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1自然地理基础PPT课件整册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一节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图片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一节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图片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前·基础认知,课堂·重难突破,素养·目标定位,随堂训练,素养•目标定位,二外力作用,三大类岩石对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内力作用1.能量来源主要是来自地球内部的 热能 。 2.分类在自然界中,有些内力作用进行得很快,有些内力作用则进行得极其 缓慢 。
3.表现形式(1)地壳运动(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①概念: 岩石圈 因受内力作用而发生的变位或变形,也称 构造 运动。 ②分类:在地壳运动过程中,岩层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压力、张力等,从而发生 水平 或 垂直 方向上的变形或变位。 (2)岩浆活动:当 岩石圈 破裂时,深处岩浆沿破裂带上升,侵入岩石圈或喷出地表。岩浆只有喷出 地表 时才可以直接影响地表形态。 (3)变质作用:岩石受温度、压力等因素的影响,其成分、结构发生改变。一般发生在 地壳 深处,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4.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 高低不平 。
二、外力作用1.能量来源地球外部,主要是 太阳辐射能 。
2.表现形式(1)风化作用:在 温度 、水、大气、生物等因素的作用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发生破碎 崩解 、化学分解和生物分解等的过程。分为 物理 风化和化学风化两种基本类型。 (2)侵蚀作用:流水、波浪、风、冰川等外力对地表进行 破坏 的过程。 (3)搬运作用:风化或侵蚀的产物,在流水、波浪、风、冰川等外力的作用下,被 搬运 离开原来的位置。 (4)堆积作用:随着流速降低、风力减小或者冰川融化等,被搬运的物质逐渐沉积下来,形成 堆积地貌 。
微思考1从地理的角度分析,“坚如磐石”是否正确?为什么?提示:不正确。风化等外力作用能使地表破碎,改变地表形态。
3.表现差异在不同的地区, 水热 组合状况不同,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外力及其作用的方式、强度等存在差异,从而形成具有不同特征的地表形态。 4.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使地表起伏状况趋于 平缓 。 5.内力和外力的关系地表形态是 内力 和 外力 共同作用的结果。
微点拨风化作用与风力作用在温度、水、大气、生物等因素的作用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发生破碎崩解、化学分解和生物分解等,这一过程叫作风化作用。风力作用是指风的侵蚀、搬运、堆积等作用,故风化作用与风力作用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三、岩石圈的物质循环1.岩石的类型、形成及主要岩石
2.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1)基础物质。岩浆、侵入岩、A 沉积岩 、B 喷出岩 、变质岩。 (2)环节。①为 外力作用 (风化、侵蚀、搬运、沉积),②为变质作用(高温、高压),③为 熔化 ,④为 冷却、凝固 ,⑤为压实、固结。
微思考2化石是古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在岩浆岩和变质岩中会不会发现大量化石?在沉积岩中有可能发现化石吗?提示:在岩浆岩和变质岩中不会有化石存在,在沉积岩中有可能发现化石。
一 地壳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重难归纳地壳运动又叫构造运动,在地壳运动过程中,岩层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压力、张力等,从而发生水平或垂直方向上的变形或变位,具体表现如下。
