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Word版含答案)

    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Word版含答案)第1页
    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Word版含答案)第2页
    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Word版含答案)第3页
    还剩1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Word版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Word版含答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如图所示动物可生活在蛙类的膀胱中,它的身体扁平,不分节,肠道只有一个开口,没有外骨骼。如图中的动物属于( )
    A.扁形动物B.线形动物C.腔肠动物D.环节动物
    2.18世纪,林奈把身体细长、左右对称、无附肢、能够蠕动的动物统称为蠕虫。由此判断不属于蠕虫的是( )
    A.涡虫B.蚯蚓C.蛔虫D.蜗牛
    3.观察水螅的体形和生活状态,以下最适于进行实验的一组是( )
    A.新鲜的自来水中,生有芽体的饥饿的水螅
    B.井水中,生有芽体的饱食后的水螅
    C.放置几天后的自来水中,不生芽体的饥饿的水螅
    D.蒸馏水中,不生芽体的饱食后的水螅
    4.猪肉绦虫和蛔虫都是寄生虫,但分属无脊椎动物的两个类群,下列选项中属于它们与寄生生活相适应的共同特征的是( )
    A.生殖器官发达B.没有专门的消化器官
    C.身体呈两侧对称D.体表有角质层
    5.海洋为我们提供了许多鲜美的海产品,如鲍鱼、对虾、海蜇等,它们分别属于( )
    A.鱼类、节肢动物、腔肠动物
    B.软体动物、节肢动物、腔肠动物
    C.鱼类、爬行动物、扁形动物
    D.软体动物、爬行动物,扁形动物
    6.下列一组动物中,全是环节动物的是( )
    A.蚯蚓、草履虫蝗虫B.蚯蚓、水蛭、沙蚕
    C.珊瑚、变形虫、蚯蚓D.海蜇、蜘蛛蟹、沙蚕
    7.(1分)下列动物与其对应的结构,不匹配的是( )
    A.蚯蚓﹣﹣皮肤B.华枝睾吸虫﹣﹣背腹扁平
    C.缢蛏﹣﹣外套膜D.鱼﹣﹣鳞片
    8.(1分)下列成语中没有节肢动物的是( )
    A.蜂拥而至B.门可罗雀C.飞蛾扑火D.蛛丝马迹
    9.(1分)缢蛏、乌龟、鲤鱼、鲸都是生活在水中的动物、其中用鳃呼吸的是( )
    A.缢蛏、鲸B.乌龟、鲸C.缢蛏、鲤鱼D.乌龟、鲤鱼
    10.(1分)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于2019年10月18在武汉举行,吉祥物名为“兵兵”(如图),设计灵感来源于我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长江流域洄游鱼种﹣﹣﹣中华鲟,下列和它同属一个类群的是( )
    A.章鱼和鲤鱼B.墨鱼和鱿鱼C.鲢鱼和带鱼D.鳄鱼和鲨鱼
    11.(1分)在水中,鲫鱼不停而有节奏地用口吞水,再由鳃孔排出,其主要作用是( )
    A.滤取食物B.调节比重C.平衡身体D.进行呼吸
    12.(1分)人们养鱼时,经常在鱼缸中放入新鲜的水草,主要目的是( )
    A.使鱼缸更美观B.增加水中氧气的含量
    C.供给鱼新鲜的饵料D.清洁鱼缸里的水
    13.(1分)你捉过鱼吗?下河摸鱼时,很难把鱼攥到手里,即使捉到手里又往往让它挣脱,这是由于其体表有黏液,非常的黏滑,鱼体表黏液的主要作用是( )
    A.减少运动时水的阻力B.预防人类捕捉
    C.保持体表湿润D.辅助呼吸
    14.(1分)鱼类的受精方式和生殖方式分别是( )
    ①体外受精②体内受精③卵生④胎生
    A.①④B.②③C.②④D.①③
    15.(1分)下列不属于南海休渔制度主要目的是( )
    A.有效控制幼鱼的捕捞
    B.保护海洋动物的多样性
    C.有利于鱼类等水生动物在春、夏季节的繁殖
    D.渔船、渔民可得到休整,为继续捕捞做好准备
    16.(1分)科学家在一池塘里将两种鱼分别单独和混合放养,一段时间后,检测出四类食物在它们胃内所占的比例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单养时两种鱼多出没在植丛中 ②单养时鱼种b多出没在池底 ③混养时两种鱼多出没在池底
    ④混养时鱼种a多出没在池底,鱼种b多出没在植丛中 ⑤混合放养有利于对资源和空间的利用
    A.①④⑤B.①③⑤C.②④⑤D.①③④
    17.(1分)在下列各项中,与青蛙适应陆地生活无关的是( )
    A.皮肤柔软、裸露、湿润B.头部感觉器官发达
    C.能利用肺进行气体交换D.后肢发达,适于跳跃
    18.(1分)我国特有的一级保护动物扬子鳄属于爬行动物,下列关于扬子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终生用肺呼吸
    B.体表有角质的鳞片,可减少水分散失
    C.有颈,头可以灵活转动
    D.水中受精,产卵
    19.(1分)下列动物类群中,包含种类最多的是( )
