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武汉市学校9月份月考真题备考冲刺初中化学组卷
展开2022东西湖9月份第一次月考专项训练-初中化学组卷
一.选择题(共33小题)
1.走进化学实验室,必须遵守实验室规则,下列符合实验室规则的是( )
A.对药品进行加热时,凑近加热仪器进行观察
B.把鼻孔凑到容器口闻药品的气味
C.实验剩余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能随意丢弃,更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
D.实验结束后,将废液不经处理直接倒入下水道,排出实验室
2.走进化学实验室,同学们学会了最基本的操作,以下操作正确的是( )
A.氧气验满 B.过滤
C.加热液体 D.取用固体
3.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下列美好的愿望,利用化学可以实现的是( )
①开发新的能源
②研制新的材料
③开发功能强大的电脑软件
④合成高效的医用药物
⑤保护和治理生态环境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②③④⑤
4.化学世界里没有生命的阿拉伯数字也变得鲜活起来,它们在不同的位置表示着不同的含义。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2”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 )
A.Mg2+:一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
B.CO2: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氧分子
C.2H:2个氢元素
D.O:氧化钙的化合价为+2价
5.微观世界的认识打开了化学世界的大门,加深了人们对世界未解之谜的探索欲望。下列有关微观粒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为原子,原子不能再分
B.分子、原子和离子都能构成物质
C.物质的热胀冷缩现象,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体积变大
D.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
6.化学世界绚丽多彩,下列实验中有关颜色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硫粉在氧气中燃烧,出现微弱淡蓝色火焰
C.将紫色石蕊溶液滴入氨水中,溶液会变成红色
D.将氢气通过灼热的氧化铜粉末,固体由黑色变成红色
7.微观世界的认识打开了化学世界的大门,加深了人们对世界未解之谜的探索欲望。下列有关微观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构成物质的微粒只有分子和原子
B.电子、离子和质子都带电荷,所以他们都不能构成物质
C.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因为它是实心球体
D.分子是保持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8.在化学世界里没有生命的阿拉伯数字也变得鲜活起来,它们在不同的位置表示不同的含义,下列符号中数字“2”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 )
A.H2中的“2”表示2个氢分子
B.Ca2+中的“2”表示一个钙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
C.2Cu中的“2”表示两个铜元素
D.H2O中的“2”表示1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分子
9.在化学世界里没有生命的阿拉伯数字也变得鲜活起来,它们在不同的位置表示着不同的含义。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2”:表示的意义不正确的是( )
A.O2中的“2”:表示一个氧气分子由两个氧原子构成
B.中的“﹣2”:表示氧化镁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负二价
C.Fe2+中的“2+”:表示一个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
D.2CO中的“2”:表示两个一氧化碳分子
10.我国为航天大国,火箭发射成功率世界领先。一种新型火箭推进剂在火箭发射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乙的化学式为N2H4
B.丙是单质,丁是氧化物
C.生成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
D.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都不变
11.“化学观念”是从化学视角对物质世界的总体认识。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化学物质由元素组成
B.化学变化伴随能量变化
C.化学物质不可能再细分
D.化学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
12.中国制造、中国创造、中国建造共同发力,焊接、切割技术世界一流。生产中常用乙炔焰来切割金属,如图为乙炔燃烧反应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能放出大量的热
B.该反应中有两种氧化物
C.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
D.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反应物分子个数比为1:1
13.化学学习中常用化学思维去认识和理解世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铁质水龙头镀铬可防锈,是因为改变了金属的内部结构
B.因为空气中含有不同种类的分子,所以空气属于混合物
C.物质燃烧需同时满足三个条件,灭火只需破坏一个即可
D.夏天自行车轮胎爆炸,是因为轮胎内气体分子间隔变大
14.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使用的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砷化镓太阳能电池。砷(As)、镓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和镓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砷和镓元素位于同一周期
B.砷化镓的化学式为Ga3As5
C.镓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72
D.铝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3,铝能与盐酸反应,故镓也可能与盐酸反应
15.化学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科学家为此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其中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的科学家是( )
A.拉瓦锡 B.侯德榜
C.门捷列夫 D.道尔顿
16.在化学世界里没有生命的阿拉伯数字也变得鲜活起来,它们在不同的位置表示着不同的含义.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2”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 )
A.CO2: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
B.Mg2+:一个镁原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
C.O氧化钙的化合价为+2价
D.2H:2个氢元素
17.在化学世界里没有生命的阿拉伯数字也变得鲜活起来,它们在不同的位置表示着不同的含义.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2”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 )
A.Mg2+:镁的化合价
B.O:钙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
C.2H:元素个数
D.CO2:二氧化碳分子中氧原子个数
18.在化学世界里没有生命的阿拉伯数字也变得鲜活起来,它们在不同的位置表示着不同的含义。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2”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 )
A.Mg2+:一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
B.O:氧化钙的化合价为+2价
C.2H:2个氢元素
D.CO2: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氧原子
19.“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解释不合理的是( )
A.走进花园里,花香四溢——分子在不断运动
B.一氧化碳有毒,二氧化碳无毒——不同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C.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液体总体积小于100mL——分子间有间隔
D.温度计里的水银热胀冷缩——原子大小发生变化
2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仅凭观察物质变化时伴随的现象,不一定能判断有无化学变化发生
B.燃烧和爆炸都属于化学变化
C.我国古代化学工艺在世界上是享有盛名的,如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D.有发光、放热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21.物质世界充满着神奇的变化,下列过程中主要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水结成冰 B.海水晒盐 C.葡萄酿酒 D.棉花纺纱
22.化学改变世界的途径之一是使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B.从石油中分离出汽油、柴油等
C.利用半透膜法从海水中获得淡水
D.煤焦化得到焦炭、煤焦油等
23.化学学习者常用化学思维去认识和理解世界,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能量观: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所以化学反应一定放出热量
B.模型与推理:鱼类能在水中生活,证明氧气易溶于水
C.宏观与微观:CO和CO2虽然元素组成相同,但二者性质不同,原因是分子构成不同
D.探究与创新:探究氧化铜是否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设计实验证明氧化铜能否改变反应速率即可
24.我国科学家最近成功合成了世界首个全氮阴离子盐(化学式为H25N34O3Cl,该物质是超高能材料,在航空航天上可作推进剂。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物质中氯元素的质量最小
B.该物质由25个氢原子、34个氮原子、3个氧原子和1个氯原子构成
C.该物质中氢、氮元素的质量比为25:34
D.该物质的一个分子由63个原子构成
25.化学改变世界的途径是使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下列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将煤液化得到煤油
B.将石油分馏得到汽油、柴油
C.将液态空气蒸馏得到氧气
D.将二氧化碳降温、加压得到干冰
26.学会用化学思维去认识世界。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
A.变化与守恒:依据砂糖灼烧后得到黑色物质,可推测砂糖中一定含有碳元素
B.模型与推理:碳酸钠溶液呈碱性,所以盐溶液不一定呈中性
C.宏观与微观:CO和CO2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
D.探究与创新:探究氧化铜是否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只需设计实验证明氧化铜能否改变反应速率即可
27.每年3月22日是“世界水日”,水是生命之源,也是地球上最普遍、最常见的物质之一,人类的日常生活离不开水。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水蒸发后,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
B.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C.冰块与水混合得到混合物
D.明矾可用于净水
28.2022年世界粮食价格快速上涨,小麦、水稻和玉米是我们中国人的主粮,它们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化学式是(C6H10O5)n。下列有关淀粉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物质的一个分子由21个原子构成
B.碳、氢、氧三种元素质量比为6:10:5
C.属于有机物
D.其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29.2022年4月7日是第73个世界卫生日,世界卫生组织将全球主题确定为“我们的地球,我们的健康”。“连花清瘟胶囊”可用于治疗新冠肺炎和流行性感冒,连翘是该药物的主要原料,其中含有的“连翘苷”化学式为C27H34O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连翘苷属于氧化物
B.连翘苷中含有3个元素
C.连翘苷中有72个原子
D.连翘苷中碳元素质量分数最大
30.如图是用扫描隧道显微镜拍摄的“奥林匹克烯”(olympicene)单分子图像,化学式为C19H12,大约需要10万个这样的分子才能达到人的发丝直径那么宽,堪称世界上最小的五环标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奥林匹克烯”由31个原子构成
B.“奥林匹克烯”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2×19+1×12)
C.“奥林匹克烯”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9:12
D.“奥林匹克烯”与“足球烯”(C60)都属于有机物
31.2022年北京冬奥会,绿色、科技点亮世界。下列变化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用绒线手工编织颁奖花束
B.用固态硅胶模压制“冰墩墩”硅胶外壳
C.用CO2跨临界直冷快速制冰
D.用氢燃料电池为大巴车提供动力
32.据《自然》杂志报道,科学家研制出一种以元素锶的原子做钟摆的钟,是世界上最精确的钟。锶元素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锶原子易得电子
B.锶元素位于第五周期
C.锶的相对原子质量是87.62g
D.锶元素的化学性质与氦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33.下列氧气的制取及其有关性质的实验图示,正确的是( )
A.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B.收集氧气
C.检验氧气 D.铁在氧气中燃烧
二.填空题(共2小题)
34.如图,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实验中,红磷燃烧的实验现象为 ;
(2)若实验的测量结果小于,可能的原因是: (写一条即可),推测剩余气体的物理性质为 。
35.3个有关蜡烛燃烧的实验如图所示。请根据实验填写下面的空格:
(1)点燃蜡烛,蜡烛边燃烧边 ;将一个白色瓷碟放在火焰上,一段时间后可看到瓷碟底下有 色的固体出现,该固体是 。
(2)把一只干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 ;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澄清石灰水 ,该实验证明蜡烛燃烧生成了 和 。
(3)吹灭蜡烛,可看到出现一缕白烟。请描述白烟的形成过程: 。
三.实验题(共16小题)
36.利用下列装置进行氧气的制取与性质实验。
(1)写出标号①②的仪器名称:① ,② 。
(2)若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选择发生装置 (填字母序号),为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改进的方法为 。
(3)若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可选择发生装置B,但该反应往往很剧烈。从实验安全的角度考虑,以下措施可行的有 。
a.加热反应物
b.降低反应物浓度
c.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
d.用容积小的锥形瓶
(4)已知浓硫酸有吸水性,常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欲获得干燥的氧气,请选择合适的装置并连接,正确的顺序为:B→ → (填字母序号),集满氧气的集气瓶应 (填“正立”或“倒立”)在桌面上。
(5)某同学连接装置B→G→H进行性质实验,观察到:G中蜡烛燃烧得更旺,H中的溶液变浑浊。据此推测,H中烧杯内的液体是 。
37.氧气的制取和性质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内容,根据图示装置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所选用的制取装置是 (填序号),用C装置收集氧气的优点是 。
(3)某同学用E装置探究燃烧所需的条件。注入过氧化氢溶液后, (填“a”或“b”)处的白磷燃烧,由此可以得出燃烧需要满足的条件之一是 ,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38.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氧气制取及性质探究的相关实验:
查阅资料:浓硫酸可用于干燥氧气。
(1)实验时将注射器中的过氧化氢溶液缓缓注入V形管中,该实验操作的优点是 ,实验过程中V形管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2)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引燃铁丝下端的火柴,伸入集气瓶中,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3)集气瓶中水的作用是 ,与教材“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实验相比,该实验的优点是 。
39.如图是初中化学常用的实验装置。请根据实验要求选择适当的装置并完成相关问题。
(1)写出编号仪器的名称:① 、② 。
(2)实验室采用装置A制取氧气时,其试管中应放的药品 ,若要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应选用的仪器 (填序号),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为 。
(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制取装置最好选用的仪器是 (填序号);其中二氧化锰起 作用,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4)若用F装置进行“排空气法”收集制取的氧气,氧气应从 (填字母a或b)端导入,若将集气瓶装满水,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氧气应从 (填字母a或b)端导入。
(5)氨气是一种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两种固体混合物分解生成氯化钙、氨气和水来制取氨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收集装置是 ,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为 。
40.通过近一年的化学学习,相信你对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如图是小亮同学对氧气制取方法的梳理,请你和小亮同学一起完成下列各题。
(1)用图中A、B、C所示的方法能够制取氧气,是因为它们的反应物中都含有 。
(2)用方法D制取氧气的过程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方法A的反应物中,锰元素的化合价为 。
(4)从绿色环保的角度考虑,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最佳方法是 (填字母序号),写出用该方法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
(5)小亮同学欲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可供选择的实验装置如下:。
请你帮助他选择一种发生装置 (填字母序号,下同),理由是 ;一种收集装置 ,理由是 ;用该装置收集氧气,检验气体已集满的方法是 。
41.氧气的制取有多种方法,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常用的装置。
(1)B中仪器1的名称是 ;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应该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在该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 ;
(3)C是一个多功能装置,可用于收集气体,若将C装置内装满水,将氧气收集在C中,则气体应从 (选填“a”或“b”)进入。
42.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请按要求填空:
(1)写出图中标号的仪器名称:① ;② 。
(2)实验室若用A装置制取氧气,制取氧气的化学式表达式是 。
若要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 (填字母,从A~E中选),实验结束时的操作是 。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应选用的药品是 (写名称)。
(4)F装置有多种用途。若在F中盛放 ,可以检验二氧化碳:若用F收集二氧化碳,证明二氧化碳已经集满的方法是 (请写出操作、现象及结论)。
(5)在常温下,锌能与稀硫酸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氢气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