东非大裂谷是全球陆地上最大的断裂带,从卫星照片上看,犹如地球上一道巨大的伤疤。这条裂谷带位于非洲东部,南起赞比西河的下游谷地,北部穿过埃塞俄比亚高原入红海,再由红海向西北方向延伸至约旦河谷地。(1)这一巨大的裂谷带是怎样形成的?(2)探究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提示:(1)岩层在水平方向上因受到张力断裂而形成的。(2)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典例剖析2008年汶川地震后,专家称地震会导致喜马拉雅山脉长高数米。据科学家考察,喜马拉雅山地区曾经是一片海洋。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导致喜马拉雅山地区由曾经的海洋变为“世界屋脊”的作用是( )A.外力作用——冰川作用B.内力作用——地壳运动C.内力作用——变质作用D.内力作用——岩浆活动
(2)关于2008年汶川地震后,喜马拉雅山脉长高数米的说法,错误的是( )A.喜马拉雅山脉长高是地壳运动的反映,属于内力作用B.喜马拉雅山脉长高数米,而人们却没有察觉,说明内力作用均进行得极其缓慢,人类不易感知C.在地売运动过程中既有岩浆活动也有变质作用D.喜马拉雅山脉的长高说明了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之一解析:第(1)题,喜马拉雅山地区由海洋变为陆地是内力作用——地壳垂直上升运动的结果。第(2)题,岩浆活动比较剧烈,岩浆喷出地表后短时间内就会形成火山,改变地表形态,所以B项符合题目要求。
学以致用塞拉比斯古庙遗址位于意大利的那不勒斯湾海岸,这座古庙早已倒塌,只剩下三根大理石柱子,每根石柱中间都有“百孔千疮”的一段,而它的上截和下截却保存得比较完整。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被火山灰覆盖部分”说明那不勒斯湾海岸所受到的内力作用是( )A.地壳运动B.变质作用C.岩浆活动D.风化作用(2)从公元79年到1955年,那不勒斯湾海岸( )①以水平运动为主 ②经历了上升—下降—上升的地壳运动过程 ③以垂直运动为主 ④经历了下降—上升—下降的地壳运动过程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答案:(1)C (2)B
解析:第(1)题,图中被火山灰覆盖是岩浆活动的结果。第(2)题,根据三根大理石柱和海平面的关系可知,该地以垂直运动为主,经历了下降—上升—下降的地壳运动过程。
重难归纳1.外力作用的主要形式及其对地貌的影响外力作用主要有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方式。外力通过风化、侵蚀作用不断地对地表进行破坏,并把风化、侵蚀的产物搬运并堆积起来。(1)风化作用:使地表岩石受破坏,碎屑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壳。
(2)侵蚀作用对地貌的影响及分布地区。
(3)搬运作用对地貌的影响及分布地区。
(4)堆积作用对地貌的影响及分布地区。
2.外力作用之间的内在联系风化、侵蚀、搬运、堆积作用是相互联系的。风化作用为侵蚀作用提供条件,风化的产物被侵蚀后,岩石暴露,更容易被风化。侵蚀或风化的产物在搬运作用下离开原来位置,再逐渐沉积下来,形成新的地貌。
方法归纳 不同外力作用的空间分布及相应地貌类型的分析方法(1)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沙地貌。(2)降水充沛的热带、温带地区流水作用显著,多流水地貌。(3)高山、高纬地区多冰川作用,常形成“U”形谷、冰碛丘陵等冰川地貌。(4)沿海地区多海浪作用,常见海蚀柱、海蚀崖和沙滩等海岸地貌。
泥石流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或冰雪消融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破坏力极强,危害巨大。(1)泥石流反映出的主要外力作用是什么?(2)分析四川和新疆这两个省级行政区的主要外力作用类型的差异。提示:(1)泥石流为特殊洪流,体现出的是流水的侵蚀、搬运作用。(2)四川位于我国湿润区,以流水的侵蚀、搬运、堆积为主;新疆位于我国干旱区,以风力的侵蚀、搬运、堆积为主。
典例剖析读黄土高原和狮身人面像图,完成下列各题。(1)“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是黄土高原地表形态的典型写照,其成因主要是( )A.风力侵蚀B.风化作用C.流水侵蚀D.冰川侵蚀
(2)矗立在尼罗河畔的埃及狮身人面像缺损严重,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A.雨水侵蚀作用B.风化和风力侵蚀作用C.喀斯特作用D.海蚀作用解析:第(1)题,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地表形态是由流水侵蚀形成的。第(2)题,埃及干燥少雨,昼夜温差大,风化作用和风力作用强,狮身人面像缺损是风力侵蚀和风化作用形成的。
学以致用我国某山脉主峰由古老的片麻岩构成,第四纪冰期时该地雪线高度为3 500~3 600米。图1为该主峰附近地形图,图2为图1中某地的谷地景观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2谷地景观可见于图1中的( )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2)图2谷地的成因是( )A.构造断裂下陷B.流水侵蚀作用C.岩层挤压弯曲D.冰川侵蚀作用答案:(1)B (2)D