    A.节肢动物B.爬行动物C.鸟类D.哺乳动物
    20.(1分)利于爬行动物保持水分的结构是( )
    A.毛B.外骨骼
    C.皮肤D.角质的鳞片或甲
    二、综合题(共30分)
    21.(6分)如图是生活在水中或潮湿环境中的无脊椎动物,请据图回答问题。
    (1)B是 ,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 ,有口无肛门。营养条件好时。身体上会出现 ,这种生殖方式称为 生殖。
    (2)C是蚯蚓,属于无脊椎动物中的 动物(类群)。
    (3)D是蛔虫,体表角质层的作用是 。
    22.(5分)生物兴趣小组常常收集一些日常生活现象给同学们讨论,如:
    (1)为什么在城市排污口捕捞不到水螅?因为水螅通常生活在水流缓慢、水草繁茂的 中。
    (2)某同学喜欢吃生鱼片等食物,你认为不将鱼煮熟直接食用是否安全?
    (3)在“食品安全”主题班会上,有同学提出“病从口入”。所以医生建议我们饭前必须养成先 的良好卫生习惯。
    (3)光彩夺目的珍珠其实是由河蚌的 受到沙粒等异物的刺激时,分泌大量的珍珠质包裹而成的。
    (5)夏季黎明总能看到池塘里的鱼跳出水面或浮头,这是因为 。
    23.(7分)如图为鲫鱼的形态图,据图回答问题:
    (1)用吸管吸取一些墨汁,慢慢滴在鱼口的前方,会看到墨汁从鱼的 流出。
    (2)轻轻掀起鳃盖,发现鱼鳃的颜色是 色,原因是鳃丝上布满了 。
    (3)鱼之所以能在水中生活两个特点至关重要:一是靠 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二是能在水中 。
    (4)填写图中结构名称① ④ 。
    24.(12分)实验法是生物学科的重要的科学探究方法,学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们通过实验活动进一步认识和了解不同动物的特征和生活习性,收获颇丰。
    (1)蚯蚓是人类的好帮手,在观察蚯蚓时,要经常往其体表滴水以保持湿润,原因是 。用手轻轻抚摸蚯蚓,会发现身体的一面有粗糙不平的感觉,这是因为 。观察蚯蚓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 构成。随后小组成员设计了两个实验来探究适合蚯蚓生存的环境:
    实验一探究的问题是 ?
    实验二的变量是 。
    通过这两个实验得出的结论应该是:蚯蚓适合 的生活环境。
    (2)学习了蝗虫的呼吸后,同学们对蝗虫的呼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出现了意见分歧。正方同学认为蝗虫的呼吸器官在头部,因为头部是蝗虫的 中心,反方同学则认为呼吸器官在 、 部,因为仔细观察后,在其两侧找到了排列很整齐的一行小孔;于是设计了甲、乙两组实验结果是 组蝗虫先死亡,蝗虫两侧的小孔叫 ,是空气进出蝗虫的通道。根据蝗虫的呼吸特点,请你提一条室内灭蚊蝇的方法: 。
    2021-2022学年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1分,共20分)
    1.(1分)如图所示动物可生活在蛙类的膀胱中,它的身体扁平,不分节,肠道只有一个开口,没有外骨骼。如图中的动物属于( )
    A.扁形动物B.线形动物C.腔肠动物D.环节动物
    【分析】动物根据体内脊柱的有无可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体内有脊柱的动物叫做脊椎动物,如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体内没有脊柱的动物叫做无脊椎动物,如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解答】解:图中动物具有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背腹扁平、左右对称(两侧对称)、有口无肛门。属于扁形动物。
    故选:A。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明确扁形动物的特征。
    2.(1分)18世纪,林奈把身体细长、左右对称、无附肢、能够蠕动的动物统称为蠕虫。由此判断不属于蠕虫的是( )
    A.涡虫B.蚯蚓C.蛔虫D.蜗牛
    【分析】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的体壁有肌肉,它们主要靠肌肉的收缩和舒张来蠕动。
    【解答】解:林奈把身体细长、左右对称、无附肢、能够蠕动的动物统称为蠕虫。蠕虫动物靠身体肌肉的收缩和舒张来蠕动,如涡虫、蚯蚓、蛔虫等。蜗牛有腹足,它依靠腹足来运动,身体也不细长,因此不属于蠕虫。
    故选:D。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蠕虫动物的特征。
    3.(1分)观察水螅的体形和生活状态,以下最适于进行实验的一组是( )
    A.新鲜的自来水中,生有芽体的饥饿的水螅
    B.井水中,生有芽体的饱食后的水螅
    C.放置几天后的自来水中,不生芽体的饥饿的水螅
    D.蒸馏水中,不生芽体的饱食后的水螅
