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提升练习试题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含答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51160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六单元提升练习试题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含答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51160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六单元提升练习试题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含答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511609/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六单元提升练习试题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第六单元提升练习试题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含答案),共12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提升练习试题 一、积累(共15分)1.(本题3分)选出对《雁门太守行》赏析有误的一项(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A.一二句运用比喻和拟人,渲染敌军即将攻城的紧张危急气氛,暗示战斗的残酷。B.三四句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写出战斗的残酷,营造出一种悲壮的气氛。C.七八句用典故,表达将士们视死如归的豪情,抒发了他们报效朝廷的决心。D.诗人用极凝练的笔法概括了战争的艰苦,高度赞扬了将士们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2.(本题3分)下面对《雁门太守行》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A.这首诗构思奇特,想象大胆,“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写出了大战之前紧张的氛围。B.“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一句中“角声满天”表现战争的规模,“塞上燕脂凝夜紫”可以理解为战场血流成河,这两句从正面写战争的惨烈。C.“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写乘夜奔袭之状,地点正是燕、赵英雄慷慨悲歌之地,再加上一个“鼓寒”的声音细节,悲壮的气氛就更浓了。D.“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抒写了官军全体将士的心愿,表现出忘身报国之情,感人至深。3.(本题3分)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一怒而诸侯惧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B.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C.立天下之正位 父命之D.入则无法家拂士 行拂乱其所为4.(本题3分)对杜牧的《赤壁》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赤壁 (唐)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A.这是一首怀古咏史诗,诗人借“折戟”引出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思考。B.诗歌由“折戟”这一小物引发思古之幽情,用“二乔”的命运来折射东吴命运,体现了“大中取小,小中见大”的写法。C.“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两句,诗人巧妙假设了东吴失败可能遭受的屈辱后果,极富形象性。D.诗中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直接正面写出了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慨叹之情。5.(本题3分)【诵美文,歌赞家乡】在下面这段文字的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富春江昔日为杭州至严州、金华的通航要道,船至桐庐七里泷,因滩多流急,航行需借风力或人工拉纤而行。 