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专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3章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过关检测B卷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展开第三章过关检测(B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内蒙古额济纳旗年均降水量37毫米,年均蒸发量超过3800毫米,绿洲退化严重,沙尘天气频发。研究表明,局地沙尘循环过程中粉尘颗粒的富集,为当地高频沙尘天气提供了丰富的尘源。下图示意该区域四类典型地表(富沙砾戈壁、富沙戈壁、绿洲、绿洲退化地)沉积物组分,下表示意四类地表的风蚀强度和沙尘释放强度。据此完成1~3题。
地表类型 | 风蚀强度/(kg·d-1·m-2) | 沙尘释放强度/(kg·d-1·m-2) |
富沙砾戈壁 | 9.29±4.07 | 0.07±0.03 |
富沙戈壁 | 22.98±11.29 | 0.13±0.07 |
绿洲 | 0.94±0.83 | 0.02±0.02 |
绿洲退化地 | 20.25±9.09 | 0.28±0.13 |
1.与富沙砾戈壁相比,绿洲地表沉积物( )
A.平均粒度大 B.粒度分布差异小
C.起沙风速小 D.沙尘释放总量大
2.绿洲退化地的沙尘释放强度最大,主要是因为( )
①和富沙砾戈壁相比,地表颗粒更细 ②和绿洲相比,水分条件较差 ③和富沙戈壁相比,大风天气更多 ④和其他类型相比,植被破坏更严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绿洲外围强粉尘释放与粉尘循环会加速绿洲沙化,因此该区域生态治理应注意( )
A.营造绿洲内部聚落防护林网
B.发展绿洲灌区的节水农业
C.完善断流时令河的水源分配制度
D.推动流动沙丘的植树种草工作
答案:1.B 2.B 3.C
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绿洲地表沉积物累积含量在粒度较小时增加明显,说明绿洲地表沉积物中小颗粒较多,A项错误。绿洲地表沉积物累积含量曲线显著变化的区间范围较窄(斜率较大),而富沙砾戈壁地表沉积物累积含量曲线显著变化的区间范围较宽(斜率较小),说明绿洲地表沉积物粒度分布差异小,粒度相对集中,B项正确;虽然绿洲地表沉积物平均粒度小,但起沙阻力还受湿度等因素影响,绿洲地表沉积物可能更加湿润,起沙阻力、起沙风速可能更大,C项错误。由表格可知,绿洲沙尘释放强度最弱,不能判断其释放总量大,D项错误。第2题,由材料可知,和富沙砾戈壁相比,绿洲退化地平均粒度较小,地表颗粒更细,①正确;绿洲退化地的涵养水源能力不如绿洲,地表水分条件较差,疏松干燥,更易起沙,②正确;和富沙戈壁相比,绿洲退化地接近绿洲边缘,大风天气更少,③错误;绿洲退化地是由绿洲植被遭到破坏后演变形成的,与其他类型相比,绿洲退化地的植被破坏更严重,④正确。故选B项。第3题,根据材料“局地沙尘循环过程中粉尘颗粒的富集,为当地高频沙尘天气提供了丰富的尘源”,结合题干可知,绿洲外围强粉尘释放将加速绿洲沙化。这充分说明绿洲外围的生态退化将诱发绿洲内部的生态退化,因此,保护绿洲的生态不能仅在绿洲内部采取措施,而应该从更大尺度入手。部分时令河由于在绿洲河段被过度用水,导致其下游断流,绿洲外围土地退化,这将通过粉尘循环诱发绿洲内部土地退化,因此该区域生态治理过程中需要完善时令河水源分配制度,协调绿洲内部、外部的水资源分配,协调生产、生活、生态用水的关系,C项正确。
“蓝碳”为沿海生态系统固定的碳。全球大气中,一半以上的碳由沿海生态系统捕获,储存时间可达数千年。据此完成4~6题。
4.固定“蓝碳”的生态系统主要是( )
A.岳桦林 B.冷杉林 C.胡杨林 D.红树林
5.“蓝碳”形成有利于( )
A.减轻沙尘暴 B.缓解温室效应
C.增加粮食产量 D.减轻酸雨污染
6.“蓝碳”的主要优势有( )
①储存时间长 ②存储空间广 ③储存容量大 ④储存效率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4.D 5.B 6.D