若用锌粒与稀硫酸反应制取少量氢气,你选择的气体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从上图A~E中选,下同),气体收集装置是 。
43.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a、b的名称:a ,b 。
(2)用A装置制取O2时管口放棉花的作用是 ,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 ;可用E装置收集氧气的原因是 。
(3)氨气(NH3)在通常状况下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为氨水。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两种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实验室制取氨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 (填装置编号)。
(4)如图F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改进装置。实验时,打开分液漏斗活塞,产生氧气,其产生氧气的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通入干燥氧气约10秒,引燃铁丝下端火柴杆,伸入塑料瓶内,并对准玻璃管口正上方,观察到的现象是:铁丝剧烈燃烧, ;改进后的优点是 (填序号)。
①氧气无需提前制备和收集,操作更方便;
②塑料瓶代替集气瓶,防止集气瓶炸裂,更安全;
③装置集氧气的制取、干燥和性质验证于一体,实验更优化。
(5)某兴趣小组同学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内,木条复燃,拿出木条,盖好集气瓶。过一会儿,再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内,木条仍然复燃。重复以上操作,直到木条不再复燃。据此现象,你能得到的结论是 。
44.实验室常利用以下装置进行氧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请回答问题:
(1)图中仪器①的名称是 。
(2)实验室利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则选择发生装置和收集较为纯净氧气的收集装置的组合为 ,氧气收集满的现象是 。
(3)用B装置制取氧气的反应符号表达式为 。
(4)用装置F做少量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集气瓶底部预先放入少量水的目的是 。
45.氧气的制取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内容,根据如图所示的装置回答问题:
(1)仪器a常用 (填“内焰”“外焰”或“焰心”)加热,图中b仪器的名称是 。
(2)A、B、C装置均可作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与B相比,选用C装置的优点是 。
(3)实验室以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为原料制取氧气。连接装置C、D,微热C,若D中产生气泡、且恢复常温后玻璃管内水面 水槽的水面,就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4)若用装置E收集氧气,气体从 (填①或②)端进入。
(5)实验室制取O2一般有六个步骤: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按要求装配好仪器;③向b中注入过氧化氢试液;④向锥形瓶中放入固体粉末二氧化锰;⑤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集气瓶瓶口验满;⑥收集气体。则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填数字序号)。
46.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走进实验室完成了下列实验。
实验一:氧气的制取与性质
(1)实验原理:
①图中不属于实验室制氧气的是 (填字母);
②图中四种物质在组成上的共同点是都含 ;
③图中有三种新物质生成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或文字表达式: 。
实验药品:
同学们发现实验室中仅有少量的高锰酸钾和足量的氯酸钾,便选用加热少量高锰酸钾和足量氯酸钾混合物的方法完成了氧气的制备实验。
(2)实验装置:
①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a. b. 。
②根据上述药品的选用,同学们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
③欲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同学们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 (填字母)。
(3)实验操作:
①补全下列实验操作
a.将固体混合均匀并装入试管;
b.待导管口有 开始收集氧气;
c.连接装置并检查 ;
d.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后熄灭酒精灯;
e.用酒精灯先预热后集中加热;
f.固定到铁架台上使试管口 ;
②将补全后的实验操作排序: (填字母)。
(4)图像分析
上述实验过程中部分物质质量随时间变化如图3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有 。
A.c代表氧气
B.t1时刻,高锰酸钾开始分解
C.t2时刻,氧气开始产生
D.高锰酸钾是氯酸钾反应的催化剂
(5)性质实验:
①实验a中出现的现象: ;
②实验b中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或化学方程式 ;
③上述三个实验操作中的一条共同点: 。
实验二: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
【方案1】图5是同学们设计的实验方案1
当打开K,反应一段时间后:
(1)A中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 ;
(2)B中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物质是: ;
(3)C中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或化学方程式: ;
(4)D中证明二氧化碳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
【方案2】如图是同学们设计的实验方案2
(1)“人”字玻璃管左端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或化学方程式为: ;
(2)“人”字玻璃管右端澄清石灰水始终未浑浊的可能原因: ;
(3)“人”字玻璃管上方的干燥管中出现的实验现象: ;
(4)从药品用量角度看,方案2比方案1具有的优点是: 。
47.兴趣小组围绕“实验室制取氧气及氧气性质”,用如图装置进行了一系列探究活动:
实验一:氧气制取。
①药品选择:下列物质中不能作为制取氧气反应物的是 (填标号)。
A.水
B.过氧化氢
C.氯化钾KCl
D.高锰酸钾(KMnO4)
②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较纯净氧气,应选择的装置组合是 (填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③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中出现了下列异常现象,请你分析其原因:
现象
原因
水槽中水呈紫红色
Ⅰ:
排水法收集时水槽中的导管口始终无气泡
Ⅱ:
实验二:氯酸钾制取氧气。
①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为原料制取氧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
②若用F装置收集氧气,则气体应从导管 (填“a”或“b”)端通入。
③丙同学发现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并有刺激性气味,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a.反应中氧气的物理性质发生了变化
b.此时得到的气体一定是混合物
c.只加热氯酸钾,若生成的气体无气味,说明刺激性气味一定与二氧化锰有关
d.可能是生成的氧气与残留在发生装置中的空气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了新物质
实验三:氧气的性质实验
①G装置的实验通过 现象,可以说明生成了水。故该集气瓶中的氧气最好用 法收集。
②用F装置收集不同体积分数的氧气。F装置中事先加入约占集气瓶总体积40%的水,使氧气从 导管口进入(填“长”或“短”),排尽集气瓶中的水,则收集氧气后集气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 。
③拓展:在实验室可以用加热固体无水醋酸钠和固体碱石灰的方法制取甲烷。通常情况下,甲烷的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实验室制取甲烷装置组合为 (填字母)。
48.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请结合如图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b的名称: 。
(2)实验室用装置A制氧气,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原因是 。
(3)已知硫化氢气体可用硫化亚铁固体和稀硫酸反应制取,硫化氢气体能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大,是一种有臭鸡蛋气味的有毒气体。若制取硫化氢时使用C装置(多孔隔板用来放块状固体),与B装置相比,C装置的优点是 。收集装置通常用E装置,则收集硫化氢气体时,应把硫化氢气体从 (填c或d)端通入。
49.氧气的制取和性质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内容,根据如图所示的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名称① 。
(2)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为原料制取较干燥的氧气可选用的装置组合为 (填字母标号),写出此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
(3)选用装置A进行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但该装置有一处不足之处,改进的方法是 。
(4)某同学用C装置收集氧气却发现收集的气体没有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填字母标号)。
A.反应中氧气的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
B.未等气泡连续且均匀冒出就开始收集
C.开始收集时,倒置于水槽中的集气瓶未装满水
D.收集气体时集气瓶内还有少量水未排尽
50.如图1是足量的红磷或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装置冷却至室温后结束实验),在装置一端连接压强传感器,测定集气瓶内的压强变化如图2所示。
(1)实验前, (填“需要”或“不需要”)检查图1装置的气密性;实验中,红磷或木炭用量的多少对实验 (填“有”或“无”)影响。
(2)图2曲线①数据表明,红磷燃烧后集气瓶内的压强低于起始压强,原因是 。
(3)某同学根据图2中的曲线②推断不能用木炭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其实验依据是 。
51.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教材中“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如图1)进行了大胆改进,设计图2(选用实际容积为40mL的试管作反应容器,通过导管与实际容积为60mL且润滑性很好的针筒注射器组成实验装置)实验方案进行。请你对比分析图1、图2实验,回答下列有关问题:(红磷所占体积与导管内的气体体积忽略不计)
(1)图1中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该实验证明了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
(2)图2中,实验前,打开弹簧夹,将注射器的活塞前沿从10mL刻度处推至5mL刻度处,然后松手,活塞仍能返回至10mL刻度处,此操作的目的 。
(3)图2,若实验前将弹簧打开,再加热使红磷燃烧,则实验过程中,注射器活塞的移动轨迹是 (填“先向左后向右”,“先向右后向左”)移动,最终停在 mL刻度。
(4)图2,若用铜丝代替红磷完成实验,该实验的优点是 ,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
四.解答题(共3小题)
52.如图是实验室测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装置图,请回答。
(1)红磷燃烧的实验现象是:红磷燃烧 放出热量。请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2)往燃烧匙中加入足量的红磷,点燃后迅速伸入瓶中塞紧瓶塞,红磷在瓶中燃烧。待冷却至室温再打开止水夹,如果按以上操作发现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原因可能是 。
(3)由此实验我们还可推知氮气的物理性质为 。
53.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它可以和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Ⅰ.甲同学对蜡烛燃烧进行了系列实验的探究。
①如图1﹣5,点燃一支蜡烛,看到的主要现象有 (填字母)。
A.发出黄色火焰
B.发光放热
C.产生淡淡的黑烟
D.火焰分层
②用一根木条迅速插入蜡烛火焰中,片刻取出,观察到木条表面出现了如图2所示的圆弧状焦黑斑,说明蜡烛火焰的 温度最高。
③如图3所示,取一个冷的白瓷片放置在火焰上方片刻后,取出观察,有 色小颗粒产生。
④如图4所示,将干冷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发现烧杯壁有 出现。
⑤如图5所示,在火焰正上方罩一个三角漏斗,用一燃着的火柴接近漏斗截口处,观察到火柴的火焰 ,将产生的气体导出并通入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 。
Ⅱ.乙同学按图6进行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可观察到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 ,其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 ,盛放氧气的瓶口盖上玻璃片的目的是 。若图6进行的是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集气瓶底部盛有少量水的目的是 ,做硫的燃烧实验时同样也盛放少量水,其目的是 。
Ⅲ.丙同学对“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进行改进,如图7所示。实验时,打开分读漏斗活塞,通入干燥氧气约10秒,引燃铁丝下端火柴杆,伸入塑料瓶内,并对玻璃管口正上方,观察到的现象是:铁丝剧烈燃烧, 。改进后的优点是 (填序号)。
①氧气无需提前制备和收集,操作更方便
②塑料瓶代替集气瓶,防止集气瓶炸裂,更安全
③装置集氧气的制取、干燥和性质验证于一体,实验更优化
54.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空气中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含量是否相同,设计了简单的实验方案,其主要操作步骤如图所示。请根据图示回答:
(1)第一步应如何操作? 。
(2)该实验要进行对比的两实验对象是: 。
(3)下表是他们的探究方案,请你填写完整:
探究内容
实验方法
判断依据
二氧化碳含量是否相同
氧气含量是否相同
水蒸气含量是否相同
(4)以上实验可以得到的结论是:(用“多”或“少”回答)
人体吸入的空气比呼出的气体所含氧气 ;人体呼出的气体比吸入的空气所含二氧化碳 ,人体呼出的气体比吸入的空气所含水蒸气 。
五.科学探究题(共3小题)
55.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A中仪器a的名称: 。
(2)用A装置制取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应选用的收集装置为B、C中的 ,用这种方法收集氧气,如何判断气体已经集满: 。
(3)把红热的木炭伸入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现象是 。
(4)E是一种多功能装置,可用于集气、洗气等,若将E装置内装满水,再连接量筒,就可以用于测定不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的气体体积,则气体应从 (填“a”或“b”)进入。
(5)图D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改进装置,实验时,打开分液漏斗活塞,通入干燥氧气约10秒,引燃铁丝下端火柴杆,伸入塑料瓶内,并对准玻璃管口正上方。实验改进后的优点是 (填序号)。
①氧气无需提前制备和收集,操作更方便
②塑料瓶代替集气瓶,防止集气瓶炸裂,更安全
③装置集氧气的制取、干燥和性质验证于一体,实验更优化
56.某学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进行如下探究。
实验一:氧气制取和性质实验现有如下装置:
(1)仪器M的名称为 。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应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组合是 (填装置标号)。
(3)用收集的氧气进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 。
实验二:探究H2O2质量分数、溶液pH、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设计如下表实验方案:
实验序号
H2O2质量分数%
pH
温度/℃
每分钟气泡数
1
30
5
20
2
30
6
20
3
30
11
20
4
15
11
30
5
30
11
30
(4)实验1~3的实验目的是 。
(5)若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应当对比实验 (填实验序号)。
57.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1)图1实验原理:由于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使瓶内 减少,烧杯中水倒吸到集气瓶。若装
置的 良好,操作规范,用量筒测量进入瓶中水的体积,能粗略测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该反应的符
号表达式为 。
(2)若实验后发现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可能的原因有: (写一点)。
(3)实验中利用传感器技术定时测定了图1装置内的压强、温度和氧气浓度,三条曲线的变化趋势如图5所示。
①其中Y曲线表示的是 (填“温度”或“氧气浓度”)。
②结合X、Y两条曲线,图5中BC段压强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4)图2装置的优点是 (写一点)。
(5)用如图4,实验时先在实际容积为250mL的集气瓶中装进50mL的水,在粗铜丝末端的铜勺中放足量白磷,点燃酒精灯加热铜丝一端,白磷燃烧。实验中主要利用铜的 性。若实验成功,最终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 mL。
2022年09月16日东西湖****培训学校的初中化学组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33小题)
1.走进化学实验室,必须遵守实验室规则,下列符合实验室规则的是( )
A.对药品进行加热时,凑近加热仪器进行观察
B.把鼻孔凑到容器口闻药品的气味
C.实验剩余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能随意丢弃,更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
D.实验结束后,将废液不经处理直接倒入下水道,排出实验室
【分析】根据实验室药品取用的“三不”原则,实验室剩余药品的处理原则(三不一要)等,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对药品进行加热时,不能凑近加热仪器进行观察,以防止液体沸腾时喷出伤人或者是防止仪器炸裂对人造成伤害,故选项说法错误。
B、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故选项说法错误。
C、实验剩余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能随意丢弃,更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故选项说法正确。
D、实验结束后,将废液不经处理不能直接倒入下水道,要放入废液缸内经处理后再排放,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实验室剩余药品的处理原则、药品取用的原则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走进化学实验室,同学们学会了最基本的操作,以下操作正确的是( )
A.氧气验满 B.过滤
C.加热液体 D.取用固体
【分析】A、根据氧气的验满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
C、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向试管中装块状或颗粒状固体药品的方法(“一横、二放、三慢竖”)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瓶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向试管中装锌粒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锌粒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3.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下列美好的愿望,利用化学可以实现的是( )
①开发新的能源
②研制新的材料
③开发功能强大的电脑软件
④合成高效的医用药物
⑤保护和治理生态环境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②③④⑤
【分析】根据化学研究的领域和化学的用途来回答本题.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也就是说化学是研究物质的一门科学.
