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河南省郑州市巩义市中考化学一检试卷(含答案)
展开2022年河南省郑州市巩义市中考化学一检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4分)下列各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选项的标号在答题卡上涂黑。
1.(1分)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做出卓越贡献的中国科学家是( )
A.张青莲 B.屠呦呦 C.道尔顿 D.拉瓦锡
2.(1分)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进入预定轨道。要完成的下列任务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点火发射 B.快速交会 C.开启舱门 D.展示国旗
3.(1分)下列做法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是( )
A.大力发展燃煤发电
B.积极倡导公交出行
C.大量使用一次性餐具
D.产生的纸质垃圾直接焚烧处理
4.(1分)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
A.Si B.Al C.O D.Fe
5.(1分)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叙述,正确的是( )
A.Ne:表示一个氖原子 B.C60:表示60个碳原子
C.2N:表示2个氮分子 D.Fe3+:表示3个铁离子
6.(1分)现有二氧化碳、氧气、空气和氢气四种气体。一次性鉴别出这四种气体可用( )
A.燃着的木条 B.水
C.澄清石灰水 D.带火星的木条
7.(1分)维生素C(C6H8O6)能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关于维生素C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从宏观上看:维生素C分子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从微观上看:维生素C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构成
C.从类别上看:维生素C是化合物
D.从质量上看:维生素C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3:4
8.(1分)分类法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化合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
A.干冰、氧化铜、消毒酒精 B.氧化镁、液氧、氮气
C.金刚石、生铁、稀有气体 D.水银、冰水混合物、石油
9.(1分)某同学在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时,有以下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10.(1分)下列客观事实对应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A.将二氧化碳气体制成干冰后体积变小一一二氧化碳分子体积变小
B.品红在静置的水中会扩散一一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很大一一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D.食物腐烂变质一一分子的性质发生了改变
11.(1分)将下列四种物质放入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1
10
27
4
反应后质量/g
1
a
0
23
A.a的值是8
B.甲物质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D.反应过程中乙、丁的质量比是5:2
12.(1分)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
B.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将t2℃时甲的溶液降温,一定会有晶体析出
D.t2℃时向50g水中加入35g甲物质充分搅拌后,所得的溶液是甲物质的饱和溶液
13.(1分)学习化学知识可以用来辨别“真”、“伪”。下列叙述属于“真”的是( )
A.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粮食保护气
B.氧气具有助燃性,常作火箭推进燃料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D.CO和CO2都有还原性,可用于冶金
14.(1分)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
A.加热一定高锰酸钾固体产生氧气
B.加热两份等质量的氯酸钾制取氧气
C.用红磷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瓶内压强的变化
D.电解水一定质量的水
二、填空题
15.(1分)空气中含量最高的物质是 ;我国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碳达峰”和“碳中和”,其中“碳”指的是 。
16.(1分)安全与规范至关重要,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洒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应用 扑灭。
(2)可燃性气体在通风不良的有限空间内可能发生爆炸事故,油库、面粉加工厂都有 的字样或图标。
17.(3分)2021年7月20日巩义遭遇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雨,供水系统遭到破坏,为自救,采取以下净水措施,请回答。
(1)生活中用煮沸的方法除去硬水中过多的 (填离子符号)和Mg2+就可以得到软水。
(2)用新型净水剂高铁酸钠(Na2FeO4)来净化水,其中Fe的化合价 。
(3)可以用过滤的方法除去水中的泥沙,请指出图中的错误 。
18.(3分)如图是利用海水提取粗盐的过程:
(1)图中①是 池(填“蒸发”或“冷却”)。
(2)根据海水晒盐的原理,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海水进入贮水池,海水的成分基本不变
B.在①中,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逐渐增加
C.在①中,海水中水的质量逐渐减少
D.析出晶体后的母液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3)已知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0g,计算此时母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19.(3分)N4O6是科学家发现的一种新型火箭燃料。试回答:
(1)N4O6中氮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是 (最简整数比)。
(2)152gN4O6中氮元素的质量是 g。
(3)燃烧时发生如下反应:N4O6+3N2H4═5X+6H2O,则X的化学式 。
20.(5分)如图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均含相同的元素,其中甲是最常见的溶剂,甲、丁所含元素相同,丙为黑色固体,则
(1)乙的化学式 。
(2)写出乙→甲的化学方程式 。
(3)写出乙→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三、简答题(本题共4个小题,10分)
21.(2分)请用化学方程式回答以下问题。
(1)写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2)工业上用赤铁矿石炼铁的反应原理。
22.(2分)某物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微观示意图表示如图:
(1)图中共有几种氧化物?
