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第一学期教学情况测试苏科版物理模拟试题一(解析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351222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常州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第一学期教学情况测试苏科版物理模拟试题一(解析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351222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常州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第一学期教学情况测试苏科版物理模拟试题一(解析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3512225/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常州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第一学期教学情况测试苏科版物理模拟试题一(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常州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第一学期教学情况测试苏科版物理模拟试题一(解析版),共13页。
常州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第一学期阶段教学情况测试
苏科版物理模拟试题一
2022年9月
注意事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本试卷由小林老师原创,盗用必究
1.本试卷共6页,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一、 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以下与声现象有关的几个实验中,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
实验:①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在抽取钟罩内的空气的过程中,铃声逐渐减小;②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插入水里,看到水花飞溅;③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会发出不同的声音;④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③
【答案】B
【解析】①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在抽取钟罩内的空气的过程中,铃声逐渐减小,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①不符合题意;
②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插入水里,看到水花飞溅,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②符合题意;
③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笛子里面空气柱的振动频率不同,会导致声音的音调不同,故③不符合题意;
④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④符合题意。
故选B。
2. 下列各图描述的实验中,能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
A.小“人”随着音乐起舞 B.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拨动钢尺
C.让空气进入抽成真空的罩内 D.用不同力敲击音叉,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
【答案】C。
【解析】A、将小“人”放在音乐盒(或音箱)上,会发现小“人”随着音乐跳动,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故A不符合题意;
B、改变图中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钢尺振动的快慢不同,钢尺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故B不符合题意。
C、让空气进入抽成真空的罩内,振铃的声音越来越大,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C符合题意;
D、用不同力敲击音叉,音叉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同时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不同,即音叉的振幅不同,说明响度与振幅有关,故D不符合题意。
3. 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烧水时壶嘴冒出“白气”是液化现象,需要吸收热量
B.用铁水浇铸工件是凝固现象,要放出热量
C.“窗花”是水在寒冷的玻璃上凝华形成的,要放出热量
D.冰块液化为水,需要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答案】B
【解析】
A.烧水时壶嘴冒出“白气”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A错误;
B.用铁水浇铸工件是凝固现象,凝固放热,故B正确;
C.“窗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寒冷的玻璃上凝华形成的,凝华放热,故C错误;
D.冰块熔化为水,需要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故D错误。
故选B。
4. 如图展示的是智能机器人和主持人的互动情况。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能区分机器人和主持人的声音主要是根据他们的音色不同
B.机器人是高科技产品,它发出的声音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机器人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108m/s