解析:第4题,由材料可知,固定“蓝碳”的生态系统为沿海生态系统,选项中只有红树林属于沿海生态系统,D项正确。第5题,“蓝碳”为沿海生态系统固定的碳,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被吸收,有利于缓解温室效应,B项正确。第6题,由材料“全球大气中,一半以上的碳由沿海生态系统捕获,储存时间可达数千年”可知,“蓝碳”储存时间长、储存容量大、储存效率高,①③④正确;而沿海生态系统面积小,故“蓝碳”存储空间小,②错误。
读某日我国部分城市环境监测周报图,完成7~8题。
7.图中轻微污染和中度污染指数分别为( )
A.150~250、250~300
B.100~200、200~300
C.150~200、200~250
D.100~150、200~300
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杭州是空气质量状况优的沿海开放港口城市
B.兰州的空气质量状况最差是因为远离海洋
C.位于京广线上的城市中,广州的空气质量状况最好
D.重庆的空气质量状况劣于太原而优于武汉
答案:7.D 8.C
解析:第7题,可以直接从图中读出。第8题,杭州不是港口城市,兰州的空气质量状况最差是因为石化工业发达和地处黄河谷地,重庆的空气质量状况优于太原但劣于武汉。
一艘日本铁矿石散货轮2020年7月25日在印度洋岛国毛里求斯东南部海岸触礁,8月6日,货轮船体出现破裂,造成大量燃油泄漏。读图,完成9~11题。
9.根据污染物污染的环境,泄漏的燃油属于( )
A.大气污染物 B.水体污染物
C.土壤污染物 D.室内污染物
10.燃油泄漏之后的扩散方向是( )
A.东北 B.西北 C.西南 D.东南
11.油膜覆盖对原油泄漏海域产生的影响主要有( )
①海洋生物死亡增加 ②海水吸收热量增多 ③空气变干燥 ④气温日较差变大 ⑤降水增多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②④⑤
答案:9.B 10.C 11.B
解析:第9题,燃油泄漏之后,主要造成海洋水体的污染,因此属于水体污染物。第10题,燃油泄漏之后,在洋流的作用下会向西南方向扩散。第11题,油膜覆盖阻隔了海洋水和大气之间的热量和水分交换,会导致海洋生物因缺氧而死亡;大气中的水汽含量减少,空气变干燥;气温日较差变大;油膜覆盖使阳光难以穿透洋面,海水吸收热量减少,海水蒸发减弱,空气干燥度增加,可能会使降水减少。
新安江发源于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跨皖、浙两省,是目前国内水质最好的河流之一。2012年新安江流域成为我国首个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下图示意休宁县SO2、COD含量的年变化。读图,完成12~13题。
12.据图分析( )
A.SO2、COD的含量波动下降
B.2009年COD减排总量达最高
C.2009—2010年SO2减排速度最快
D.2007—2008年COD减排量低于SO2
13.关于新安江流域进行生态补偿,下列做法可行的是 ( )
A.安徽省是主要受益区,对浙江省进行资金补偿
B.上游区对下游区进行技术补偿
C.下游区投放鱼苗,维护生物多样性
D.建立严格的水环境保护责任制
答案:12.C 13.D
解析:第12题,读图可知,SO2和COD含量是持续下降而不是波动下降;由COD含量的年变化可知,2008年减排总量达最高;2009—2010年SO2含量减少最多,减排速度最快;结合图中纵轴刻度可知,2007—2008年COD减排量高于SO2。第13题,依据材料可知,新安江跨皖、浙两省,安徽省位于新安江上游,浙江省位于下游,因此新安江流域进行生态补偿的受益者应是浙江省,其应对安徽省进行资金补偿;下游区应对上游区进行技术补偿;下游区投放鱼苗易破坏当地水质;为保护水资源,应建立严格的水环境保护责任制。
2000年1月30日,罗马尼亚边境城镇奥拉迪亚(下图)一座金矿发生氰化物废水泄漏,废水流入河流,并扩散到下游的匈牙利、塞尔维亚境内,导致河中近80%的鱼类死亡。读图,完成14~15题。