。如今,因富春江水库的修建,这一带水深江阔,碧波粼粼,两岸群峰壁立。当地在此开发了“七里扬帆”的旅游项目。一叶扁舟,点点白帆,穿行在如诗如画的江面上,还有谁人不陶醉!①古语说“七里滩头,有风七里,无风七十里”,“七里扬帆”由此得名。②旧时舟楫经过都要在钓台下游等候东风。③倘若无风,得靠人工拉纤,显得路途遥远,仿佛七十里。④东风一起,千帆竞发,艄公号子响彻云霄,长滩瞬息可过,仿佛仅七里。A.①④③② B.①②④③ C.②④③① D.②③①④ 二、基础知识综合(共10分)(本题10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生命,是一种站起来的姿态,是一种______________的境界,一种______________的气概,一种______________的精神,一种______________的美丽。站起来,就是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气节,就是愚公移山不畏惧困难的气概,就是周亚夫严格治军的精神。如果生命是酒,我们爱的不是那百分之几的酒精,而是那若隐若见的芬芳。如果生命是花,我们爱的不是那五彩斑斓,而是那和风丽日中的深情舒放。如果生命是月亮,我们爱的不是那些冷硬的岩石,而是那在静夜里缓缓流下来的纤尘不染的月光。6.(3分)下列各项中都有一处错误,有的是拼音错误,有的是书写错误,请找出来并改正。A.若隐若见ruò yǐn ruò xiàn( ) B.和风丽日hē fēng lì rì( )C.五彩班斓wǔ cǎi bān lán( ) D.纤尘不染qiān chén bù rǎn( )7.(4分)结合语境,将下列词语填入横线处,顺序恰当的一项是( )A.凛然 昂然 超然 嫣然 B.超然 凛然 昂然 嫣然C.凛然 超然 嫣然 昂然 D.超然 昂然 嫣然 凛然8.(3分)这段文字是对生命的感悟,请你仿照画线部分的句式特点,再写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综合性学习(共15分)9.(本题15分)综合性学习。你所在的班级将举行“‘愚公移山’之我见”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1)请你为这次活动设计一段开场白,激发大家的参与激情。(不少于60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面是同学收集的两则材料,请你给“愚公精神”下个定义。材料一 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任凭那扁担把脊背压弯,任凭那脚板把木屐磨穿……无路难呀开路更难,所以后来人为你感叹。(摘自歌曲《愚公移山》)材料二 17年前,唐卓琼的小儿子掉下悬崖而死。从那时起,他决心修一条“接”儿子回家的路。12年来,为了修路,86岁的母亲死在山上,老伴与他形同陌路,跟他一同修路的大儿子的妻子也选择离婚.........“鸡公岭上通大道,和尚岩脚变坦途。”人们说,修路不止的他,完全是现代版的愚公。(摘自《重庆晚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面是同学们在学习《愚公移山》中“你说我说”环节的不同观点,请你也说说你的不同观点。观点一:学习了这篇文章,我觉得愚公的做法不可思议。从环保的角度来讲,这是对生态环境的巨大破坏,不值得提倡。观点二:愚公其实根本不应该去移那大山,而应该直接把家搬到山前面去。这样要比移大山省事多了,也用不着花祖祖辈辈那么多代人的时间去移一座大山。相信和愚公同样住在山后的人都会选择搬家,而不是选择去移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对比阅读(共8分)(本题8分)阅读《愚公移山》,完成下面小题。愚公移山①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②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此,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③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④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选自《列子·汤问》)10.(3分)下列加点词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面山而居 居高临下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B.杂然相许 以身许国 潭中鱼可百许头C.渤海之尾 置之度外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D.惧其不已 死而后已 是亦不可以已乎11.