(2)根据图示,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3.(3分)对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某同学做了以下实验,请回答以下问题。
(1)图1中,根据Y型管左右两侧现象对比,可得出燃烧需要满足的条件是什么?
(2)图2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什么?
(3)图3的对比试验,说明物质的溶解性与哪种因素有关?
24.(3分)请结合如图的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实验室中A装置可用于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其装置中棉花的作用是什么?
(2)用B装置可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根据C装置的现象,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质。
四、综合应用题(共10分)
25.(10分)金属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回答下列问题:
人们在实验研究中总结出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1)请在表中内填写对应的元素符号 。
(2)粉末状的铂能吸收大量氢气。铂元素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双选)
a.铂是活泼金属,能与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
b.可以推出铂的中子数约为117
c.铂的核电荷数为78
d.铂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5.1g
(3)探究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X+HCl→不反应、Y+H2SO4═YSO4+H2↑、Z+X(NO3)2→不反应,则X、Y和Z三种金属活动性和(H)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4)下列事实不能用金属活动性解释的是 。
①铝制品比铁制品耐腐蚀
②不能用铁制容器来配制波尔多液
③实验室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④金、银以单质的形式存在,其余都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5)向一定量的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锌粉,溶液质量与加入锌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①当加入锌的质量为a克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当加入锌的质量d克时,过滤得到固体,为验证固体的成分,做以下实验,请把表格填写完整。
实验步骤
现象
固体的成分
取少量固体加
有气泡产生
(6)某实验室欲制取2L氢气(H2的密度为0.09g/L),用足量的稀硫酸与含锌40%的粗锌反应,需要这种粗锌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2022年河南省郑州市巩义市中考化学一检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4分)下列各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选项的标号在答题卡上涂黑。
1.(1分)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做出卓越贡献的中国科学家是( )
A.张青莲 B.屠呦呦 C.道尔顿 D.拉瓦锡
【分析】根据科学家们各自在科学上做出的贡献,进行分析解答本题。
【解答】解:A.张青莲对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作出重要贡献,故选项正确。
B.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对疟疾的有效治疗方法,故选项错误。
C.道尔顿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原子学说,故选项错误。
D.拉瓦锡首先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化学的发展历史,关注化学学科成就,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1分)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进入预定轨道。要完成的下列任务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点火发射 B.快速交会 C.开启舱门 D.展示国旗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点火发射,是火箭的燃料燃烧产生了新的物质,是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B、快速交会时飞船和核心舱位置距离发生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不是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C、开启舱门是门的位置发生移动,不产生新物质,不是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D、展示国旗是宇航员的动作,没有产生新物质,不是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这里的新物质是指和变化前的物质是不同种的物质,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3.(1分)下列做法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是( )
A.大力发展燃煤发电
B.积极倡导公交出行
C.大量使用一次性餐具
D.产生的纸质垃圾直接焚烧处理
【分析】根据环境污染的原因以及防治环境污染的措施来分析。
【解答】解:A、大力发展燃煤发电,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和粉尘,污染空气,不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不符合题意;
B、积极倡导公交出行,能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符合题意;
C、大量使用一次性餐具,会浪费大量的化石资源并产生白色污染,不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不符合题意;
D、产生的纸质垃圾直接焚烧处理,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和粉尘,污染空气,不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环境保护的知识,解题时根据造成污染的原因以及防治污染的措施来分析解答。
4.(1分)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
A.Si B.Al C.O D.Fe
【分析】根据地壳中各元素含量高低进行分析。
