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1-2022学年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9月份)

    2021-2022学年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9月份)第1页
    2021-2022学年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9月份)第2页
    2021-2022学年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9月份)第3页
    还剩1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1-2022学年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9月份)

    展开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9月份),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9月份)
    一、选择题
    1.(3分)下列成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水滴石穿 B.破釜沉舟 C.钻木取火 D.风吹草动
    2.(3分)固体在试管中加热变为液态,该变化属于(  )
    A.物理变化
    B.化学变化
    C.可能是物理变化,可能是化学变化
    D.既是物理变化,又是化学变化
    3.(3分)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体现了物质的性质。下列物质的用途体现了该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
    A.稀有气体作电光源 B.氧气用于气割气焊
    C.液氮制造低温环境 D.铝作导线
    4.(3分)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5.(3分)下列方法能将空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瓶气体区分开来的是(  )
    A.闻气味 B.澄清石灰水
    C.带火星的木条 D.燃着的木条
    6.(3分)氧气是一种比较活泼的气体,能与许多物质反应(甲、乙、丙中都装了水),下列说法描述正确的是(  )
    A.三个实验燃烧现象的描述:甲会生成黑色固体,乙会产生白烟,丙中会发出淡蓝色火焰
    B.三个实验都体现了氧气具有可燃性
    C.三个反应既是化合反应,也是氧化反应
    D.丙中的水也可以用细沙代替
    7.(3分)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微观解释不合理的是(  )
    选项
    事实
    解释
    A
    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
    分子很小
    B
    固体难压缩
    分子间的间隔小
    C
    水烧开后把壶盖顶开
    分子体积变大
    D
    医用酒精消毒能闻到特殊气味
    分子在不断运动
    A.A B.B C.C D.D
    8.(3分)符合如图阴影部分的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

    A.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
    B.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C.生石灰+水→熟石灰
    D.碳酸钙氧化钙+二氧化碳
    9.(3分)下列“事实或操作”与“解释或结论”不符的是(  )
    选项
    事实或操作
    解释或结论
    A
    铁丝在空气中很难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
    反应物浓度不同
    B
    铁在氧气中燃烧应将细铁丝绕成螺旋状
    增大受热面积
    C
    碳在常温下不与氧气反应,在点燃时能与氧气反应
    反应温度不同
    D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某气体中,木条熄灭
    该气体为二氧化碳
    A.A B.B C.C D.D
    10.(3分)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分解,因此生成氧气的质量也变多了
    B.催化剂不是唯一的,硫酸铜溶液也能做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
    C.催化剂能改变反应速率,可以是加快也可以是减慢
    D.氯酸钾制氧气加入二氧化锰的作用是催化作用
    11.(3分)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水分子比氢原子、氧原子大,所以分子比原子大
    B.分子可以分,原子不可分
    C.同种原子可以构成不同分子
    D.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粒子
    12.(3分)某同学误将少量高锰酸钾当成二氧化锰加入氯酸钾中进行加热制取氧气,部分物质的质量随加热时间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曲线c代表氧气
    B.t1时刻高锰酸钾开始分解
    C.与直接加热等质量的氯酸钾相比,该操作导致反应速率加快,生成氧气质量不变
    D.t2时刻开始产生氧气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每空一分,共26分)
    13.(6分)下列物质①液氧②稀有气体③硫④冰水混合物⑤五氧化二磷⑥高锰酸钾制氧气充分反应后试管中的剩余物⑦铁。
    (1)属于混合物的有    (填序号)。
    (2)①的颜色为    。
    (3)写出③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4)写出反应⑥的化学方程式    。
    (5)写出⑦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的现象是    。
    14.(9分)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仪器的名称:a:   b:   。
    (2)A装置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目的是    ,若用该装置制取氧气,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实验室用B装置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实验室用浓氨水和氧化钙固体剧烈反应生成氨气,其发生装置最好选用    。
    (5)若用E装置采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应先在瓶中    ,气体从    进(填c/d)。
    (6)若用F装置收集的氧气纯度不够,可能的原因是    。
    15.(3分)已知〇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如图是氢气(H2)和氧气(O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水的微观示意图:

    (1)图C表示的物质为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从图中可以看出,化学变化中没有发生改变的是    。
    (3)以上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
    16.(6分)关于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某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实验一:教材上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成功的现象是:冷却后打开弹簧    ,若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会导致测定结果    (填“偏大”或“偏小”)。
    实验二:小组同学用图1组装好实验装置,利用高能激光笔照射燃烧匙上的红磷,红磷燃烧直至熄灭;待装置完全冷却后,将装有白磷的燃烧匙提出水面,再次用高能激光笔照射,发现白磷居然还能被点燃(药品均足量)。图2是小组同学从开始实验到最后装置冷却后的整个实验过程中,用氧气传感器测量容器内氧气浓度变化的曲线。