    【分析】腔肠动物的特征:结构简单,生活在水中,身体辐射对称,体壁由外胚层和内胚层两层细胞及中间无细胞结构的中胶层构成,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如海蜇、海葵、水螅。
    【解答】解:放置几天后的自来水,氯气逸出、氧气增加,有利于水螅生长;不生芽体的水螅便于观察水螅的形态;饥饿的水螅便于观察水螅的捕食和运动,所以放置几天后的自来水中,不生芽体的饥饿的水螅利于观察水螅的体形和生活状态。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水螅的生活习性。
    4.(1分)猪肉绦虫和蛔虫都是寄生虫,但分属无脊椎动物的两个类群,下列选项中属于它们与寄生生活相适应的共同特征的是( )
    A.生殖器官发达B.没有专门的消化器官
    C.身体呈两侧对称D.体表有角质层
    【分析】一种生物寄居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体表或体外,并从这种生物体上摄取养料来维持生活的现象叫做寄生,营寄生生活的动物都有与寄生生活相适应的特点。
    【解答】解:与寄生生活相适应,猪肉绦虫没有专门的消化器官,运动器官和感觉器官也都退化,生殖器官特别发达,猪肉绦虫的每个妊娠节片中含有5万多个受精卵;蛔虫的生殖器官也非常发达,每条雌虫每日排卵约24万个;这些寄生虫之所以具有如此发达的生殖器官,产下如此数量的受精卵,目的就是为了增加感染寄主的机会。
    故选:A。
    【点评】生物都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
    5.(1分)海洋为我们提供了许多鲜美的海产品,如鲍鱼、对虾、海蜇等,它们分别属于( )
    A.鱼类、节肢动物、腔肠动物
    B.软体动物、节肢动物、腔肠动物
    C.鱼类、爬行动物、扁形动物
    D.软体动物、爬行动物,扁形动物
    【分析】动物的分类除了要比较外部形态结构,还要比较动物的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并结合动物的生活习性和地理分布情况等。
    【解答】解:鲍鱼属于软体动物,软体动物的身体柔软,有外套膜、有坚硬的贝壳,身体藏在壳中。
    对虾有头胸甲、用鳃呼吸属于节肢动物甲壳纲。
    海蜇的结构简单、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属于腔肠动物。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一些常见动物的主要特征。
    6.(1分)下列一组动物中,全是环节动物的是( )
    A.蚯蚓、草履虫、蝗虫B.蚯蚓、水蛭、沙蚕
    C.珊瑚、变形虫、蚯蚓D.海蜇、蜘蛛蟹、沙蚕
    【分析】本题考查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可以从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方面来切入。
    【解答】解:环节动物的特征为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身体分节可以增强运动的灵活性;
    A、蚯蚓是环节动物、草履虫是原生动物、蝗虫是节肢动物,故不不符合题意;
    B、蚯蚓、水蛭、沙蚕都是环节动物,故符合题意;
    C、珊瑚是腔肠动物、变形虫是原生动物、蚯蚓是环节动物,故不符合题意;
    D、海蜇是腔肠动物、蜘蛛蟹是节肢动物、沙蚕是环节动物,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注意知道节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区别。节肢动物的特征为许多体节构成的,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也分节,环节动物的特征为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
    7.(1分)下列动物与其对应的结构,不匹配的是( )
    A.蚯蚓﹣﹣皮肤B.华枝睾吸虫﹣﹣背腹扁平
    C.缢蛏﹣﹣外套膜D.鱼﹣﹣鳞片
    【分析】动物的分类除了要比较外部形态结构,还要比较动物的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并结合动物的生活习性和地理分布情况等。
    【解答】解:A、蚯蚓的体壁由角质膜、上皮、环肌层、纵肌层和体腔上皮等构成。最外层为单层柱状上皮细胞,这些细胞的分泌物形成角质膜。此膜极薄,由胶原纤维和非纤维层构成,上有小孔。柱状上皮细胞间杂以腺细胞,分为黏液细胞和蛋白细胞,能分泌黏液可使体表湿润。而人和高等动物的皮肤由表皮、真皮(中胚层)、皮下组织三层组成。因此蚯蚓具有体壁,没有皮肤,不匹配。
    B、华枝睾吸虫属于扁形动物,背腹扁平。匹配。
    C、缢蛏属于软体动物,具有外套膜。匹配。
    D、鱼类生活水准,大多具有鳞片。匹配。
    故选:A。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各种动物的主要特征。
    8.(1分)下列成语中没有节肢动物的是( )
    A.蜂拥而至B.门可罗雀C.飞蛾扑火D.蛛丝马迹
    【分析】本题考查节肢动物的特征,较为基础。
