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第11课《短文二篇》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含答案)

    第11课《短文二篇》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含答案)第1页
    第11课《短文二篇》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含答案)第2页
    第11课《短文二篇》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含答案)第3页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第11课《短文二篇》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第11课《短文二篇》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含答案),共11页。
    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短文二篇》同步训练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怀民亦未qǐng             夕日欲tuíB至承天寺(suí             竞跃línC.藻,交横(xìng             其奇者(D.盖竹影也(bái             步于中庭(2.下列句子没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夕日欲,沉鳞竞跃B.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交横,盖竹柏影也。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D.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3.对《记承天寺夜游》文章的分析,说得不正确的一项(  )A.运用比喻描写月色,独具匠心,十分精妙,真可谓如诗如画,一个宁静淡雅的境界,真让人心醉神迷。B.这篇短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透露出作者在遭贬谪中的那种凄凉、孤寂的特殊心境。C.这篇随笔性的小品,叙事简洁,写景如绘,而抒情则寓于叙事、写景之中。叙事、写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写人;写人又突出一点D.本文语言简洁、准确、形象,作者观察事物细致入微,抓住了佳境瞬间最敏感的特征,以极其少的文字,包罗较多的内容,凝练含蓄。4.下列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尊老爱幼、勤俭持家、知书达礼……等这些都是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美德。B.明天参观博物馆你是打算自己去呢?还是和大家一起去?C听着,朋友,他说:你丑得可爱,连我都禁不住要喜欢你了。D.善于学习,就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不善于学习,其结果或者事倍功半,或者劳而无功。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取之有度,用之有节”,是生态文明的真谛,我们要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_____________。要倡导生态意识、环保意识,_____________。要倡导尊重自然、爱护自然的绿色价值观念,_____________。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让生态环保思想成为社会生活中的主流文化拒绝奢华和浪费,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风尚让天蓝地绿水清深入人心,形成深刻的人文情怀A②①③ B②③① C③①② D①②③二、填空题6.文学常识填空。1)《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_______,字________,自号_______,丹阳陵(今江苏南京)人,________(朝代)齐梁时思想家,著有________________2)《记承天寺夜游》作者_____,宋代_____。散文方面,他与此同时的 ____________合称三苏,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诗词方面,他与______合称“______”,同为宋代______词派的代表。7.文学常识填空。美可以穿越历史,超越国界。翻开《记承天寺夜游》,我们可以触摸到________(填作者)的旷达之美;阅读________(填朝代)吴均的《与朱元思书》,我们可以领略奇山异水之美。三、综合性学习8.综合性学习与材料探究。材料  2021年12月2日是第十个“全国交通安全日”。公安部、中央网信办、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司法部、交通运输部、应急管理部、共青团中央等八部门近日联合下发通知,部署各地以“知危险会避险、安全文明出行”为主题,共同组织开展第十个“全国交通安全日”主题活动,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材料二   教育行政部门指导中小学校开展“小手拉大手,亲子安全行”主题宣教活动,增强中小学生及其监护人交通安全意识。材料三   第十个“全国交通安全日”主题图标。(见图)(1)请用一句话概括材料的内容。(2)根据材料和材料二,请为你的班级的小手拉大手,亲子安全行主题班会设计两个活动。请写出活动名称(3)仔细观察材料三图标,按照一定顺序介绍图标内容。  四、文言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问题。【甲】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②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③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④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行交横,盖竹柏影也。⑤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东坡志林·记承天寺夜游》)【乙】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①,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什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②,退则死法③,当怎么时也不妨熟歇。(《东坡志林·记游松风亭》)【注】木末:树梢。死敌:死于敌手。法:军法。么:如此,这样。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怀民亦未 (     )2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3)余寓居惠州嘉祐寺 (     )4)思亭止息 (     )10.下列关于【甲】文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寥寥数语描绘了月夜小景,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语言凝练而又意味深长。B.文章第①②句叙事,交代了夜游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叙述自然流畅。C.文章第②③句中的”“二字流露出作者与张怀民相知的喜悦。D.作者描绘庭中景物极富特色:写月突出其明,写影突出其形,写水突出其清。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交横,盖竹柏影也。2)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12.