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2秋新教材高中历史第7单元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检测卷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2022秋新教材高中历史第7单元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检测卷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页
    2022秋新教材高中历史第7单元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检测卷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2页
    2022秋新教材高中历史第7单元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检测卷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3页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秋新教材高中历史第7单元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检测卷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展开

    这是一份2022秋新教材高中历史第7单元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检测卷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共10页。
    第七单元检测卷(时间:60分钟 满分:100)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60)1.霍布斯鲍姆在《帝国的年代 18751914》中说道:1905年后,这些危机通常都是诉诸战争威胁来解决的。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背景是(  )A.英法操纵国际联盟激化矛盾B.欧洲集体安全体系开始破产C.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和发展D.美国加强对欧洲事务的干涉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1905年后,这些危机通常都是诉诸战争威胁来解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当时两大军事集团逐渐形成和发展,C项正确;1905年国际联盟尚未产生,故排除A;欧洲集体安全体系成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故排除B;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美国并未加强对欧洲事务的干涉,故排除D项。2.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及夫人索菲在访问萨拉热窝时,被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枪杀。7月28日,德国支持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德国也投入战争。造成上述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奥匈帝国和德国为盟友关系B.欧洲主要国家矛盾交织复杂C.避免巴尔干半岛成为冲突的焦点D.列强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及夫人在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枪杀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索,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故选D;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3.国际联盟的建立问题是巴黎和会的重要议题,主要战胜国在这一问题上各怀鬼胎。下列最能体现当时法国意图的是(  )A.国联盟约应作为和约的组成部分B.要把种族平等原则写入国联盟约C.和会必须首先讨论建立国联问题D.建立一支由国联调遣的国际部队答案:D 解析:法国想极力削弱德国,因此主张建立国际部队,从而抑制德国,D项正确。4.“1914年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由于受到海上封锁,开展了强制性的合成橡胶研制和生产,终于实现了以电石为原料合成甲基橡胶。这主要说明(  )A.战争成为科学技术发展的催化剂B.德国本土资源有限C.政府职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D.科学家积极主动开展研发工作答案:A 解析:题干材料开展了强制性的合成橡胶研制和生产,终于实现了以电石为原料合成甲基橡胶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成为科学技术发展的催化剂,故选A;BCD三项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5.有人说二月革命是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短短8天之内,俄国变成了一个‘自由’的国家。这里自由的含义是(  )A.俄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B.俄国人获得了和平和面包C.俄国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D.建立工兵代表苏维埃政权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73(俄历2),俄国爆发二月革命,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结束了沙皇专制统治,A项正确。6.下面两幅图反映出俄国十月革命前(  )A.俄国工业落后,出现经济危机B.沙皇专制统治,社会矛盾激化C.贫富分化严重,阶级矛盾尖锐D.前线频吃败仗,国内危机四伏答案:C7.李大钊曾说道:历史是人间普遍心理表现的记录。……1917年俄罗斯的革命,不独是俄罗斯人心变动的显兆,实是二十世纪全世界人类普遍心理变动的显兆。材料中1917年俄罗斯的革命(  )A.推翻了极端专制的政权B.将社会主义理想变为现实C.提出和平方式夺取政权D.结束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7年俄罗斯的革命指的是十月革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将社会主义理想变为现实,故选B;十月革命推翻的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不是极端专制政权,排除A;十月革命通过革命的方式取得政权,而非和平方式夺取政权,排除C;七月事件结束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排除D项。8.列宁作为俄国十月革命的象征,在公众面前已建立起持久的地位。列宁之所以在公众面前已建立起持久的地位,主要是因为他领导的十月革命(  )A.