D.机器人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答案】A
【解析】
A.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能区分机器人和主持人的声音主要是根据他们的音色不同,故A正确;
B.所有的声音的产生都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所以机器人发出的声音也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B错误;
C.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故C错误;
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机器人的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D错误。
故选A。
5. 恩施山美水美,经常可以看到山上云雾缭绕,雾的形成属于下列哪种物态变化( )
A.汽化 B.升华 C.液化 D.凝华
【答案】C
【解析】
雾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小水滴,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6. 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固体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在0~35min内对物质加热,得到如图乙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物质在15~20min内没有吸收热量
B.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内能不变
C.该物质熔点为80℃,熔化过程持续了大约15min
D.除图甲中器材外,还需要用到的测量器材有天平和停表
【答案】C
【解析】
A.该物质在15~20min内正在熔化,持续吸热,故A错误;
B.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内能升高,故B错误;
C.该物质熔化是温度在80℃不变,熔点为80℃,熔化时间
故C正确;
D.不需要测质量,所以不需要天平,故D错误。
故选C。
7. “背日喷乎水,成虹霓之状”描写的是“人工虹”、该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光的( )
A.色散 B.直线传播 C.漫反射 D.镜面反射
【答案】A
【解析】“背日喷乎水,成虹霓之状”描写的是“人工虹”,这是喷出的水后,空中有大量的小水滴,太阳光照在这些小水滴上,被分解为绚丽的七色光,也就是光的色散。
8. 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发展,超声波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下列事例中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的是( )
A.用超声波电动牙刷刷牙 B.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
C.用超声波清洗眼镜片 D.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答案】B
【解析】
A.用超声波电动牙刷刷牙,这是利用超声波传递能量的,故A不符合题意;
B.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这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的,故B符合题意;
C.用超声波清洗眼镜片,这是利用超声波传递能量的,故C不符合题意;
D.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这是利用超声波传递能量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从冰箱拿出的雪糕包装袋上的“白霜”是水凝固形成的
B.可以用冰袋给发烧的病人降温,主要是利用冰熔化时吸热
C.夏天,将皮肤润湿会感到凉快,主要是利用水蒸发时放热
D.可以利用干冰人工增雨,主要是因为干冰能迅速升华放热
【答案】B
【解析】
A.从冰箱拿出的雪糕包装袋上的“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故A项错误;
B.用冰袋给发烧的病人降温,是因为冰熔化时吸热,故B项正确;
C.夏天,将皮肤润湿会感到凉快,主要是利用水蒸发时吸热,故C项错误;
D.可以利用干冰人工增雨,主要是因为干冰能迅速升华吸热,从周围吸收热量,使空气中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形成降雨。故D项错误。
故选B。
10. 如图为学校附近常见的控制噪声标志。下列控制噪声的措施与图的方法相同的是( )
A.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 B.道路两旁设置隔音板
C.上课时关闭教室门窗 D.观演时手机调为静音
【答案】D
【解析】
图示是禁鸣喇叭的标志,即在声源处控制噪声,而戴上防噪声耳罩是在人耳处控制噪声,道路两旁设置隔音板和上课时关闭教室门窗是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将手机调为静音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11. 2016年,古巴驻美国外交官声称,在房间内遭到“声波武器”的袭扰,科学家发现这是某种蟋蟀发出的声音。如图所示为他们在房间内记录的声音和在野外记录的四种蟋蟀声音(横坐标单位为10﹣1s),经对比,“声波武器”来自( )
A.蟋蟀品种1 B.蟋蟀品种2 C.蟋蟀品种3 D.蟋蟀品种4
【答案】A
【解析】在房间内记录的声音和在野外记录的蟋蟀声音相同,则需要音调和音色相同,A图中蟋蟀品种1与房间内蟋蟀声的波形、频率相同,则它们的音色、音调相同,故A符合题意。故选:A。
12. 舞蹈教室内有一面非常大的平面镜,一位同学先后站在镜前甲、乙、丙、丁的四个位置,如图所示。关于他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特点,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
A.在甲处所成的像是最小的像 B.在乙处所成的像一定是实像
C.在丙处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像 D.在丁处所成的像离镜子最近
【答案】D