【解答】解:地壳中元素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氧、硅、铝、铁、钙等,因此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地壳中各元素含量高低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5.(1分)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叙述,正确的是( )
A.Ne:表示一个氖原子 B.C60:表示60个碳原子
C.2N:表示2个氮分子 D.Fe3+:表示3个铁离子
【分析】A、根据元素符号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
C、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D、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解答】解:A、Ne可表示氖元素,一个氖原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B、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含有这种原子的个数,则C60表示一个C60分子中含有60个碳原子,而60个碳原子可表示为60C,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2N可表示为2个氮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Fe3+可表示为1个铁离子,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原子符号、化学式、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离子符号与化合价表示方法的区别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6.(1分)现有二氧化碳、氧气、空气和氢气四种气体。一次性鉴别出这四种气体可用( )
A.燃着的木条 B.水
C.澄清石灰水 D.带火星的木条
【分析】鉴别二氧化碳、氧气、空气和氢气四种气体气体,要根据四种气体性质的不同,设计的方案能出现四种明显不同的实验现象,才能达到鉴别出四种气体的目的。
【解答】解:A、把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四种气体中,熄灭的是二氧化碳,燃烧更旺的是氧气,正常燃烧的是空气,能燃烧并产生淡蓝色火焰的是氢气,可以鉴别,故选项正确。
B、氧气、空气和氢气均难溶于水,无法鉴别,故选项错误。
C、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氧气、空气、氢气与澄清石灰水均不反应,无法鉴别,故选项错误。
D、把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二氧化碳、氢气中都会熄灭,无法鉴别,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气体的鉴别方法,解题的关键是利用所要鉴别气体的性质的差别,根据实验中是否出现明显的不同现象判断能否鉴别。
7.(1分)维生素C(C6H8O6)能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关于维生素C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从宏观上看:维生素C分子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从微观上看:维生素C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构成
C.从类别上看:维生素C是化合物
D.从质量上看:维生素C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3:4
【分析】A、根据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维生素C的微观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C、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
D、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微观上,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从宏观上看,维生素C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分子是微观概念,元素是宏观概念,不能混为一谈,故选项说法错误。
B、从微观上看,维生素C由维生素C分子构成,每个维生素C分子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构成,故选项说法错误。
C、维生素C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D、维生素C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6):(1×8)=9:1,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理解题意、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1分)分类法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化合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
A.干冰、氧化铜、消毒酒精 B.氧化镁、液氧、氮气
C.金刚石、生铁、稀有气体 D.水银、冰水混合物、石油
【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解答】解:A、干冰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氧化铜是由氧元素和铜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消毒酒精含有水和酒精,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B、氧化镁是由氧元素和镁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液氧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氮气是由氮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选项错误;