(2分)文中划线句翻译或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甲】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翻译:召集全家人说:“我和你们尽全力铲平险峻的大山,使它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理解:年迈的愚公向全家人提出要求,让大家一起移山,解决出入绕远的困难。【乙】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翻译:凭您的力气,连魁父这样的小山都不能削减,能把太行山、王屋山怎么样呢?再说,往哪儿放置挖下来的土和石头呢?理解:妻子用“献疑”表达了自己的担忧,提出了移山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翻译: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理解:愚公懂得人力是无穷的,只要世世代代坚持干下去,就一定有完成的希望。12.(3分)概括原文和下面两则材料中相关内容,在后面语段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句子。【材料一】禹乃遂与益、后稷奉帝命,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①,行山表木②,定③高山大川。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薄衣食,致孝于鬼神。卑④宫室,致费⑤于沟减⑥。(取材于《史记·夏本纪》)【材料二】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⑦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取材于彭淑端《为学一首示子侄》)注释:①百姓:即百官。兴:发动。人徒:指被罚服劳役的人。傅:指分治九州土地。②表木:立木作表记。表,表记。③定:指测定。④卑:使低矮,这里有简陋之意。⑤费:经费。⑥沟诚:田间沟渠。⑦恃:凭借,依靠。愚公移山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标识。这一精神是原文中愚公带领全家移山成功的故事所体现的______的精神;也是材料一中禹_____ 的行为表现出来的决心和坚韧;更是材料二中贫僧______的故事所告诉人们的,要有为明确的理想、目标不懈前行的执着精神。 五、现代文阅读(共32分)(本题14分)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咖啡背着不少误解①当第一粒咖啡豆被采摘、烘焙、研磨,冲泡出醇香飘逸的热咖啡时,这个被誉为最浪漫的发明开始在全世界蔓延。但中国人对它的热情始终不高,每年人均只喝掉5杯左右,还有很多人一提起“咖啡因”就如临大敌。咖啡对健康究竟有利还是有害?②很多人认为喝咖啡是种罪恶的“享受”,理由之一是咖啡中含有大量咖啡因,喝多了易导致心率加快、睡眠紊乱、恶心呕吐、血压升高等不适症状,还可能引起中毒。对此,符长明解释说,咖啡因会对人体造成伤害的前提是“过量”。咖啡中含有200多种物质,除了咖啡因,还有蛋白质、脂肪、烟碱酸、单宁酸、生物碱、钾、膳食纤维等多种营养成分。因此,把咖啡和咖啡因划等号,就冤枉咖啡了。咖啡因含量还与咖啡豆的品种有密切关系。目前世界上有两大咖啡树种,分别是阿拉比卡和罗布斯塔咖啡豆,前者品质最优、种植最广,咖啡因含量约为1%~1.7%,比后者低近一半,而市场上销售的速溶咖啡大多使用罗布斯塔豆。 ③咖啡受争议的另一个焦点是“上瘾”。英国研究发现,对中枢神经系统来说,咖啡因是一种刺激物,经常喝咖啡,身体可能产生轻度依赖,如果突然不喝,会出现头疼、疲劳、焦虑和注意力无法集中等症状。但这些症状持续几天就会消失,不会像其他药物一样有成瘾危险,不会对身体和精神健康造成伤害。 ④咖啡被冠以的另一个罪名是“高热量”,这其实是速溶咖啡捣得乱。“严格来说,速溶咖啡基本不是咖啡,其咖啡含量低、添加物多,17克速溶咖啡中只有2克咖啡粉。最差的咖啡豆才用来做速溶咖啡,成本很低,业内人士很少喝。”符长明说。记者翻看某品牌速溶咖啡的成分表发现,其中有植脂末、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而植脂末中含有反式脂肪酸,对健康不利。 ⑤“我们通常所说的咖啡是指纯咖啡,就是不添加任何其他物质的咖啡。”符长明说,它热量很低,还含有多种营养物质,适量饮用对健康有好处。 ⑥降低癌症风险。发表在美国《临床肠胃病学与肝脏病学》杂志的一项研究发现,每天喝咖啡可使患原发性肝癌(最常见的一种肝癌)的风险降低40%。还有研究称,经常喝咖啡可降低女性患卵巢癌的风险。 ⑦增强记忆力。美国纽约西奈山医院高级营养师杰克林•伦敦博士表示,适量摄入咖啡因对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都有好处,有助于防止认知能力下降。 ⑧保护心血管。