以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为政治目的B.率先将社会主义理论付诸实践C.开创了俄国现代化发展的新模式D.验证了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答案:C 解析: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革命,使经济文化并不发达的俄国在短时间内摆脱了封建残余的束缚和剥削阶级的统治,推动了俄国的工业化进程,建立起新型的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开辟了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故选C项。9.“国家通过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及其下属的各总管理局对工业的管理、产品的生产和分配实行严格的集中领导。排斥自由贸易,实行粮食和日用工业品的配给制。上述情景出现于(  )A.统一之后的德意志帝国B.拿破仑统治时期的法国C.十月革命胜利后的苏俄D.罗斯福新政时期的美国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排斥自由贸易,实行粮食和日用工业品的配给制,可知这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C项正确;统一后的德意志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没有对工业的管理、产品的生产和分配实行严格的集中领导,A项错误;拿破仑统治时期与题干材料对工业的管理、产品的生产和分配实行严格的集中领导不符,B项错误;为应对经济危机,罗斯福于1933年推行新政,没有实行粮食和日用工业品的配给制,D项错误。10.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失败的原因可以用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来概括。这说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A.严重损害了人民的经济利益B.严重脱离了苏俄的国情C.有利于推翻沙皇的专制统治D.很好地保护了人民的利益答案:A 解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特殊时期的特殊政策,排除B;该时期沙皇的专制统治已经被推翻,排除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严重损害了人民(特别是农民)的利益,排除D,A项正确。11.小王在查阅苏俄(联)相关资料时发现了一段史料:一些以前经商的公民应约来到指挥部,据说是要他们来为劳动义务登记的。在这些公民登记时,他们遭到拘留并被送往兵营等候派往前线。这表明了当时苏俄(联)(  )A.力图推行国家资本主义B.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国内出现了政治多元化D.正忙于应付德国的进攻答案:B 解析:根据公民应约要参加劳动义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项正确;A项是新经济政策的内容,与题意不符;苏俄实行的是无产阶级专政,C项与史实不符;1918年苏俄已经与德国签订和约,D项错误。12.列宁在多次广泛调研之后,发现俄国无产阶级不但是少数,而且是极少数,占大多数的是农民,商业是千百万小农与大工业唯一可能的经济联系。为此,他推动政府              (  )A.实行固定粮食税以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B.实行农产品的国家收购制C.先农业后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D.加快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占大多数的是农民,商业是千百万小农与大工业唯一可能的经济联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列宁基于当时苏俄的基本国情开始推行新经济政策,以固定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就是这种策略的具体运用,故选A项。13.下面为19301940年苏联对外贸易进出口统计表。单位:百万卢布年份19301931193219331934193519361937193819391940外贸总额1 6431 5021 002661.8510.3477.4485.4523.7475.1271.4485.2 表中外贸总额的变化反映了(  )A.经济危机严重阻碍了世界贸易的发展B.苏联工业化建设轻视世界市场的作用C.帝国主义对社会主义政权的经济封锁D.计划经济体制具有自给自足的优越性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苏联外贸总额总体呈下降趋势,这反映出苏联工业化建设轻视世界市场的作用,B项正确;题干材料只涉及苏联的对外贸易,排除A;题干材料不能反映出经济封锁,排除C;题干材料不能体现自给自足,排除D项。1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在西方的经济确实是一团糟的同时,苏联正在继续进行经济发展方面的独特实验。虽然五年计划伴有严厉的压制和民众的穷困,但实质上是成功的。这里的独特实验是指(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苏联模式D.社会主义工业化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西方的经济确实是一团糟,可知此时是20世纪30年代初,这时苏联正在斯大林领导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形成苏联模式,故选C;AB两项时间不符,D项是苏联模式的表现。15.20世纪,某一民族独立运动采取了如下斗争方式:抵制在殖民政府和法院中工作;拒绝在英国学校读书;鼓励发展手工纺织业,抵制英国商品;拒绝纳税。该民族独立运动是(  )A.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B.埃及华夫脱运动C.尼加拉瓜抗美斗争D.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印度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抵制在殖民政府和法院中工作,拒绝在英国学校读书,鼓励发展手工纺织业,抵制英国商品,拒绝纳税,故选A;埃及华夫脱运动、尼加拉瓜抗美斗争、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BCD三项。16.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一些北非和东非国家的民族独立意识已经觉醒。埃及华夫脱运动的结果是(  )A.英国有条件地承认埃及独立B.取消了英国在埃及的特权C.埃及争得彻底独立D.运动遭到英国当局的残暴镇压答案:A17.下列关于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认识正确的是 (  )A.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是反抗殖民统治的独特道路B.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消灭了印度教和伊斯兰教之间的纷争C.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进程中始终坚持非暴力D.