C、金刚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生铁含有碳和铁,属于混合物,稀有气体含有氦气、氖气等,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D、水银是汞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冰水混合物是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石油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9.(1分)某同学在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时,有以下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分析】A、根据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溶解操作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在取用药品时,瓶塞要倒扣在桌面上,防止污染试剂放,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用量筒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要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水平放,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溶解操作应在烧杯中进行,不能在量筒内进行,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主要实验步骤、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10.(1分)下列客观事实对应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A.将二氧化碳气体制成干冰后体积变小一一二氧化碳分子体积变小
B.品红在静置的水中会扩散一一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很大一一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D.食物腐烂变质一一分子的性质发生了改变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将二氧化碳气体制成干冰后体积变小,是因为二氧化碳分子间的间隔变小,二氧化碳分子的体积没有变小,故选项解释错误。
B、品红在静置的水中会扩散,是因为水分子和品红分子都在不断地运动,故选项解释正确。
C、金刚石是空间网状结构,石墨是层状结构,物理性质差异很大是因为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D、食物腐烂变质有新物质生成,发生化学变化,从微观看有新的分子生成,分子的性质发生了改变,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1.(1分)将下列四种物质放入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1
10
27
4
反应后质量/g
1
a
0
23
A.a的值是8
B.甲物质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D.反应过程中乙、丁的质量比是5:2
【分析】反应后质量增加的属于生成物,反应后质量减少的属于反应物,反应后质量不变可能属于催化剂,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甲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反应前后丙的质量减少了27g﹣0g=27g,故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为27g;丁是生成物,生成的质量为23g﹣4g=19g;由质量守恒定律,乙应是生成物,且生成的质量为27g﹣19g=8g,故a的数值为10+8=18。
A、a的数值为10+8=18,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甲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C、该反应的反应物为丙,生成物是乙和丁,符合“一变多”的形式,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D、反应过程中乙、丁的质量比8g:19g=8:19,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分析表中数据(反应后质量增加的属于生成物、质量减少的属于反应物),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
12.(1分)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
B.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将t2℃时甲的溶液降温,一定会有晶体析出
D.t2℃时向50g水中加入35g甲物质充分搅拌后,所得的溶液是甲物质的饱和溶液
【分析】A、根据图中甲曲线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t1℃时,甲、乙的溶解度曲线交于一点,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选项说法没有指明溶液是否饱和,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70g,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据图可知,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乙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故选项说法正确。
B、据图可知,t1℃时,甲、乙的溶解度曲线交于一点,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选项说法正确。
C、据图可知,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将t2℃时甲的饱和溶液降温,溶解度减小,一定会有晶体析出;将t2℃时甲的不饱和溶液降温,则不一定会有晶体析出,故选项说法错误。
D、据图可知,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70g,即t2℃时100g水最多溶解70g甲物质,所得的溶液是甲物质的饱和溶液;t2℃时向50g水中加入35g甲物质充分搅拌后,所得的溶液是甲物质的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理解固体溶解度曲线的含义(点、线、面和交点等)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3.(1分)学习化学知识可以用来辨别“真”、“伪”。下列叙述属于“真”的是( )
A.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粮食保护气
B.氧气具有助燃性,常作火箭推进燃料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D.CO和CO2都有还原性,可用于冶金
【分析】A、根据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氧气具有助燃性,不具有可燃性,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CO和CO2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粮食瓜果保护气,该选项叙述属于“真”,故选项正确。
B、氧气具有助燃性,不具有可燃性,所以氧气常用作火箭推进的助燃剂,不可作火箭推进燃料,该选项叙述属于“伪”,故选项错误。
C、烟是固体小颗粒分散到空气所形成的,雾是液体小液滴分散到空气中形成的,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产生大量白烟,不是白色烟雾,该选项叙述属于“伪”,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D、CO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金,CO2没有还原性,不能用于冶金,该选项叙述属于“伪”,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CO和CO2的化学性质、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氧气具有助燃性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4.(1分)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
