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暮江吟教案
展开《暮江吟》教学方案
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暮、瑟”2个生字,会写“暮、吟”2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暮江吟》。
3.能借助注释、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歌准确生动的表达与作者细致的观察。
4.能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绘的景象。
【教学重点】
1.能借助注释、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歌准确生动的表达与作者细致的观察。
2.能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绘的景象。
【教学难点】
能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绘的景象。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导入:同学们,诗歌中有“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的春光明媚;有“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的初夏风情;有“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秋日雅趣;更有“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静谧冬景。这节课,让我们穿越时空,走进《暮江吟》,与唐代诗人白居易一起感受秋江的美景吧。(板书:暮江吟)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诗歌中入境,激发学习诗歌的兴趣。
二、夯实基础
1.情境诵读
播放《暮江吟》情境课文(诵读版),学生先听读古诗,初步感知诗文内容。
点拨:
(1)注意字词读音。
(2)注意断句和节奏。
2.诵读正音
(1)出示要求会认的生字、课中标注的及易读错的汉字。
(2)学生自由朗读古诗,随后正音、齐读。
自读要求:
①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
②把古诗读给周围的同学听一听。
(3)随机点名朗读。
朗读点拨:注意读准“暮(mù)”“吟(yín)”“铺(pū)”“瑟(sè)”“似(sì)”,特别注意“瑟、似”字为平舌音,“铺、似”为多音字。
3.解读诗题
(1)提问:从《暮江吟》这个题目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呢?
预设1:“暮”表明此时是傍晚。
点拨:“暮”字,上面是草字头,太阳正在缓缓下沉,说明太阳落山了,自然就是傍晚了。从诗题中,可以读出时间——傍晚。
预设2:“江”表示诗人在江边。
点拨:从诗题中,可以读出地点——江边。
预设3:“吟”是古代诗歌体裁中的一种。(例如唐代孟郊的《游子吟》,明代于谦的《石灰吟》)
点拨:学会利用注释读懂诗题,我们可以了解“吟”是一种古代诗歌体裁。
(2)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题目意思,指导朗读诗题,“吟”可读得舒缓。
预设:诗歌题目可以理解为傍晚在江边的吟诵。
4.书写指导
(1)出示要求会写的汉字:暮、吟。
(2)教师示范书写或者播放汉字笔顺视频,指导书写。
点拨:“暮”字中的两个“日”,上面的“曰”要扁,下面的“日”要写得瘦长,中间像个“大”,但捺不与撇交会,书写要舒展,罩住下部。“吟”字右边是“今”不是“令”。
(3)学生练写,教师相机拍照分享,师生共评。
5.知人论世
过渡:是谁傍晚的时候在江边吟诗呢?(学生:诗人白居易;板书:[唐]白居易)
(1)作者简介
先请学生介绍白居易,老师再进行明确。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今属山西),他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也是唐代诗人中现存作品最多的一个,其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通俗、深入浅出,相传街边老妪也能听懂。他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有“诗魔”和“诗王”之称,是唐代三大诗人之一。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2)创作背景
《暮江吟》大约是长庆二年(822)白居易赴杭州任刺史途中所写。当时朝廷政治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自求外任,途经江边时吟成此诗。
三、问题探究
过渡:同学们,诗人白居易为了避开党争,自请外放,离开朝廷后诗人的心情如何?让我们一起细品古诗,寻找答案吧!
