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第11课《短文二篇》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含答案)

    第11课《短文二篇》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含答案)第1页
    第11课《短文二篇》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含答案)第2页
    第11课《短文二篇》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含答案)第3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第11课《短文二篇》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第11课《短文二篇》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含答案),共6页。
    11 短文二篇作业一、基础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青林翠竹.四俱备 春冬之,则素绿潭B.庭下如积水明 阴风怒号.浊浪排 C.未复有能其奇者 念无为乐者 D.至承天寺 ,不复得路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古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晓雾将.猿鸟乱鸣B.夕日欲.沉鳞竞跃 C.盖竹柏D.月色入, 欣然起行3.下列句中加点词没有活用的一项是(   )人.两岸石壁,五色交 B.晓雾将歇.猿鸟乱C.晴初 D.相与于中庭 4.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分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心/无与为乐者     实是/欲界之仙都 B.怀民/亦未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C.水中/藻、行交横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D.相与步/上中庭   欣然/起行 5.下列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两岸石壁,五色交辉。(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B.夕日欲,沉鳞竞跃。(夕阳快要落山了,水中潜游的鱼争相跳出水面。)C.月色入户,欣然起行。(月光照在窗户上,我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清闲的人罢了。)6.下列句子没有用修辞手法的一项(   ) A.为日欲,沉鳞竞跃。 B.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荐交横,盖竹柏影也 C.日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D. 可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7.下列对《短文二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答谢中书书》一文的写景,没有仅仅停留在景物本身,而是抓住景物的灵魂,来传达自己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B.《答谢中书书》的作者从欣赏景物中发现无穷的乐趣,带有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同时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C.《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作者通过结尾的抒情,表达出孤寂凄凉、无所归依的心境以及仕途不得志的抑郁和豁达的人生观。D.《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8.解释加点词语(1)解衣睡 欲:            (2)欣然起行 欣然:        (3)遂承天寺寻张怀民 至:               (4)怀民办未    寝:             (5)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                            (6)庭下如积水空明 空明:                   9.解释红色词语含义。  (1)念无与为乐者                (2)相与步中庭                      (3)夜无月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                       10.根据提示默写《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描与光影的句子是:                                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以寥寥数语描绘了月夜小景,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语言凝练而又意味深长。B.文章第12句叙事,交代了夜游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叙述自然流畅。C.文章第23句中的“遂”“亦”二字流露出作者与张怀民相知的喜悦。D.作者描绘庭中景物极富特色:写月突出其明,写影突出其形,写水突出其清。12.文中“闲人”一词,表现了苏轼怎样复杂的情感?  当面对如诗似画的月色时,你想对苏轼说点什么?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游大林寺[唐] 白居易与河南元集虚、范阳张允中……凡十七人,自遗爱草堂①,历东西二林②,抵化城,峰顶,登香炉峰,宿大林寺。大林穷远,人迹罕到。