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 巩固基础之文言实词 课件68张
展开直接考查 选择题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间接考查 翻译题 翻译文中的句子。
高考不仅考查120个常见实词,还考查许多陌生、疑难实词的含义,以及常见实词的不常用含义。
一、五类文言实词系统归纳
“一词多义”是指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具有不同的含义。一词多义在文言文中相当普遍,多义实词的几个义项之间往往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一般来说,词的含义包括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 1.本义 对“词”的本义有两种解释:一种是就词的本源来说,即词产生时的最初的意义,如“本”的本义是“草木的茎或根”;另一种是就词的应用来说,把词的最常用的意义当作本义,也叫“基本义”,如“道”的基本义是“道路”。 2.引申义 词的引申义,就是词由本义派生出来的,与本义相类似、相对立或相关联的意义。词义的引申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
(1)连锁式 本义和引申义环环相扣,步步延伸开去,因此各引申义与本义的联系有密有疏。例如:
(2)辐射式 词义的引申环绕着一个中心向不同的方向展开,各引申义与本义之间的联系紧密度相同。例如:
据上图所示,词义的引申一般具有如下规律:由具体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
3.比喻义 词的比喻义是词的本义通过比喻所产生的意义,即词建立在比喻基础上所产生的意义。例如:
[针对训练]1.“道”的本义是“道路,路途”,后来又由此演变出了多个引申义。在古代汉语中,“道”常见的义项见下表:
请体会“道”从本义到引申义的演变特点,指出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对应上表中的哪一个义项,并把序号填写在后面的括号内。(1)道皆砌石为磴(《登泰山记》) ( ) (2)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鸿门宴》) ( ) (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 )(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 ( ) (5)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 ) (6)于是废先王之道(《过秦论》) ( ) (7)伐无道,诛暴秦(《陈涉世家》) ( ) (8)何可胜道也哉(《游褒禅山记》) ( )
2.“回”的字形演变过程如下图所示,请根据其演变过程和例句,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回:象形字,甲骨文象渊水回旋之形,本义“回旋,旋转”。引申义常见的有“掉转”和“回来,返回”等。例句:①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欧阳修《醉翁亭记》)②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白居易《琵琶行(并序)》]③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④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白居易《卖炭翁》)
(1)上面的例句中的“回”字,哪几个使用了其本义?(只填写序号)答: (2)请根据上述例句中“回”字的本义和引申义,各写出两个包含“回”字的成语。①使用本义: ②使用引申义:
“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如果判断语句中的词语是否为词类活用,需要参照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在古代汉语中,常见的词类活用的类型如下图所示: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活用作动词 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是不直接带宾语的,但在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活用作动词的现象。所以,在翻译文言语句时,我们就必须把活用的名词翻译为相应的动词。例如:“沛公军霸上”(《鸿门宴》)的“军”后就跟了一个名词“霸上”,在这里“军”就被活用作动词,是“驻扎”之意。名词活用作动词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四种:(1)“名词+名词(代词)”式
(2)“副词(作状语)+名词”式
(4)“能愿动词+名词”式
总之,在古代汉语中,不仅普通名词有活用作动词的现象,而且方位名词有时候也有活用作动词的现象,例如“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赤壁赋》)中的“下”和“东”均活用作动词,分别为“攻占”和“向东进军”之意。
2.名词活用作状语在古代汉语中,谓语前面的名词如果不作主语,那么就要考虑其是否活用作状语。
