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件(共2课时)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51569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件(共2课时)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51569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件(共2课时)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515698/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件(共2课时)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04](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515698/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件(共2课时)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05](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515698/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件(共2课时)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06](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515698/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件(共2课时)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07](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515698/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件(共2课时)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08](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515698/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件(共2课时)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515698/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件(共2课时)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515698/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件(共2课时)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515698/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件(共2课时)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04](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515698/1/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件(共2课时)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05](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515698/1/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件(共2课时)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06](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515698/1/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件(共2课时)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07](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515698/1/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件(共2课时)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08](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515698/1/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图文ppt课件
展开同学们,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论语》就是其中的一部辉煌的巨著,它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和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即使在今天,它依旧光芒四射,熠熠生辉。现在就让我们怀着一种自豪的心情来研读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二章》。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zōu) 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世统治者尊为至圣、万世师表,与孟子并称“孔孟”。孔子曾大力宣传“仁”的学说,认为“仁”即“爱人”,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发扬“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国史官所记的《春秋》加以删修,使其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语录体就是有名望的人的个人讲话或者两个以上的人对话的辑录。在中国古代,弟子记录老师的言论,多用口语,故称之为“语录”。现在也指从文学家或思想家的著述中,选录优美警策之文辞或能裨益身心之名言,编辑而成的作品。作为一种文体,语录体具有亲切、警策、精辟的特点。
《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行的书,由若干篇章组成,内容大多是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以及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事的一般原则。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以及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等。其内容都与学习和为人处事有关,是孔子教育思想中最有价值的部分。本课所选12章,一方面阐述了学习应该有谦虚好学的态度和勤学好问、实事求是的精神;另一方面阐述了温故知新、学思结合、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对后世的教育理论影响极大。
人不知而不愠(yùn) 学而不思则罔(wănɡ) 思而不学则殆(dài) 不亦说(yuè)乎 三省(xǐnɡ)吾身 一箪(dān)食四十而不惑(huò) 不逾(yú)矩
一、抽读第一章,疏通文意,理解本章内容
(1)子曰: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而,表顺接,相当于然后,可不译;时,按时;之,代词,代指“学”的知识;说,通“悦”,高兴,快乐;乎,句末助词,表疑问。
(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知,了解,懂得;而,表转折,相当于“但,却”;愠:生气,恼怒;君子,指有才有德的人。“人不知而不愠”是个省略句,在“知”的后面省略了一个代词“之”字,它可以代指“我”或“你”。
孔子说:“学习知识并按时去复习它,不也是一件愉快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拜访我),不也是一件快乐的事吗?别人不了解你而又不会生气发怒,不也是德才兼备的人吗?
本段共三句。第一句讲的是学习的方法,做学问要“学而时习之”,才能有所收获;第二句讲的是为人之道:有朋友来,应表现出应有的热情;第三句讲的是处事之道:不管别人如何对你,你都要处之泰然,不能恼怒生气。
二、抽读第二章,理解本章内容
(1)吾日三省吾身:日,每天;三,指不定数,表示多次;省,反省。(2)为人谋而不忠乎:谋,策划,也可以指办事;而,表转折;忠,尽心尽力。(3)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真诚,诚实。(4)传不习乎:传,动词活用作名词,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做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与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心诚意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温习过呢?”