A.加热一定高锰酸钾固体产生氧气
B.加热两份等质量的氯酸钾制取氧气
C.用红磷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瓶内压强的变化
D.电解水一定质量的水
【分析】A、根据加热高锰酸钾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催化剂的特征(一变二不变),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红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被消耗,压强逐渐减小,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结论(正氧负氢、氢二氧一),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加热高锰酸钾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过程中固体质量逐渐减少,完全反应后仍有固体物质锰酸钾、二氧化锰存在,固体质量不为零,故选项图象错误。
B、加热两份等质量的氯酸钾制取氧气,有催化剂的比无催化剂的反应速率较快,反应需要的时间较短,催化剂只能影响反应速率,不影响产生氧气的质量,最终生成氧气的质量相等,故选项图象正确。
C、用红磷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红磷燃烧消耗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放出热量,使瓶内温度升高,压强变大,反应结束后,瓶内温度逐渐降低,压强逐渐变小,当瓶内温度不再变化时,瓶内的压强也不再变化,由于红磷燃烧消耗了瓶内的氧气,最终瓶内压强小于反应前的压强,故选项图象正确。
D、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氧气和氢气,与正极相连的一端产生氧气,与负极相连的一端产生氢气,产生的氧气与氢气体积比为1:2,故选项图象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是一道图象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进而确定正确的图象。
二、填空题
15.(1分)空气中含量最高的物质是 氮气 ;我国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碳达峰”和“碳中和”,其中“碳”指的是 二氧化碳 。
【分析】根据空气的组成成分,进行分析解答。
根据“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含义,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空气中含量最高的物质是氮气。
碳达峰:是指某个地区或经济体年度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值,然后经历平台期进入持续下降的过程,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由增转降的历史拐点,标志着碳排放与经济发展实现脱钩,达峰目标包括达峰年份和峰值。碳中和:是指某个地区或经济体在一定时间内(一般指一年)人为活动直接和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与其通过植树造林等吸收的二氧化碳相互抵消,实现二氧化碳“净零排放”。我国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碳达峰”和“碳中和”,其中“碳”指的是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
氮气;二氧化碳。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含义、空气的组成成分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6.(1分)安全与规范至关重要,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洒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应用 湿抹布 扑灭。
(2)可燃性气体在通风不良的有限空间内可能发生爆炸事故,油库、面粉加工厂都有 严禁烟火 的字样或图标。
【分析】(1)根据常见的灭火方法进行分析;
(2)根据可燃性气体在通风不良的有限空间内可能发生爆炸进行分析。
【解答】解:(1)如果洒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应用湿抹布扑灭,隔绝氧气达到灭火的目的;
(2)油库、面粉加工厂都有严禁烟火(或禁止吸烟)的字样或图标,是因为这些地方的空气中常混有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它们遇到明火,就有可能发生爆炸的危险。
故答案为:(1)湿抹布;
(2)严禁烟火(或禁止吸烟等,合理即可)。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灭火方法,防止爆炸的方法。
17.(3分)2021年7月20日巩义遭遇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雨,供水系统遭到破坏,为自救,采取以下净水措施,请回答。
(1)生活中用煮沸的方法除去硬水中过多的 Ca2+ (填离子符号)和Mg2+就可以得到软水。
(2)用新型净水剂高铁酸钠(Na2FeO4)来净化水,其中Fe的化合价 +6 。
(3)可以用过滤的方法除去水中的泥沙,请指出图中的错误 未用玻璃棒引流 。
【分析】(1)根据硬水的概念分析;
(2)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分析;
(3)根据过滤操作分析。
【解答】解:(1)硬水中含有较多的钙镁化合物即钙离子和镁离子,离子符号为:Ca2+;
(2)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高铁酸钠中钠元素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设铁元素化合价为x,则(+1)×2+x+(﹣2)×4=0,解得x=+6;
(3)过滤要注意一贴即滤纸紧贴在漏斗内壁,二低即液面低于滤纸边缘,滤纸低于漏斗边缘、三靠即烧杯口紧贴玻璃棒,玻璃棒抵在三层滤纸一侧,漏斗下端管口紧贴烧杯内壁,如图所示,未用玻璃棒引流。
故答案为:(1)Ca2+;
(2)+6;
(3)未用玻璃棒引流。
【点评】本题设计信息知识多,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能力。
18.(3分)如图是利用海水提取粗盐的过程:
(1)图中①是 蒸发 池(填“蒸发”或“冷却”)。
(2)根据海水晒盐的原理,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B 。
A.海水进入贮水池,海水的成分基本不变
B.在①中,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逐渐增加
C.在①中,海水中水的质量逐渐减少