韩国科研人员通过对2.5万受试者研究后发现,每天喝3~5杯(每杯约200毫升)咖啡的人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更低。日本国立癌症研究中心研究称,每天喝1杯咖啡的人比不喝咖啡的人因脑卒中死亡的风险低。 ⑨预防糖尿病。美国哈佛大学一项针对12.6万人进行的研究显示,常喝咖啡的人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较低。 ⑩有助于长寿。美国印第安纳医药大学儿科教授发表的学术论文显示,坚持喝咖啡的人死亡率比普通人低。符长明也介绍说,海南长寿之乡澄迈县盛产咖啡,人均预期寿命为77.79岁,比全国平均寿命长6.59岁,这里的长寿老人都有喝纯咖啡的习惯。 ⑪另外,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学与流行病学教授弗兰克•胡博士在对咖啡的研究中还发现,喝咖啡可降低患脂肪肝的风险,使自杀风险降低50%,同时还有促进消化、预防便秘等效果。13.(3分)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14.(4分)文章是从哪两方面来说明咖啡对健康的影响的?15.(4分)请从说明文的准确性这一角度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作用。前者品质最优、种植最广,咖啡因含量约为1%~1.7%,比后者低近一半,而市场上销售的速溶咖啡大多使用罗布斯塔豆。16.(3分)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咖啡因是一种刺激物,经常喝咖啡可能会产生轻度依赖,但是这种依懒性持续时间不长,也不会对身体和精神造成伤害。B.文中提到咖啡因过量会对人体造成伤害,这其实是速溶咖啡捣的乱,只要选择纯咖啡,就不会出现上述现象了。C.第⑩段画线句运用举列子、列数字等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常喝咖啡有助于长寿。D.本文语言科学严谨,既用大量的例子和数据为咖啡对人体有害平了反,又列举了大量研究报告说明了适量饮用咖啡对人体的诸多好处。 (本题18分)父亲告诫我的“大”与“小”李丹崖至今,还记得高三复读的日子。那时候,到处租房子,为的是能给身为复读生的自己找一个容身之处。人人都说一穷二白是学生,那时候哪有什么钱呢,经过在校园附近为期三天的“排查”,我终于在一对老夫妇家里找到了一间屋子。为了最大限度地节省租金,我找的这间屋子确实很小,小到只能容下一张1.2米的床铺,外加一张还要紧挨着床放的桌子。房子租好了,定金也全交了,带上父亲去看我租的房子时,父亲毫不犹豫地赔了那对老夫妇双倍的定金,当即就帮我打包好行李,领着我从那里出来了,说:这房子,我们不租了。出了老夫妇家的门,我问父亲:不是好好的吗,怎么不租了?父亲斩钉截铁地回答我说:住这么小的屋子,久了总该会憋出病来,即使憋不出病来,长期下去,人的心胸也会受到影响,日趋狭隘了,那时,还谈什么考大学?就这样,屈从于父亲严威下的我带着很大的疑惑换了一间将近__平方米的大单间。高考那年,我顺利考上一所重点院校。不久,我揣着一本大红的录取通知书,买了一张上铺卧铺票,坐上南去的列车。那晚,我一夜没睡着,不是因为赶赴大学生活怀揣着满腔的新奇,而是因为上铺车顶的压迫感,让一时间无法适应的我感觉脑袋都要炸掉了。所以,那一宿,我只好呆呆地在卧铺车厢的过道里坐着,直到列车到站。那一次经历,让我突然领悟了父亲为什么不让我租住小房子的道理。大学,是在城市的城乡接合部。课外闲下来的时光,我经常坐公交车去市里购书,当然了,更多的还是闲逛。父亲不会发短信,常常是三两个星期便给我来一次信。信中,他每每嘱咐我:我们来自小城市,凡事不要逞能,不要夜郎自大。每每,我读到父亲写给我的信,再回想高三复读时竭力要给我租住大房子的父亲,总感觉他们判若两人。人人都说,大学是表现自我的时候,父亲却让我“偃旗息鼓”,甚至是“忍气吞声”,我很不能理解。有一次,我带着很大的疑惑给父亲回了信,把我对父亲观点的不满写了整整两页纸。那次,父亲没有回信,一直没有。后来,父亲很少再给我写信,只是邮寄了一本著名作家米沃什的回忆录给我。当时的我正在忙着享受痛快淋漓的大学生活,哪有工夫看思想如此深邃的书,于是随手便丢在床头。就这样,一晃六年过去了。毕业出来,米沃什的那本书也随后被转移立在了家里书橱的一角,我仍一直未碰过它。直到前不久,家里的宽带突然断了,闲得慌,于是我只好从书房里翻出来读。读到米沃什在回忆录写的一句话时,我突然想起大学时自己曾瞒着父亲和室友做起贩卖自来水笔的生意,结果分文没赚到,反被骗了近两千元时,还有一门科目亮了红灯,瞬间热泪盈眶。不是心疼,而是触到父亲在我上大学时的良苦用心,我为自己当时的乖戾和叛逆感到深深的不安……米沃什在回忆录写的那句话是——“一路走来,我已到过许多城市,许多国家,但庆幸的是,我没有养成世界主义的习惯,相反,我仍保持着自己身为一个小地方人的谨慎,并为此深以为荣……”(选自李丹崖《不出鞘的心灵》)17.(4分)开始,在租房子上,“我”和父亲的出发点有什么不同?18.(3分)画线句中的两个“很大的疑惑”所指相同吗?分别是什么?19.(2分)“那次,父亲没有回信”和“后来,父亲很少再给我写信,只是邮寄了一本著名作家米沃什的回忆录给我”的原因是什么?20.