本章主要讲为人处事之道,治学之人为人要真诚。答应别人的事要尽心尽力去完成;与别人交往要真心实意,不能欺骗;对待知识要时时温习。
三、抽读第三章,疏通文意,理解本章内容
(1)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而,表顺接,可不译。(2)三十而立:立,指有所成就。(3)四十而不惑:惑,困惑,迷惘。(4)知天命:懂得什么是天意。(5)耳顺:顺耳,指能听得进别人的不同意见。(6)不逾矩:矩,指法度。(做事)不会越过法律的准绳。
孔子说:“我十五岁就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就有所成就,四十岁时就能遇事不迷惑(明白事理),五十岁时就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时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七十岁时就能达到随心所欲而又不逾规矩的境界。”
本章是孔子自述学习和修养的过程。这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也逐步提高的过程。就思想境界来说,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十五到四十岁,学习领悟的阶段;二是五十到六十岁,这是安生立命的阶段;七十岁是他的主观意识和做人规则合而为一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他的道德修养达到了最高境界。
四、抽读第四章,理解段意
(1)温故而知新:故,旧的知识;新,新体会和见解。这两个词都是形容词活用作名词。(2)可以为师矣:可,可以;以,凭借,后而省略一“之”字,“可以之”讲为“可以凭借这一点”;为,动词,当,做。
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然后就可以得到新的体会或见解,这样的人就可以做老师了。”
本章讲学习的方法,重点在“知新”上,要“知新”,首先要“温故”,强调了在学习过程中温习旧知识的必要性。
五、抽读第五章,理解段意
(1)学而不思则罔:而,连词,表转折,相当于“但,却”;则,那么,就;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的样子。(2)思而不学则殆:殆,疑惑不解。
孔子说:“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是学习而不用心思考,就会迷惑不解,而只是空想却不去学习就会因疑惑而一无所获。”
本段阐述学习与思考之间的辩证关系,强调两者结合的必要性。孔子认为,学与思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学习是思考的基础,思考是对所学的知识的深入理解, 不可以忽视任何一个方面。
六、抽读第六章,理解段意
(1)一箪食一瓢饮:箪,盛食物的篮子;饮,动词活用作名词,这里指饮用的清水。(2)人不堪其忧:堪,忍受;忧,这里指困苦的生活。(3)回也不改其乐:乐,指乐观的心态。
贤哉,回也:(1)倒装句,按语序应为“回贤哉”,意为“颜回真贤德呀”,其作用是强调“贤”字。(2)判断句式,“……也”结构,表示判断。
段中两次用“贤哉,回也”构成反复的修辞手法,用来强调颜回的贤德。
孔子说:“颜回真贤德啊!一小篮子食物,一瓢冷水,还住在这么一个偏僻的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这种生活的困苦,颜回却能一直乐观地生活着(没有改变其乐观的品格)。颜回真贤德啊!”
孔子赞扬颜回生活清苦却不改其乐观的生活态度,其用意也在教导人们,不管生活多么辛苦,都要保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这六则语录中,有的讲学习态度,有的讲学习方法,还有的讲为人处事之道。请分别写出表示以上三个内容的句子。
(1)讲学习态度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2)讲习方法的:学而时习之。传不习乎?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讲为人处事之道的:人不知而不愠。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5)传不习乎( )(6)不逾矩( )(7)学而不思则罔( )(8)思而不学则殆( )(9)人不堪其忧( )
迷惑,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2.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不亦说乎( )(2)吾十有五( )3.指出下面句中词类活用的字,并作解释。(1)学而时习之( )(2)吾日三省吾身( )(3)温故而知新( )
译为“学过的知识”、“新的理解与体会”
故、新,形容词作名词,分别
1、背诵这六章语录。2、用本节课所学的解读文意的方法,解读下面两则《论语》。 子曰:“由(姓仲,名由,字子路,孔子的学生),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解释下列红色字体的字。①诲女知之乎( ) ②是知也( ) ③其恕乎( )(2)翻译这两则《论语》。
学以致用。今天我们在《论语》里学到了很多学习的方法和做人的道理,这对我们今后成人成才都很有帮助。我们未来的路还很长,但是,当我们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我们可以用孔子的语录来严格要求自已;在人际关系上遇到困难时,我们也可以用孔子的教诲帮我们解决问题。希望同学们不要只把这篇课文当作简单的课文来学,而是把它要当作生活哲理来学,我们不仅要学会学习,更要学会做人。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教学课件ppt,共3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志同道合的人,生气恼怒,立身指能有所成就,迷惑疑惑,越过法度,能忍受,于此意思是在其中,代词这指河水,舍弃放弃,说同“悦”愉快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课文内容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课文内容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论语》,孔庙祭祀孔子的地方,孔林孔子墓地,山东曲阜“三孔”,分析文义,同“悦”,志同道合的人,课文探究,学习方法,为人处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集体备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集体备课ppt课件,共4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作者简介,基础积累,孔子思想,《论语》,读准字音,阅读鉴赏,主旨归纳,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e12a1cfd0bb10cada2e3d82e093d90ad.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