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2.1《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课件26张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51418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2.1《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课件26张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51418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2.1《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课件26张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51418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2.1《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课件26张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514181/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2.1《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课件26张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514181/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2.1《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课件26张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514181/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2.1《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课件26张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514181/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2.1《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课件26张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514181/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语文必修 上册2.1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多媒体教学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 上册2.1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多媒体教学ppt课件,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文本知识,北冰洋-太平洋,合作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反复诵读诗歌,把握诗歌的意象。2.品味诗歌的语言,掌握本诗的艺术手法,领悟诗歌的象征意义。3.理解诗人渴望破坏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热情和决心,以及追求个性解放的社会思潮。
任务一:知人论世,了解写作背景
在甲骨文的研究方面,郭沫若堪称第一。郭沫若(字鼎堂)和罗振玉(号雪堂)、王国维(号观堂)、董作宾(字彦堂)在甲骨学领域并称为“甲骨四堂”。不过郭沫若最初并未研究甲骨文,他的甲骨文研究的特点是起步晚,但是起步高,成就大。
(1)甲骨文专家——郭沫若
郭沫若在书法艺术上的探索与实践历时70余年。青年郭沫若的书法得到社会承认,始于辛亥年间。10年以后,他的著名诗集《女神》等作品集问世,使其书体在更广泛的读者面前显露风采。20年代末,郭沫若旅居日本,由金文甲骨入手,以字辩史,借史鉴今,谙熟了祖国文字、书体的演进轨迹,创立了古文字研究的科学模式。1937年归国抗战,在民族危难之中,其诗词创作常与书法相结合,翰墨间包含了深厚的时代气息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新中国成立以后,郭沫若在繁重的国事之余从事了更为丰富的书法创作。特别在五六十年代,他为全国各地名胜古迹、工矿学校、以及社会各界、海内外友人留下难计其数的墨迹。其书法作品数量繁多,影响甚广。郭沫若以“回锋转向,逆入平出”为学书执笔八字要诀。其书体既重师承,又多创新,展现了大胆的创造精神和鲜活的时代特色,被世人称为“郭体”。郭沫若以行草见长,笔力爽劲洒脱,运转变通;其楷书作品虽然留存不多,却亦见功力,气贯笔端,形神兼备。
(2)书法家——郭沫若
1921年6月8日,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张资平、田汉、郑伯奇等赴日留学的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健将,多次在上海和日本协商,并在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第二改盛馆的郁达夫寓所中,利用上海泰东图书局的一些条件,成立了"五四"新文化运动早期的文学团体——创造社。
(3)社会活动家——郭沫若
抗战爆发,郭沫若由日本秘密回国,参加抗日战争。1941年1月,“皖南事变”发生后,时代精神的要求,由“皖南事变”所引起的愤怒,激起了郭沫若澎湃的创作热情。他在短短的一年半时间内,创作出《棠棣之花》、《屈原》、《虎符》、《高渐离》、《孔雀胆》和《南冠草》等六部大型历史剧,登上了20世纪中国历史剧创作的高峰。《棠棣之花》(1941)、《屈原》、《虎符》、《高渐离》(1942年),均取材于战国时代的史事。在20年代的同名诗剧和历史剧《聂嫈》的基础上加工并创作的《棠棣之花》,突出了“主张集合反对分裂”的主题。《屈原》塑造了兼具政治家远见与诗人情怀的悲剧英雄形象,并达到历史真实、艺术真实与现实倾向性的和谐统一。《虎符》通过魏信陵君和如姬窃符救赵的故事,歌颂“把人当成人”,并不惜为此赴汤蹈火、杀身成仁的“仁义”思想。《高渐离》(又是名《筑》)以高渐离击筑刺秦始皇的故事为题材,弘扬为反抗专制统治而舍生取义的献身精神。《孔雀胆》(1942年)表现元朝末年大理总管段功与梁王之女阿盖公主的爱情悲剧。《南冠草》(1943)采取汉奸与烈士对照的方式,歌颂明末青年诗人夏完淳慷慨殉国的民族气节。这六大史剧宣扬了为正义与理想而献身的崇高的悲剧精神。《屈原》代表郭沫若历史剧的最高成就。
(4)中国历史剧的开创者之一——郭沫若
1919年,郭沫若第一本诗集《女神》问世。《女神》是当时中国诗歌艺术的最高成就,也是中国现代新诗的奠基之作,它开创了“一代诗风”,是郭沫若的代表作。《女神》还是我给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集,不仅从思想上引领了现代诗歌的创作,而且从艺术和表达形式上展现了独特的创作。《女神》中的代表诗篇有《凤凰涅槃》、《女神之再生》、《炉中煤》、《日出》、《笔立山头展望》、《地球,我的母亲!》、《天狗》、《晨安》、《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等。
(5)中国新诗的奠基人之一——郭沫若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是郭沫若于1919年9、10月期间写的一首新诗。当时正值五四运动爆发不久,十月革命也接连爆发,他受其影响决定从日本渡海回国,面对浩瀚的大海,那惊天的激浪和着时代的洪流一起撞击这他的胸怀。于是诗人笔下出现一幅雄奇壮伟、流动奔突的画面。
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又称"五四风雷"。1919年,五四运动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崭新的气象、勃勃的生机。旧道德、旧礼教、专制政治与一切封建偶像受到猛烈抨击和批判,新事物、新思想、新文化与一切进步要求则得到热烈的崇尚与赞扬。倡导科学与民主,争取独立与自由,张扬个性意识,追求个性解放,要求改造旧的社会、建设新社会,成为时代的强音。
新文化运动是由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蔡元培、钱玄同等一些受过西方教育(当时称为新式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作为一场轰轰烈烈的思想革命,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就是对“四提倡,四反对”而进行的具体实践活动。前期其实质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后期则由先进的知识分子极力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题。即:⑴提倡民主,反对专制。⑵提倡科学,反对愚昧。⑶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新诗与自由诗“新诗”又称“现代诗”,与旧体诗相对而言,一般是指“五四新文学”运动以后产生的新体诗歌,包括现代格律诗、自由诗、散文诗等。它的特点是冲破了旧体诗格律的限制,采用与口语相接近的白话和现代音韵,文体整齐,押韵自由,生动活泼,便于表现复杂的现代生活和思想感情,易为群众所接受。“自由诗”是一种在节数、行数、字数音韵等方面都较为自由的诗体,它不受格律的约束,可以根据内容形式上自由变化,但要有节奏押大致相近的韵。创始人为美国诗人惠特曼,我国“五四”以来十分流行这种诗体。
律吕古代校正乐律的器具。用竹管或金属管制成,共十二管,管径相等,以管的长短来确定音的不同高度。从低音管算起,成奇数的六个管叫作“律”;成偶数的六个管叫作“吕”,合称“律吕”。后亦用以指乐律或音律。比喻准则、标准。
任务二:感受意境,解读课文
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晴景哟!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啊啊!力哟!力哟!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
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
解读:这句诗的意象是“白云”,背景是晴朗的天空,与下文的北冰洋相映照。北冰洋上晴朗的天空,无数的白云翻卷,正在空中怒涌,与寒冰皑皑的北冰洋相呼应。
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晴景哟!