    【解答】解:节肢动物的特征是身体有许多体节构成的;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也分节;另外在节肢动物的头部有的有单眼和复眼,有的只有复眼,一对触角和口器等特点,所以节肢动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强。
    A、蜂拥而至意思是像一窝蜂似地拥来,描述的是节肢动物中的蜜蜂,A不符合题意
    B、门可罗雀意思是大门之前可以张起网来捕麻雀,描述的是鸟类中的麻雀,B符合题意
    C、飞蛾扑火意思是飞蛾扑到火上,描述的是节肢动物中的蛾类,C不符合题意
    D、蛛丝马迹意思是从挂下来的蜘蛛丝可以找到蜘蛛的所在,从马蹄的印子可以查出马的去向,其中描述的是节肢动物中的蜘蛛,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关键知道节肢动物的特征,即:节肢动物的特征是身体有许多体节构成的,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也分节。
    9.(1分)缢蛏、乌龟、鲤鱼、鲸都是生活在水中的动物、其中用鳃呼吸的是( )
    A.缢蛏、鲸B.乌龟、鲸C.缢蛏、鲤鱼D.乌龟、鲤鱼
    【分析】生活在水中的动物大都用鳃呼吸,也有用其它器官呼吸的。
    【解答】解:缢蛏属于软体动物,用鳃呼吸;乌龟属于爬行动物,用肺呼吸;鲤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鲸胎生哺乳,生活在水中,属于哺乳动物,用肺呼吸。
    故选:C。
    【点评】在水中生活的动物并不是都用鳃呼吸的。
    10.(1分)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于2019年10月18在武汉举行,吉祥物名为“兵兵”(如图),设计灵感来源于我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长江流域洄游鱼种﹣﹣﹣中华鲟,下列和它同属一个类群的是( )
    A.章鱼和鲤鱼B.墨鱼和鱿鱼C.鲢鱼和带鱼D.鳄鱼和鲨鱼
    【分析】鱼类的主要特征:终生生活在水中,身体呈梭形,体表大多覆盖着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
    【解答】解:中华鲟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属于鱼类;
    A、章鱼属于软体动物;鲤鱼属于鱼类,不合题意;
    B、墨鱼和鱿鱼属于软体动物;不合题意;
    C、鲢鱼和带鱼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都属于鱼类;符合题意;
    D、鳄鱼属于爬行动物,鲨鱼属于鱼类,不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对鱼类的主要特征的认识,基础知识,多以选择、填空形式出题,常结合多考点出综合题。
    11.(1分)在水中,鲫鱼不停而有节奏地用口吞水,再由鳃孔排出,其主要作用是( )
    A.滤取食物B.调节比重C.平衡身体D.进行呼吸
    【分析】鱼总是不停地大口吞水这并不是在进食而是在呼吸。
    【解答】解: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观察活金鱼,可以看到金鱼的口和鳃盖后缘有交替闭合的现象,这是鱼在呼吸。鱼用鳃呼吸,鳃上有许多鳃丝,鳃丝里密布毛细血管,当水由口流进,经过鳃丝时,溶解在水里的氧就渗入鳃丝中的毛细血管里,而血里的二氧化碳浸出毛细血管,排到水中,随水从鳃盖后缘的鳃孔排出体外,所以鱼类不停地吞水实际是在呼吸。
    故选:D。
    【点评】认真观察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常使用我们说学的知识去解释。
    12.(1分)人们养鱼时,经常在鱼缸中放入新鲜的水草,主要目的是( )
    A.使鱼缸更美观B.增加水中氧气的含量
    C.供给鱼新鲜的饵料D.清洁鱼缸里的水
    【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解答】解:鱼的生活需要不断的从水中获得氧气,鱼缸中的水草在光照条件下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氧气,满足了鱼呼吸的需要,因此鱼缸中放入水草的目的是为了增加水中氧气的含量。可见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了光合作用的产物:除制造有机物外,还能产生氧气。
    13.(1分)你捉过鱼吗?下河摸鱼时,很难把鱼攥到手里,即使捉到手里又往往让它挣脱,这是由于其体表有黏液,非常的黏滑,鱼体表黏液的主要作用是( )
    A.减少运动时水的阻力B.预防人类捕捉
    C.保持体表湿润D.辅助呼吸
    【分析】本题考查鱼适于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鱼类的特征有生活在水中,鱼体表大都覆盖有鳞片,减少水的阻力,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来不断向前游动.