D.析出晶体后的母液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3)已知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0g,计算此时母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6.5% 。
【分析】(1)从海水提取粗盐可采取蒸发结晶的方法;
(2)A.海水进入贮水池,此时还未蒸发,海水的成分基本不变;
B.蒸发过程中,水的质量逐渐减小,但氯化钠的质量不变;
C.蒸发过程中,海水中水的质量逐渐减小;
D.有晶体析出的溶液为饱和溶液;
(3)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ω=×100%,据此进行计算。
【解答】解:(1)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故海水提取粗盐,可采取蒸发结晶的方法,故图中①是蒸发池;
(2)A.海水进入贮水池,此时还未蒸发,海水的成分基本不变,不符合题意;
B.在①中,即蒸发过程中,海水中水的质量逐渐减小,但是氯化钠的质量不变,符合题意;
C.在①中,即蒸发过程中,海水中水的质量逐渐减小,不符合题意;
D.蒸发过程中,氯化钠结晶析出,析出晶体后的母液,不能继续溶解氯化钠,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0g,该温度下,氯化钠饱和溶液,即母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26.5%。
故答案是:
(1)蒸发;
(2)B
(3)26.5%。
【点评】本题考查了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区分、海水晒盐的原理的相关知识,掌握学科基础知识即可解答。
19.(3分)N4O6是科学家发现的一种新型火箭燃料。试回答:
(1)N4O6中氮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是 7:12 (最简整数比)。
(2)152gN4O6中氮元素的质量是 56 g。
(3)燃烧时发生如下反应:N4O6+3N2H4═5X+6H2O,则X的化学式 N2 。
【分析】(1)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该化合物的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解答。
(3)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N4O6中氮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14×4):(16×6)=7:12。
(2)152gN4O6中氮元素的质量=152g××100%=56g。
(3)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前氮、氢、氧原子个数分别为10、12、6,反应后的生成物中氮、氢、氧原子个数分别为0、12、6,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5X分子中含有10个氢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2个氮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N2。
故答案为:
(1)7:12;
(2)56;
(3)N2。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学反应前后原子守恒、化学式的有关计算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0.(5分)如图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均含相同的元素,其中甲是最常见的溶剂,甲、丁所含元素相同,丙为黑色固体,则
(1)乙的化学式 O2 。
(2)写出乙→甲的化学方程式 2H2+O22H2O 。
(3)写出乙→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Fe+2O2Fe3O4 。
【分析】甲是最常见的溶剂,甲是水,甲、丁所含元素相同,则丁是过氧化氢,丁能反应生成水和乙,则乙是氧气,水能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气,氧气和氢气能燃烧反应生成水,乙能生成丙,丙为黑色固体,丙可以是氧气和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的氧化铜,也可以是氧气和铁燃烧反应生成的四氧化三铁,四氧化三铁和氢气能在高温下反应生成水和铁,氧化铜和氢气能在高温下反应生成水和铜,带入验证,推断合理。
【解答】解:甲是最常见的溶剂,甲是水,甲、丁所含元素相同,则丁是过氧化氢,丁能反应生成水和乙,则乙是氧气,水能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气,氧气和氢气能燃烧反应生成水,乙能生成丙,丙为黑色固体,丙可以是氧气和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的氧化铜,也可以是氧气和铁燃烧反应生成的四氧化三铁,四氧化三铁和氢气能在高温下反应生成水和铁,氧化铜和氢气能在高温下反应生成水和铜。
(1)乙是氧气,其化学式为O2。
(2)乙是氧气,甲是水,可以是氧气和氢气燃烧生成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
(3)乙是氧气,丙可以是四氧化三铁,乙→丙可以是氧气和铁点燃反应生成的四氧化三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2Fe3O4。
故答案为:
(1)O2;
(2)2H2+O22H2O;
(3)3Fe+2O2Fe3O4。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解题时往往需要从题目中挖出一些明显或隐含的条件,抓住突破口(突破口往往是现象特征、反应特征等),获得结论,最后把结论代入原题中验证。
三、简答题(本题共4个小题,10分)
21.(2分)请用化学方程式回答以下问题。
(1)写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2)工业上用赤铁矿石炼铁的反应原理。
【分析】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写、配、注、等)进行书写即可。
【解答】解:(1)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KMnO4K2MnO4+MnO2+O2↑。
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
(2)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工业上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炼铁,主要是利用CO的还原性,在高温下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2Fe+3CO2。
故答案为:
(1)2KMnO4K2MnO4+MnO2+O2↑;
(2)Fe2O3+3CO2Fe+3CO2。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根据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化学方程式书写经常出现的错误有不符合客观事实、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不写条件、不标符号等。
22.(2分)某物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微观示意图表示如图:
(1)图中共有几种氧化物?