解析:第(1)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和景观图的综合判读。图2为谷地景观,远处是高山。根据图1中等高线的分布特点可知,甲地为相对开阔平坦的山顶,乙地位于河谷地区,丙地位于鞍部,丁地位于山坡处。所以选B项。第(2)题,考查地貌的成因。根据材料提示“第四纪冰期时该地雪线高度为3 500~3 600米”,而图2谷地的海拔处于3 440~3 520米,所以该谷地位于第四纪冰期时冰川的边缘地区,冰川侵蚀作用明显。图中谷地底部较宽,是“U”形谷,而河流上游因流水侵蚀多形成“V”形谷。所以选D项。
三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与三大类岩石
重难归纳1.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岩石按成因分为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三大类,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岩浆的形成,周而复始,构成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可归纳为下面的模式图。
方法归纳 (1)岩石类型的判断方法。①岩浆岩仅由岩浆形成,岩浆指向的岩石一定是岩浆岩。岩浆岩分为喷出岩和侵入岩。②任何岩石都可形成沉积岩和变质岩,一般有两个箭头指向的是沉积岩或变质岩。两者的区别:外力作用指向的一定是沉积岩;沉积物指向的一定是沉积岩;变质作用指向的一定是变质岩。③各类岩石都可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熔化形成岩浆,一般有三个箭头指向的是岩浆。
(2)地质作用的判断方法。①指向岩浆岩的是冷却凝固作用(内力作用)。②指向沉积岩的是风化、侵蚀、搬运、沉积等作用(外力作用)。③指向变质岩的是变质作用(内力作用)。④指向岩浆的是熔化(内力作用)。
古生物学家在阿根廷巴塔哥尼亚史前湖底发现灯笼西红柿的化石,大约来自5 200万年前,其叶脉纹路仍然清晰可见。(1)你能推断形成灯笼西红柿化石的岩层属于哪类岩石吗?(2)该类岩石是如何形成的?提示:(1)沉积岩。(2)裸露在地表的岩石在外力作用下,逐渐成为砾石、沙子和泥土等碎屑物质。这些碎屑物质被外力搬运后沉积下来,经压实、固结形成沉积岩。
典例剖析下图为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2020年1月12日,菲律宾塔阿尔火山大爆发,这一现象对应图中( )A.①B.②C.③D.④(2)沉积岩经过程⑤形成变质岩的条件是( )A.高温、低压B.低温、高压C.高温、高压D.低温、低压(3)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中( )A.岩浆岩都是由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的B.沉积岩是沉积物经风化、侵蚀形成的岩石C.页岩变质成为大理岩D.岩石在岩石圈深处可能会熔化成为新的岩浆答案:(1)B (2)C (3)D
解析:第(1)题,火山喷发应为岩浆喷出,对应图中②。第(2)题,地壳中已生成的岩石,在地球内部高温、高压等条件下,成分、性质发生改变,形成变质岩。因此,沉积岩经过程⑤形成变质岩的条件是高温、高压。第(3)题,岩浆沿着岩石圈的薄弱地带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随着温度、压力的变化,冷却凝固形成侵入岩或喷出岩,故岩浆岩并不都是由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的;岩石在岩石圈深处或岩石圈以下高温、高压的条件下熔化,成为新的岩浆;沉积岩是沉积物经压实、固结形成的岩石;页岩变质成为板岩,石灰岩变质成为大理岩。
学以致用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数码表示地质作用),完成下列各题。
(1)图示各种地质作用中,相同的是( )A.①③⑤B.④⑥⑧C.①②⑤⑥D.⑤⑥⑦⑧(2)从物质大循环的完整性看,图中缺失的过程包括( )A.沉积物到变质岩的过程B.变质岩到岩浆岩的过程C.沉积岩到岩浆的过程D.岩浆岩到沉积岩的过程答案:(1)A (2)C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⑦为冷却凝固,⑥⑧为熔化,④为变质作用,②为压实、固结,①③⑤为风化、侵蚀、搬运、沉积作用。第(2)题,图中②④为沉积物到变质岩的过程;变质岩只有转化为岩浆以后才能形成岩浆岩,图中⑥和⑦可表现出其转化的过程;岩浆岩转化为沉积岩的过程必须经过沉积物这一环节,图中的③和②可表示;任何岩石都可经熔化形成岩浆,而图中缺失沉积岩转化为岩浆这一过程。
新龙红山丹霞地貌位于四川省西部雅砻江河谷,青藏高原东南边缘。远远望去,雄伟壮观,是经长期内、外力作用和独特的气候环境演化而形成的,下图为丹霞地貌形成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3题。