解读:句首抒情,意象是“北冰洋”,背景是天地间一片晴朗,洋天一色。啊,啊!好一幅壮丽的画卷——北冰洋的晴空冰景,美在大自然哟!
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
解读:“太平洋”是这句诗的意象,“无限”形容太平洋之大,面积达,力量大,要把地球推倒。广袤无边的太平洋,他要提起全身的力量来把地球推倒。与下文的“力哟”相呼应。诗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
解读:句首抒情,“洪涛”是诗句意象,“滚滚的”形容波涛的动态形象,与下文的“力哟”相呼应。啊,啊!我眼前洪涛哟,滚滚向前,强大无比,无坚不摧!
解读:句首抒情,诗歌的主体形象是“巨人之力”,用三个“不断”,形容巨人力量之大,无坚不摧,新思想、新文化、新事物正以排山倒海之力摧枯拉朽,摧毁着旧思想、旧文化、旧事物。
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
啊啊!力哟!力哟!
解读:诗句抒情,三个短语加强了抒情的力度,“力哟!力哟!”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对“力”的呼唤,也就是对新思想、新文化、新事物的呼唤。
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
解读:诗歌结尾从不同角度设喻,讴歌赞美"力"。“力的绘画”指展现出的大海白云的壮丽景色,“力的舞蹈”是洪涛滚滚的比喻,"力的音乐,力的诗歌”是洪涛的声音,而"力的律吕”则是洪涛的节奏和音律。诗句运用排比与拟人的修辞手法,描述了“力”强大与曼妙,抒发了诗人对“力”的赞美之情。诗人尽情歌颂的“力”,其实正是五四时期的那种时代精神的特征。
任务三:问题引导,赏析诗歌
思考:这首诗的主体形象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诗人把自己想象为一个站在地球边上目光遍及广阔天地,并发出了激情的呼唤的巨人。通过对自然的抒写,可以看出抒情主人公的高大形象,窥视到他充实的内心,感受到他如沸的激情,而抒情形象所显示的这种独特感情、心理,正反映了被“五四”时代怒潮唤醒的革命知识青年的共同特征。表达了渴望摧毁旧世界、创造新生活的热情和决心,也是对劳动者和工农大众的颂扬。
思考:诗中自然景观和诗人的情感是如何交融在一起的?
经过诗人想象的飞腾和感情的灌注,以自己的全部生命和人格进行艺术创造,自然形象便浸染着、渗透着诗人的主观感受,自然现象与诗人主体血肉交融,成了有生命有感情的活的存在。这种在特定环境中强烈、丰富的典型感受便象征着一定的社会内容,从而达到对社会现实和时代精神的鲜明反映,表现出一种正面的崇高,一种富于乐观进取精神的壮美。
这是对“力”的美化,赋予“力”以人们常见的艺术美的形象;同时又是对力的艺术的歌颂,对充益着力的崇高美的歌颂。我们知道,郭沫若自己的诗歌,无论是从表现反抗破坏和自由创造的精神内容上看,从特别发展的想象和激情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丰富多彩的浪漫主义手法上看,或是从他不拘一格、发挥艺术独创性并实现诗体大解放者,都是这种力的艺术的大胆的和富有成效的实践。从这里,也可以看到郭沫若对自己诗歌的崇高美风格的自信和肯定。
思考:诗歌的结尾为什么要唱出力的赞歌?
通观全诗,诗人把自己想象为一个站在地球边上目光遍及广阔天地,并发出了激情的呼唤的巨人。通过对自然的抒写,可以看到抒情主人公的高大形象,窥视到他的充实的内心,感受到他的如沸的激情,而抒情形象所显示的这种独特感情、心理,正反映了被五四时代怒潮唤醒的革命知识青年的共同特征。
思考:诗人为什么要把诗歌的题目命名为《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有何新意?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2.1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优秀课件ppt,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作者简介,主要作品,艺术特色,研读析旨,基础检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第一单元2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红烛 *峨日朵雪峰之侧 *致云雀)2.1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授课ppt课件,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提示,作者简介,郭沫若,诗集《女神》,写作背景,时代背景,“五四运动”,经典朗诵,文本解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 上册2.1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授课课件ppt,共1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听故事对下句,郭沫若,郭沫若名字的由来,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读一读,议一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