    (1)激光笔的作用是    。
    (2)图2,BC段曲线下降的原因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DE段曲线不断下降的原因    。
    (3)通过对图2的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足量红磷在密闭容器内充分燃烧可将氧气完全耗尽
    B.红磷在密闭容器内燃烧熄灭时,氧气仍有10%﹣15%的剩余
    C.足量白磷在密闭容器内充分燃烧可将氧气几乎耗尽
    D.白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比红磷对氧气的消耗更充分
    (4)上述实验之后,小组同学认为实验一的成功,是两个不可控制的正负误差相互抵消的结果。这里所提到的“不可控制”是指在所有操作均正确的情况下,仍存在的误差(忽略导管造成的误差)。请结合上述探究过程回答:
    ①不可控制的负误差(导致进水量一定偏小)的原因    。
    ②不可控制的正误差(导致进水量一定偏大)的原因    。

    2021-2022学年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9月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3分)下列成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水滴石穿 B.破釜沉舟 C.钻木取火 D.风吹草动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A、水滴石穿,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
    B、破釜沉舟,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
    C、钻木取火,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
    D、风吹草动,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变化判断,明确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2.(3分)固体在试管中加热变为液态,该变化属于(  )
    A.物理变化
    B.化学变化
    C.可能是物理变化,可能是化学变化
    D.既是物理变化,又是化学变化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物理变化,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固体在试管中加热变为液态,可能是某物质固体受热变成该物质的液态,如冰加热变成水,该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也可能是生成新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如氧化汞受热生成液态汞。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变化判断,明确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3.(3分)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体现了物质的性质。下列物质的用途体现了该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
    A.稀有气体作电光源 B.氧气用于气割气焊
    C.液氮制造低温环境 D.铝作导线
    【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稀有气体作电光源,是利用了稀有气体通电时发出不同颜色光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B、氧气用于气割气焊,是利用了氧气支持燃烧的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C、液氮制造低温环境,是利用了液氮蒸发时吸热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D、铝做导线,是利用了铝能导电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区分物质的用途是利用了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就是看利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体现出来.
    4.(3分)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分析】A、根据点燃酒精灯的方法考虑;
    B、根据倾倒液体的注意事项考虑;
    C、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考虑;
    D、根据量筒的读数方法考虑。
    【解答】解:A、点燃酒精灯的方法:用火柴点燃,故A操作正确;
    B、倾倒液体时: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标签向着手心,试管要倾斜,试管口与试剂瓶口紧挨着,故B操作错误;
    C、胶头滴管要垂悬在试管口上方,故C操作错误;
    D、量筒的读数方法: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故D操作错误。
    故选:A。
    【点评】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学生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多操作,掌握操作要领,使操作规范。
    5.(3分)下列方法能将空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瓶气体区分开来的是(  )
    A.闻气味 B.澄清石灰水
    C.带火星的木条 D.燃着的木条
    【分析】鉴别空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瓶气体,要根据三种气体性质的不同,设计的方案能出现三种明显不同的实验现象,才能达到一次鉴别出三瓶气体的目的。
    【解答】解:A、空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种气体均没有气味,用闻气味的方法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
    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用澄清的石灰水只能鉴别出二氧化碳,无法鉴别空气、氧气,故选项错误。
    C、插入带火星的木条,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若带火星的木条不复燃,则是二氧化碳和空气,无法鉴别二氧化碳、空气,故选项错误。
    D、把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三个集气瓶中,若木条熄灭,则是二氧化碳;若木条燃烧更旺,则是氧气;若木条正常燃烧,则是空气;现象明显,能一次鉴别出这三瓶气体,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气体的鉴别方法,解题的关键是利用所要鉴别气体的性质的差别,根据实验中是否出现明显的不同现象判断能否鉴别。
    6.(3分)氧气是一种比较活泼的气体,能与许多物质反应(甲、乙、丙中都装了水),下列说法描述正确的是(  )
    A.三个实验燃烧现象的描述:甲会生成黑色固体,乙会产生白烟,丙中会发出淡蓝色火焰
    B.三个实验都体现了氧气具有可燃性
    C.三个反应既是化合反应,也是氧化反应
    D.丙中的水也可以用细沙代替
    【分析】根据铁丝、硫、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发生的反应及注意事项分析有关的问题。
    【解答】解:A、三个实验燃烧现象的描述:甲会生成黑色固体,乙会产生白烟,丙中会发出蓝紫色火焰,故A描述不正确;
    B、三个实验都体现了氧气具有助燃性,不是可燃性,故B描述不正确;
    C、三个反应都是由两种物质生成了一种物质,都是化合反应,都是物质与氧气发生了反应,都是氧化反应,故C描述正确;
    D、细沙不能吸收二氧化硫,丙中的水不可以用细沙代替,故D描述不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的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常见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了解燃烧的现象、发生的反应及注意事项的知识即可分析解答。
    7.(3分)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微观解释不合理的是(  )
    选项
    事实
    解释
    A
    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
    分子很小
    B
    固体难压缩
    分子间的间隔小
    C
    水烧开后把壶盖顶开
    分子体积变大
    D
    医用酒精消毒能闻到特殊气味
    分子在不断运动
    A.A B.B C.C D.D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很小,故选项解释正确。
    B、固体难压缩,是因为固体分子间的间隔小,故选项解释正确。
    C、水烧开后把壶盖顶开,是因为温度升高,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故选项解释错误。
    D、医用酒精消毒能闻到特殊气味,是因为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特殊气味,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8.(3分)符合如图阴影部分的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