(一)自主探究
1.探究任务
借助课文注释和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本诗的大意。
2.探究活动
(1)学生自由诵读古诗,借助课文注释和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本诗的大意。
点拨:结合插图,相机理解“残阳”一词指夕阳的余晖。利用注释,理解“瑟瑟”“可怜”“真珠”,帮助疏通诗意。
(2)教师指名学生回答。
3.成果展示
(1)字词梳理:
①残阳:夕阳的余晖。
②瑟瑟:这里形容未受到残阳照射的江水所呈现的青绿色。
③可怜:可爱。
④真珠:这里指珍珠。
(2)诗意梳理:
红日西沉,余晖铺洒在江面上,使得江水受光处呈现出红色,未受光处呈现青绿色。九月初三的夜晚,多么可爱啊!那露珠像珍珠一样闪烁发光,月亮如同一张弯弓挂在空中。
设计意图:本诗诗意较浅显,初读古诗,通过提出学习要求,让学生扫清生字障碍,把课文读通读准,初步理解古诗意思。
(二)自主探究
1.探究任务
自由诵读古诗,圈画出诗中描写的景物,想一想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结合原诗回答)
2.探究活动
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老师指名学生回答。
3.成果展示
(1)再读古诗,思考: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预设:阳、水、露、月(即,残阳、江水、露珠、月亮)
过渡:这些景物特点鲜明,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生动的画面,让我们一起欣赏吧。
(2)想一想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①齐读古诗。
②引导学生品味景物的特点,学生自由选择汇报。
③根据学生的汇报,可做以下指导:
交流残阳特点:
A.体会“残”。
引导学生借助生活经验思考:夕阳的余晖为什么残缺不全?
预设:夕阳余晖被云霞、山峰、树木等遮住了部分身影而残缺不全。
B.体会“铺”。
换一换:“铺”可以换成什么词?哪个词更好?为什么?
预设:可以换成照、射、洒等。
点拨:在平时的生活中“铺”都用在什么境况下,如“铺床”“铺路”等。诗句中的“铺”表明此时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贴着水面斜射,阳光非常平缓柔和,像是有人拿了一块红绸子从天边慢慢铺过来,很形象,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换成别的字就没有这样的表达效果了。请学生用手势动作感受“铺”。
交流江水特点:
引导学生借助生活经验交流:江水为什么会呈现青绿色和红色?
点拨:“瑟瑟”在这里形容未受到残阳照射的江水所呈现的青绿色,而受到余晖照射的江面映染出殷红色。诗句中描写色彩的词语,即“瑟瑟”和“红”。“瑟瑟”指青绿色,像一块无瑕的翡翠。一个“瑟瑟”,一个“红”,写出了夕阳斜照在江面上那种鲜明的色彩美,这样一绿一红强烈的色彩对比,使画面变得鲜艳、明快。
指导朗读:朗读时要注意语调和重音的变化。读前半句时,可以把“瑟瑟”读得稍重,读后半句时把“红”的读音稍微拉长,通过对比朗读,体会江面颜色的丰富和变化。
交流露珠和月亮的特点:
交流:这两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露珠和珍珠有什么特点?
点拨:比喻。把“露”比作了“真珠”,把“月”比作“弓”,露水像珍珠一样晶莹光亮,弯弯的月亮像弓一样。“露”在月光下,闪烁着晶莹、剔透的光亮。“月”悬挂在初三的夜空中,又细又长。
(3)此情此景,你觉得诗中的哪个词可以表达诗人的心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指名回答,教师点拨。
点拨:借助注释理解“可怜”,是可爱的意思。“可怜”是诗人脱口而出的真情称赞。一个“可怜”可以看出诗人对大自然是多么热爱呀!也从侧面反映出诗人离开朝廷后的轻松愉悦之情。
多可爱露珠啊!请你赞叹——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多可爱新月啊!请你再赞叹——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4.诵读古诗
(1)情境诵读
指导朗读:读的时候放慢速度,要注意语调和重音的变化。比如,朗读古诗第一句,一边读,一边做“铺”的动作,拉长“铺”的读音,读得舒展。
第二句诗,读前半句时,可以把“瑟瑟”读得稍重,读后半句时把“红”的读音稍微拉长,通过对比朗读,体会江面颜色的丰富和变化。
朗读时要注意情感的表达,比如,读第三、四句,读出轻松愉悦,体会“九月初三夜”的可爱。
(2)情境跟读
老师点拨朗读技巧后,学生进行情景跟读。
设计意图:结合生活实际、想象、做动作等多种方法理解古诗,抓住景物特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字词,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和表达的准备生动。引导学生体会诗中的美景源自诗人细致的观察。
(三)合作探究
过渡:白居易不愧是大诗人,他观察非常细致、入神,抓住景物的特点,把日常的景物写得那么生动,那么有画面感。同学们,你能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描绘的景象吗?