(2)根据图示,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分析】(1)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2)从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甲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图中含有氧元素的物质是O2、CO2、H2O,其中CO2、H2O含有两种元素,其中一种是氧元素,是氧化物。所以共有2种氧化物。
(2)从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甲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
故答案为:
(1)2;
(2)CH4+2O2CO2+2H2O。
【点评】本题通过微观粒子的反应模型图,考查了微观上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学会通过微观示意图把宏观物质和微观粒子联系起来、从微观的角度分析物质的变化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3.(3分)对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某同学做了以下实验,请回答以下问题。
(1)图1中,根据Y型管左右两侧现象对比,可得出燃烧需要满足的条件是什么?
(2)图2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什么?
(3)图3的对比试验,说明物质的溶解性与哪种因素有关?
【分析】(1)根据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分子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植物油在汽油、水中的溶解性,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一段时间,在80℃中,与空气接触条件下的Y型管左管白磷燃烧,Y型管右管红磷没有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还需要满足的条件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NH3极易溶于水,形成氨水显碱性,从微观上,氨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运动到了酚酞溶液中,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3)可以看到,植物油能溶于汽油形成溶液,植物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乳浊液,溶质都是植物油,溶剂分别为水和汽油,说明物质的溶解性与溶剂的性质有关。
故答案为:
(1)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3)溶剂的性质。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燃烧的条件、分子的基本性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4.(3分)请结合如图的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实验室中A装置可用于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其装置中棉花的作用是什么?
(2)用B装置可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根据C装置的现象,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质。
【分析】(1)根据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实验室中A装置可用于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其装置中棉花的作用是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2)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来制取,同时生成氯化钙、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
(3)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实验会观察到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故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故答案为:
(1)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2)CaCO3+2HCl=CaCl2+H2O+CO2↑;
(3)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熟练掌握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四、综合应用题(共10分)
25.(10分)金属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回答下列问题:
人们在实验研究中总结出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1)请在表中内填写对应的元素符号 Fe 。
(2)粉末状的铂能吸收大量氢气。铂元素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d 。(双选)
a.铂是活泼金属,能与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
b.可以推出铂的中子数约为117
c.铂的核电荷数为78
d.铂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5.1g
(3)探究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X+HCl→不反应、Y+H2SO4═YSO4+H2↑、Z+X(NO3)2→不反应,则X、Y和Z三种金属活动性和(H)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Y>H>X>Z 。
(4)下列事实不能用金属活动性解释的是 ① 。
①铝制品比铁制品耐腐蚀
②不能用铁制容器来配制波尔多液
③实验室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④金、银以单质的形式存在,其余都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5)向一定量的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锌粉,溶液质量与加入锌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①当加入锌的质量为a克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Zn+2AgNO3=Zn(NO3)2+2Ag 。