14.奥拉迪亚金矿氰化物废水流入河流带来的影响有 ( )
①河流上游鱼类死亡 ②沿岸自来水厂关闭 ③莱茵河水受到污染 ④引发国家间外交争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应对国际性河流污染的有效措施有( )
①流域内国家加强合作 ②限制鱼类产品流通 ③发动媒体进行舆论批评 ④控制影响范围,强化污染治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14.C 15.B
解析:第14题,污染物会随水流向下游扩散,造成下游河水污染,导致鱼类死亡,①错误;水污染后沿岸城市自来水厂全部关闭,②正确;结合图示可知,该地区的国际性河流是多瑙河,河水会受到污染,③错误;可能引发跨境污染物输出国与输入国之间的矛盾或外交争端,甚至演变为政治、经济和军事冲突,对双方的国家安全均造成影响,④正确。第15题,面对国际性河流污染,流域内国家应加强合作,共同制定治理河流的长期计划,①正确;限制污染河段鱼类产品流通,避免造成食物中毒,而不是限制鱼类产品流通,②错误;媒体应客观报道,③错误;对已经产生的跨国污染,应及时采取应急措施,控制污染范围,并强化污染治理,做好生态恢复、赔偿损失等善后处理工作,④正确。
亚洲象是珍稀的濒危物种,我国的亚洲象主要分布于云南省西南部,下图为云南亚洲象分布范围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16~17题。
16.云南亚洲象栖息地范围的变化特点是( )
①面积退缩 ②趋于完整 ③碎片化严重 ④面积扩大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17.在进行道路选线或工程建设时,保护云南亚洲象的有效措施是( )
A.加强环保教育 B.建设自然保护区
C.建设生态廊道 D.建立国际基金
答案:16.B 17.C
解析:第16题,读图,对比1975年和2014年亚洲象的分布范围可以得出,之前亚洲象栖息地连成一片,后来栖息地面积退缩,碎片化严重,①③正确。故选B项。第17题,亚洲象分布范围碎片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道路建设。因此道路选线或工程建设经过亚洲象栖息地时,应建设生态廊道,防止栖息地被分割;加强环保教育、建设自然保护区、建立国际基金都不是针对道路选线或工程建设的措施。故选C项。
碳排放量是指燃烧一次能源中的化石能源(原煤、原油、天然气)所排放的CO2量。碳排放强度是指每单位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所带来的CO2排放量。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能源消耗持续增长,CO2排放日益增加。我国碳减排任重而道远,各省级行政区碳排放影响因素各不相同,碳减排侧重点应有所不同。下图示意2000—2015年全国碳排放总量、碳排放强度和人均碳排放量。读图,完成18~20题。
18.2000—2015年我国碳排放强度整体呈下降趋势,其主要原因是( )
A.能源消费结构调整
B.经济增长速度减缓
C.能源利用效率提高
D.产业转移力度增大
19.2015年山东省碳排放总量全国最高,其主要原因是山东省( )
A.环境承载力强 B.石油储量丰富
C.碳排放强度大 D.工业比重较大
20.对于河南和广东等人口大省,实现碳减排目标应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
A.增加宣传力度,严格控制人口数量
B.提高人口素质,倡导绿色消费理念
C.优化人口结构,鼓励大量人口外迁
D.推广清洁能源,完全代替化石能源
答案:18.C 19.D 20.B