【解答】解:①开发新能源属于新物质制取,属于化学研究的范围,故利用化学可以实现,符合题意;
②研制新的材料属于新物质制取,属于化学研究的范围,故利用化学可以实现,符合题意;
③开发功能强大的电脑属于信息化的要求,属于信息技术研究的范围,故利用化学不可以实现,不符合题意;
④合成高效的医用药物属于新物质制取,属于化学研究的范围,故利用化学可以实现,符合题意;
⑤保护和治理生态环境,属于环境保护问题,属于化学研究的范围,故利用化学可以实现,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了解化学的用途,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社会责任感,符合新课程标准三维目标的要求.
4.化学世界里没有生命的阿拉伯数字也变得鲜活起来,它们在不同的位置表示着不同的含义。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2”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 )
A.Mg2+:一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
B.CO2: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氧分子
C.2H:2个氢元素
D.O:氧化钙的化合价为+2价
【分析】A、根据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进行解答;
B、根据标在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个数,进行解答;
C、根据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进行解答;
D、根据标在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化合价的数值;进行解答.
【解答】解:A、根据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可知Mg2+ 中数字2表示一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故A正确;
B、根据标在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个数,可知CO2中数字2 表示1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故B错误;
C、根据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2H中数字2表示2个氢原子;故C错误;
D、根据标在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化合价的数值,O中的2表示在氧化钙中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根据标在元素符号不同位置的数字所表示的意义,题目较易.
5.微观世界的认识打开了化学世界的大门,加深了人们对世界未解之谜的探索欲望。下列有关微观粒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为原子,原子不能再分
B.分子、原子和离子都能构成物质
C.物质的热胀冷缩现象,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体积变大
D.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
【分析】A、根据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构成物质的粒子,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分子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为原子,原子不能再分,故选项说法正确。
B、分子、原子和离子都能构成物质,故选项说法正确。
C、物质的热胀冷缩现象,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故选项说法错误。
D、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构成物质的粒子、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分子的基本性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化学世界绚丽多彩,下列实验中有关颜色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硫粉在氧气中燃烧,出现微弱淡蓝色火焰
C.将紫色石蕊溶液滴入氨水中,溶液会变成红色
D.将氢气通过灼热的氧化铜粉末,固体由黑色变成红色
【分析】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会生成白色的五氧化二磷固体;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C、氨水显碱性,碱性物质能使石蕊变蓝;
D、氢气有还原性,能将灼热的氧化铜还原为红色的铜。
【解答】解: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会生成白色的五氧化二磷固体,因此现象是:产生大量的白烟,没有雾,故该项说法错误;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故该项说法错误;
C、氨水显碱性,碱性物质能使石蕊变蓝,因此将紫色石蕊溶液滴入氨水中,溶液会变成蓝色,故该项说法错误;
D、氢气有还原性,能将灼热的氧化铜还原为红色的铜,因此将氢气通过灼热的氧化铜粉末,现象是:固体由黑色变成红色,故该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7.微观世界的认识打开了化学世界的大门,加深了人们对世界未解之谜的探索欲望。下列有关微观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构成物质的微粒只有分子和原子
B.电子、离子和质子都带电荷,所以他们都不能构成物质
C.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因为它是实心球体
D.分子是保持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分析】A.根据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来分析;
B.根据离子可以构成物质分析;
C.根据不是实心球体来分析;
D.根据分子是保持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来分析。
【解答】解:A.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有三种:分子、原子和离子,故A错误;
B.离子可以构成物质,如氯化钠就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B错误;
C.原子不是实心球体,它是由质子、中子、电子等更小的微粒构成,故C错误;
D.分子是保持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熟练掌握分子、原子、离子的概念、特征及掌握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等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8.在化学世界里没有生命的阿拉伯数字也变得鲜活起来,它们在不同的位置表示不同的含义,下列符号中数字“2”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 )
A.H2中的“2”表示2个氢分子
B.Ca2+中的“2”表示一个钙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
C.2Cu中的“2”表示两个铜元素
D.H2O中的“2”表示1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分子
【分析】A、化学式元素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含有的该元素原子的个数。
B、元素符号右上角数字表示一个离子带的电荷数。
C、元素符号之前数字表示原子个数。
D、化学式元素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含有的该元素原子的个数。
【解答】解:A、化学式元素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含有的该元素原子的个数。H2中的“2”表示1个氢分子中有2个氢原子,故A错误。
B、元素符号右上角数字表示一个离子带的电荷数,Ca2+中的“2”表示一个钙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故B正确。
C、元素符号之前数字表示原子个数,2Cu中的“2”表示两个铜原子,元素不讲个数,故C错误。
D、化学式元素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含有的该元素原子的个数,H2O中的“2”表示1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9.在化学世界里没有生命的阿拉伯数字也变得鲜活起来,它们在不同的位置表示着不同的含义。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2”:表示的意义不正确的是( )
A.O2中的“2”:表示一个氧气分子由两个氧原子构成
B.中的“﹣2”:表示氧化镁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负二价
C.Fe2+中的“2+”:表示一个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
D.2CO中的“2”:表示两个一氧化碳分子
【分析】化学符号周围的数字表示不同的意义: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分子或离子的个数;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几个原子构成一个分子;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
【解答】解:A、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几个原子构成一个分子,O2中的“2”:表示一个氧气分子由两个氧原子构成正确,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B、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2”:表示氧化镁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负二价正确,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C、Fe2+中的“2+”:表示一个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错误,Fe2+不是铁离子,是亚铁离子,错误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
D、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分子或离子的个数;2CO中的“2”:表示两个一氧化碳分子正确,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化学符号中的数字表示的意义,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表示的意义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要加强记忆,理解应用。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0.我国为航天大国,火箭发射成功率世界领先。一种新型火箭推进剂在火箭发射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乙的化学式为N2H4
B.丙是单质,丁是氧化物
C.生成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
D.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都不变
【分析】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的微观构成,写出化学式及反应的方程式,在此基础上进行有关的分析、计算
【解答】解:由图可知,该反应为N2O4和N2H4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2O4+2N2H43N2+4H2O。
A、由分子的模型图可知,每个乙分子由2个氮原子和4个氢原子构成,化学式为:N2H4,不符合题意。
B、丙为氮气,氮气是由氮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丁是水,水是由H、O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3:4,不是1:1,符合题意;
D、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根据变化微观示意图及粒子构成模拟图,根据分子由原子构成等特点,正确判断变化中的物质构成,是解答本题的基本方法。
11.“化学观念”是从化学视角对物质世界的总体认识。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化学物质由元素组成
B.化学变化伴随能量变化
C.化学物质不可能再细分
D.化学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
【分析】A、根据物质的组成进行分析;
B、根据化学变化的特点进行分析;
C、根据化学物质分类方法进行分析;
D、根据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进行分析。
【解答】解:A、化学物质由元素组成,说法正确;
B、化学变化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产生的同时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说法正确;
C、化学物质可以按照组成分为纯净物、混合物,纯净物又可以分成单质和化合物,化合物又包括氧化物、酸、碱、盐等,说法错误;
D、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此题难度不大,考查与化学有关的概念,较为基础。
12.中国制造、中国创造、中国建造共同发力,焊接、切割技术世界一流。生产中常用乙炔焰来切割金属,如图为乙炔燃烧反应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能放出大量的热
B.该反应中有两种氧化物
C.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
D.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反应物分子个数比为1:1
【分析】根据反应的结构示意图和模型表示的原子种类,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再根据方成武的意义、物资的组成微粒的变化等分析有关的问题。
【解答】解:由图可知,该反应为乙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2H2+5O24CO2+2H2O。
A、乙炔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不符合题意;
B、该反应涉及的物质是乙炔、氧气、二氧化碳和水,乙炔是由C、H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二氧化碳是由C、O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水是由H、O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有两种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不符合题意;
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反应物分子个数比为2:5或5:2,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宏观组成及其微观构成两方面的问题,解题关键是根据反应的实质结合模型的结构充分理解图中的信息,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13.化学学习中常用化学思维去认识和理解世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铁质水龙头镀铬可防锈,是因为改变了金属的内部结构
B.因为空气中含有不同种类的分子,所以空气属于混合物
C.物质燃烧需同时满足三个条件,灭火只需破坏一个即可
D.夏天自行车轮胎爆炸,是因为轮胎内气体分子间隔变大
【分析】铁与水和氧气同时接触时容易生锈,因此隔绝水和氧气可以防止铁制品生锈。
【解答】解:A、铁质水龙头镀铬可防锈,是因为能使铁与水和氧气隔绝,该选项不正确。
B、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物质,是混合物,该选项正确。
C、燃烧的条件:可燃物,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者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灭火的方法有:移走可燃物,隔绝氧气,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灭火只需破坏一个即可,该选项正确。
D、夏天自行车轮胎爆炸,是因为轮胎内气体分子间隔变大,该选项正确。
故选:A。
【点评】防止金属生锈的方法很多,例如给金属涂一层油漆,给金属镀一层金属,把金属制成合金,给金属烤蓝等,都可以达到防止金属生锈的目的。
14.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使用的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砷化镓太阳能电池。砷(As)、镓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和镓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砷和镓元素位于同一周期
B.砷化镓的化学式为Ga3As5
C.镓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72
D.铝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3,铝能与盐酸反应,故镓也可能与盐酸反应
【分析】A、根据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进行分析判断;
B、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C、单元格中元素名称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
D、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非常密切,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镓元素和砷元素的原子核外均有4个电子层,镓元素和砷元素位于同一周期,故选项说法正确;
B、砷元素最外层5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3个电子,因此在化合物中显﹣3价,镓元素最外层3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3个电子,在化合物中显+3价,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GaAs,故选项说法错误;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镓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72,故选项说法正确;
D、铝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3,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3,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铝能与盐酸反应,故镓也可能与盐酸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5.化学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科学家为此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其中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的科学家是( )
A.拉瓦锡 B.侯德榜
C.门捷列夫 D.道尔顿
【分析】根据科学家们各自在科学上做出的贡献进行分析解答本题。
【解答】解:A、拉瓦锡首先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故选项错误。
B、侯德榜是侯氏制碱法的创始人,故选项错误。
C、1869年,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故选项正确。
D、道尔顿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原子学说,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化学的发展历史,关注化学学科成就,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16.在化学世界里没有生命的阿拉伯数字也变得鲜活起来,它们在不同的位置表示着不同的含义.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2”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 )
A.CO2: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
B.Mg2+:一个镁原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
C.O氧化钙的化合价为+2价
D.2H:2个氢元素
【分析】A、标在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
B、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1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C、标在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化合价的数值.
D、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
【解答】解:A、标在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CO2中的“2”表示1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B、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1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Mg2+中的“2”表示一个镁离子带有两个单位的正电荷,故选项说法错误。
C、标在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化合价的数值,O中的“2”表示氧化钙中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故选项说法错误。
D、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2H中的“2”表示氢原子的个数为2,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元素符号不同位置的数字表示的意义,掌握标在元素符号不同位置的数字所表示的意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17.在化学世界里没有生命的阿拉伯数字也变得鲜活起来,它们在不同的位置表示着不同的含义.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2”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 )
A.Mg2+:镁的化合价
B.O:钙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
C.2H:元素个数
D.CO2:二氧化碳分子中氧原子个数
【分析】A、根据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进行解答;
B、根据标在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化合价的数值;进行解答;
C、根据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进行解答;
D、根据标在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个数,进行解答;
【解答】解:A、根据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可知Mg2+ 中数字2表示一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故A错误;
B、根据标在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化合价的数值;可知中数字2表示+2价的钙元素,故B错误;
C、根据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2H中数字2表示 2个氢原子;故C错误;
D、根据标在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个数,可知CO2中数字2 表示1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故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根据标在元素符号不同位置的数字所表示的意义.