1.探究任务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描绘的景象。
2.探究方法
①自由诵读古诗。
②选择其中一句或两句,生动细致地说说诗中描绘的景象。
③小组交流,派代表发言。
点拨:结合课文插图和古诗注释,抓住景物及其的特点,选择一句或两句诗,细致、生动地说说诗句中描绘的景象,要有画面感,生动地表现出原诗句中的画面美。
3.成果展示
天气晴朗无风,江水缓缓流动,江面皱起细细的波纹,夕阳的余晖贴着水面斜射过来,波光粼粼,受光多的江面呈现一片红色,受光少的地方,呈现出深深的青绿色。好一幅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画卷!(板书:夕阳西沉 晚霞映江)
秋天的江边夜色降临,空气湿润,草木上都凝结起露珠,这露珠晶莹剔透,好似珍珠。九月初三,月亮刚出现,还是月牙,弯弯的,恰似一把精巧的银白弯弓。好一幅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画卷!(板书:弯月初升 露珠晶莹)
4.情境背诵
反复朗读,尝试背诵。
(1)全班配乐朗读,读出诗人如痴如醉及喜悦热爱的感情来。
(2)自由诵读,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3)播放《暮江吟》情境课文(背诵版)或借助课文插图,组织学生背诵古诗。
设计意图:通过反复诵读,展开想象,走进古诗意境;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情境背诵,体会诗的韵味。
四、课堂小结
总结:这首诗描写了黄昏时分至入夜这一段时间里的两组景物,傍晚时分,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绚丽多姿;夜间,弯月初升、露珠晶莹,朦胧惬意,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赞美之情,也从侧面反映出诗人离开朝廷后的轻松愉悦之情。诗人之所以能够把这些普通的景物写得这么美丽,是因为诗人对事物进行了细致的观察,抓住了景物的特点,用词准确,语言生动(比喻),以后我们也要养成细致观察身边事物的好习惯。
五、拓展延伸
过渡:同学们,能够名扬千古的大诗人必定会有自己的“必杀技”。例如李白,诗中多有月,活脱脱的一个“月亮达人”,一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迷倒了多少赏月人。而白居易则是一个“色彩达人”,“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青绿与殷红共舞,原本是白纸黑字的诗句,却在他的魔法笔下散发出了绚丽的光芒。让我们再读一读白居易的其它诗歌,看看他的诗句中还藏着哪些斑斓的色彩吧!
问刘十九
[唐]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译文
新酿的米酒,色绿香浓;
小小红泥炉,烧得殷红。
天快黑了,雪意渐浓……
能否一顾寒舍共饮一杯暖酒?
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译文
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风景早已熟悉。
春天到来时,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边的鲜花照得比火还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
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阅读白居易的其他包含丰富色彩的古诗,感受诗人观察的细致和用词的准确,从而扩大知识面。
六、布置作业
1.背诵古诗《暮江吟》。
2.画一画:展开想象,按自己的理解,为古诗《暮江吟》配画。
【板书设计】
暮 江 吟
[唐] 白居易 (观察细致)
傍晚 夕阳西沉、晚霞映江
对大自然的热爱、赞美
入夜 弯月初升、露珠晶莹 轻松愉悦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暮江吟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暮江吟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总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9 古诗三首暮江吟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9 古诗三首暮江吟教案设计,共9页。
四年级上册暮江吟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四年级上册暮江吟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初读古诗,学习字词,再读古诗,感知诗意,品读赏析,深入探究,拓展延伸,背诵古诗,回顾内容,课堂总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