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最终目标是摆脱英国的经济束缚答案:A 解析: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是甘地结合印度国情提出的反抗殖民统治的独特道路,A项正确;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并未消灭教派纷争,B项错误;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进程中曾经突破了非暴力的限制,C项错误;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印度的自治和独立,D项错误。18.20世纪二三十年代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有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华夫脱党的护宪运动、桑地诺的游击斗争、卡德纳斯改革等。这一时期的民族民主运动(  )A.斗争目标一致B.斗争方式灵活多样C.都获得了成功D.都有政党的领导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别具特色,华夫脱党的护宪运动、卡德纳斯改革是由政党领导发起的,桑地诺的游击斗争属于武装反抗,可见这一时期的民族民主运动斗争方式灵活多样,B项正确。19.英国政治家艾登在其回忆录中写道:难道我们在1935年就不能下更大的决心来推行制裁?如果我们下定决心,难道就不能撕下墨索里尼的假面具,从而至少推迟这场战争?我敢断言,回答是肯定的。这说明我们(  )A.积极推行绥靖政策B.使国联未采取任何措施C.导致了西班牙变成法西斯国家D.延缓了战争迅速爆发答案:A 解析:根据英国政治家艾登”“1935”“不能下更大的决心来推行制裁,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英法等国对意大利法西斯采取绥靖政策,A项正确。20.1942年1月,26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决心共同打败德、日、意的法西斯侵略,不到侵略国无条件投降,决不和敌国单独议和。该宣言能够签署的主要原因是(  )A.太平洋战争全面爆发B.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C.反法西斯是共同目标D.美英《大西洋宪章》签署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法西斯国家肆虐和疯狂扩张之际,19421,《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因此该宣言签署的原因是反法西斯是共同目标,C项正确。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40)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德意志放弃它在东非的要求……承认英国保卫桑给巴尔……英国把海利哥兰岛让给德意志……德意志应……对大英帝国……在非洲的反法政策……在亚洲的反俄政策……给予帮助。——英德关于殖民地的协定(189071)材料二 我们德意志人相信我们的力量……我们必须用一切方法,努力争取适合我们实际情况的政治权威……如果我们继续只是欧洲的大陆强国,并仅依英国的恩惠而得些殖民地的话,我们将限在1866年前的政治卑微地位……——本哈第《我们的前途》(19114)材料三 德国要求法兰西共和国把……广大地区(:这里指刚果)让出……法国放弃他在那块土地邻近区域享有的权利,而由德国控制这一区域,这将会……使英国的北非与南非分离开来。德国当政人士……必须明白,任何一个英国政府……也不会容许在分配非洲政权上有这样巨大的变更!——《泰晤士报》(1911714)(1)比较材料一、材料三,分析英国与德国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2)材料二中,本哈第的态度反映了什么问题?为什么?(6分)(3)根据材料三,说明英国对德政策的实质。(2分)(4)综合上述三则材料,分析帝国主义国家间的关系有何特点。(2分)参考答案:(1)变化:由勾结德国反法俄到支持法国反对德国。(2)问题:德国不再满足于欧洲大陆强国的地位,而要求成为世界帝国,夺取英国的海外殖民地。原因:随着德国实力的增长,对外扩张的野心也急剧增强。(3)实质:表面上是维护法国的殖民地,实际上是勾结法国抑制自己的劲敌德国,以维护其既得的殖民霸主地位。(4)特点: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错综复杂,它们之间关系的不稳定性是由各自的侵略利益所决定的。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就像德里的皇宫和贫苦的劳动阶级茅屋的对照在自由印度一天都不能存在下去,国内的穷人都必须同最富的人享有同等权力。除非富人放弃财富及财富得来的权力并为公共福利而大家分享,否则必然有一天要爆发流血的暴力革命。——[印度]甘地《建国纲领》(1941)材料二 你不可能把非暴力建立在工业文明的基础上,但可以建立在自足的乡村基础上……我设想的农村经济,完全没有剥削,剥削是暴力的本质。——[印度]甘地《圣雄箴言录》材料三 1908年我在《印度自治》一书中把手纺车运动描述为救治印度的日益增长的贫困的万应药膏……我认为一切可以使印度广大群众摆脱其极度贫困的,在同一过程中他们也可以得到自治。……我所以提倡这种形式的经济自主,就在于通过它,可以为印度半饥饿的、半失业的妇女找到工作。——摘编自[印度]甘地《甘地自传》(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甘地的经济建设主张。(4分)(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甘地推进手纺车运动的目的。(8分)(3)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甘地的经济思想与印度现代化之间的关系。(4分)参考答案:(1)主张:经济平等,反对剥削;非暴力的经济合作与分享;发展自给自足的乡村经济,抵制西方工业文明。(2)目的:唤起民族意识,实现民族独立;抵制英国经济侵略;改善印度人民的生活;提高印度妇女的地位。(3)关系:甘地的经济思想有利于推动印度民族独立,是印度实现现代化的基本前提;但是该思想坚持发展传统乡村经济,违背历史发展潮流,不利于印度走现代化之路。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你们说,为了建设社会主义就需要文明,好极了。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首先在我国(俄国)创造这种文明的前提,如驱逐地主,驱逐俄国资本家,然后开始走向社会主义呢?——[]列宁《论我国革命》材料二(1)根据材料一,从历史的角度看,列宁所说的驱逐地主和资本家是指什么?布尔什维克党和俄国的革命人民为驱逐俄国地主和资本家,为走向社会主义创造前提条件采取了哪些措施?(6分)(2)根据材料二,总结无产阶级革命的斗争经验。(6分)参考答案:(1)摆脱封建残余的束缚;推翻资本主义制度。措施:发动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统治;举行武装起义,即十月革命,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夺取国家政权,建立苏维埃政权;没收地主的土地,实行土地国有化,分配给农民耕种。(2)斗争经验:无产阶级必须通过暴力革命夺取政权以求得自身的解放;无产阶级必须以农民为革命同盟军,建立工农联盟;正确的革命理论和伟大的革命领袖是革命成功的必要条件。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