18.在化学世界里没有生命的阿拉伯数字也变得鲜活起来,它们在不同的位置表示着不同的含义。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2”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 )
A.Mg2+:一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
B.O:氧化钙的化合价为+2价
C.2H:2个氢元素
D.CO2: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氧原子
【分析】化学符号周围的数字表示不同的意义: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或分子个数;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几个原子构成一个分子;元素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化学式书写的一般规律是:正前负后,然后利用十字交叉法。
【解答】解:A、Mg2+中2表示一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故选项正确;
B、应该是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故选项错误;
C、应该是2个氢原子,故选项错误;
D、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两个氧原子,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数字和离子符号表示的意义,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的书写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要加强练习,理解应用。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9.“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解释不合理的是( )
A.走进花园里,花香四溢——分子在不断运动
B.一氧化碳有毒,二氧化碳无毒——不同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C.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液体总体积小于100mL——分子间有间隔
D.温度计里的水银热胀冷缩——原子大小发生变化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走进花园里,花香四溢,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故选项解释正确。
B、一氧化碳有毒,二氧化碳无毒,是因为是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C、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液体总体积小于10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故选项解释正确。
D、温度计里的水银热胀冷缩,是因为原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故选项解释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仅凭观察物质变化时伴随的现象,不一定能判断有无化学变化发生
B.燃烧和爆炸都属于化学变化
C.我国古代化学工艺在世界上是享有盛名的,如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D.有发光、放热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中伴随的现象有:发光、发热、颜色的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解答】解:A、仅凭观察物质变化时伴随的现象,不一定能判断有无化学变化发生,要根据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判断,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B、燃烧一定生成了新物质,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气球爆炸,只是形状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
C、造纸、制火药、烧瓷器过程中均有新物质生成,均是我国古代的化学工艺,在世界上享有盛名,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D、有发光、放热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电灯通电时,发光、放热,只是能量的转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1.物质世界充满着神奇的变化,下列过程中主要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水结成冰 B.海水晒盐 C.葡萄酿酒 D.棉花纺纱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水结成冰、海水晒盐、棉花纺纱都属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A、水结成冰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海水晒盐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葡萄酿酒,酒精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D、棉花纺纱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2.化学改变世界的途径之一是使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B.从石油中分离出汽油、柴油等
C.利用半透膜法从海水中获得淡水
D.煤焦化得到焦炭、煤焦油等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是利用各物质的沸点不同,进行混合物的分离,属于物理变化,故错;
B、从石油中分离出汽油、柴油等是利用各物质的沸点不同,进行混合物的分离,属于物理变化,故错;
C、利用半透膜法从海水中获得淡水,只是混合物的分离,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
D、煤焦化得到焦炭、煤焦油等,有新物质焦炭、煤焦油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3.化学学习者常用化学思维去认识和理解世界,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能量观: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所以化学反应一定放出热量
B.模型与推理:鱼类能在水中生活,证明氧气易溶于水
C.宏观与微观:CO和CO2虽然元素组成相同,但二者性质不同,原因是分子构成不同
D.探究与创新:探究氧化铜是否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设计实验证明氧化铜能否改变反应速率即可
【分析】A、根据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有些化学反应放出热量,有些化学反应吸收热量进行分析;
B、根据氧气不易溶于水进行分析;
C、根据CO和CO2元素组成相同,但分子构成不同,性质不同进行分析;
D、根据设计实验证明氧化铜能否改变反应速率,还必须要满足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进行分析。
【解答】解:A、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有些化学反应放出热量,有些化学反应吸收热量,故A错误;
B、鱼类能在水中生活,证明水中溶有氧气,氧气不易溶于水,故B错误;
C、CO和CO2虽然元素组成相同,但二者性质不同,原因是分子构成不同,性质不同,故C正确;
D、探究氧化铜是否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不能只设计实验证明氧化铜能否改变反应速率,还必须要满足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氧气的物理性质,注意理解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有些化学反应放出热量,有些化学反应吸收热量。
24.我国科学家最近成功合成了世界首个全氮阴离子盐(化学式为H25N34O3Cl,该物质是超高能材料,在航空航天上可作推进剂。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物质中氯元素的质量最小
B.该物质由25个氢原子、34个氮原子、3个氧原子和1个氯原子构成
C.该物质中氢、氮元素的质量比为25:34
D.该物质的一个分子由63个原子构成
【分析】A、根据化学式中各元素的质量比进行分析;
B、根据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进行分析;
C、根据化学式中各元素的质量比进行分析;
D、根据该物质的化学式进行分析。
【解答】解:A、根据化学式中各元素的质量比可知,该物质中氢、氮、氧、氯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25:(34×14):(3×16):35.5=50:952:96:71,故该物质中氢元素的质量最小,故A错误;
B、该物质的一个分子是由25个氢原子、34个氮原子、3个氧原子和1个氯原子构成,故B错误;
C、该物质中氢、氮元素的质量比为25:(34×14)=25:476,故C错误;
D、根据该物质的化学式可知,该构成一个该分子中的原子个数为25+34+3+1=63,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式的意义等,注意理解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25.化学改变世界的途径是使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下列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将煤液化得到煤油
B.将石油分馏得到汽油、柴油
C.将液态空气蒸馏得到氧气
D.将二氧化碳降温、加压得到干冰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煤液化得到煤油,煤油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B、石油分馏出汽油、柴油,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将液态空气蒸馏得到氧气,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将二氧化碳降温、加压得到干冰,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6.学会用化学思维去认识世界。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
A.变化与守恒:依据砂糖灼烧后得到黑色物质,可推测砂糖中一定含有碳元素
B.模型与推理:碳酸钠溶液呈碱性,所以盐溶液不一定呈中性
C.宏观与微观:CO和CO2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
D.探究与创新:探究氧化铜是否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只需设计实验证明氧化铜能否改变反应速率即可
【分析】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盐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分子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催化剂的特征,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砂糖灼烧后得到黑色物质,说明生成碳,碳中含有碳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物氧气中只含有氧元素,可推测砂糖中一定含有碳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B、碳酸钠溶液呈碱性,说明盐溶液不一定呈中性,故选项说法正确。
C、CO和CO2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故选项说法正确。
D、探究氧化铜是否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除了设计实验证明氧化铜能否改变反应速率,还需证明其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盐的化学性质、质量守恒定律、分子的基本性质、催化剂的特征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7.每年3月22日是“世界水日”,水是生命之源,也是地球上最普遍、最常见的物质之一,人类的日常生活离不开水。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水蒸发后,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
B.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C.冰块与水混合得到混合物
D.明矾可用于净水
【分析】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1:2。
【解答】解:A、水蒸发后,化学性质不变,该选项不正确。
B、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该选项不正确。
C、冰块与水混合得到的仍然是纯净物,该选项不正确。
D、明矾可用于净水,是因为明矾能使水中悬浮物沉降,该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同时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28.2022年世界粮食价格快速上涨,小麦、水稻和玉米是我们中国人的主粮,它们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化学式是(C6H10O5)n。下列有关淀粉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物质的一个分子由21个原子构成
B.碳、氢、氧三种元素质量比为6:10:5
C.属于有机物
D.其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分析】化学式表示的意义有:表示这种物质、这种物质有哪些元素组成、一个分子、一个分子有哪些原子构成,原子的个数比等。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表示的意义有三个:表示一种元素、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
【解答】解:A、该物质的一个分子由21个原子构成错误,因为n的个数不定;故选项错误;
B、碳、氢、氧三种元素质量比为6:10:5错误,6:10:5不是质量比,是个数比;故选项错误;
C、淀粉属于有机物正确,故选项正确;
D、其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错误,因为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因此质量分数最大;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化学式表示的意义和有关的计算等,要注意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表示的意义,还要加强有关的知识的记忆,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应用。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9.2022年4月7日是第73个世界卫生日,世界卫生组织将全球主题确定为“我们的地球,我们的健康”。“连花清瘟胶囊”可用于治疗新冠肺炎和流行性感冒,连翘是该药物的主要原料,其中含有的“连翘苷”化学式为C27H34O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连翘苷属于氧化物
B.连翘苷中含有3个元素
C.连翘苷中有72个原子
D.连翘苷中碳元素质量分数最大
【分析】A、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B、根据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连翘苷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之间的质量比的计算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连翘苷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B、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故选项说法错误。
C、1个连翘苷分子中有72个原子,而不是连翘苷中有72个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D、连翘苷C27H34O11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27):(1×34):(16×11)=162:17:88,故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等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0.如图是用扫描隧道显微镜拍摄的“奥林匹克烯”(olympicene)单分子图像,化学式为C19H12,大约需要10万个这样的分子才能达到人的发丝直径那么宽,堪称世界上最小的五环标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奥林匹克烯”由31个原子构成
B.“奥林匹克烯”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2×19+1×12)
C.“奥林匹克烯”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9:12
D.“奥林匹克烯”与“足球烯”(C60)都属于有机物
【分析】A、根据物质的结构来分析;
B、根据相对分子质量计算分析;
C、根据化合物中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D、根据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是有机物来分析。
【解答】解: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由化学式可知,1个“奥林匹克烯”分子由31个原子构成,说法错误;
B、由化学式可知,“奥林匹克烯”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2×19+1×12),说法正确;
C、“奥林匹克烯”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19):12=19:1,说法错误;
D、有机物为除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盐以外的含碳化合物;“奥林匹克烯”属于有机物,足球烯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等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1.2022年北京冬奥会,绿色、科技点亮世界。下列变化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用绒线手工编织颁奖花束
B.用固态硅胶模压制“冰墩墩”硅胶外壳
C.用CO2跨临界直冷快速制冰
D.用氢燃料电池为大巴车提供动力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用绒线手工编织颁奖花束,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B、用固态硅胶模压制“冰墩墩”硅胶外壳,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C、用CO2跨临界直冷快速制冰,只是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D、用氢燃料电池为大巴车提供动力,氢气燃烧生成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32.据《自然》杂志报道,科学家研制出一种以元素锶的原子做钟摆的钟,是世界上最精确的钟。锶元素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锶原子易得电子
B.锶元素位于第五周期
C.锶的相对原子质量是87.62g
D.锶元素的化学性质与氦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一格的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每一部分的含义进行分析。
【解答】解:A、锶是金属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错误;
B、锶元素的原子核外有5个电子层,位于第五周期,正确;
C、元素周期表一格中,汉字下面的数是相对原子质量,则锶的相对原子质量是87.62,单位是1不是g,错误;
D、氦元素属于稀有气体元素,和金属元素锶的化学性质不相似,错误。
故选:B。
【点评】在元素周期表中,左上角的数是原子序数,右上角是元素符号,中间是元素名称,下面是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等于其元素的周期数。
33.下列氧气的制取及其有关性质的实验图示,正确的是( )
A.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B.收集氧气
C.检验氧气 D.铁在氧气中燃烧
【分析】A、根据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氧气的检验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为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炸裂试管,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为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导管伸入试管内太长,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检验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若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为防止生成物熔化溅落下来使瓶底炸裂,集气瓶的底部应放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图中集气瓶的底部没有放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注意事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共2小题)
34.如图,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实验中,红磷燃烧的实验现象为 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 ;
(2)若实验的测量结果小于,可能的原因是: 装置漏气或红磷的量不足或没有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写一条即可),推测剩余气体的物理性质为 难溶于水 。
【分析】(1)根据红磷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
(2)根据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解答】解:(1)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故答案为: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
(2)实验结果偏小,可能是装置漏气,在冷却至室温的过程中,外界空气进入,占了一定的体积,也可能是红磷的量不足,不能将装置内氧气完全耗尽,也可能是没有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气体受热膨胀,占了一定的体积:
进入水的体积占集气瓶内空气体职的便不再进入,说明剩余气体难溶于水;故答案为:装置漏气或红磷的量不足或没有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难溶于水。
【点评】本考点考查的是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探究实验,根据实验操作图,回忆实验中现象,由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价,从而理解该实验的探究目的.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价,是近几年中考的重点之一,要好好把握。
35.3个有关蜡烛燃烧的实验如图所示。请根据实验填写下面的空格:
(1)点燃蜡烛,蜡烛边燃烧边 熔化 ;将一个白色瓷碟放在火焰上,一段时间后可看到瓷碟底下有 黑 色的固体出现,该固体是 炭黑 。
(2)把一只干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 水雾 ;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澄清石灰水 变浑浊 ,该实验证明蜡烛燃烧生成了 水 和 二氧化碳 。
(3)吹灭蜡烛,可看到出现一缕白烟。请描述白烟的形成过程: 吹灭蜡烛,棉芯上的石蜡蒸气遇冷,变成石蜡固体小颗粒,形成白烟 。
【分析】(1)根据蜡烛燃烧的现象、产物来分析;
(2)根据蜡烛燃烧的生成及其性质来分析;
(3)根据白烟是石蜡蒸气冷凝成的固体小颗粒来分析。
【解答】解:(1)蜡烛燃烧产生热量使石蜡熔化;白色瓷碟放在火焰上,导致氧气不足,石蜡不完全燃烧,瓷碟底下会产生黑色的炭黑;
(2)石蜡燃烧产生水和二氧化碳,所以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出现水雾;二氧化碳和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和水,则烧杯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实验证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
(3)白烟是石蜡的固体小颗粒;蜡烛燃烧时棉芯上的石蜡蒸汽,吹灭蜡烛,热量散失,棉芯上的石蜡蒸汽遇冷,变成石蜡固体小颗粒,则形成了白烟;故填:吹灭蜡烛,棉芯上的石蜡蒸气遇冷,变成石蜡固体小颗粒,形成白烟。
故答案为:(1)熔化;黑;炭黑;
(2)水雾;变浑浊;水;二氧化碳;
(3)吹灭蜡烛,棉芯上的石蜡蒸气遇冷,变成石蜡固体小颗粒,形成白烟。
【点评】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熟记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环节,以及蜡烛燃烧实验的有关操作、现象、结论或推论等.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信息,或者是图示信息,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心地探究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选择或填写即可.另外,对石蜡的元素组成的推断可以从质量守恒定律的方面来考虑、理解,会比较容易些.