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寺中唯板屋木器,其僧皆海东人③。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时孟夏,如正、二月天,山桃始华,涧草犹短;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④不同。初到恍然,若别造一世界者。因口号绝句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既而周屋壁,见萧郎中存、魏郎中弘简、李补阙渤三人姓名文句。因与集虚辈叹且曰: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由驿路至山门,曾无半日程,自萧、魏、李游,今垂二十年,寂寥无继来者。乎!名利之诱人也如此!时元和十二年四月九日,太原白乐天序。(选自《全唐文》,有删减)[注] ①遗爱草堂:白居易贬江州后,在庐山遗爱寺自己营建的草堂。②东西二林:指东林寺、西林寺。后文的“化城”指化城寺。③海东人:新罗国人,新罗国地处朝鲜半岛。④聚落:村庄。 ⑤(dài):等到。14.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A.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B.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C.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D.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15.解释文中加点的词。(1)山桃始  华:_____________(2)若别世界者  造:_______________16.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                                                                   17.大林寺景色优美却游人甚少,其原因是什么?请用文中语句回答。                                                                                                          参考答案与解析    A【解析】 A 季节 B.空明,天空 C.参与,这里有领略欣赏之意;和,跟D.于是,最终。2.C【解析】A消散;B.坠落;C.影子(古今义相同)D.门3.B【解析】A名词用作动词,辉映;B.鸣叫(词性没有发生变化)C.名词用作动词,下霜;D.名词用作动词,散步。4.D【解析】断句要确保词义的完整性。相与/步上中庭5.C户:门;正确解释:月光照进门里,我高兴第起身走到户外。6.C 【解析】A.借代B.比喻C.没有运用修辞D.反问7.C【解析】《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作者没有表达出孤寂凄凉、无所归依的心境以及仕途不得志的抑郁。8.(1) 欲:想要,打算(2)欣然:高兴的年子 (3) 至:到(4)寝 : 睡觉(5) 相与:共同,一起 (6) 空明:形容容水的澄澈【解析】准确识记课下注释,结合具体语句分析。9.(1)与:介词,和    为:动词,作,行(2)于:介词,在 (3)何: 疑问代问,相当于“哪”“哪一个" (4)者: 代词.......的人 (5)耳:语气词,相当于“罢了”【解析】平时加强积累归纳,结合语境带入是否恰当。10.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荐交横.盖竹柏影也 【解析】根据关键词“光与影”来确定句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荐交横.盖竹柏影也 。11.D【解析】写竹柏的影子就像水中的藻,是为了突出月光的空明澄澈,不是真的写水。12.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解析】“闲人”既指二人的政治处境,作为贬谪之人,无职无权,清闲无比,内心悲凉无可诉说;又指夜游是的心境,空灵自在,悠游自如,所以能欣赏到空明的景象。这又表现出一种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13示例;您虽遭贬谪,但是您的爱国心却未变.那就用您的诗、您的词以及您的那颗心来抒写心灵吧!【解析】答案唯一,结合作者乐观旷达的态度去表达即可。14.B【解析】“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这句话意思是“这地方实在是庐山间第一(美好) 境地”,这是比较简单的陈述句,主谓结构,在主谓之间停顿即可,所以答案为B。15.(1)开花。(2)到(或“往”)。【解析】结合语境分析词语含义。16.寺院的周围多是清澈的溪流,青色的岩石,矮小的松树,清瘦的竹子。 【解析】注意把单音节词用双音词替换。清:清澈;短:矮小。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寺院的周围多是清澈的溪流,青色的岩石,矮小的松树,清瘦的竹子。17.①大林穷远;②名利之诱人也如此!【解析】提取题干关键词“游人甚少原因,用文中语句回答”,从“大林穷远,人迹罕到”“寂寥无继来者。乎!名利之诱人也如此!”可以看出原因。【参考译文】我和河南人元集虚、范阳人张允中……共十七人,从遗爱草堂出发,经过东林寺与西林寺,到达化城寺,在峰顶休息后,又登上香炉峰,后在大林寺住宿。大林寺路远又荒凉,(所以)人们很少到这里。寺院的周围多是清澈的溪流,青色的岩石,矮小的松树,清瘦的竹子。寺中仅有木板屋与木器,寺僧都是海东人。因山高地深,所以节气来得很迟。当时已是初夏四月,(而这里)还像正月、二月的天气,山上的桃树刚开花,涧中水草还短小;人物风俗气候与平地村落都不相同。刚来十分惊讶,如同到了另一个世界。因而随口赋诗一首:“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然后遍寺壁,看到郎中萧存、魏弘简,补阙李渤三人的姓名与文句。于是对元集虚等感叹道:此地的风景实在是庐山第一境。由驿路到山门,也不到半天的路程,但是自从萧存、魏弘简、李渤游览后,到今天将近二十年,寂寞得竟无人问津。唉!可见名利诱惑人到了何等程度啊!元和十二年四月九日,太原白乐天序。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