【解析】A、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在各处所成的像是等大的,故A错误;B、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故B错误;C、平面镜所成的像是正立的等大的虚像,故C错误;
D、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由图可知,在丁处所成的像离镜子最近,故D正确。
13. 如图所示,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射到白屏上,屏上标出了三个区域,其中能使温度计示数明显升高的区域和能识别人民币真伪的区域应该是
A. 区域能升温,区域能识币
B. 区域能升温,区域能识币
C. 区域既能升温,又能识币
D. 区域既能升温,又能识币
【答案】A
【解析】区域为红外线,红外线具有热效应,能升温;区域为紫外线,紫外线具有使荧光物质发光的性质,能鉴别人民币.
14. 在探究树荫下光斑的综合实践活动中,为了研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小华设计了四种开有不同形状孔的卡片甲,并用另一张卡片乙覆盖在甲上,如图所示。接着,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乙,观察光斑形状的变化情况。下列合乎要求的是( )
【答案】C
【解析】(1)C图中随着卡片乙向左移动,孔的形状始终是三角形,并且逐渐变小,故C符合要求;(2)ABD三图中随着卡片乙向左移动,孔的形状发生了变化,不符合要求。故选C。
15. 为避免司机低头观察汽车仪表,忽略路况造成事故,厂商开发出抬头显示器:汽车仪表安装在驾驶台上,显示面水平朝上,司机平视,借助透明挡风玻璃看到竖直的仪表显示的像,如图所示,则( )
A.像是实像 B.像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C.像比驾驶台上的仪表显示要小 D.司机前面的挡风玻璃与水平面的夹角应为45°
【答案】D
【解析】(1)由题意可知,挡风玻璃相当于平面镜,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且像与驾驶台上的仪表显示等大;故ABC错误;(2)车辆显示器水平放置在中控台上,通过挡风玻璃成垂直于水平面的像,由于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所以司机前面的挡风玻璃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5°(如下图所示),故D正确;
二、 填空题(每空1分,共29分)
16. 二十四节气中的“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象征了温度的变化,要准确地判断温度的高低,就要用温度计进行测量。如图甲是一个自制温度计,把它从热水中取出,再放入冷水中,可观察到细管中液面的位置缓慢变_______;在读数时,乙图中的______方法是正确的(选填“A”、“B”或“C”);请读出丙图中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温度计的单位是摄氏度)。
【答案】低 B 20
【解析】
[1] 如图甲是一个自制温度计,它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把它从热水中取出,再放入冷水中,瓶里的液体体积收缩,可观察到细管中液面的位置缓慢变低。
[2]温度计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里面的液面相平,乙图中的B方法是正确的。
[3]丙图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温度计的示数为20。
17. 如图所示,小明在筷子的一端捆上棉花蘸水后充当活塞,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中,做成“哨子”。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声,这哨声是由___________的振动产生的,上下推拉活塞,改变了声音的___________,当筷子不动,用不同的力吹管时,改变了声音的___________。
【答案】空气柱 音调 响度
【解析】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哨声是由哨子内的空气柱振动产生的。
[2]上下推拉活塞,改变了哨子内空气柱的长度,能改变空气柱振动的频率,从而改变声音的音调。
[3]筷子不动,哨子内空气柱的长度不变,则发出的声音音调不变;用不同的力吹管,能改变空气柱振动的幅度,故改变了声音的响度。
18. 在某些干早缺水的地区,人们常采用如图所示的方法收集土壤中的水分。土壤中的水分在接触塑料薄膜前发生了 (填写物态变化名称)现象;水蒸气在塑料薄膜下凝结成水珠过程中,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答案】汽化;放出。
【解析】土壤中的水分先汽化成水蒸汽,故土壤中的水分在接触塑料薄膜前发生了汽化现象;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塑料薄膜变成小水滴是液化,液化需要放出热量。
19. 将绿、 ___、红三种色光照白纸上(图甲),中间相互重叠区域会出现白色;当白光照到鹦鹉图片上时(图乙),鹦鹉的嘴呈红色,翅膀呈绿色,则当只有红光照射时,嘴将呈 色,翅膀呈 色。
【答案】蓝;红;黑
【解析】我们所看到的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嘴是红色,它吸收白光中的其它色光,只反射红光,所以呈红色。同理,绿色翅膀吸收了红光,无反射光,所以呈黑色;
20. 如图所示,水面上两船相距15km,实验员在一条船上敲响水里的一口钟,同时点燃船上的火药使其发光;另一条船上的实验员在看到火药发光后10s,通过水里的听音器听到了水下的钟声。根据这些数据计算声音在水中传播的速度为 m/s。
【答案】1500。
【解析】由题意可知,看到火药发光,经过10s听到钟声,可近似认为声音在水中传播15km用的时间为t=10s,声则音在水中传播的速度为:v===1500m/s。
21. 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 ,太阳的热主要是以 的形式传送到地球上的.自然界中的所有物体都在向外辐射 ,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的强度就越 .
【答案】发热 红外线 红外线 强
【解析】 红外线属于不可见光,它主要的特性是具有热效应,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自然界的所有物体都在不断地向外辐射红外线,温度不同的物体辐射红外线的强度不同,物体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强.