三.实验题(共16小题)
36.利用下列装置进行氧气的制取与性质实验。
(1)写出标号①②的仪器名称:① 酒精灯 ,② 水槽 。
(2)若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选择发生装置 A (填字母序号),为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改进的方法为 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
(3)若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可选择发生装置B,但该反应往往很剧烈。从实验安全的角度考虑,以下措施可行的有 bc 。
a.加热反应物
b.降低反应物浓度
c.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
d.用容积小的锥形瓶
(4)已知浓硫酸有吸水性,常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欲获得干燥的氧气,请选择合适的装置并连接,正确的顺序为:B→ F → E (填字母序号),集满氧气的集气瓶应 正立 (填“正立”或“倒立”)在桌面上。
(5)某同学连接装置B→G→H进行性质实验,观察到:G中蜡烛燃烧得更旺,H中的溶液变浑浊。据此推测,H中烧杯内的液体是 澄清石灰水 。
【分析】(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题中所指仪器的作用进行分析;
(2)根据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是加热固体制取气体的反应;加热过程中,为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需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进行分析;
(3)根据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进行分析;
(4)根据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氧气密度比空气大进行分析;
(5)根据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进行分析。
【解答】解:(1)通过分析题中所指仪器的名称和作用可知,仪器①是酒精灯;仪器②的名称是水槽;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是加热固体制取气体的反应,应选择固体受热发生装置,即装置A;为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改进的方法是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故填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3)a、加热反应物,反应速率会更快,故错误;
b、降低反应物浓度,反应的速率会减慢,故正确;
c、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滴加液体药品的速率越慢,反应速率减慢,故正确;
d、用容积小的锥形瓶容纳的药品较少,生成气体的量减少,但不会减慢反应速率,故错误。
故填:bc;
(4)收集干燥的氧气,应该使气体先通过干燥剂除去气体中的水分,即通过盛有浓硫酸的装置F,收集干燥的氧气,应选择排空气法,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所以收集干燥的氧气应选择向上排空气法,即装置E;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为避免氧气逸散到空气中,所以集满氧气的集气瓶应正立在桌面上;
(5)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澄清的石灰水遇到二氧化碳后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即H中烧杯内的液体是澄清石灰水。
故答案为:(1)酒精灯;水槽;
(2)A;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3)bc;
(4)F;E;正立;
(5)澄清石灰水。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常见气体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探究,发生装置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收集装置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
37.氧气的制取和性质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内容,根据图示装置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试管 。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所选用的制取装置是 AC或AD (填序号),用C装置收集氧气的优点是 能够观察到收集满的时刻;收集的氧气更纯净 。
(3)某同学用E装置探究燃烧所需的条件。注入过氧化氢溶液后, b (填“a”或“b”)处的白磷燃烧,由此可以得出燃烧需要满足的条件之一是 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 ,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4P+5O22P2O5 。
【分析】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
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
燃烧的条件:可燃物,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者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解答】解:(1)仪器a的名称是试管。
故答案为:试管。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所选用的制取装置是AC或AD,用C装置收集氧气的优点是能够观察到收集满的时刻;收集的氧气更纯净。
故答案为:AC或AD;能够观察到收集满的时刻;收集的氧气更纯净。
(3)某同学用E装置探究燃烧所需的条件。注入过氧化氢溶液后,b处的白磷燃烧,由此可以得出燃烧需要满足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2P2O5。
故答案为:b;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4P+5O22P2O5。
【点评】灭火的方法有:移走可燃物,隔绝氧气,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38.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氧气制取及性质探究的相关实验:
查阅资料:浓硫酸可用于干燥氧气。
(1)实验时将注射器中的过氧化氢溶液缓缓注入V形管中,该实验操作的优点是 可以控制反应速率 ,实验过程中V形管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过氧化氢水+氧气 。
(2)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引燃铁丝下端的火柴,伸入集气瓶中,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热 。
(3)集气瓶中水的作用是 防止生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使集气瓶炸裂 ,与教材“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实验相比,该实验的优点是 节约药品 。
【分析】(1)根据氧气制取知识可知;
(2)根据氧气的化学性质可知;
(3)根据氧气制取过程中氧气的收集方法可知。
【解答】(1)实验时将注射器中的过氧化氢溶液缓缓注入V形管中,可以通过控制注射器活塞来控制液体流速,以此控制反应速率;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为水和氧气,文字表达式是:过氧化氢水+氧气;
(2)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引燃铁丝下端的火柴,伸入集气瓶中,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热;
(3)因为铁丝燃烧时高温熔融物溅落,所以防止生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使集气瓶炸裂集气瓶中需加入少量水;与教材“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实验相比,该实验的优点是可以节约药品。
故答案为:(1)可以控制反应速率;
过氧化氢水+氧气;
(2)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热;
(3)防止生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使集气瓶炸裂 节约药品。
【点评】这道题综合考查了氧气制取知识、氧气的化学性质,是一道基础题。
39.如图是初中化学常用的实验装置。请根据实验要求选择适当的装置并完成相关问题。
(1)写出编号仪器的名称:① 试管 、② 长颈漏斗 。
(2)实验室采用装置A制取氧气时,其试管中应放的药品 氯酸钾和二氧化锰 ,若要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应选用的仪器 D或F (填序号),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为 氯酸钾氯化钾和氧气 。
(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制取装置最好选用的仪器是 B (填序号);其中二氧化锰起 催化 作用,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过氧化氢水+氧气 。
(4)若用F装置进行“排空气法”收集制取的氧气,氧气应从 a (填字母a或b)端导入,若将集气瓶装满水,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氧气应从 b (填字母a或b)端导入。
(5)氨气是一种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两种固体混合物分解生成氯化钙、氨气和水来制取氨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A ,收集装置是 E或F ,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为 氯化铵+氢氧化钙氯化钙+氨气+水 。
【分析】(1)根据常见仪器的名称进行分析;
(2)根据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可以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进行分析;
(3)根据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为水和氧气进行分析;
(4)根据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若用F装置进行“排空气法”收集制取的氧气,应该长进短出进行分析;
(5)根据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两种固体混合物分解生成氯化钙、氨气和水来制取氨气,氨气是一种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进行分析。
【解答】解:(1)仪器的名称:①为试管,②为长颈漏斗,故答案为:试管;长颈漏斗;
(2)实验室采用装置A制取氧气时,属于固体加热型装置,试管口没有放一团棉花,其试管中应放的药品为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氯酸钾氯化钾和氧气;若要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可以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应选用的仪器为D或F,故答案为:氯酸钾和二氧化锰;D或F;氯酸钾氯化钾和氧气;
(3)若用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的作用下制氧气,属于固液不加热反应,发生装置可选B;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为水和氧气,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过氧化氢水+氧气;故答案为:B;催化;过氧化氢水+氧气;
(4)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若用F装置进行“排空气法”收集制取的氧气,应该长进短出,氧气应从a端导入,若将集气瓶装满水,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氧气应从b端导入,故答案为:a;b;
(5)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两种固体混合物分解生成氯化钙、氨气和水来制取氨气,采用固固加热型装置,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A,氨气是一种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收集装置是E或F,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氯化铵+氢氧化钙氯化钙+氨气+水,故答案为:A;E或F;氯化铵+氢氧化钙氯化钙+氨气+水。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催化剂作用,氧气的制取等,注意理解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
40.通过近一年的化学学习,相信你对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如图是小亮同学对氧气制取方法的梳理,请你和小亮同学一起完成下列各题。
(1)用图中A、B、C所示的方法能够制取氧气,是因为它们的反应物中都含有 氧元素 。
(2)用方法D制取氧气的过程属于 物理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方法A的反应物中,锰元素的化合价为 +7 。
(4)从绿色环保的角度考虑,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最佳方法是 B (填字母序号),写出用该方法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2H2O22H2O+O2↑ 。
(5)小亮同学欲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可供选择的实验装置如下:。
请你帮助他选择一种发生装置 A或B或C (填字母序号,下同),理由是 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不需要加热 ;一种收集装置 D(或E) ,理由是 氧气不易溶于水(或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 ;用该装置收集氧气,检验气体已集满的方法是 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当集气瓶口有大气泡往外冒出时,表示集满氧气(或把带火星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集满) 。
【分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2)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物理变化,据此分析判断;
(3)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分析;
(4)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
(5)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反应发生需要的条件及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及特殊要求选择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根据氧气验满的方法分析。
【解答】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要制取氧气,反应物中必须含有氧元素,故用图中A、B、C所示的方法能够制取氧气,是因为它们的反应物中都含有氧元素;(2)用方法D制取氧气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3)高锰酸钾中钾元素为+1价,氧元素为﹣2价,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设锰元素化合价为x,(+1)+x+(﹣2)×4=0,则x=+7,
(4)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从绿色环保的角度考虑,该方法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最佳方法,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
(5)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该反应是固液不加热型,发生装置选:A或B或C;氧气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当集气瓶口有大气泡往外冒出时,表示集满氧气;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具有助燃性,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把带火星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集满。
故答案为:(1)氧元素;
(2)物理;
(3)+7;
(4)B;2H2O22H2O+O2↑;
(5)A或B或C;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不需要加热;D(或E);氧气不易溶于水(或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当集气瓶口有大气泡往外冒出时,表示集满氧气(或把带火星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集满)。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将题中的知识认知透,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
41.氧气的制取有多种方法,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常用的装置。
(1)B中仪器1的名称是 分液漏斗 ;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应该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A (填字母),在该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 催化作用 ;
(3)C是一个多功能装置,可用于收集气体,若将C装置内装满水,将氧气收集在C中,则气体应从 b (选填“a”或“b”)进入。
【分析】(1)根据常见仪器的名称进行分析;
(2)根据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原理进行分析;
(3)根据氧气的密度进行分析。
【解答】解:(1)B中仪器1的名称是长颈漏斗,故答案为:分液漏斗;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反应需要加热,采用A作为发生装置,在该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催化作用,故答案为:A;催化作用;
(3)用C装置收集氧气时,氧气不易溶于水,应该从b进,故答案为:b。
【点评】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水溶性。
42.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请按要求填空:
(1)写出图中标号的仪器名称:① 长颈漏斗 ;② 水槽 。
(2)实验室若用A装置制取氧气,制取氧气的化学式表达式是 KMnO4K2MnO4+MnO2+O2 。
若要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 C (填字母,从A~E中选),实验结束时的操作是 要先把导管移出水槽,再熄灭酒精灯 。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应选用的药品是 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 (写名称)。
(4)F装置有多种用途。若在F中盛放 澄清石灰水 ,可以检验二氧化碳:若用F收集二氧化碳,证明二氧化碳已经集满的方法是 把燃着的木条放在b导管口处,若木条熄灭,则集满 (请写出操作、现象及结论)。
(5)在常温下,锌能与稀硫酸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氢气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
若用锌粒与稀硫酸反应制取少量氢气,你选择的气体发生装置是 B (填字母,从上图A~E中选,下同),气体收集装置是 C或E 。
【分析】(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和用途进行分析;
(2)根据装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药品制取氧气,并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书写式表达式;
(3)根据实验室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4)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分析;
(5)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反应发生需要的条件、气体的密度和水溶性及特殊要求选择装置。
【解答】解(1)①是长颈漏斗;②是水槽;
(2)装置A属于固、固加热型,试管口有棉花,适合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式表达式为:KMnO4K2MnO4+MnO2+O2;氧气不易溶于水,要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可用装置C收集;为了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炸裂试管,实验结束后要先把导管移出水槽,再熄灭酒精灯;
(3)实验室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4)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水,实验室常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若用F收集二氧化碳,证明二氧化碳已经集满的方法是:把燃着的木条放在b导管口处,若木条熄灭,则集满;
(5)用锌粒与稀硫酸反应制取少量氢气,该反应属于固、液常温型,可用装置B作发生装置;氢气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可用装置C或E收集。
故答案为:
(1)长颈漏斗;水槽;
(2)KMnO4K2MnO4+MnO2+O2;C;要先把导管移出水槽,再熄灭酒精灯;
(3)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
(4)澄清石灰水;把燃着的木条放在b导管口处,若木条熄灭,则集满;
(5)B;C或E。
【点评】本题较综合的考查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反应原理、收集气体的方法、化学式表达式的书写等知识,掌握相关知识才能正确解答.