②当加入锌的质量d克时,过滤得到固体,为验证固体的成分,做以下实验,请把表格填写完整。
实验步骤
现象
固体的成分
取少量固体加 稀硫酸或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
Zn、Cu、Ag
(6)某实验室欲制取2L氢气(H2的密度为0.09g/L),用足量的稀硫酸与含锌40%的粗锌反应,需要这种粗锌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分析】(1)通过金属活动性顺序表进行分析;
(2)a.金属活动性在H后,难以与稀硫酸反应;
b.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
c.铂的核电荷数=原子序数;
d.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不是“g”;
(3)X与HCl不反应,则X的金属活动性弱于(H),Y可以与硫酸发生置换反应,则Y的金属活动性强于(H),Z与X的硝酸盐不反应,则Z的金属活动性弱于X,据此推断氢与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
(4)①铝制品比铁制品耐腐蚀是因为铝制品的表面可以生成致密的氧化铝层阻碍内层的铝被进一步腐蚀;
②铁会与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
③.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④.金、银以单质的形式存在;
(5)Ag、Cu、Zn的相对原子质量大小顺序为Ag>Zn>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Zn>Cu>Ag,结合以上信息,根据图像线段变化规律进行分析;
(6)根据Zn+H2SO4=ZnSO4+H2↑反应中Zn~H2↑的关系列式进行计算。
【解答】解:(1)通过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对应的元素是铁,其元素符号是Fe;
(2)a.铂不是活泼金属,其金属活动性在H后,难以与稀硫酸反应,符合题意;
b.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铂的中子数≈195.1﹣78≈117,不符合题意;
c.铂的核电荷数=原子序数=78,不符合题意;
d.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不是“g”,应该是铂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5.1,符合题意;
故选ad。
(3)X与HCl不反应,则X的金属活动性弱于(H),Y可以与硫酸发生置换反应,则Y的金属活动性强于(H),Z与X的硝酸盐不反应,则Z的金属活动性弱于X,综上三者和(H)的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的是Y>H>X>Z;
(4)①.铝制品比铁制品耐腐蚀是因为铝制品的表面可以生成致密的氧化铝层阻碍内层的铝被进一步腐蚀,与金属活动性无关,符合题意;
②.波尔多液含有硫酸铜溶液,铁会与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说明Fe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铜,不符合题意;
③.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说明锌的金属活动性强于(H),不符合题意;
④.金、银以单质的形式存在,其余都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说明金、银的金属活动性很弱,难以在常规状态下发生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①;
(5)Ag、Cu、Zn的相对原子质量大小顺序为Ag>Zn>Cu,故当加入锌单质后,其首先与硝酸银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银单质和硝酸锌,此时溶液质量一直减少,当硝酸银消耗完后(b点),锌单质与硝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铜单质和硝酸锌(bc段),此时溶液质量缓慢增加,当硝酸铜被消耗完后(c点),再加入锌单质不再发生反应,溶液质量不变;故加入锌的质量为a克时,发生的反应是锌单质与硝酸银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银单质和硝酸锌,化学方程式为:Zn+2AgNO3=Zn(NO3)2+2Ag;d点时,加入的锌单质是过量的,此时过滤得到的固体成分应是Zn、Cu、Ag,故可以使用加稀硫酸或稀盐酸的方法来验证;
(6)解:设粗锌的质量为x,
Zn+H2SO4=ZnSO4+H2↑
65 2
40%×x 2L×0.09g/L
列式:,解得x=14.6g;
故答案是:
(1)Fe;
(2)ad或da;
(3)Y>H>X>Z;
(4)①;
(5)①Zn+2AgNO3=Zn(NO3)2+2Ag; ②稀硫酸或稀盐酸; ③Zn、Cu、Ag;
(6)解:设粗锌的质量为x,
Zn+H2SO4=ZnSO4+H2↑
65 2
40%×x 2L×0.09g/L
列式:,解得x=14.6g;
答:需要粗锌质量为14.6g。
【点评】本题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金属的化学性质、根据方程式进行的计算的相关知识,有一定的综合度,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日期:2022/9/18 14:25:21;用户:山东省北镇中学;邮箱:bzzx001@xyh.com;学号:44838527
河南省郑州市2024年中考一模化学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河南省郑州市2024年中考一模化学试卷(含答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问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河南省巩义市回郭镇中考第一次模拟测试化学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河南省巩义市回郭镇中考第一次模拟测试化学试卷,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5 K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南省郑州市巩义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测试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河南省郑州市巩义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测试试题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下列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