    A.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
    B.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C.生石灰+水→熟石灰
    D.碳酸钙氧化钙+二氧化碳
    【分析】如图阴影部分的反应,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反应;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多变一”; 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是氧化反应;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符合“多变一”的特征,不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B、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且该反应是物质和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故选项正确。
    C、生石灰+水→熟石灰,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但不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氧化反应;故选项错误。
    D、碳酸钙氧化钙+二氧化碳,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合反应的特征(“多变一”)、氧化反应的特征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3分)下列“事实或操作”与“解释或结论”不符的是(  )
    选项
    事实或操作
    解释或结论
    A
    铁丝在空气中很难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
    反应物浓度不同
    B
    铁在氧气中燃烧应将细铁丝绕成螺旋状
    增大受热面积
    C
    碳在常温下不与氧气反应,在点燃时能与氧气反应
    反应温度不同
    D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某气体中,木条熄灭
    该气体为二氧化碳
    A.A B.B C.C D.D
    【分析】A、铁丝在空气中很难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是因为氧气浓度不同;
    B、铁在氧气中燃烧应将细铁丝绕成螺旋状,可以增大受热面积;
    C、碳在常温下不与氧气反应,在点燃时能与氧气反应,是因为反应温度不同;
    D、二氧化碳、氮气、稀有气体等气体都不支持木条燃烧。
    【解答】解:A、铁丝在空气中很难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是因为氧气浓度不同,该选项说法正确;
    B、铁在氧气中燃烧应将细铁丝绕成螺旋状,可以增大受热面积,该选项说法正确;
    C、碳在常温下不与氧气反应,在点燃时能与氧气反应,是因为反应温度不同,该选项说法正确;
    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某气体中,木条熄灭,该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也可能是氮气、稀有气体等气体,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10.(3分)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分解,因此生成氧气的质量也变多了
    B.催化剂不是唯一的,硫酸铜溶液也能做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
    C.催化剂能改变反应速率,可以是加快也可以是减慢
    D.氯酸钾制氧气加入二氧化锰的作用是催化作用
    【分析】催化剂能够改变反应速率,反应前后种类和化学性质都不变。
    在催化剂催化作用下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氯酸钾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
    【解答】解:A、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分解,但是不能改变生成氧气的质量,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催化剂不是唯一的,硫酸铜溶液也能做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该选项说法正确;
    C、催化剂能改变反应速率,可以是加快也可以是减慢,该选项说法正确;
    D、氯酸钾制氧气加入二氧化锰的作用是催化作用,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1.(3分)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水分子比氢原子、氧原子大,所以分子比原子大
    B.分子可以分,原子不可分
    C.同种原子可以构成不同分子
    D.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粒子
    【分析】A、不知道哪种分子和原子,不能比较大小;
    B、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C、同种原子可以构成不同分子,例如氧原子可以构成氧分子和臭氧分子;
    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
    【解答】解:A、不知道哪种分子和原子,不能比较大小,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同种原子可以构成不同分子,例如氧原子可以构成氧分子和臭氧分子,该选项说法正确;
    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分子的性质,比较简单。
    12.(3分)某同学误将少量高锰酸钾当成二氧化锰加入氯酸钾中进行加热制取氧气,部分物质的质量随加热时间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曲线c代表氧气
    B.t1时刻高锰酸钾开始分解
    C.与直接加热等质量的氯酸钾相比,该操作导致反应速率加快,生成氧气质量不变
    D.t2时刻开始产生氧气
    【分析】根据高锰酸钾受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二氧化锰对氯酸钾的分解起催化作用进行分析。
    【解答】解:高锰酸钾加热到较低温度时(t1时刻)即可分解产生氧气,同时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加热到一定温度时(t2时刻),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产生氧气和氯化钾。
    A、由图示可知,t1时刻,高锰酸钾开始分解产生氧气,所以c不能代表氧气,选项A说法错误;