43.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a、b的名称:a 长颈漏斗 ,b 酒精灯 。
(2)用A装置制取O2时管口放棉花的作用是 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 防止试管口产生的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 ;可用E装置收集氧气的原因是 氧气不易溶于水 。
(3)氨气(NH3)在通常状况下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为氨水。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两种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实验室制取氨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 AC (填装置编号)。
(4)如图F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改进装置。实验时,打开分液漏斗活塞,产生氧气,其产生氧气的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H2O2H2O+O2 ;通入干燥氧气约10秒,引燃铁丝下端火柴杆,伸入塑料瓶内,并对准玻璃管口正上方,观察到的现象是:铁丝剧烈燃烧, 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改进后的优点是 ①②③ (填序号)。
①氧气无需提前制备和收集,操作更方便;
②塑料瓶代替集气瓶,防止集气瓶炸裂,更安全;
③装置集氧气的制取、干燥和性质验证于一体,实验更优化。
(5)某兴趣小组同学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内,木条复燃,拿出木条,盖好集气瓶。过一会儿,再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内,木条仍然复燃。重复以上操作,直到木条不再复燃。据此现象,你能得到的结论是 氧气的含量减少到一定浓度范围后就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氧气只要达到一定浓度就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并不是只有纯净的氧气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
【分析】(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和用途进行分析;
(2)根据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根据氧气的性质进行分析;
(3)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反应发生需要的条件、气体的密度和水溶性及特殊要求选择装置;
(4)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书写符号表达式;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根据装置的特点进行分析;
(5)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判断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与氧气的哪种性质有关。
【解答】解:(1)a是长颈漏斗;b是酒精灯;
(2)为了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为了防止试管口产生的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要使试管口略向下倾斜;氧气不易溶于水,可用装置E收集;
(3)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两种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属于固、固加热型,适合用装置A作发生装置;氨气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可用装置C收集;
(4)F装置属于固、液常温型,可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H2O2H2O+O2;观察到的现象是: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铁丝燃烧瓶中装少量水的作用是防止溅落的熔化物烫坏塑料瓶。防止溅落的熔化物炸裂瓶底。改进后装置具有的优点是:①氧气无需提前制备和收集,操作更方便;②塑料瓶代替集气瓶,防止集气瓶炸裂,更安全;装置集氧气的制取、干燥和性质验证于一体,实验更优化;
(5)据实验现象能得到的结论是:氧气的含量减少到一定浓度范围后就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氧气只要达到一定浓度就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并不是只有纯净的氧气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故答案为:
(1)长颈漏斗;酒精灯;
(2)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防止试管口产生的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氧气不易溶于水;
(3)AC;
(4)H2O2H2O+O2;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①②③;
(5)氧气的含量减少到一定浓度范围后就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氧气只要达到一定浓度就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并不是只有纯净的氧气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点评】本题较综合的考查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反应原理、收集气体的方法、符号表达式的书写等知识,掌握相关知识才能正确解答.
44.实验室常利用以下装置进行氧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请回答问题:
(1)图中仪器①的名称是 长颈漏斗 。
(2)实验室利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H2O2H2O+O2 ,则选择发生装置和收集较为纯净氧气的收集装置的组合为 AC ,氧气收集满的现象是 集气瓶口有大气泡往外冒出 。
(3)用B装置制取氧气的反应符号表达式为 KMnO4K2MnO4+MnO2+O2 。
(4)用装置F做少量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S+O2SO2 ,集气瓶底部预先放入少量水的目的是 吸收二氧化硫,避免造成污染 。
【分析】(1)考查实验室常用仪器名称;
(2)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据此书写符号表达式;根据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根据气体密度与水中溶解度选择收集装置;考查排水法收集气体的注意事项;
(3)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据此书写符号表达式;
(4)硫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了,据此书写符号表达式;根据二氧化硫性质分析回答此题。
【解答】解:(1)①为加入液体的长颈漏斗;
故答案为:长颈漏斗。
(2)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书写符号表达式不需要配平和气体符号,所以符号表达式为H2O2H2O+O2;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为固液混合物,不需要加热,故选A为发生装置,氧气不易溶于水,且空气不易混入水中,所以采用排水法收集气体较为纯净,故选C为收集装置;氧气集满后,氧气从瓶口逸出,形成大气泡,所以看到集气瓶有大气泡往外冒出时,说明已集满;
故答案为:H2O2H2O+O2;AC;集气瓶口有大气泡往外冒出;
(3)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书写符号表达式不需要配平和气体符号,所以符号表达式为KMnO4K2MnO4+MnO2+O2;
故答案为:KMnO4K2MnO4+MnO2+O2。
(4)硫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了,书写符号表达式不需要配平和气体符号,所以符号表达式为S+O2SO2;二氧化硫具有毒性,能溶于水,且可与水反应,因此利用水吸收二氧化硫,避免造成污染;
故答案为:S+O2SO2;吸收二氧化硫,避免造成污染。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将题中的知识认知透,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
45.氧气的制取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内容,根据如图所示的装置回答问题:
(1)仪器a常用 外焰 (填“内焰”“外焰”或“焰心”)加热,图中b仪器的名称是 分液漏斗 。
(2)A、B、C装置均可作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与B相比,选用C装置的优点是 可以控制反应速率 。
(3)实验室以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为原料制取氧气。连接装置C、D,微热C,若D中产生气泡、且恢复常温后玻璃管内水面 高于 水槽的水面,就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过氧化氢水+氧气 。
(4)若用装置E收集氧气,气体从 ① (填①或②)端进入。
(5)实验室制取O2一般有六个步骤: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按要求装配好仪器;③向b中注入过氧化氢试液;④向锥形瓶中放入固体粉末二氧化锰;⑤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集气瓶瓶口验满;⑥收集气体。则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②①④③⑥⑤ (填数字序号)。
【分析】(1)酒精灯的外焰温度最高,加热时使用外焰;
(2)根据实验装置的特点进行分析;
(3)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
(4)根据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进行分析;
(5)根据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进行解答。
【解答】解:(1)a为酒精灯,外焰温度最高,加热时使用外焰,根据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可知b为分液漏斗;故答案为:外焰;分液漏斗;
(2)C装置中能够通过控制分液漏斗活塞的开关从而控制反应速率;故答案为:可以控制反应速率;
(3)连接CD检查气密性时,C装置微热,会导致锥形瓶内的气体受热膨胀,沿导管逸出,恢复常温后锥形瓶内的气压减小,水槽中的水被外界大气压压入玻璃管,能够观察到玻璃管内水面高于水槽;过氧化氢分解的文字表达式为过氧化氢水+氧气;故答案为:高于;过氧化氢水+氧气;
(4)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若用E装置收集应从①端进入;故答案为:①;
(5)使用C装置制取氧气时,实验顺序为:连接仪器、检查气密性、填装固体药品、填装液体药品、收集气体、验满,故正确的操作顺序为②①④③⑥⑤;故答案为:②①④③⑥⑤。
【点评】本题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的选择进行了考查,另外还考查了检查装置气密性原理,题目难度一般,掌握选择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收集装置的依据是答题的关键。
46.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走进实验室完成了下列实验。
实验一:氧气的制取与性质
(1)实验原理:
①图中不属于实验室制氧气的是 d (填字母);
②图中四种物质在组成上的共同点是都含 氧元素 ;
③图中有三种新物质生成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或文字表达式: 2KMnO4K2MnO4+MnO2+O2↑或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
实验药品:
同学们发现实验室中仅有少量的高锰酸钾和足量的氯酸钾,便选用加热少量高锰酸钾和足量氯酸钾混合物的方法完成了氧气的制备实验。
(2)实验装置:
①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a. 长颈漏斗 b. 水槽 。
②根据上述药品的选用,同学们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A (填字母);
③欲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同学们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 D (填字母)。
(3)实验操作:
①补全下列实验操作
a.将固体混合均匀并装入试管;
b.待导管口有 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 开始收集氧气;
c.连接装置并检查 装置气密性 ;
d.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后熄灭酒精灯;
e.用酒精灯先预热后集中加热;
f.固定到铁架台上使试管口 略向下倾斜 ;
②将补全后的实验操作排序: cafebd (填字母)。
(4)图像分析
上述实验过程中部分物质质量随时间变化如图3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有 ACD 。
A.c代表氧气
B.t1时刻,高锰酸钾开始分解
C.t2时刻,氧气开始产生
D.高锰酸钾是氯酸钾反应的催化剂
(5)性质实验:
①实验a中出现的现象: 发出白光,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②实验b中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或化学方程式 硫+氧气二氧化硫或S+O2SO2 ;
③上述三个实验操作中的一条共同点: 都需要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的水(合理即可) 。
实验二: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
【方案1】图5是同学们设计的实验方案1
当打开K,反应一段时间后:
(1)A中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 碳酸钙 ;
(2)B中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物质是: 碳酸 ;
(3)C中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或化学方程式: 二氧化碳+氢氧化钙→碳酸钙+水或CO2+Ca(OH)2=CaCO3↓+H2O ;
(4)D中证明二氧化碳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不助燃,不可燃 。
【方案2】如图是同学们设计的实验方案2
(1)“人”字玻璃管左端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或化学方程式为: 碳酸钙+盐酸→氯化钙+水+二氧化碳或CaCO3+2HCl=CaCl2+H2O+CO2↑ ;
(2)“人”字玻璃管右端澄清石灰水始终未浑浊的可能原因: 使用的是浓盐酸 ;
(3)“人”字玻璃管上方的干燥管中出现的实验现象: 湿润的那部分纸花变红色 ;
(4)从药品用量角度看,方案2比方案1具有的优点是: 节约药品 。
【分析】实验一:氧气的制取与性质
(1)①根据工业上制取氧气的方法是分离液态空气进行分析;
②根据图中四种物质都可以用于制取氧气进行分析;
③根据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进行分析;
(2)①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题中所指仪器的名称进行分析;
②根据实验室选用加热少量高锰酸钾和足量氯酸钾混合物制取氧气的反应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进行分析;
③根据排水法收集的氧气较纯净进行分析;
(3)根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正确操作方法进行分析;
(4)根据高锰酸钾分解生成二氧化锰对氯酸钾有催化作用进行分析;
(5)①根据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进行分析;
②根据硫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硫进行分析;
③根据三个反应的特点进行分析;
实验二: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
【方案1】(1)根据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进行分析;
(2)根据紫色石蕊遇酸性溶液变红色进行分析;
(3)根据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进行分析;
(4)根据D中的现象进行分析;
【方案2】(1)根据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2)根据浓盐酸具有挥发性进行分析;
(3)根据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进行分析;
(4)根据实验1、2的反应原理进行分析。
【解答】解:实验一:氧气的制取与性质
(1)①工业上制取氧气的方法是分离液态空气,实验室制取氧气可以用加热高锰酸钾、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所以图中不属于实验室制氧气的是d;
②图中四种物质都可以用于制取氧气,在组成上的共同点是都含氧元素;
③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反应方程式或文字表达式为:2KMnO4K2MnO4+MnO2+O2↑或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2)①通过分析题中所指仪器的名称和作用可知,a是长颈漏斗;b是水槽;
②实验室选用加热少量高锰酸钾和足量氯酸钾混合物制取氧气的反应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A;
③排水法收集的氧气较纯净,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D;
(3)实验操作:
①a.将固体混合均匀并装入试管;
b.待导管口有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氧气;
c.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气密性;
d.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后熄灭酒精灯;
e.用酒精灯先预热后集中加热;
f.固定到铁架台上使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②实验室用氯酸钾和高锰酸钾的混合物制取氧气时,先组装仪器,然后检验装置气密性,装药加热制取氧气,实验结束,先撤导管,再熄灭酒精灯所以实验操作排序:cafebd;
(4)根据题干所给信息可知,b物质的质量少,b是高锰酸钾,a是氯酸钾,在t1时刻高锰酸钾开始分解,有氧气生成,随着高锰酸钾的分解,二氧化锰的质量也在不断的增加,
A、c代表氯化钾的质量,故A错误;
B、t1时刻,高锰酸钾开始分解,故B正确;
C、t1时刻,氧气开始产生,故C错误;
D、高锰酸钾分解生成的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反应的催化剂,故D错误;
故选:ACD;
(5)性质实验:
①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所以实验a中出现的现象:发出白光,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②实验b中发生反应是硫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硫,文字表达式或化学方程式为:硫+氧气二氧化硫或S+O2SO2;
③通过分析上述三个实验操作可知,存在的一条共同点是:都需要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的水(合理即可);
实验二: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
【方案1】(1)A中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2)紫色石蕊遇酸性溶液变红色,所以B中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物质是:碳酸;
(3)C中的反应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文字表达式或化学方程式为:二氧化碳+氢氧化钙→碳酸钙+水或CO2+Ca(OH)2=CaCO3↓+H2O;
(4)D中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所以证明二氧化碳具有的化学性质是:不助燃,不可燃;
【方案2】(1)“人”字玻璃管左端的反应是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文字表达式或化学方程式为:碳酸钙+盐酸→氯化钙+水+二氧化碳或CaCO3+2HCl=CaCl2+H2O+CO2↑;
(2)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氯化氢溶于水形成盐酸,盐酸会与碳酸钙继续反应,所以“人”字玻璃管右端澄清石灰水始终未浑浊的可能原因:使用的是浓盐酸;
(3)“人”字玻璃管上方的干燥管中出现的实验现象:湿润的那部分纸花变红色;
(4)从药品用量角度看,方案2比方案1具有的优点是:节约药品。
故答案为:(1)实验一:氧气的制取与性质
(1)①d;
②氧元素;
