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10 爬山虎的脚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10 爬山虎的脚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质疑导入,激发兴趣,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总结收获,体会细致的观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爬山虎的脚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尚义镇中心小学 张晓灵教学目标1、认识““均、柄”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曲”,会写“虎、操”等13个字,会写爬山虎场”等16 个词语。2.能找出课文中写得准确、形象的句子,感受作者细致的观察。3.能说出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体会作者连续的观察。教学重点1.能找出课文中写得准确、形象的句子,感受作者细致的观察。2.能说出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体会作者连续的观察。课时安排2 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均、柄”等4个生字,会写“虎、操”等8个生字,会写“爬山虎、操场”等7个词语,理解“舒服”“均匀”“漾起”等词语的意思。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作者细致的观察。3.抓住关键语句,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并积累相关句子。教学过程一、质疑导入,激发兴趣1.引导交流:哪些同学见过爬山虎?你们看见的爬山虎是什么样的?2.过渡:你们仔细观察过爬山虎的脚吗?你们知道爬山虎的脚在哪吗?叶圣陶爷爷就是一位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爬山虎的脚》。(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出示自读要求:(1)圈出课文的生字新词。(2)思考课文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爬山虎的什么。2.检查生字读音,指导生字书写。课件出示:爬山虎 操场 嫩叶 舒服 均匀 重叠空隙(1)指导读准字音。“弯曲”放在句子中朗读,注意读准多音字“曲”的发音。(2)指导书写“虎、隙”。(“虎”“隙”两个生字较难,教师在课堂上指导并练写,其他6个生字提示要点,学生课后再写。)指导书写“虎”字:第二画短横像老虎炯炯有神的眼睛,这一横下面的横钩就像老虎尖尖的牙齿,写的时候千万不能忘记学生练写。指导书写“隙”字:“隙”字右边上面的“小”,竖钩变成了短竖。在上下两个“小”字之间,那条缝隙里,只有日光能透过来,这个“日”要写得扁一些。学生练写。3.引导交流: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爬山虎的什么?(1)引导学生再次快速浏览课文后,根据提取的信息汇报。相机板书: 生长的位置叶子爬山虎的脚 脚的位置、形状、颜色怎么爬 脚的变化(2)引导学生梳理课文结构,了解课文内容。 提问:想一想,哪些自然段可以合并在一起? 设计意图:从学生生活中熟悉的植物引入话题,帮助学生初步了解爬山虎这种植物的特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对形难字在书写过程中易错笔画的指导,帮助学生准确记住字形。三、学习第一自然段,了解爬山虎生长的位置1.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提取信息。出示自读要求:自读课文第-自然段,想一想爬山虎生长在哪些地方。2. 交流:爬山虎的生长位置。预设:墙上、屋顶。3.讨论:自读第一自然段后,爬山虎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预设:爬山虎长得很茂盛。预设:爬山虎是一种擅长攀爬的植物。追问:课文中哪些词语带给你这样的感受?引导学生围绕“满是”“一大片”两个词语体会爬山虎的茂盛。小结:①爬山虎生长在墙上。②爬山虎生长得非常茂盛。4.指导朗读:“满是”“一大片”两个词语要读得慢一些,“满”和“大”两个字要重读,突出爬山虎繁盛、茂密的样子。四、学习第二自然段关于爬山虎叶子的描述,体会课文准确生动的表达1.过渡:我们从文字中仿佛看到了那一片布满外墙和屋顶的爬山虎,它是那样茂盛。2.出示: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了爬山虎的叶子。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指导。预设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交流;(1)叶子的颜色变化:嫩红--嫩绿--绿得那么新鲜。围绕“舒服”指导学生读出安逸、惬意的感受。(2)了解无风时爬山虎叶子的样子。① 出示爬山虎的图片,理解“一顺儿”意思。(板书:准确)②联系上下文“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理解“均匀”的意思。(3)品味起风时爬山虎叶子的样子。 ①出示:微风拂过爬山虎叶子微微漾起波纹的视频。 ②说一说“拂”和“漾”的意思。 ③指导朗读:“拂”和“漾”要读得轻一些,突出微风的轻柔和叶子微弱的震颤。 (板书:生动)设计意图:细读描写叶子的段落,在理解文章让学生通过品读重点语句,了解爬山虎叶子的特点,感受课文生动的表达。五、总结收获,体会细致的观察1.过渡:无论是叶子颜色的变化,还是叶尖一顺儿朝下铺得均匀的形态,以及微风拂过时,叶子轻微的震颤,都被叶圣陶爷爷敏锐的眼睛观察到了。2.提问:孩子们,你们觉得叶圣陶爷爷是怎样观察这些叶子的?预设1:叶圣陶爷爷一定是拿着放大镜观察的。预设2:叶圣陶爷爷一定是走得很近,反复看了很多遍。 3.总结:是呀,他之所以能表达得如此准确,是因为他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观察啊!(板书:观察:细致) 4.小结:通过这节课,我们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也通过那些准确形象的语句,感受到了叶圣陶爷爷细致的观察,下节课我们带着这些收获,再一起学习爬山虎的脚。 设计意图: 在学生充分感受作者准确生动的表达后,通过质疑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这样的表达与作者细致的观察是密不可分的。 板书设计: 生长的位置 (1)叶子 (2)爬山虎的脚 脚的位置、形状、颜色怎么爬 脚 (3-5) 脚的变化 表达:准确 形象 观察:细致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10 爬山虎的脚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设计意图,课时目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人教部编版10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景,激趣导入,合作探究,深入研读,总结全文,指导学法,拓展文本,延伸课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0 爬山虎的脚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揭示课题,导入新课,整体感知,理清脉络,自主探究,理解第一段,课堂小结,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