    【解答】解:鱼类有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①鱼身体的颜色上深下浅(背部深灰色,腹部白色)为鱼的保护色。②身体呈流线型中间大两头小。③身体表面覆盖鳞片,保护身体;鳞片表面有一层黏液,游泳时减小水的阻力。④身体两侧有一行侧线,侧线和神经相连,主要是测定方向和感知水流的作用。⑤鱼的身体长有胸鳍、背鳍、腹鳍和尾鳍是鱼在水中的运动器官。⑥鱼用鳃呼吸。⑦体内有鳔,主要作用是调节身体的比重,鳔在鳍的协同下,可以使鱼停留在不同的水层里。 故手抓鲫鱼时,往往已经捉到手的鱼又让它挣脱,这是因为鱼体表光滑有黏液。黏液的作用是能减少运动时水的阻力。
    故选:A。
    【点评】鱼类的主要特征是中考的常考点,应掌握鱼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
    14.(1分)鱼类的受精方式和生殖方式分别是( )
    ①体外受精②体内受精③卵生④胎生
    A.①④B.②③C.②④D.①③
    【分析】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体表有黏液,减少水中的阻力,体外受精,卵生。
    【解答】解: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体表有黏液,减少水中的阻力,体外受精,卵生。
    故选:D。
    【点评】关键是掌握鱼类的生殖发育特点。
    15.(1分)下列不属于南海休渔制度主要目的是( )
    A.有效控制幼鱼的捕捞
    B.保护海洋动物的多样性
    C.有利于鱼类等水生动物在春、夏季节的繁殖
    D.渔船、渔民可得到休整,为继续捕捞做好准备
    【分析】从我国的国情看,伏季休渔制度是当前一项重要的、有效的保护渔业资源的措施。伏季休渔有利于渔业资源的保护和恢复,有利于渔业生态的改善,有利于渔民的长远利益,有利于促进渔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解答】解:如果一年四季都不停的捕鱼,那鱼很快就捕光了,针对这一点,就形成了“休渔期”这一条规定。在捕完鱼之后,有一段规定的时间,让鱼繁殖。每年的夏季,南海海域都进入休渔期。期间大小船只一律禁止捕渔作业。采取休渔制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保护渔业资源,不是渔船、渔民可得到休整,为继续捕捞做好准备。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种群数量变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难度不大;另外海洋渔业生产中,合理使用网眼尺寸较大的网具进行捕捞,会使更多幼小的个体逃脱,得到生长和繁殖的机会,减少了捕获个体的数量,保持足够的种群基数,使种群的年龄组成变为增长型,有利于种群数量的恢复。
    16.(1分)科学家在一池塘里将两种鱼分别单独和混合放养,一段时间后,检测出四类食物在它们胃内所占的比例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单养时两种鱼多出没在植丛中 ②单养时鱼种b多出没在池底 ③混养时两种鱼多出没在池底
    ④混养时鱼种a多出没在池底,鱼种b多出没在植丛中 ⑤混合放养有利于对资源和空间的利用
    A.①④⑤B.①③⑤C.②④⑤D.①③④
    【分析】混合放养有利于资源和空间的充分利用。由表格中单养和混养时检测出的鱼胃内食物可知:单养时鱼种a主要以植丛中的动物为食,鱼种b也主要以植丛中的动物为食,说明单养时鱼种a与鱼种b多出没在植丛中。混养时鱼种a主要以底栖动物为食,说明多出没在池底;鱼种b主要以植丛中的动物为食,说明混养时鱼种b仍多出没在植丛中。
    【解答】解:①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单养时两种鱼胃内植丛中动物比例高,说明单养时两种鱼多出没在植丛中,①正确;
    ②单养时鱼种b植丛中动物比例较高,说明多出没在植丛中,②错误;
    ③混养时,鱼种a底栖动物比例较高,鱼种b植丛中动物比例较高,因此说明混养时鱼种a多出没在池底,鱼种b多出没在植丛中,③错误;
    ④混养时,鱼种a底栖动物比例较高,鱼种b植丛中动物比例较高,因此说明混养时鱼种a多出没在池底,鱼种b多出没在植丛中,④正确;
    ⑤混养时,两种鱼栖息区域、食性有差异,有利于对资源和空间的利用,⑤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种间关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图表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数据,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7.(1分)在下列各项中,与青蛙适应陆地生活无关的是( )
    A.皮肤柔软、裸露、湿润B.头部感觉器官发达
    C.能利用肺进行气体交换D.后肢发达,适于跳跃
    【分析】本题考查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水中或陆地上,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