③2KMnO4K2MnO4+MnO2+O2↑或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2)①长颈漏斗;水槽;
②A;
③D;
(3)①b、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
c、装置气密性;
f、略向下倾斜;
②cafebd;
(4)ACD;
(5)①发出白光,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②硫+氧气二氧化硫或S+O2SO2;
③都需要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的水(合理即可);
实验二: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
【方案1】(1)碳酸钙;
(2)碳酸;
(3)二氧化碳+氢氧化钙→碳酸钙+水或CO2+Ca(OH)2=CaCO3↓+H2O;
(4)不助燃,不可燃;
【方案2】(1)碳酸钙+盐酸→氯化钙+水+二氧化碳或CaCO3+2HCl=CaCl2+H2O+CO2↑;
(2)使用的是浓盐酸;
(3)湿润的那部分纸花变红色;
(4)节约药品。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常见气体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探究,发生装置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收集装置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
47.兴趣小组围绕“实验室制取氧气及氧气性质”,用如图装置进行了一系列探究活动:
实验一:氧气制取。
①药品选择:下列物质中不能作为制取氧气反应物的是 C (填标号)。
A.水
B.过氧化氢
C.氯化钾KCl
D.高锰酸钾(KMnO4)
②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较纯净氧气,应选择的装置组合是 AE (填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KMnO4K2MnO4+MnO2+O2↑ 。
③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中出现了下列异常现象,请你分析其原因:
现象
原因
水槽中水呈紫红色
Ⅰ: 试管口未放一团棉花
排水法收集时水槽中的导管口始终无气泡
Ⅱ: 实验装置可能漏气
实验二:氯酸钾制取氧气。
①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为原料制取氧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A 。
②若用F装置收集氧气,则气体应从导管 a (填“a”或“b”)端通入。
③丙同学发现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并有刺激性气味,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ad 。
a.反应中氧气的物理性质发生了变化
b.此时得到的气体一定是混合物
c.只加热氯酸钾,若生成的气体无气味,说明刺激性气味一定与二氧化锰有关
d.可能是生成的氧气与残留在发生装置中的空气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了新物质
实验三:氧气的性质实验
①G装置的实验通过 集气瓶内壁有水珠产生 现象,可以说明生成了水。故该集气瓶中的氧气最好用 向上排空气法 法收集。
②用F装置收集不同体积分数的氧气。F装置中事先加入约占集气瓶总体积40%的水,使氧气从 短 导管口进入(填“长”或“短”),排尽集气瓶中的水,则收集氧气后集气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 52.6% 。
③拓展:在实验室可以用加热固体无水醋酸钠和固体碱石灰的方法制取甲烷。通常情况下,甲烷的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实验室制取甲烷装置组合为 AC或AE或AF (填字母)。
【分析】实验一:根据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较纯净氧气,实验装置的选择,药品的选择、实验现象的分析;
实验二:根据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万能瓶的运用来分析。
实验三:根据氧气的收集方法,排水法收集的更纯净和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是干燥的,实验装置的选择来分析。
【解答】解:实验一
①不能作为制取氧气反应物的是氯化钾,因为氯化钾中不含有氧元素,故答案为:C。
②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采用固体加热型装置,发生装置应选择:A,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可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比较纯净,故收集装置可选E,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KMnO4K2MnO4+MnO2+O2↑,故答案为:A;2KMnO4K2MnO4+MnO2+O2↑。
③水槽中水呈紫红色,是高锰酸钾通过导管进入到水槽中,原因是试管口未放一团棉花;排水法收集时水槽中的导管口始终无气泡,说明实验装置可能漏气,故答案为:试管口未放一团棉花;实验装置可能漏气。
实验二
①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采用固固加热型装置,所以发生装置应选择A,故答案为:A。
②若用F装置收集氧气,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则气体应从导管a端通入,空气从导管b端排出,故答案为:a。
③a、反应中氧气的物理性质发生了变化,与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并有刺激性气味无关,a符合题意;
b、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发现产生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说明此时得到的气体一定是混合物,b不符合题意;
c、只加热氯酸钾,若生成的气体无气味,说明刺激性气味一定与二氧化锰有关,C不符合题意;
d、可能是生成的氧气不与残留在发生装置中的空气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d。
实验三
①G装置的实验通过集气瓶内壁有水珠产生,可以说明生成了水。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故该集气瓶中的氧气最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干燥的氧气,故答案为:集气瓶内壁有水珠产生;向上排空气法。
②用F装置收集不同体积分数的氧气。F装置中事先加入约占集气瓶总体积40%的水,使氧气从短管进,水从长管排出,排尽集气瓶中的水,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21%,假设集气瓶的体积为100mL,则收集氧气后集气瓶中氧气的体积为21%×60%×100mL+40%×100mL=52.6mL,则收集氧气后集气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故答案为:短;52.6%。
③在实验室可以用加热固体无水醋酸钠和固体碱石灰的方法制取甲烷,采用固固加热型装置,发生装置选择为A,甲烷的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可采用排水法,向下排空气法,所以可选择收集装置是C或E或F,故答案为:AC或AE或AF。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实验室制取氧气及氧气性质,氧气的制取方法,实验装置的选择依据的分析,及异常现象的分析。
48.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请结合如图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b的名称: 长颈漏斗 。
(2)实验室用装置A制氧气,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K2MnO4+MnO2+O2↑ ;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原因是 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 。
(3)已知硫化氢气体可用硫化亚铁固体和稀硫酸反应制取,硫化氢气体能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大,是一种有臭鸡蛋气味的有毒气体。若制取硫化氢时使用C装置(多孔隔板用来放块状固体),与B装置相比,C装置的优点是 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收集装置通常用E装置,则收集硫化氢气体时,应把硫化氢气体从 c (填c或d)端通入。
【分析】(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和用途进行分析。
(2)根据装置特点选择反应物,据此书写化学方程式;根据实验操作注意事项分析。
(3)根据不同装置不同优点分析。
【解答】解:(1)仪器b的名称是长颈漏斗。
(2)A装置适合固体加热的反应,有棉花,所以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目的是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
(3)C装置相对于B的优点是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硫化氢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收集装置通常用E装置,则收集硫化氢气体时,应把硫化氢气体从c端通入。
故答案为:(1)长颈漏斗;
(2)2KMnO4K2MnO4+MnO2+O2↑;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
(3)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c。
【点评】题难度不大,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熟练掌握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9.氧气的制取和性质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内容,根据如图所示的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名称① 长颈漏斗 。
(2)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为原料制取较干燥的氧气可选用的装置组合为 BD (填字母标号),写出此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H2O2H2O+O2 。
(3)选用装置A进行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但该装置有一处不足之处,改进的方法是 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
(4)某同学用C装置收集氧气却发现收集的气体没有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BC (填字母标号)。
A.反应中氧气的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
B.未等气泡连续且均匀冒出就开始收集
C.开始收集时,倒置于水槽中的集气瓶未装满水
D.收集气体时集气瓶内还有少量水未排尽
【分析】(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题中所指仪器的作用进行分析;
(2)根据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催化剂,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氧气较干燥,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进行分析;
(3)根据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需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进行分析;
(4)根据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却发现收集的气体没有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收集的氧气不纯,可能是原因是:未等气泡连续且均匀冒出就开始收集、开始收集时,倒置于水槽中的集气瓶未装满水进行分析。
【解答】解:(1)通过分析题中所指仪器的名称和作用可知,①是长颈漏斗;
(2)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催化剂,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氧气较干燥,可选用的装置组合为BD;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符号表达式为:H2O2H2O+O2;
(3)选用装置A进行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改进的方法是: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4)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却发现收集的气体没有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收集的氧气不纯,可能是原因是:未等气泡连续且均匀冒出就开始收集、开始收集时,倒置于水槽中的集气瓶未装满水,故选:BC。
故答案为:(1)长颈漏斗;
(2)BD;H2O2H2O+O2;
(3)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4)B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常见气体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探究,发生装置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收集装置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
50.如图1是足量的红磷或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装置冷却至室温后结束实验),在装置一端连接压强传感器,测定集气瓶内的压强变化如图2所示。
(1)实验前, 需要 (填“需要”或“不需要”)检查图1装置的气密性;实验中,红磷或木炭用量的多少对实验 有 (填“有”或“无”)影响。
(2)图2曲线①数据表明,红磷燃烧后集气瓶内的压强低于起始压强,原因是 红磷燃烧消耗O2,且产物P2O5不是气体 。
(3)某同学根据图2中的曲线②推断不能用木炭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其实验依据是 木炭燃烧前后装置内的压强没有改变 。
【分析】(1)根据在实验前需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为了保证使集气瓶中的氧气充分消耗,必须要加入过量的红磷进行分析;
(2)根据红磷燃烧消耗O2,且产物P2O5不是气体进行分析;
(3)根据木炭燃烧前后装置内的压强没有改变进行分析。
【解答】解:(1)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时,在实验前,需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以防装置漏气造成测定结果偏小;为了保证使集气瓶中的氧气充分消耗,必须要加入过量的红磷,故答案为:需要;有;
(2)因为红磷燃烧消耗O2,且产物P2O5不是气体,所以红磷燃烧后集气瓶内的压强低于起始压强,故答案为:红磷燃烧消耗O2,且产物P2O5不是气体;
(3)由图像可知,木炭燃烧前后装置内的压强没有改变,所以不能用木炭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故答案为:木炭燃烧前后装置内的压强没有改变。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注意理解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时,在实验前,需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51.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教材中“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如图1)进行了大胆改进,设计图2(选用实际容积为40mL的试管作反应容器,通过导管与实际容积为60mL且润滑性很好的针筒注射器组成实验装置)实验方案进行。请你对比分析图1、图2实验,回答下列有关问题:(红磷所占体积与导管内的气体体积忽略不计)
(1)图1中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P+O2P2O5 ,该实验证明了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
(2)图2中,实验前,打开弹簧夹,将注射器的活塞前沿从10mL刻度处推至5mL刻度处,然后松手,活塞仍能返回至10mL刻度处,此操作的目的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
(3)图2,若实验前将弹簧打开,再加热使红磷燃烧,则实验过程中,注射器活塞的移动轨迹是 先向右后向左 (填“先向左后向右”,“先向右后向左”)移动,最终停在 0 mL刻度。
(4)图2,若用铜丝代替红磷完成实验,该实验的优点是 测定结果更精确、对环境无污染 ,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Cu+O2CuO 。
【分析】(1)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以及实验现象来分析;
(2)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来分析;
(3)根据装置内的压强变化以及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来分析;
(4)根据反应的原理以及实验的优点来分析。
【解答】解:(1)在点燃的条件下,红磷与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符号表达式为P+O2P2O5,实验结束后,装置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且进入集气瓶内的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内原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由此可知,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故答案为:P+O2P2O5;;
(2)图2中,实验前,打开弹簧夹,将注射器的活塞前沿从10mL刻度处推至5mL刻度处,然后松手,活塞仍能返回至10mL刻度处,此操作的目的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故答案为: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3)图2,若实验前将弹簧打开,再加热使红磷燃烧,红磷燃烧放出热量,装置内的压强增大,当实验结束后,由于消耗了氧气,且温度降低,装置内的压强又会变小,则实验过程中,注射器活塞的移动轨迹是先向右后向左移动,消耗的氧气体积为(40mL+10mL)×=10mL,所以活塞所处的刻度值为10mL﹣10mL=0mL;故答案为:先向右后向左;0;
(4)图2,若用铜丝代替红磷完成实验,该实验的优点是测定结果更精确、对环境无污染;在加热的条件下,铜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符号表达式为Cu+O2CuO;故答案为:测定结果更精确、对环境无污染;Cu+O2CuO。
【点评】可以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物质应该具备的条件是: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物是固体,不能和空气中的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四.解答题(共3小题)
52.如图是实验室测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装置图,请回答。
(1)红磷燃烧的实验现象是:红磷燃烧 产生白烟 放出热量。请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
(2)往燃烧匙中加入足量的红磷,点燃后迅速伸入瓶中塞紧瓶塞,红磷在瓶中燃烧。待冷却至室温再打开止水夹,如果按以上操作发现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原因可能是 装置漏气 。
(3)由此实验我们还可推知氮气的物理性质为 难溶于水 。
【分析】红磷燃烧能够消耗空气中的氧气,氧气消耗后,容器中的气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水进入容器,进入容器中的水的体积即为容器中空气中的氧气体积,进一步可以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解答】解:(1)红磷燃烧的实验现象是:红磷燃烧,产生白烟,放出热量。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故答案为:产生白烟;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2)往燃烧匙中加入足量的红磷,点燃后迅速伸入瓶中塞紧瓶塞,红磷在瓶中燃烧。待冷却至室温再打开止水夹,如果按以上操作发现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原因可能是装置漏气。
故答案为:装置漏气。
(3)由此实验我们还可推知氮气的物理性质为难溶于水。
故答案为:难溶于水。