22. 如图通过三个小孔看烛焰,人眼能看到烛焰,这三个小孔的摆放要求是 , 人看到烛焰是______(正立/倒立)的。
【答案】三个小孔在同一直线上 正立
【解析】
[1] [2]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可知,当三个小孔与烛焰、眼睛在同一条直线上时,我们就能看到后面的蜡烛,且看到的烛焰是正立的,
23. 小明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5米处,当他正对平面镜以1m/s的速度靠近平面镜时,以镜中的像为参照物,小明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他在镜中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s后小明到平面镜中像的距离是 m。
【答案】运动;不变;6。
【解析】小明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5米处,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小明的像到平面镜距离是5米,小明和小明的像之间的距离是10米,当他正对平面镜以1m/s的速度靠近平面镜时,他的像也以1m/s的速度靠近平面镜,2s后,小明向平面镜靠近了2米,小明的像向平面镜也靠近了2米,小明和小明的像之间的距离变为6米,所以小明以小明的像为参照物是运动的,平面镜成像时,物像大小相等,小明的大小不变,像的大小也不变。
24. 如图所示,AB之间的距离为2m。当小球从A向B移动了1m时,若不考虑小球的形状和大小,这时小球和它的像之间的距离为 m;小明向竖直的平面镜走近时看到自己的像变大了,而实际上他的像的大小是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的。
【答案】1;不变。
【解析】解:由题意和图示可知,AB之间的距离为2m,AB与镜面的夹角为30°;
当小球从A向B移动了1m时,小球到B的距离为1m,设此时小球在C处,其像在C′处,如图所示:
因30°所对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则小球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0.5m;因为平面镜成像时,像距等于物距,所以像与小球之间的距离为0.5m+0.5m=1m;
小明向竖直的平面镜走近时看到自己的像变大了,是由于视角增大的缘故,而实际上他的像的大小不变(像与人的大小相等)。
25. 如图所示,一束光水平射入潜望镜镜口后,通过潜望镜进入小明的眼睛。请画出光的传播路径。
【答案】
【解析】潜望镜内平面镜与水平面成45°角,由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垂直;
过反射点作竖直向下的反射光线,再过二次反射点作垂直于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
26. 如图所示,小明利用一块平面镜使此时的太阳光水平射入隧道内.请你通过作图画出平面镜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答案】如图所示。
【解析】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夹角的角平分线就是法线的位置;如图所示。由图知: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夹角180°﹣60°=120°,则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60°。
三、 解答探究题(计算型问题解答时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和计算过程,直接写出结果不能得分)
27. 如图所示,小明设计了下面几个实验探究声音的特征:
(1)为了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你认为下面四幅图中不能够完成探究目的是 。
(2)如图A所示,硬纸板接触齿数不同的齿轮,齿数越多, (填“音调”、“响度”或“音色”)越高。如图D所示,吹笔帽发出的声音是 振动产生的。
(3)如图B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 (填“钢尺”或“桌面被拍打”)振动的声音,若改用更大的力拨动钢尺,则听到声音的 (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变大;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仔细聆听钢尺振动发出声音后,发现音调逐渐 (选填“变高”或“变低”)了,观察发现此时钢尺振动慢了,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这时由于 。
【答案】(1)D;(2)音调;空气;(3)钢尺;响度;变低;振动频率小于20Hz,发出次声波。
【解析】(1)A、硬纸板接触齿数不同的齿轮。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不同,不符合题意。B、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不同,不符合题意。C、用塑料尺子在梳子齿上快慢不同的滑动时,梳子齿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不同,不符合题意。D、改变吹笔帽的力度,振幅不同,响度不同。研究响度跟振幅的关系。符合题意。故选D。
(2)图A中,硬纸板接触齿数不同的齿轮,齿数越多,硬纸板振动越快,音调越高;图图D中,吹笔帽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振动产生;
(3)图B中,将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用更大的力拨动钢尺,钢尺的振幅变大,听到声音的响度变大;
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振动部分体积增大,质量增大,越来越难振动,频率越来越小,音调越来越低;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很难振动,频率小于20Hz,发出次声波,人耳感觉不到。
28. 在一次百米赛跑中,某计时员违规,他给某运动员计时时,采取了听枪声计时的方法。结果记得该运动员的成绩是11.30s。
(1)所记录的这个时间比运动员实际跑的时间是偏大了还是偏小了?