解析:第18题,碳排放强度是指每单位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所带来的CO2排放量。2000—2015年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消耗矿物能源量增加,碳排放强度整体呈下降趋势说明能源利用效率提高,C项正确,B项错误;2000—2015年我国碳排放总量大幅度增加,说明我国碳排放强度整体呈下降趋势的主要原因不是能源消费结构调整,A项错误;产业转移力度对碳排放强度无影响,D项错误。第19题,材料“碳排放量是指燃烧一次能源中的化石能源(原煤、原油、天然气)所排放的CO2量”,说明碳排放主要来自工业生产,山东为工业大省,因此碳排放总量高,D项正确;环境承载力强与碳排放总量关系不大,A项错误;我国煤炭储量最丰富的为山西省,因此煤炭储量丰富不是2015年山东省碳排放总量全国最高的主要原因,B项错误;没有信息表明山东省碳排放强度大,排除C项。第20题,碳排放量是指燃烧一次能源中的化石能源(原煤、原油、天然气)所排放的CO2量,与人口数量关系不大,A、C两项错误;推广清洁能源有利于减少碳排放量,但用清洁能源完全代替化石能源不现实,D项错误;提高人口素质,倡导绿色消费理念,可以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有利于减少碳排放量,B项正确。
二、综合题(共40分)
21.(1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水生植物是湖泊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部分鱼类的繁殖及肥育场所,一般情况下,湖泊枯水季节的“露滩”和“晒滩”利于水生植物种子的萌发。某校地理实践小组通过查阅资料得知,甲湖流域(下图)历史上水旱灾害频发,部分地区含磷地层广泛出露。甲湖蓝细菌水华的发生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末。1962年湖口水闸建成后,湖中水生植物覆盖率和食藻鱼类比例大幅下降。20世纪80年代以来,甲湖蓝细菌水华频发,富营养化严重。2018年年初,甲湖流域开始全面实施河长制和湖长制,统一规划综合整治流域水体。
(1)遥感监测显示,甲湖蓝细菌水华爆发集中在夏秋季且湖西部多于东部,说明其原因。
(2)分析水闸建成后甲湖水生植物覆盖率大幅度下降的可能原因及不利影响。
答案:(1)夏秋季水温较高,利于蓝细菌生长繁殖;湖西部沿岸人类活动影响较大(工业废水、生活污水较多),富含营养物质的废水随地表径流入湖较多;当地夏秋季盛行偏南(东)风,蓝细菌容易在湖西部堆积。
(2)原因:修建湖闸后,甲湖在冬春季水位较高;“露滩”和“晒滩”时间缩短,水生植物种子难以萌发生长。
不利影响:可能影响部分食藻鱼类的繁殖和生长;对蓝细菌的直接摄食减少,增加蓝细菌水华爆发的可能性。
解析:第(1)题,“集中在夏秋季”可从气温角度分析,“西部多”可从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及风向角度分析。第(2)题,由湖泊枯水季节的“露滩”和“晒滩”利于水生植物种子的萌发分析建闸后水生植物覆盖率下降的原因;由“食藻鱼类比例大幅下降”分析不利影响。
22.(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麋鹿原产于我国,是世界珍稀濒危物种。麋鹿善游泳,主要采食水生和陆生的禾本科及豆科植物,食性狭窄。据科学家考证,距今约1万年前到距今约3000年时麋鹿最为昌盛,数量达到上亿头,广泛分布于长江、黄河下游地区,野生麋鹿在清朝初年绝迹。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开始实施饲养麋鹿野化放归行动,在江苏、湖北、河南等地建立了多个自然保护区。
(1)分析我国历史上野生麋鹿绝迹的原因。
(2)说明我国选择江淮地区建立麋鹿野生自然保护区的理由。
答案:(1)黄河、长江下游人类活动频繁,破坏了麋鹿的生存环境;人类的滥捕滥猎;气候变化;沼泽等水域面积减少;麋鹿食性狭窄,适应环境能力差等。
(2)江淮地区地势低平,多湖泊、沼泽;温暖湿润,水草茂盛,食物丰富等。
解析:第(1)题,结合材料信息,可以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进行分析。自然原因:麇鹿食性狭窄,适应环境能力差;气候变化改变了麋鹿的生存环境;“麋鹿善游泳,主要采食水生和陆生的禾本科及豆科植物”,沼泽和湖泊等水域面积减少,适宜生存的环境和食物来源减少。人为原因:人口增长快,破坏了麋鹿的生存环境;滥捕滥猎。第(2)题,结合材料信息,“麋鹿善游泳,主要采食水生和陆生的禾本科及豆科植物”说明麋鹿适合在沼泽环境中生活,江淮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地势低平,多湖泊、沼泽;水草茂盛,麋鹿的食物丰富。