【点评】可以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物质应该具备的条件是: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物是固体,不能和空气中的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53.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它可以和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Ⅰ.甲同学对蜡烛燃烧进行了系列实验的探究。
①如图1﹣5,点燃一支蜡烛,看到的主要现象有 ABCD (填字母)。
A.发出黄色火焰
B.发光放热
C.产生淡淡的黑烟
D.火焰分层
②用一根木条迅速插入蜡烛火焰中,片刻取出,观察到木条表面出现了如图2所示的圆弧状焦黑斑,说明蜡烛火焰的 外焰 温度最高。
③如图3所示,取一个冷的白瓷片放置在火焰上方片刻后,取出观察,有 黑 色小颗粒产生。
④如图4所示,将干冷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发现烧杯壁有 水雾 出现。
⑤如图5所示,在火焰正上方罩一个三角漏斗,用一燃着的火柴接近漏斗截口处,观察到火柴的火焰 熄灭 ,将产生的气体导出并通入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 变浑浊 。
Ⅱ.乙同学按图6进行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可观察到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 白光 ,其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 碳+氧气二氧化碳或C+O2CO2 ,盛放氧气的瓶口盖上玻璃片的目的是 防止氧气从瓶中逸出 。若图6进行的是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集气瓶底部盛有少量水的目的是 防止溅落的熔化物炸裂瓶底 ,做硫的燃烧实验时同样也盛放少量水,其目的是 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
Ⅲ.丙同学对“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进行改进,如图7所示。实验时,打开分读漏斗活塞,通入干燥氧气约10秒,引燃铁丝下端火柴杆,伸入塑料瓶内,并对玻璃管口正上方,观察到的现象是:铁丝剧烈燃烧, 火星四射 。改进后的优点是 ①②③ (填序号)。
①氧气无需提前制备和收集,操作更方便
②塑料瓶代替集气瓶,防止集气瓶炸裂,更安全
③装置集氧气的制取、干燥和性质验证于一体,实验更优化
【分析】Ⅰ.①根据蜡烛燃烧的现象分析;
②根据碳化的程度分析分度的高低。
③根据蜡烛不完全燃烧有炭黑生成分析。
④根据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分析回答。
Ⅱ.根据木炭、硫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注意事项分析回答有关的问题。
Ⅲ.根据装置的特点、实验的步骤等分析判断。
【解答】解:Ⅰ.①点燃一支蜡烛,看到的主要现象有:发出黄色火焰、发光放热、产生淡淡的黑烟、火焰分层等。
②用一根木条迅速插入蜡烛火焰中,片刻取出,观察到木条表面出现了如图2所示的圆弧状焦黑斑,该部分处于火焰的外焰,说明蜡烛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
③由于蜡烛不完全燃烧生成了炭黑,取一个冷的白瓷片放置在火焰上方片刻后,取出观察,有黑色小颗粒产生。
④将干冷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由于石蜡燃烧生成了水蒸气,水蒸气遇冷冷凝成了小水滴,所以发现烧杯壁有水雾出现。
Ⅱ.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了二氧化碳,其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碳+氧气二氧化碳或C+O2CO,盛放氧气的瓶口盖上玻璃片的目的是:防止氧气从瓶中逸出。由于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火星四射,集气瓶底部盛有少量水的目的是:防止溅落的熔化物炸裂瓶底;由于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了有毒的二氧化硫,所以做硫的燃烧实验时同样也盛放少量水,其目的是: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Ⅲ.丙同学对“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进行改进,如图7所示。实验时,打开分读漏斗活塞,通入干燥氧气约10秒,引燃铁丝下端火柴杆,伸入塑料瓶内,并对玻璃管口正上方,观察到的现象是: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改进后的优点是:氧气无需提前制备和收集,操作更方便;塑料瓶代替集气瓶,防止集气瓶炸裂,更安全;装置集氧气的制取、干燥和性质验证于一体,实验更优化。
故答案为:Ⅰ①ABCD;②外焰;③黑;④水雾。
Ⅱ白光;碳+氧气二氧化碳或C+O2CO2;防止氧气从瓶中逸出;防止溅落的熔化物炸裂瓶底;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Ⅲ火星四射;①②③
【点评】实验是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得出科学结论的前提条件之一,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得出正确的结论奠定基础。
54.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空气中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含量是否相同,设计了简单的实验方案,其主要操作步骤如图所示。请根据图示回答:
(1)第一步应如何操作? 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另收集两瓶空气 。
(2)该实验要进行对比的两实验对象是: 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 。
(3)下表是他们的探究方案,请你填写完整:
探究内容
实验方法
判断依据
二氧化碳含量是否相同
将等量的澄清的石灰水分别滴入盛有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空气的集气瓶中
根据石灰水浑浊程度的不同判断二氧化碳的含量
氧气含量是否相同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放入盛有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空气的集气瓶中
根据木条燃烧情况的不同判断氧气的含量
水蒸气含量是否相同
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的一块呼气
根据玻璃片上水雾的不同判断水的含量
(4)以上实验可以得到的结论是:(用“多”或“少”回答)
人体吸入的空气比呼出的气体所含氧气 多 ;人体呼出的气体比吸入的空气所含二氧化碳 多 ,人体呼出的气体比吸入的空气所含水蒸气 多 。
【分析】呼吸前后气体成分会有所变化,主要是呼吸后氧气含量降低,二氧化碳和水会有所增大。检验的方法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进行。
【解答】解:(1)为创设对比实验的对比样品先要对对比的气体进行取样,设法收集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故答案为:用排水法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另外收集两瓶空气;
(2)由实验目的探究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空气中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含量是否相同可知,该实验要进行对比的两实验对象是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
(3)根据氧气能助燃的性质检验氧气含量;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检验二氧化碳的含量;利用水蒸气遇冷凝结的方法检验呼出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
故答案为:
探究内容
实验方法
实验现象及结论
二氧化碳含量是否相同
将等量的澄清的石灰水分别滴入盛有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空气的集气瓶中
根据石灰水浑浊程度的不同判断二氧化碳的含量
氧气含量是否相同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放入盛有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空气的集气瓶中
根据木条燃烧情况的不同判断氧气的含量
水蒸气含量是否相同
取两块干冷的玻璃片,对着其中的一块呼气
根据玻璃片上水雾的不同判断水的含量
(4)由以上实验可知人体吸入的空气比呼出的气体所含氧气多;人体呼出的气体比吸入的空气所含二氧化碳多,人体呼出的气体比吸入的空气所含水蒸气多;
故答案为:
(1)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另收集两瓶空气;(2)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
(3)
探究内容
实验方法
实验现象及结论
二氧化碳含量是否相同
将等量的澄清的石灰水分别滴入盛有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空气的集气瓶中
根据石灰水浑浊程度的不同判断二氧化碳的含量
氧气含量是否相同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放入盛有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空气的集气瓶中
根据木条燃烧情况的不同判断氧气的含量
水蒸气含量是否相同
取两块干冷的玻璃片,对着其中的一块呼气
根据玻璃片上水雾的不同判断水的含量
(4)多 多 多
【点评】呼吸前后气体成分会有所变化,主要是呼吸后氧气含量降低,二氧化碳和水会有所增大。检验的方法是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进行,依据已知的物质的性质分别对空气样品和呼出气体进行对比试验,现象不同判断气体成分的不同。
五.科学探究题(共3小题)
55.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A中仪器a的名称: 酒精灯 。
(2)用A装置制取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应选用的收集装置为B、C中的 C ,用这种方法收集氧气,如何判断气体已经集满: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集满 。
(3)把红热的木炭伸入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现象是 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
(4)E是一种多功能装置,可用于集气、洗气等,若将E装置内装满水,再连接量筒,就可以用于测定不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的气体体积,则气体应从 b (填“a”或“b”)进入。
(5)图D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改进装置,实验时,打开分液漏斗活塞,通入干燥氧气约10秒,引燃铁丝下端火柴杆,伸入塑料瓶内,并对准玻璃管口正上方。实验改进后的优点是 ①②③ (填序号)。
①氧气无需提前制备和收集,操作更方便
②塑料瓶代替集气瓶,防止集气瓶炸裂,更安全
③装置集氧气的制取、干燥和性质验证于一体,实验更优化
【分析】(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题中所指仪器的作用进行分析;
(2)根据A装置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试管口有棉花,应该是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氧气密度比空气大,氧气具有助燃性进行分析;
(3)根据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4)根据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水小进行分析;
(5)根据实验装置的特点进行分析。
【解答】解:(1)通过分析题中所指仪器的名称和作用可知,仪器a为酒精灯;
(2)A装置是固体加热型装置,且试管口装有棉花,应该是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文字表达式为: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氧气的收集方法是向上排空气法,故选C;判断氧气是否集满的方法是: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若木条复燃,则氧气已集满;
(3)把红热的木炭放入氧气中,木炭比在空气中燃烧的更剧烈,现象为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
(4)利用E装置,通过排水法测出所收集气体的体积,气体应从短管通入,水从长管排出,故填:b;
(5)通过分析图,结合课本的实验装置可知,改进后的优点有三个,故选:①②③。
故答案为:(1)酒精灯;
(2)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C;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木条复燃,证明气体已经集满;
(3)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4)b;
(5)①②③。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常见气体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探究,发生装置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收集装置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
56.某学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进行如下探究。
实验一:氧气制取和性质实验现有如下装置:
(1)仪器M的名称为 试管 。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2H2O+O2↑ ,应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组合是 BD或BE (填装置标号)。
(3)用收集的氧气进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 。
实验二:探究H2O2质量分数、溶液pH、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设计如下表实验方案:
实验序号
H2O2质量分数%
pH
温度/℃
每分钟气泡数
1
30
5
20
2
30
6
20
3
30
11
20
4
15
11
30
5
30
11
30
(4)实验1~3的实验目的是 探究溶液的pH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
(5)若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应当对比实验 3和5 (填实验序号)。
【分析】(1)根据常见仪器的名称进行分析;
(2)根据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氧气不易溶于水,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进行分析;
(3)根据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进行分析;
(4)根据H2O2质量分数、温度均保持一致,pH不一样进行分析;
(5)根据采用控制变量法,只有反应物浓度一个变量,其他条件均保持一样进行分析。
【解答】解:(1)仪器M的名称为试管,故答案为:试管;
(2)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的反应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该反应采用固液常温型的装置,所以发生装置选择:B,氧气不易溶于水,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可以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排水法收集,收集装置选择:D或E,故答案为:2H2O22H2O+O2↑;BD或BE;
(3)用收集的氧气进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故答案为: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
(4)实验1~3中H2O2质量分数、温度均保持一致,pH不一样,所以实验1~3的实验目的是探究溶液的pH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故答案为:探究溶液的pH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5)采用控制变量法,只有反应物浓度一个变量,其他条件均保持一样,若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应当对比实验3和5,故答案为:3和5。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探究,氧气的化学性质等,注意书写化学方程式时应注意反应条件和气体符号及沉淀符号的标注。
57.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1)图1实验原理:由于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使瓶内 压强 减少,烧杯中水倒吸到集气瓶。若装
置的 气密性 良好,操作规范,用量筒测量进入瓶中水的体积,能粗略测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该反应的符
号表达式为 P+O2P2O5 。
(2)若实验后发现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可能的原因有: 红磷量不足 (写一点)。
(3)实验中利用传感器技术定时测定了图1装置内的压强、温度和氧气浓度,三条曲线的变化趋势如图5所示。
①其中Y曲线表示的是 氧气浓度 (填“温度”或“氧气浓度”)。
②结合X、Y两条曲线,图5中BC段压强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红磷燃烧放热,导致气体膨胀,集气瓶内压强增大 。
(4)图2装置的优点是 不污染环境 (写一点)。
(5)用如图4,实验时先在实际容积为250mL的集气瓶中装进50mL的水,在粗铜丝末端的铜勺中放足量白磷,点燃酒精灯加热铜丝一端,白磷燃烧。实验中主要利用铜的 导热 性。若实验成功,最终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 90 mL。
【分析】(1)根据红磷燃烧消耗集气瓶内氧气进行解答;
(2)根据进水量少于的原因进行分析;
(3)结合实验数据和集气瓶内各物质的变化进行解答。
(4)对比两实验装置进行分析;
(5)根据氧气在空气中的含量进行分析。
【解答】解:(1)红磷燃烧消耗集气瓶内氧气,导致甁内气压减小,若气密性良好则能粗略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故答案为:压强;气密性;P+O2P2O5;
(2)若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即进水量少,可能的原因有: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或未冷却就打开止水夹;故答案为:红磷量不足;
(3)①根据图示可知Y曲线随着反应的进行逐渐降低,因此推断Y曲线代表集气瓶内氧气的浓度;故答案为:氧气浓度;
②X曲线代表集气瓶内的温度,能够发现红磷开始燃烧时放出大量热,而氧气浓度减小较慢,导致集气瓶内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增大;故答案为:红磷燃烧放热,导致气体膨胀,集气瓶内压强增大;
(4)图2装置不需要在空气中进行点燃,对比图1装置更环保,不污染空气;故答案为:不污染环境;
(5)通过加热铜引燃红磷,利用了铜的导热性,红磷燃烧消耗瓶内的氧气,约(250mL﹣50mL)×=40mL,因此冷却到室温后打开止水夹,会有约40mL的水进入集气瓶,集气瓶内水的体积为50mL+40mL=90mL;故答案为:导热性;90。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红磷燃烧实验和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相关知识,需要学生对课本知识熟练掌握。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日期:2022/9/16 14:41:55;用户:东西湖区轻松国文培训学校;邮箱:qsgwpx@xyh.com;学号:44874092
2022年初中化学中考备考冲刺计算题考前压轴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年初中化学中考备考冲刺计算题考前压轴题(含答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我国中医博大精深,酸碱中和反应时会放出热,一种镁合金可制成发热包,已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初中化学中考备考冲刺基础知识单选考前压轴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年初中化学中考备考冲刺基础知识单选考前压轴卷(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新冠病毒要预防,疫苗接种来护航,下列图示的操作中不正确的是,钾肥有增强植物抗倒伏能力的功能,分析和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初中化学中考备考冲刺科学探究题考前压轴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年初中化学中考备考冲刺科学探究题考前压轴卷(含答案),共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