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人教部编版18 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
展开1.能认会写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溪边》。
3.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
教学重点:
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
教学难点:
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欣赏水墨画。
揭题。
提示题目中的“墨”字书写要点:
上黑下土是个墨,
上下重心要对齐。
黑字四点匀铺开,
土字扁平横稍长。
二、梳理字词,检测预习
1. 检测词语读音(二类字带拼音):
水墨画 染绿 碎了 水葫芦 小蘑菇
浪花 斗笠 你拨我溅 清清爽爽
教师提醒“水葫芦、小蘑菇”都是植物,都读轻声。
(出示水葫芦、小蘑菇图片)
去掉拼音再读。
提示一类字“碎”字书写要点,演示学生书写视频。
轻拿轻放易破碎
右边卒字要写好
一点一横最上面
中间两人齐守候
底下十字莫上头
三、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说说哪幅画给你印象最深?
2.指答。
预设:《溪边》给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溪边的垂柳爱打扮,爱照镜子,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真好玩。
出示三首诗题目:你能在溪边、江上、林中三个标题后面加上一个动词,概括每首诗的主要内容吗?
溪边钓鱼
江上 ?
林中 ?
指答,预设:溪边钓鱼 江上戏水 林中采蘑菇
四、学习《溪边》,习得学法
1.默读第一首诗,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为什么能看到这样的画面?
预设:我看到了把溪水当镜子的垂柳,像绿玉带一样平静的山溪,还有立在钓竿上的红蜻蜓。小孩儿在溪边钓鱼,钓到以后,鱼儿在草地上蹦蹦跳跳,小孩儿快乐地笑。
我一边读,一边理解诗句,一边想象,就看到这样的画面了。
师小结:边读边想象画面,这是读懂诗歌的第一个小妙招。
2.读了这首诗,有没有你不懂的地方?
生:老师,平时我们的人影都是黑色的,为什么诗里说“人影给溪水染绿了”呢?
师:要读懂这个句子,我们可以用第二个小妙招:联系上下文。请你再读一读,联系上下文想一想。(暂停)现在明白为什么说“人影给溪水染绿了”吗?
生:我明白了,第一行诗把“溪水”比作“镜子”,说明这里的水是很平静的。第二行诗点明是“山溪”像绿玉带,说明小溪两边都是山啊,树啊青翠欲滴的。山溪平静,水平如镜,人影倒映在绿绿的水面上,于是“給溪水染绿了”。
师:是呀,一个“染”字,把溪水写活了,特别神奇!就这样,记住第二个小妙招: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难懂的句子就不再难了。
3.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
生:为什么说“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呢?鱼儿蹦跳可以理解,笑声怎么能蹦跳呢?
师渲染情境:大家回想刚才的画面,小朋友在溪边静静钓鱼,热切期盼鱼儿上钩。同学们,回想我们钓鱼的经历,当辛辛苦苦耐心钓上来的鱼儿在草地上活蹦乱跳,你会有什么反应?
生:我会兴奋地跳起来。
生:我会开心地大笑。
师:这不就是“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吗?可见,结合生活实际,也能帮助我们理解难懂的句子。这是第三个小妙招哦。
4.用上刚学的三个小妙招,配乐读诗,读出新的意味。
5.挖空背诵:
垂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钓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忽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草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运用妙招,自学诗歌
1.出示自学要求:
(1)读一读《江上》和《林中》,说一说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2)想一想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可以用哪些小妙招弄懂?
2.学生汇报《江上》:
生(1):结合插图,我边读边想象画面,看到了三个小朋友在江中戏水,你把水泼给我,我把水泼给你,大家嘻嘻哈哈,调皮的儿童们,划动着双臂,一下子钻进水中,一下子又浮出水面。
师:结合插图,能帮助我们理解难懂的句子,这是第四个小妙招。
生(2):我刚开始不知道什么是“水葫芦”,也不懂“两对排牙”指的是什么。查了资料之后知道“水葫芦”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而诗中的水葫芦加上了双引号,说明并不是真正的水葫芦,而是指在水中游戏嬉戏将头露在水面的像水葫芦一样的孩子。
师:查找资料,也能帮助我们理解难懂的句子,这是第五个小妙招。
现在请同学们对着镜子,开怀大笑,看到镜子里的“两排银牙”了吗?明白诗中“两排银牙”的意思了吗?联系生活,能帮助我们理解难懂的句子。
《江上》是一幅动态图,请男生和女生合作来呈现这幅动感的水墨画。
男:像刚下水的鸭群,扇动翅膀拍水戏耍。
女:一双双小手拨动着浪花,你拨我溅笑哈哈。
男: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
女: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排银牙。
师:读得真好,似乎笑哈哈的声音还在回荡!
过渡:离开江上,让我们走入林中。你看到了什么画面?
4.学生汇报《林中》:
生(1):读了《林中》,我看到这样的画面:刚刚下过雨,松树就像洗过澡,小蘑菇从地里钻出来,像山花一样开放。儿童们欢乐的声音响林中,都把挂在松树上的雨珠给抖落了,那一个一个带着斗笠来山中摘菜的蘑菇的儿童,不正像那一颗颗蘑菇吗?
生(2):诗中有两个斗笠:“小蘑菇钻出泥土戴一顶斗笠”和“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我刚开始想:这两个“斗笠”意思一样吗?我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想明白了,第一个斗笠指“蘑菇”,第二个斗笠指戴着斗笠的“儿童”。树林里的小蘑菇像斗笠,而小朋友戴着斗笠去林中采蘑菇,他们自己也像一个个小蘑菇,真有趣。
师:请按下暂停键,自己读一读《林中》,品一品其中的趣味。
六、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理解课题:为什么说童年是水墨画?
预设:童年就像水墨画一样自由、写意,灵动、富于变化,诗人把童年比作水墨画,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童年生活的生机盎然、充满欢乐。
2.(PPT播放配乐)童年是连绵不断的水墨画,是无忧无虑的乐园。这三首诗如水墨画一般,勾勒了三个典型的生活剪影,体现了童年生活的无忧无虑、快乐无比。看,儿童脸上灿烂的笑脸;听,那一声声雀跃的呼唤,那一阵阵愉悦的呐喊。我们就是这些幸福的儿童!
3.诗人除了写了课文这三首诗外,还写了另外三首童年小诗。请欣赏:
树下
黄桷树撑开一柄翠绿的伞,
一群白鸽在浓荫中飞翔。
阳光从叶缝间悄悄地看,
千百只眼睛织成一张光的网。
仿佛老树也变得年轻了。
一次次鼓着绿色的手掌。
花前
目光一次次从花上移到纸上。
心里早画下花儿的模样。
一支蜡笔在纸上轻轻滑动,
一朵鲜花在纸上慢慢开放;
一只蜜蜂绕着画纸飞了一圈,
它好像已闻到花儿的清香。
街头
听不见马路上车马喧闹,
哪管它街头广播声高。
书页在膝盖上慢慢翻动,
嘴角旁牵动着一丝抹不掉的笑;
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
也想看“黑旋风”水战“浪里白条”。
读了这三首诗,你仿佛看到怎样的画面?(出示小妙招)你可以借助今天学的几个小妙招去理解难懂的句子,读懂这三首小诗。
4.作业设计:课后可以仿照课文写一首小诗,描绘童年有趣的画面,体现儿童的欢乐。
语文童年的水墨画教案: 这是一份语文童年的水墨画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 型,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具准备,课时安排,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18 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18 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及反思,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18 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18 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自读自悟,理解大意,感受诗意,学习借鉴,诵读诗歌,感悟语言,总结谈话,结束教学,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