(5分)“我”回忆上大学时的那次贩卖自来水笔生意的失败经历,有什么用意?21.(4分)怎样理解文末引用的米沃什的那句话的思想内涵? 六、作文(共40分)22.(本题40分)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写作。你们班准备向全校同学发出倡议,维护校园环境。现请你写一封告全校同学的倡议书,要求:语言得体,格式准确,要有感染力、号召力,不少于500字。 参考答案:1.A2.B3.B4.D5.C6.ABCD 7.B 8.(示例)如果生命是古琴,我们爱的不是那精雕细琢的琴身,而是那音符和节拍谱成的乐曲。9. (1)示例:同学们,大家好!《愚公移山》是我国古代的一篇优秀寓言。千百年来,不知有多少人受到愚公精神的鼓舞。读了这则寓言,你有怎样的感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篇寓言的精神内涵,希望大家踊跃发言! (2)示例:愚公精神就是不怕吃苦、不惧怕任何困难的精神;就是敢于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精神;就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 (3)示例:愚公让子孙后代来移山,实际上是毁了子孙的前程,因小失大,谈不上“智”。10.D 11.甲 12. 示例:知难而进、不畏艰险 禹穿林越岭,测定高山,十三年过家门而不入,生活节俭,把钱都用在了田间沟渠的修建上 贫僧凭一瓶一钵到达南海13.(1)通过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对咖啡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进行介绍;(2)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咖啡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14.(1)解释说明了咖啡背负的几点误解(或者说反驳了咖啡背负的罪名);(2)说明了正确饮用咖啡对健康的好处。 15.“大多”指大部分,说明市场上销售的速溶咖啡大部分使用含咖 啡因较高的罗布斯塔豆,但是并非全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6.B17.“我”的出发点:因为学生一穷二白,只是“为了最大限度地节省租金”,所以租小房子;父亲的出发点:住小房子,久了会憋出病来,憋不出病来,长期下去,人的心胸也会日趋狭隘了,没法考大学了。 18.不相同,第一个是疑惑父亲告诫“我”的“大”,居于大地方,才能考大学,大有作为;第二个是父亲告诫“我”的“小”,来自于小城市,凡事不要逞能,不要夜郎自大。 19.一是因为“我”长篇大论表白对父亲的观点不满,二是父亲意识到单靠三言两语说服不了“我”,想以实际的故事让“我”明白其中的道理。 20.以此来表白自己的乖戾和叛逆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同时还要说的是,长辈的良苦用心并非是多余的。 21.告诉人们,做人决不能因为有点滴的成绩而自高自大,最重要的是正确认识自己的身份和能力,始终保持谦虚、谨慎的处世态度。22.倡议书亲爱的同学们:走进我们可爱的学校,我们每个人都能感受到她的洁净和美丽,一株株绿树为我们提供新鲜的空气,一棵棵小草和一朵朵小花为我们装点校园。但近来我们的草坪在哭泣,小花在落泪,地板和墙壁在抗议!因为有的同学往地上乱丢果皮纸屑,有的同学摘花摇树,有的同学践踏草坪,有的同学在墙上乱涂乱画,往校园的路上、地上、墙上乱吐口香糖……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在一个清洁、舒适的环境中学习生活,健康地成长,而美丽的环境需要我们共同营造,文明的习惯靠我们平时一点一滴地养成。在此,我们向全体同学发出如下倡议:一、不带不吃零食。吃零食会给我们的健康带来不良影响,如零食中多余的热量会使我们身体变得肥胖,零食中的色素和防腐剂会损害我们的健康。二、不乱丢果皮纸屑及废弃物,进行垃圾分类,回收废纸和易拉罐等可利用的物品。“世界上本来没有垃圾,只有放错了地方的财富。”回收废纸可以使我们的大片森林免遭砍伐,回收藏易拉罐等物品我们可以用来制作工艺品,装点我们的生活环境。建议在各班教室和老师办公室设立一个废纸回收箱,在生活区设立可利用物品回收箱,少先队大队部和团总支进行不定期检查。三、在校园内不吃口香糖,不随地吐痰,主动清理地面和墙壁上的污垢。四、不践蹋草坪,不摘花摇树。“小草也有生命,需要你我的共同呵护”,“让我们大家一起来欣赏美丽”。五、不乱丢废电池,把废电池放入废电池回收桶。因为废电池会严重污染我们的环境,一粒纽扣电池可以使60万升水不能再饮用,一节1号电池可以使一平方米的土壤失去使用价值。六、主动捡拾别人丢在地上的垃圾。养成“文明清洁”的良好习惯,共同创建一个美丽的校园。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