23.(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微藻广泛分布在南极大陆,由于生长环境的不同,分为雪藻和冰藻。雪藻生长在陆地雪层中,能在极端条件下保持孢子休眠状态,等到夏季温度、光照、营养物质条件适宜时,就会迅速生长,将雪地染成各种色彩。冰藻生活在海冰底部的海水中,夏季条件适宜时也会迅速生长;冰藻是南极磷虾的主要食物来源,企鹅又以南极磷虾为食,企鹅的排泄物为雪藻生长提供了很好的养分条件,这样的食物链使得企鹅把冰藻和雪藻串联在一起。研究发现雪藻爆发和企鹅栖息地的关系密切,比如企鹅在冰川上前行,行进路线上布满黄绿色雪藻,形成“雪藻公路”。
(1)分析“雪藻公路”形成的原因。
(2)分析雪藻爆发与全球变暖的相互影响。
答案:(1)夏季气温升高,海冰融化,冰藻迅速生长,磷虾随之猛增(饵料丰富),企鹅出行觅食频繁,出行路线上多粪便,为雪藻生长提供营养物质,导致雪藻在企鹅出行路线上迅速生长,形成“雪藻公路”。
(2)雪藻爆发时,通过光合作用,雪藻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极高的固碳效果,有利于减缓全球变暖;全球变暖,气温升高,有利于雪藻生长,使其生长空间变大,生长期延长。
解析:第(1)题,据材料分析可知,南极附近的海洋中生长着大量的冰藻,成为南极磷虾的主要食物来源,大量南极磷虾前来觅食,进而吸引以南极磷虾为食的企鹅。企鹅在冰川上前行,行进路线上布满黄绿色雪藻,形成一条“雪藻公路”。夏季气温高,南极海洋中海冰融化,冰藻生长加快,以其为食物的磷虾会增多,则以磷虾为食物的企鹅出行觅食频繁;而企鹅出行路线多粪便,同时又为雪藻提供营养物质,促进雪藻生长;出行区冰雪融化快,地表潮湿,雪藻大量繁殖形成“雪藻公路”。第(2)题,雪藻爆发时,其规模骤增,通过光合作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被吸收,产生极高的固碳效果,大大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有利于减缓全球变暖;全球变暖,气温升高,则南极雪藻规模增大,使得雪藻向内陆延伸,适宜生长的空间变大,雪藻生长期延长。
24.(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大青山前坡属阴山山脉南坡,横亘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北部,曾是最重要的水源保护地。由于长期的开矿、采石等,该山体森林植被遭破坏,岩石裸露、水土流失、风蚀沙化日趋严重。2012年起,呼和浩特市政府启动了大青山南坡生态综合治理保护工程,工程的最大难点是破损山体的植被修复。通过技术措施与生态措施相结合的方式,目前,大青山前坡总体生态功能得到恢复,为呼和浩特新城区构筑了一道靓丽的绿色生态屏障。
(1)说明大青山前坡山体植被修复难度大的自然原因。
(2)说出大青山前坡山体植被修复后对改善当地居住环境的益处。
答案:(1)山体岩石裸露,缺乏土壤或土层薄;山体坡度大,水土难以留存,植被存活率低;降水少,植被恢复困难。
(2)涵养水源,减少水土流失(河流含沙量减小),为城市居民提供优质水源;森林阻挡风沙(或吸烟滞尘),改善当地的空气质量;植被恢复,美化生态环境,为居民提供休闲地。
解析:由材料“该山体森林植被遭破坏,岩石裸露、水土流失、风蚀沙化日趋严重”,并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分析大青山前坡山体植被修复难度大的自然原因。生态恢复的益处可以从植被的功能角度分析,植被具有防风固沙和涵养水源的功能。减少水土流失(河流含沙量减小),阻挡风沙,美化生态环境,改善空气质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