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小学科学大象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发面的秘密》教案(2022秋)

    小学科学大象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发面的秘密》教案(2022秋)第1页
    小学科学大象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发面的秘密》教案(2022秋)第2页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大象版 (2017)六年级上册2 发面的秘密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大象版 (2017)六年级上册2 发面的秘密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教学后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发面的秘密》是本单元第二课,继续探究显微镜下的微观世界。教材以妈妈用酵母菌.发面,蒸出的馒头又松又软的情境导入,引导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面粉里的酵母菌。通过搜集资料,知道酵母菌是一种真菌,在适宜的温度下具有发酵作用。然后引导学生设计对比实验来验证资料信息,揭开酵母菌能发面的原理。在阅读部分,大部分真菌需要在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但蘑菇和木耳是肉眼能看得见的真菌。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1)知道酵母菌能发面的原理。
    (2)蘑菇和木耳是看得见的真菌。.
    [科学思维]在对比实验中,培养由现象到本质的逻辑推理能力。
    [科学实践]
    (1)通过显微镜观察酵母菌,并用图示或文字描述所观察的现象。
    (2)设计发面对比实验,验证并交流酵母菌发面的原理。
    (3)通过阅读知道蘑菇和木耳是能看得见的真菌。
    [责任态度]
    培养观察、比较、描述的能力及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并描述其特征。
    【教学难点】设计对比实验,验证酵母菌的发面原理。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妈妈和面时放了一点儿咖啡色的粉末,你知道这是什么吗? (展示图片)
    2、用酵母粉和好的面团,过- -两个小时,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 展示图片)
    3、妈妈用酵母粉发的面,蒸出的馒头又松又软,真好吃。你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讲授新课]
    一、观察酵母粉里有什么.
    酵母粉里有什么神奇的东西?让我们用显微镜来观察一下吧!
    1、思考
    显微镜下能直接观察酵母粉吗?
    2、材料超市
    培养皿、玻璃棒、酵母粉、温水、白糖、显微镜等。
    3、实验操作
    ①在一个清洁的培养皿里加入一点儿酵母粉。
    ②加入100毫升温水和5克白糖,用玻璃棒搅拌均匀,放在温暖的地方。
    ③过几个小时,取一滴浮在上面的液体做成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④绘图或用文字描述我们看到的现象。
    4、显微镜下,观察到了什么?
    点拨:它们也是一种生物一一酵母菌。
    二、认识酵母菌
    酵母菌是一种什么样的生物?它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有哪些用途?
    资料:
    酵母菌是能发酵糖类的单细胞真菌,常呈圆形、卵圆形或者圆柱形。它有很多种,每种的形态有所不同,而且会随着菌龄与环境不断变化。
    酵母菌广泛生活于潮湿且富含糖分的环境中,如水果皮表层、植物分泌物、植物表面等,土壤、空气中也有分布。酵母粉中的酵母菌在28~30°C的温糖水中能够迅速生长繁殖,发面效果也最好。
    酵母菌能够将生面团中的葡萄糖代谢生成二氧化碳和酒精,二氧化碳气体在面团中形成了气泡,从而使面团中产生很多蜂窝状的小孔。中国古代汉朝时就知道用酵母发面制作馒头、饼等。酵母还能用来酿酒,早在殷商时期人们就知道利用酵母酿造米酒。
    点拨:
    酵母菌是真菌的一种,肉眼根本看不见。我们把微小到肉眼看不见或者很难看清的生物统称为微生物。如用来制作酸奶的乳酸菌,使食品发霉的霉菌等。
    提问:
    通过酵母菌资料的阅读,酵母菌为什么能使馒头、面包疏松多孔?
    三、验证发面秘密
    根据收集 到的资料,怎样设计实验来验证酵母菌在发面过程中的作用?
    1、温馨提示
    (1)只有一个条件不同,其他都相同。
    (2)记录起始温度,每隔15分钟记录一次。
    (3)面团大小基本一样,便于观察比较。
    (4)每隔15分钟记录一次面团体积变化。
    2、材料超市
    温度计、面粉、培养皿、温水、玻璃棒、酵母粉、玻璃杯等。
    3、设计探究发面的秘密实验方案
    提出问题酵母粉与发面效果的关系是怎样的?
    4、探究发面的秘密实验记录表
    5、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我们有什么发现?
    6、讨论
    (1)这是老师的观察实验记录,你认为温度高低对面团体积大小是否有影响?
    明确:发面时温度对面团中二氧化碳产生量有影响,在30°C左右时发面效果会明显的好。
    (2)通过实验,我们验证了一个什么原理?
    四、阅读:看得见的真菌
    阅读教材资料,搜集以下信息:
    (1)什么是真菌?
    (2)真菌有什么特点?
    (3)真菌在生态系统中起什么作用?
    (4)哪些真菌能看得见?具有怎样的结构?
    明确:
    认识这两种真菌吗? ( 展示图片)
    注意:野生菌类有可能有毒,不要轻易食用。
    点拨:
    蘑菇和木耳都是大型、高等的多细胞真菌,是肉眼可见的“微生物”。
    蘑菇的地上部分好像一-把张开的小伞,伞盖部分叫菌盖,伞柄部分叫菌柄,整个地上部分叫子实体。
    木耳质地柔软,呈胶质状,薄而有弹性,既可以野生又可以人工培植。
    五、作业布置
    回家帮妈妈发面,思考怎样才能把面发得更好,蒸出的馒头又松又软。
    [课堂练习]
    1.在使用酵母菌发面时,面团澎胀是因为( )
    A.面团的温度在升高
    B.酵母菌使面团里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
    C.用力挤压面团导致体积变大
    2.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的生物是( )
    A.蘑菇
    B.酵母菌
    C.发酵粉
    3.酵母菌不可以用来( )
    A.发面
    B.酿酒
    C.制造酸奶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酵母菌是一种真菌,能够将生面团中的葡萄糖代谢生成二氧化碳和酒精。二氧化碳在面团中形成气泡,从而使面团中产生很多蜂窝状的小孔。知道蘑菇和木耳是两种能看得见的真菌。
    【教学后记】

    相关教案

    小学科学大象版 (2017)六年级上册4 不一样的“感冒”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大象版 (2017)六年级上册4 不一样的“感冒”教学设计及反思,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教学后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大象版 (2017)六年级上册5 疫情与防护教案:

    这是一份大象版 (2017)六年级上册5 疫情与防护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教学后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第一单元 显微镜下的世界3 发霉的馒头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第一单元 显微镜下的世界3 发霉的馒头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教学后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