(2)若当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则该运动员实际所跑的时间是多少秒?(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答案】见解析
【解析】(1)如果计时员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说明枪声已经传播100米到达终点时才开始计时,所测时间肯定是偏小了;
(2)∵v=,∴声音传播100m所需时间:t声==≈0.29s,
运动员实际所跑的时间:t运动员=t+t声=11.30s+0.29s=11.59s。
29. 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甲、乙两组同学采用完全相同的实验装置分别同时开始加热等质量的水,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并同时开始记录加热时间和水的温度。
(1)根据所学知识,结合下表中的数据,可知本次实验应选用______(选填“水银”或“酒精”)制作的温度计;
在标准大气压下
物质
凝固点/℃
沸点/℃
水银
-39
357
酒精
-117
78
(2)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水的温度是______℃;
(3)实验中,观察到水中气泡上升情形如图丙所示,可判断该情形是水沸腾______(选填“前”或“后”)的现象;
(4)图丁是两组同学分别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_℃;由图象还可以看出,甲、乙两组图线不同的原因是水的______不同。
【答案】水银 96 后 98 初温(其他表述正确,同样得分)
【解析】
(1)[1]由图丁可知,当前环境下水的沸点为98℃,由表中数据可知,酒精的沸点为78℃,低于水的沸点,所以不能用酒精制作的温度计,水银的沸点为357摄氏度,高于水的沸点,所以本次实验应选用水银制作的温度计。
(2)[2]由图可知,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所以此时温度计的读数,即水的温度为96℃。
(3)[3]水沸腾后,整个容器中水温相同,水内部不断汽化,产生的水蒸气进入气泡,气泡在上升过程中,气泡不断变大,由图可知,水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不断变大,所以课判断该情形是水沸腾后的现象。
(4)[4]由图丁可知,水的温度达到98℃后温度保持不变,所以由图象可知水的沸点是98℃。
[5]由图可知, 时,甲乙两组实验中,水的温度不同,所以水达到沸腾时所需时间也不同,所以由图象可以看出,甲、乙两组图线不同的原因是水的初温不同。
30. 小彤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时:
(1) 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实验时,会看到两个不重合的像,分别是玻璃板前后两个面反射形成的,为消除此影响可选用 (选填“厚”或“薄”)一些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将玻璃板垂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这样做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 。为了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所用的两只蜡烛A、B,应选择外形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的。
(2)将点燃的蜡烛A竖立在玻璃板的前面,将 (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蜡烛B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3)标记蜡烛A、B的位置,测得蜡烛B到镜面的距离 (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蜡烛A到镜面的距离。
(4)当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像会 (选填“靠近”或“远离”)玻璃板,像的大小 (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5)将光屏竖立在像的位置(与玻璃板平行),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选填“虚”或“实”)像。
【答案】(1)薄;位置;相同;(2)不点燃;(3)等于;(4)远离;不变;(5)虚。
【解析】(1)因为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影响到实验效果,所以应选用薄玻璃板;将玻璃板垂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这样能透过玻璃板观察到像,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实验中应选择两只完全相同的蜡烛;
(2)如果点燃玻璃板后方的蜡烛B,平面镜则因为光太亮而几乎无法分清镜中的烛焰是像的烛焰还是对面B的烛焰,难以确定像的位置,从而对实验造成影响,所以实验过程中蜡烛B不需要点燃;
(3)标记蜡烛A、B的位置,通过测量可知,B到镜面的距离等于蜡烛A到镜面的距离;
(4)物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因此若将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则像将远离玻璃板移动;平面镜中的像的大小跟物体大小有关,跟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所以物体靠近平面镜,像也靠近平面镜,像的大小不变;
(5)将光屏竖立在像的位置(与玻璃板平行),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由于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所以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31. 有一支温度计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放入冰水混合物中示数为5℃,放入一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示数为95℃,则:
(1)这只温度计的分度值是多少?
(2)当它指示气温是32℃时,实际温度是多少?
(3)聪明的你一定注意到某个真实温度跟它此时的刻度值相同,求出该温度。
(4)计算这只温度计的实际量程。
【答案】 (1)10/9℃;(2)30℃;
【解析】冰水混合物的实际温度为0℃,此时水银柱液面在此温度计标度5℃处,则温度计上5℃的刻度代表实际温度0℃;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此时水银柱液面在95℃处,则温度计上95℃处的温度代表实际温度100℃。从温度计上5℃到95℃共有90格,对应的实际温度范围为0℃~100℃。又依题意知此温度计的刻度均匀,可求出该温度计每格表示实际温度℃。若该温度计示数为32℃时,比冰水混合物的温度高℃,即此时的实际温度为30℃。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此类题目应首先求出温度计每格表示的实际温度,再看被测温度比冰水混合物的温度高或低几摄氏度,即求出了真实温度。写成公式为:
物体的真实温度=[100℃/(沸水温度-冰水混合物温度)]×(物体温度-冰水混合物温度) T准=[100℃/(T沸-T混)]×(T物-T混)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江苏省常州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教学情况测试苏科版物理模拟试题二(解析版) (2),文件包含江苏省常州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教学情况测试苏科版物理模拟试题二解析版docx、江苏省常州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教学情况测试苏科版物理模拟试题二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常州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教学情况测试苏科版物理模拟试题一(解析版),文件包含江苏省常州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教学情况测试苏科版物理模拟试题一解析版docxdocx、江苏省常州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教学情况测试苏科版物理模拟试题一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常州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教学情况测试苏科版物理模拟试题三(解析版),文件包含江苏省常州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教学情况测试苏科版物理模拟试题三解析版docx、江苏省常州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教学情况测试苏科版物理模拟试题三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