【甲】【乙】两文分别为苏轼被贬黄州、惠州期间所作,虽然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但所展露的胸怀却有共同之处,请写出来。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1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欣起行        2)怀民亦未          3相与步于中庭       4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交横,盖竹柏影也。【乙】(苏轼)知①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②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遂筑东南长堤。庐③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④以守卒全其城。【注释】知:调任。害:冲毁。庐:搭建茅屋。堵:古墙体单位,长与高各一丈为一堵。(选自《宋史苏轼传》)15.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富民出避水/高直指,千百成 B.事/湍甚箭C禁军且为我尽力/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D.虽禁军为我尽力/九十16.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17.著名学者林语堂给大文豪苏东坡奉赠了无数的头衔: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请结合【甲】【乙】选文内容理解林语堂对苏轼的评价。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18.解释下列加点词语1)古来共(     )2)五色交(     )3)四俱备(     )4)晓雾将(     )19.翻译下列句子1)夕日欲,沉鳞竞跃2)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乙】水平布其上流若织文①响若操琴。而往,折竹箭,扫陈叶,排腐木,可罗胡床十八九居之。交络之流,触激之音,皆在床下;翠羽之木,龙鳞之石,均荫其上。古之人其有乐乎此耶?后之来者有能追予之践履耶?得意之日,与石渠同。(节选自柳宗元《石涧记》)【注释】:文:同,纹彩、花纹。xiǎn):拎起衣服,着脚。排:推。胡床: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交络:交织,形容水波像交织的纹理。触激:撞击。翠羽:翡翠鸟的羽毛。龙鳞之石:像龙鳞一样的石头。荫:遮盖。践履:踪迹。2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揭/人不知B.触激/春冬C.古之人其有乎此耶/好之者不如之者D.可胡床十八九居之/门可21.请用“/”给选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琴。22.请根据【甲】【乙】两篇选文回答问题。1)【甲】文作者写景精妙,所描绘的景物极富生命力,你能从文章找出相关语句并作简要分析吗?2)【甲】【乙】两个语段作者在写景后都流露出得意之情,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二者得意的原因。 (四)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小题。【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乙】夜登华子岗,水沦,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出水,白鸥翼,露湿青麦陇朝(句)。斯之不远,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相邀?然是中有深趣也。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节选)23.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1)晓雾将(     )       2)未复有能其奇者(     )24.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夕阳欲,沉鳞竞跃25.甲文中的猿鸟乱鸣和乙文中的吠声如豹都是写声音描写,其作用有何不同?26.甲、乙两文都是写给朋友的书信,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参考答案1C2C3B4D5A6     陶弘景     通明     华阳隐居     南朝     《陶隐居集》     苏轼     著名文学家     苏洵     苏辙     辛弃疾     苏辛     豪放7     苏轼     南朝梁8(1)八部门部署开展第十个全国交通安全日主题活动。(2)示例:观看交通安全教育短片,谈体会;举办交通安全知识竞赛。(3)示例:第十个全国交通安全日主题图标由两个同心圆组成。外面大的圆环上面写着年份“2021”,下面写着主题词守法规知礼让安全文明出行里面的小圆最突出的字是“122”,下部有第十个全国交通安全日字样,并配有英文。(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意思对即可)9     睡觉     只是     曾经     到,靠近    10D    11.(1)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草交叉错杂,大概是竹子、柏树的影子。2)于是(我)就好比上钩的鱼儿,忽然得到解脱。    12.乐观、旷达(或豁达、洒脱等);随缘自适(或随遇而安”“善于自我排遣等)。13.(1……的样子       2)睡觉       3)共同,一起       4)只是    14.(1)考虑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2)(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的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大概是院中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15A    16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    17.【示例】:甲文苏轼遭遇贬谪,但他热爱自然、乐观旷达(或豁达、洒脱等)、随缘自适(或随遇而安”“善于自我排遣等),是个乐天派;乙文苏轼心系百姓,不顾自身安危,公而忘私,率官兵防洪护城,所以说他是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18     谈论     辉映     季节     消散    19.(1)夕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跃出水面。2)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20B    21.水平布其上/流若织文/响若操琴。    22.(1)示例五色交辉”“青林翠竹色彩鲜明,绚烂多彩,让人感到勃发的生命力;示例二:猿鸟乱鸣”“沉鳞竞跃静中有动,为画面增添灵动感,传达出蓬勃的生命气息。(举出一例即可)2)选文【甲】:作者认为,自康乐公(谢灵运)之后,唯独自己能从山川美景中发现无穷无尽的乐趣,故自豪、得意。选文【乙】:作者发现了隐于奇石佳树之间水纹美丽、水声动听的石渠,而古人和后之来者都尚未发现此美景,故洋洋自得。23     消散     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24.夕阳要落山了,潜游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25猿鸟乱鸣使景色灵动,充满生机活力,吠声如豹以动写静,衬托了冬夜的空旷寂静。    26.甲文和朋友分享对山川之美的热爱和隐逸情怀,乙文邀请朋友来山中同游,委婉希望他淡泊名利,回归自然。 
     

    英语朗读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