    【解答】解:由于两栖动物的出现代表了从水生到陆生的过渡期。既有适应陆地生活的新的性状,又有从鱼类祖先继承下来的适应水生生活的性状。其适应陆地生活的特征:①头部感觉器官发达,眼睛高高凸起,便于观察周围环境。②能利用肺进行气体交换,摆脱水的限制。③后肢发达,适于跳跃,适于陆地活动。其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①趾间有蹼,适于水中游动。②皮肤柔软有黏液,减小水中游动的阻力。③头呈三角形,有利于减小水中游动的阻力。故与青蛙适应陆地生活无关的是皮肤柔软、裸露、湿润。
    故选:A。
    【点评】两栖动物是从水生到陆生的过渡期,既有适应陆地生活的性状,也有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
    18.(1分)我国特有的一级保护动物扬子鳄属于爬行动物,下列关于扬子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终生用肺呼吸
    B.体表有角质的鳞片,可减少水分散失
    C.有颈,头可以灵活转动
    D.水中受精,产卵
    【分析】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心脏只有三个腔,心室里有不完全的隔膜,体内受精,卵生或少数卵胎生。
    【解答】解:A、扬子鳄属于爬行动物,终生用肺呼吸,正确。
    B、扬子鳄体表有角质的鳞片,可减少水分散失。正确。
    C、扬子鳄有颈,头可以灵活转动,便于发现食物和敌害。正确。
    D、扬子鳄体内受精,陆地产卵。错误。
    故选:D。
    【点评】关键是熟记爬行动物的特点,注意区分爬行动物与其他陆生动物的特点。
    19.(1分)下列动物类群中,包含种类最多的是( )
    A.节肢动物B.爬行动物C.鸟类D.哺乳动物
    【分析】节肢动物中的昆虫纲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一个类群。
    【解答】解:昆虫纲,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一个类群。已知地球上的昆虫在100万种以上,约占整个动物界种的2/3.昆虫属于动物界、节肢动物门。所以动物界中包含动物种类最多的类群是节肢动物。
    故选:A。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地球上种类和数量最多的动物类群是节肢动物中的昆虫。
    20.(1分)利于爬行动物保持水分的结构是( )
    A.毛B.外骨骼
    C.皮肤D.角质的鳞片或甲
    【分析】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会随外界的温度变化而变化。心脏只有三个腔,心室里有不完全的隔膜,体内受精,卵生或少数卵胎生。
    【解答】解:爬行动物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可以保持水分,减少水分的蒸发适于陆生。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爬行动物保持水分的结构的体表特点。
    二、综合题(共30分)
    21.(6分)如图是生活在水中或潮湿环境中的无脊椎动物,请据图回答问题。
    (1)B是 水螅 ,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 刺细胞 ,有口无肛门。营养条件好时。身体上会出现 芽体 ,这种生殖方式称为 出芽 生殖。
    (2)C是蚯蚓,属于无脊椎动物中的 环节 动物(类群)。
    (3)D是蛔虫,体表角质层的作用是 保护 。
    【分析】A是涡虫,属于扁形动物,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B是水螅,身体呈辐射对称,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C是蚯蚓,用湿润的体壁呼吸。
    D是蛔虫,属于线形动物,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解答】解:(1)B是水螅,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营养条件好时,水螅身体上会出现芽体,这种生殖方式称为出芽生殖。
    (2)C是蚯蚓,属于无脊椎动物中的环节动物。
    (3)D是蛔虫,它们的消化管结构简单,生殖器官发达,体表有角质层起保护作用。
    故答案为:(1)水螅;刺细胞;芽体;出芽。
    (2)环节。
    (3)保护。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动物的分类知识。
    22.(5分)生物兴趣小组常常收集一些日常生活现象给同学们讨论,如:
    (1)为什么在城市排污口捕捞不到水螅?因为水螅通常生活在水流缓慢、水草繁茂的 清洁淡水 中。
    (2)某同学喜欢吃生鱼片等食物,你认为不将鱼煮熟直接食用是否安全?