    B、氧气在高锰酸钾开始分解的时刻,即t1时刻开始生成,选项B说法正确;
    C、因为高锰酸钾分解会产生氧气,且生成的二氧化锰加快了氯酸钾的分解速率,所以与直接加热等质量的氯酸钾相比,该操作导致反应速率加快,生成氧气质量增加,选项C说法错误;
    D、由图示可知,t1时刻,高锰酸钾开始分解产生氧气,选项D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同学们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催化剂等知识以及观察图示的能力,并从图示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每空一分,共26分)
    13.(6分)下列物质①液氧②稀有气体③硫④冰水混合物⑤五氧化二磷⑥高锰酸钾制氧气充分反应后试管中的剩余物⑦铁。
    (1)属于混合物的有  ②⑥ (填序号)。
    (2)①的颜色为  淡蓝色 。
    (3)写出③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S+O2SO2 。
    (4)写出反应⑥的化学方程式  2KMnO4K2MnO4+MnO2+O2↑ 。
    (5)写出⑦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3Fe+2O2Fe3O4 ,该反应的现象是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热量 。
    【分析】(1)根据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进行分析;
    (2)根据氧气在183℃时,变成淡蓝色液体进行分析;
    (3)根据硫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硫进行分析;
    (4)根据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进行分析;
    (5)根据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进行分析。
    【解答】解:(1)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所以属于混合物的有:②⑥;
    (2)①的颜色为:淡蓝色;
    (3)硫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硫,化学方程式为:S+O2SO2;
    (4)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
    (5)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化学方程式为:3Fe+2O2Fe3O4,该反应的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热量。
    故答案为:(1)②⑥;
    (2)淡蓝色;
    (3)S+O2SO2;
    (4)2KMnO4K2MnO4+MnO2+O2↑。
    (5)3Fe+2O2Fe3O4;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热量。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应用的原理,然后找出反应物、生成物,最后结合方程式的书写规则书写方程式。
    14.(9分)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仪器的名称:a: 长颈漏斗 b: 锥形瓶 。
    (2)A装置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目的是  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 ,若用该装置制取氧气,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ClO32KCl+3O2↑ 。
    (3)实验室用B装置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2H2O+O2↑ 。
    (4)实验室用浓氨水和氧化钙固体剧烈反应生成氨气,其发生装置最好选用  C 。
    (5)若用E装置采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应先在瓶中  注满水 ,气体从  d 进(填c/d)。
    (6)若用F装置收集的氧气纯度不够,可能的原因是  收集前集气瓶中的水不满或导管口刚出现气泡就开始收集(合理即可) 。
    【分析】(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和用途进行分析。
    (2)根据装置特点选择反应物,据此书写化学方程式;根据实验操作注意事项分析。
    (3)根据装置特点选择反应物,据此书写化学方程式。
    (4)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反应发生需要的条件及特殊要求选择发生装置。
    (5)根据氧气不易溶于水分析。
    (6)根据实验操作注意事项分析。
    【解答】解:(1)仪器的名称:a长颈漏斗,b是锥形瓶。
    (2)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目的是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A装置适合固体加热的反应,没有棉花,所以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
    (3)B装置适合固液不加热的反应,所以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
    (4)实验室用浓氨水和氧化钙固体剧烈反应生成氨气,该反应是固液不加热型,由于反应剧烈,应该控制反应速率,其发生装置最好选用C。
    (5)氧气不易溶于水,若用E装置采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应先在瓶中注满水,氧气从短管进入,水从长管排出,即氧气应从导管口d端通入。
    (6)若用装置F收集氧气后发现氧气纯度不够,可能的原因:收集前集气瓶中的水不满,导管口刚出现气泡就开始收集等。
    故答案为:
    (1)长颈漏斗;锥形瓶;
    (2)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2KClO32KCl+3O2↑;
    (3)2H2O22H2O+O2↑;
    (4)C
    (5)注满水;d;
    (6)收集前集气瓶中的水不满或导管口刚出现气泡就开始收集(合理即可)。
    【点评】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同时也考查了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综合性比较强。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15.(3分)已知〇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如图是氢气(H2)和氧气(O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水的微观示意图:

