相关语句说出火烧云的特点,体会人们见到火烧云时的喜悦之情。
教学重(难)点
能借助相关语句说出火烧云的特点,体会人们见到火烧云时的喜悦之情。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 一 课 时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初步感知火烧云的的绚烂
1.你们知道什么是火烧云吗?那为什么课文把朝霞,晚霞叫火烧云?快速浏览课文,看看文中哪句话告诉了你确切的答案。
2.联系生活实际,品读“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天空着了火。”初步感知火烧云热烈的色彩和动态的变化特点。
二、通读课文,梳理脉络,初步了解内容
活动一
1.放声朗读课文,遇到不懂的生字新词圈画出来,借助拼音尝试多读几遍,力求将课文读通读顺。
2.再次浏览课文,想一想,课文按照什么顺序介绍“火烧云”?从文中圈出相关词句并完成学习单上的思维导图。
检验学习成果
出示第一个和六两个生字较多的文段,尝试自己放声读,师生齐读。
着重关注正确读好多音字“模”(一模一样 模型),借助图片,理解“紫檀色”。
出示本课的生字新词,自己放声读一读,跟着老师一起读,去掉拼音和组词再认读。
分享思维导图,说明从课文的哪些词句中找到介绍的顺序的。
活动二
写火烧云的变化是从哪些方面写的?进一步完善思维导图。
点拨提示
第三自然段里有“颜色”这个词,而且列举了各种颜色,后面三个自然段,不管写的是马、狗、狮子,写的都是云的形状,采用同类合并的方法,可以帮你快速概括提炼出来。
三、学习并书写生字
活动三
再次认读生字,仔细观察,想想用什么方法记得这些生字,哪些是易错难写的字,怎样把字写正确、写端正?
点拨指导
着重指导“威、武”两个半包围结构的字。
借助汉字演变,了解字形字义
,最早的“威”字的样子,像是把斧头置于一个女子的头上,用来表示威慑,胁迫的意思。
“武”是戈字加一个止,戈是兵器,止是一个脚趾的形状,表示步行,整个字是:扛着武器迈步向前,表示行军征伐,表示威力。
(2)指导正确、端正书写。
2.指导其他生字的书写
生字中笔画少,如“必、凶”,要把笔画写开一些,像“猛、镇、骑”笔画多的,要注意把笔画写得短小写,缩小笔画间距,整个字写得紧凑些。
3.练习写字:注意半包围结构、独体字和左右结构三类字各自的结构特点,把字写端正。
四、作业
1、熟练朗读课文
2、完成配套写字本
3、选做:查找火烧云的图片或者视频
第 二 课 时
了解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特点,体会并积累文中生动的用词。
活动一
仔细阅读第三自然段,你发现火烧云颜色变化有什么特点?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的?
分享点拨
发现特点
关键句:“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
怎样多?你能借用文中的词句具体说说吗?(点拨:不但列举了各种各样的颜色,甚至还有“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足见颜色之多。)
仅仅是“多”吗?(还有快)你能借用文中的词句具体说说吗?(点拨:连续四个“一会儿”,两个顿号,短句)
2.感情朗读。用较快的速度、读出火烧云颜色变化的快与多。
3、对比朗读,体会文中用词的生动、丰富与准确。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红的、金的、灰的、黄的、紫的……五颜六色,千变万化,美丽极了。
发现、体会颜色词语的丰富多样
ABB式叠词: 红彤彤 金灿灿
两种颜色混合:半紫半黄 半灰半百合色
常见事物比拟:葡萄紫 梨黄 茄子紫
借助图片,认识颜色词语,感受火烧云的绚丽多彩。
说词游戏
用40秒时间,看看能写出多少个不同形式的色彩词来(ABB式叠词、两种颜色混合、常见事物比拟)。
师生合作说色彩词。
4.边想象画面,边美美的朗读。
5.借用提示性词语,尝试背诵。
二、体会火烧云形状变化的特点,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活动二
仔细阅读第四至六自然段,看看文中具体描写了火烧云哪几种形状变化,你感受到了火烧云形状变化的什么特点?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的?
分享点拨
1.火烧云形状变化特别快。从哪里见到呢?(“一会儿、两三秒钟、忽然、接着、一转眼、 一会儿功夫”。把这些表示时间极短的词语列出来,就更清晰感受到“变化之快”。同样表示时间短,却可以有这么多种写法,跟上面写颜色变化多,是不是有共同的特点?)
2.形状变化除了快,还有吗?(多)何以见得?(“天空中一会出现马,一会出现狗,一会出现狮子”,“天空中又像这个又像那个”,学习联系上下文来读,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理解火烧云形状变化之多)
3.比较朗读,下面这段话与课文4-6自然段比,你更喜欢哪一种介绍?为什么呢?
天上的火烧云变化极快,
一会儿出现一匹马,
一会又来了一群狗,
一会儿又来了一只狮子……,
真是形态各异,变化多端。
(这个文段中马是什么样子的?没写出来。课文不但写了这匹马是什么样子的,还写了怎样变化的,又是怎样消失的。把变化的整个过程写得细致,写得具体。)
4.多形式朗读,体会火烧云的神奇变化。
A.按照“出现”“变化”“消失”的顺序,师生配合着朗读。
B.自己再读一读这段话,用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感受感受火烧云变化的神奇过程。
C.读后面两个带“了”的句子,体会句式的特别。
D.朗读第一段,看看有几个“了”,再读一读,感受这种特别的句式表达,再次感受火烧云的神奇变化以及作者的喜悦之情。
6.用刚才的方式,自由朗读5、6自然段,边读边想想画面,感受火烧云的神奇变化。
7.借助提示语,尝试背诵4-6段。
三、小练笔
1.欣赏绚丽多彩、形态各异的火烧云
活动三
天空中的火烧云还会有哪些形状和变化?请你展开想象,仿照课文写法,写下来。
2.交流分享,看看谁写得更生动形象。
拓展延伸
介绍萧红和她的《呼兰河传》,朗读《祖父的园子》节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五、作业
1、积累本课写时间和颜色的词语
2、背诵课文第3-6自然段
3、(选做)阅读《呼兰河传》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三年级下册24 火烧云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第2课时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词句段运用,书写提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火烧云第1课时教案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