    (3)在“食品安全”主题班会上,有同学提出“病从口入”。所以医生建议我们饭前必须养成先 洗手 的良好卫生习惯。
    (3)光彩夺目的珍珠其实是由河蚌的 外套膜 受到沙粒等异物的刺激时,分泌大量的珍珠质包裹而成的。
    (5)夏季黎明总能看到池塘里的鱼跳出水面或浮头,这是因为 水中缺氧,鱼跳出水面或浮头为了呼吸 。
    【分析】1.食品安全是指:购买安全食品;预防食物中毒;防止食品污染。
    2.水中的藻类植物能够增加水中氧气的含量,但是晚上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反而使水中氧气减少。
    【解答】解:(1)水螅通常生活在水流缓慢、水草繁茂的清洁淡水中。
    (2)鱼在水中生存,而水中是能存活多种看不见的细菌与寄生虫,一旦吃了不熟的鱼肉,不但会使肠胃不适使人呕吐腹泻严重的会得寄生虫病,如肝吸虫病(吸付在肝部得上肝病如肝吸虫病,严重可是得肝癌)或上脑虫。
    (3)饭前洗手是一个良好的卫生习惯,因为手上会沾染上很多细菌。
    (4)河蚌属于软体动物,河蚌的外套膜受到沙粒等异物的刺激时,会分泌大量的珍珠质把异物层层包裹起来,最后形成珍珠。
    (5)白天,由于池塘中的藻类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使池塘水中氧含量大大增加,这时,鱼可以从水中获得足够的氧,不会出现浮头现象;在夜晚时,由于缺少阳光的照射,池塘中的藻类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而且还要进行呼吸作用消耗大量的氧气,到了黎明时池塘水中含氧量最小;这时,鱼为了呼吸,便出现浮头,甚至跳出水面的现象,以便从空气中吸取氧气;因此鱼出现浮头现象是因为水中缺氧,这种情况严重时可导致鱼群大量死亡。
    故答案为:
    (1)清洁淡水;
    (2)不安全,一旦吃了不熟的鱼肉,会使肠胃不适使人呕吐腹泻,严重的会得寄生虫病;
    (3)洗手;
    (4)外套膜;
    (5)水中缺氧,鱼跳出水面或浮头为了呼吸。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各种动物的特征及食品安全。
    23.(7分)如图为鲫鱼的形态图,据图回答问题:
    (1)用吸管吸取一些墨汁,慢慢滴在鱼口的前方,会看到墨汁从鱼的 鳃盖后方 流出。
    (2)轻轻掀起鳃盖,发现鱼鳃的颜色是 鲜红 色,原因是鳃丝上布满了 毛细血管 。
    (3)鱼之所以能在水中生活两个特点至关重要:一是靠 游泳 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二是能在水中 呼吸 。
    (4)填写图中结构名称① 背鳍 ④ 侧线 。
    【分析】鲫鱼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鳍游泳,用鳃呼吸,图中①背鳍,②鳃,③尾鳍,④侧线,⑤臀鳍,⑥胸鳍,⑦腹鳍,看图结合题意答题。
    【解答】解:(1)用吸管吸取一些墨汁,慢慢滴在鱼口的前方,会看到墨汁从鱼的鳃盖后方流出。
    (2)鱼的呼吸器官是鳃,是由许多的鳃丝组成的,由于里面含有大量的毛细血管,所以颜色为鲜红色,水由口进入然后经鳃盖后缘流出,当水流经鳃丝时,水中的溶解氧进入鳃丝的血管中,而二氧化碳由鳃丝排放到水中,二者进行气体交换。
    (3)鱼适于在水中生活的特点有:①一是靠游泳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②鱼的呼吸器官是鳃。
    (4)图中①背鳍,②鳃,③尾鳍,④侧线,⑤臀鳍,⑥胸鳍,⑦腹鳍
    故答案为:(1)鳃盖后方
    (2)鲜红 毛细血管
    (3)游泳 呼吸
    (4)背鳍 侧线
    【点评】知道鱼适于在水中生活的特点,如体形、体表和呼吸器官等。
    24.(12分)实验法是生物学科的重要的科学探究方法,学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们通过实验活动进一步认识和了解不同动物的特征和生活习性,收获颇丰。
    (1)蚯蚓是人类的好帮手,在观察蚯蚓时,要经常往其体表滴水以保持湿润,原因是 维持其正常的呼吸 。用手轻轻抚摸蚯蚓,会发现身体的一面有粗糙不平的感觉,这是因为 蚯蚓体表的刚毛 。观察蚯蚓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 体节 构成。随后小组成员设计了两个实验来探究适合蚯蚓生存的环境:
    实验一探究的问题是 光对蚯蚓生活有影响吗 ?