    (1)图C表示的物质为  混合物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从图中可以看出,化学变化中没有发生改变的是  氢原子和氧原子 。
    (3)以上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化合反应 。
    【分析】(1)图C表示的物质为水和氧气,是混合物。
    (2)从图中可以看出,化学变化中没有发生改变的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3)以上变化是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基本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
    【解答】解:(1)图C表示的物质为水和氧气,是混合物。
    故答案为:混合物。
    (2)从图中可以看出,化学变化中没有发生改变的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故答案为:氢原子和氧原子。
    (3)以上变化是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基本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
    故答案为:化合反应。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6.(6分)关于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某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实验一:教材上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成功的现象是:冷却后打开弹簧  水进入集气瓶至第1刻度处 ,若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会导致测定结果  偏小 (填“偏大”或“偏小”)。
    实验二:小组同学用图1组装好实验装置,利用高能激光笔照射燃烧匙上的红磷,红磷燃烧直至熄灭;待装置完全冷却后,将装有白磷的燃烧匙提出水面,再次用高能激光笔照射,发现白磷居然还能被点燃(药品均足量)。图2是小组同学从开始实验到最后装置冷却后的整个实验过程中,用氧气传感器测量容器内氧气浓度变化的曲线。

    (1)激光笔的作用是  点燃红磷和白磷 。
    (2)图2,BC段曲线下降的原因  4P+5O22P2O5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DE段曲线不断下降的原因  白磷燃烧消耗氧气 。
    (3)通过对图2的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BCD 。
    A.足量红磷在密闭容器内充分燃烧可将氧气完全耗尽
    B.红磷在密闭容器内燃烧熄灭时,氧气仍有10%﹣15%的剩余
    C.足量白磷在密闭容器内充分燃烧可将氧气几乎耗尽
    D.白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比红磷对氧气的消耗更充分
    (4)上述实验之后,小组同学认为实验一的成功,是两个不可控制的正负误差相互抵消的结果。这里所提到的“不可控制”是指在所有操作均正确的情况下,仍存在的误差(忽略导管造成的误差)。请结合上述探究过程回答:
    ①不可控制的负误差(导致进水量一定偏小)的原因  导管中存留部分水 。
    ②不可控制的正误差(导致进水量一定偏大)的原因  燃烧匙伸入集气瓶过程中导致部分气体逸出 。
    【分析】磷燃烧能够消耗空气中的氧气,氧气消耗后,容器中的气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水进入容器,进入容器中的水的体积即为容器中空气中的氧气体积,进一步可以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解答】解:实验一:教材上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成功的现象是水进入集气瓶至第1刻度处,冷却后打开弹簧,若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导致进入集气瓶中的水偏少,会导致测定结果偏小。
    故答案为:水进入集气瓶至第1刻度处;偏小。
    实验二:(1)激光笔的作用是点燃红磷和白磷。
    故答案为:点燃红磷和白磷。
    (2)图2,BC段曲线下降的原因: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消耗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P+5O22P2O5;
    DE段曲线不断下降的原因是白磷燃烧消耗氧气。
    故答案为:4P+5O22P2O5;白磷燃烧消耗氧气。
    (3)A.足量红磷在密闭容器内充分燃烧不能将氧气完全耗尽,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红磷在密闭容器内燃烧熄灭时,氧气仍有10%﹣15%的剩余,该选项说法正确;
    C.足量白磷在密闭容器内充分燃烧能将氧气几乎耗尽,该选项说法正确;
    D.白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比红磷对氧气的消耗更充分,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BCD。
    (4)①不可控制的负误差(导致进水量一定偏小)的原因:导管中存留部分水。
    故答案为:导管中存留部分水。
    ②不可控制的正误差(导致进水量一定偏大)的原因:燃烧匙伸入集气瓶过程中导致部分气体逸出。
    故答案为:燃烧匙伸入集气瓶过程中导致部分气体逸出。
    【点评】可以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物质应该具备的条件是: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物是固体,不能和空气中的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日期:2022/9/15 19:42:38;用户:东西湖区轻松国文培训学校;邮箱:qsgwpx@xyh.com;学号:44874092

    相关试卷

    2023-2024学年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九上化学期末调研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九上化学期末调研试题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经开区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经开区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