1.丹霞地貌形成过程中,该处地壳运动的整体方向为( )A.先上升再下降B.先下降再上升C.持续上升D.持续下降2.成景阶段,形成峡谷和方山两种不同地貌的原因是( )A.岩层厚度的差异B.沉积物质的差异C.地壳运动的差异D.外力侵蚀的差异3.该处丹霞地貌形成过程中的外力作用有( )①流水侵蚀 ②冰川侵蚀 ③雨水淋溶 ④冰川堆积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答案:1.B 2.D 3.A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丹霞地貌的形成分为成岩、造山、成景三个阶段。成岩阶段为红色碎屑堆积,而堆积作用发生在低地,说明先有地壳下降;造山阶段地壳上升形成山地(或高地);成景阶段主要为外力作用阶段,故丹霞地貌形成过程中,该处地壳运动的整体方向为先下降再上升。第2题,对比造山和成景两个阶段的图示可知,峡谷处发生过断层,岩石破碎,容易被侵蚀。方山处岩层虽有断裂但基本完整,不易被侵蚀,故形成峡谷和方山两种不同地貌的原因是外力侵蚀的差异。第3题,结合信息“新龙红山丹霞地貌位于四川省西部雅砻江河谷,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可知,该处受到的外力作用,一是流水侵蚀,二是冰川侵蚀。雨水淋溶是将上方土层中的某些矿物盐类或有机物质溶解并转移到下方土层,此处地貌以侵蚀为主,③④错误。
“巨人之路”是位于北爱尔兰海岸的著名旅游景点,这个由高低不一的玄武岩石柱聚集而成的、绵延数千米的堤道,从峭壁延伸至海面,数千年如一日地屹立在大海之滨,看起来就像巨型石阶,所以被称为“巨人之路”。图1为“巨人之路”景观图,图2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第4~5题。
4.组成“巨人之路”的石柱属于图2中的( )A.甲B.乙C.丙D.丁5.“巨人之路”地貌景观的形成过程是( )A.深海沉积—地壳抬升—流水溶蚀下切—海水侵蚀B.岩浆侵入—岩浆冷却凝固—风力侵蚀C.岩浆侵入—地壳隆起抬升—风力侵蚀D.岩浆喷出—岩浆冷却凝固—海水侵蚀答案:4.B 5.D
解析:第4题,由材料可知,石柱是玄武岩,属于岩浆岩中的喷出岩;根据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可知,图2中乙是由丁(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岩浆岩,甲为沉积物经过压实、固结形成的沉积岩,丙为沉积岩和岩浆岩经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岩。第5题,在地球内部巨大压力作用下,地下岩浆沿着岩石圈的薄弱地带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形成玄武岩,再经海水侵蚀形成“巨人之路”。因此“巨人之路”地貌景观的形成过程为岩浆喷出—岩浆冷却凝固—海水侵蚀。
6.下图是地貌形成与地质作用关系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将下列有关内容的数码填入相应的字母后。①变质作用 ②侵蚀作用 ③内力作用 ④外力作用A ,B ,C ,D 。
(2)形成上海崇明岛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和 。(3)变质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 。 (4)地球地貌是在内、外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但有时内力作用占主导地位,有时外力作用占主导地位。试解释青藏高原不断隆起、大兴安岭起伏和缓的原因。青藏高原: 。 大兴安岭: 。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地理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一节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说课ppt课件,共5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自主梳理•探新知,化学沉淀物,喷出岩,沉积岩,变质作用,冷却凝固,合作探究•释疑难,素养培优•提技能,课堂小结•梳脉络,随堂巩固•测达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背景图课件ppt,共5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地球内部的热能,火山喷发和地震,大陆漂移,抬升和沉降,内力作用,喷出地表,高低不平,太阳辐射能,破碎崩解,沉积下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示范课课件ppt,共4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前·基础认知,课堂·重难突破,素养·目标定位,随堂训练,素养•目标定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