    实验二的变量是 水 。
    通过这两个实验得出的结论应该是:蚯蚓适合 潮湿 的生活环境。
    (2)学习了蝗虫的呼吸后,同学们对蝗虫的呼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出现了意见分歧。正方同学认为蝗虫的呼吸器官在头部,因为头部是蝗虫的 感觉 中心,反方同学则认为呼吸器官在 胸部 、 腹 部,因为仔细观察后,在其两侧找到了排列很整齐的一行小孔;于是设计了甲、乙两组实验结果是 乙 组蝗虫先死亡,蝗虫两侧的小孔叫 气门 ,是空气进出蝗虫的通道。根据蝗虫的呼吸特点,请你提一条室内灭蚊蝇的方法: 将有毒气体或能散发毒气的药物喷洒在喷洒在有蚊、蝇的室内,使有毒气体由气门进入其体内,将其毒杀 。
    【分析】(1)对照实验只有一个变量,这就是所要探究的问题,其它量皆相同,并且是适宜的。实验应有对照组和实验组,并且重复实验几次。实验的问题、假设、结论最好一致。
    (2)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解答】解:(1)蚯蚓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氧气先溶解在体壁的黏液里,然后渗透到体壁内的毛细血管中的血液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通过体壁排出体外。因此蚯蚓是用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的,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在实验过程中,用浸湿的棉球轻擦蚯蚓体表,其目的是保持蚯蚓的体表湿润,维持其正常的呼吸。蚯蚓的腹面大多数体节中间有刚毛,刚毛有协助运动的作用。因此用手在蚯蚓体表来回轻轻抚摸时,会有粗糙不平的感觉,这是因为摸到了蚯蚓体表的刚毛。蚯蚓的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构成,因此它属于环节动物。
    对照实验只有一个变量,这就是所要探究的问题,其它量皆相同,并且是适宜的。据图可见实验一的变量是光,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光对蚯蚓生活有影响吗?
    实验二的变量是水,如干纸巾和湿纸巾。
    通过这两个实验得出的结论应该是:蚯蚓喜欢潮湿的环境。
    (2)学习了蝗虫呼吸后,同学们对蝗虫的呼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出现了意见分歧,有些同学认为其呼吸器官在头部,因为头部是蝗虫的感觉中心。有些同学则认为在胸、腹部,各抒己见,互不相让。最终决定通过探究实验来解决这一难题。结果预测:甲中的蝗虫仍然活着,乙中的蝗虫死亡。推测蝗虫呼吸器官在胸腹部。在蝗虫的胸部和腹部有排列比较整齐的小孔为气门,是气体进入蝗虫体内的门户,和蝗虫体内的气管相通,在气管处进行气体交换。所以可将有毒气体或能散发毒气的药物喷洒在喷洒在有蚊、蝇的室内,使有毒气体由气门进入其体内,将其毒杀。
    故答案为:(1)维持其正常的呼吸;蚯蚓体表的刚毛;体节;光对蚯蚓生活有影响吗;水;潮湿
    (2)感觉;胸部、腹;乙;气门;将有毒气体或能散发毒气的药物喷洒在喷洒在有蚊、蝇的室内,使有毒气体由气门进入其体内,将其毒杀
    【点评】关键是知道对照实验的要求,对照实验只有一个变量。饲养方式
    植丛中的动物
    底栖动物
    浮游动物
    其他
    鱼种a
    单养
    0.42
    0.12
    0.01
    0.45
    混养
    0.05
    0.35
    0.05
    0.55
    鱼种b
    单养
    0.43
    0.23
    0.01
    0.33
    混养
    0.40
    0.12
    0.04
    0.44
    饲养方式
    植丛中的动物
    底栖动物
    浮游动物
    其他
    鱼种a
    单养
    0.42
    0.12
    0.01
    0.45
    混养
    0.05
    0.35
    0.05
    0.55
    鱼种b
    单养
    0.43
    0.23
    0.01
    0.33
    混养
    0.40
    0.12
    0.04
    0.44

    相关试卷

    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共6页。

    2022-2023学年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八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八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物竞天择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八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八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