3.名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1)名词的使动用法 名词的使动用法是指名词活用作使动词,而且后面带上了宾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成为这个活用作使动词的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使宾语成为什么”的意思。
(2)名词的意动用法 名词的意动用法是指名词活用作意动词,而且后面带上了宾语,含有把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这个活用作意动词的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的意思,即“主语认为宾语怎么样”或“主语把宾语当作什么”的意思。
[针对训练] 3.请找出下面文段中的活用词,并把文段翻译成现代汉语。 国虽小,其食足以食天下之贤者,其车足以乘天下之贤者,其财足以礼天下之贤者。与天下之贤者为徒,此文王之所以王也。(节选自《吕氏春秋·报更》)活用词: 译文:
句中的第二个“食”是名词活用作动词,供养;“礼”是名词活用作动词,礼遇;第二个“王”是名词活用作动词,称王。
国家虽然小,它的粮食足够用来供养天下的贤士,它的车辆足够用来乘载天下的贤士,它的钱财足够用来礼遇天下的贤士。与天下的贤士为伍(成为一类人),这是周文王称王天下的原因。
(二)动词的活用 1.动词活用作名词
2.动词的使动用法 动词的使动用法,即谓语动词对它的宾语含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针对训练]4.请找出画横线句子中的活用词,并把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狼度简子之去远,而作声囊中曰:“出我囊,解我缚,我将逝矣。”先生举手出狼,狼咆哮谓先生曰:“我馁甚,馁不得食,亦终必亡而已。先生既墨者,思一利天下,又何吝一躯啖我而全微命乎?”遂鼓吻奋爪,以向先生。(节选自《中山狼传》)(1)出我囊,解我缚,我将逝矣。活用词: 译文: (2)又何吝一躯啖我而全微命乎?活用词: 译文:
出,使动用法,使……出。
把我从袋子里放出来,解掉绑我的绳子,我要离开了
啖,使动用法,使……吃;全,使动用法,使……全,保全
又何必吝惜一副身躯,让我吃掉而让我保全小命呢?
|特别提醒| 动词的为(wèi)动用法 所谓动词的为动用法,就是主语为了(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去施行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在为动用法中,动词不是直接支配宾语,而是表示为(因、给、对)宾语而施行某一动作。简言之,即主语为宾语而动。只有动词(包括活用了的名词、形容词)才有为动用法。其中“为”可译为“为了”“因为”“给(替)”“对(向)”等。为动用法有以下三种类型:①表示为了某一目的而施行某一行动,宾语是谓语赖以产生的目的。例如:“等死,死国可乎”(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中的“国”就是“死”的目的,“死国”即为国而死之意。②表示给(替)宾语施行某一行动,宾语是谓语的服务对象。例如:“名我固当”(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中的宾语“我”是活用作动词的“名”的服务对象,“名我”即“给我起个名”。③表示对(向)宾语施行某一行动,宾语是谓语的面向对象。例如:“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龚自珍《病梅馆记》)中的“泣之”意为“对着病梅而泣”。宾语“之”是动词“泣”的面向对象。“泣”是不及物动词,在此处是为动用法。
(三)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3.形容词的使动和意动用法 (1)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就是形容词带上宾语后,使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就是把形容词放在宾语前面,表示主观上认为(觉得)宾语所表示的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针对训练] 5.请找出画横线句子中的活用词,并把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渤海鲍宣妻者,桓氏之女也,字少君。宣尝就少君父学,父奇其清苦,故以女妻之,装送资贿甚盛。宣不悦,谓妻曰:“少君生富骄,习美饰,而吾实贫贱,不敢当礼。”妻曰:“大人以先生修德守约,故使贱妾侍执巾栉。既奉承君子,唯命是从。”宣笑曰:“能如是,是吾志也。”(节选自《后汉书》)
(1)父奇其清苦,故以女妻之,装送资贿甚盛。活用词: 译文:
奇,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奇
少君的父亲对他的清贫刻苦感到惊奇,因此把女儿嫁给了他,(少君出嫁时)嫁妆陪送得非常丰厚。
(2)少君生富骄,习美饰,而吾实贫贱,不敢当礼。活用词: 译文:
富骄,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富贵人家。
你生在富贵人家,习惯漂亮的衣服和装饰,可是我实在贫穷低贱,不敢担当大礼。
[针对训练]6.请找出画横线句子中的活用词,并把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节选自《孟子见梁襄王》)活用词: 译文:
我回答说:“天下安定在于统一天下。”“谁能统一天下呢?”我回答说:“不嗜杀的国君能统一天下。”
一,数词活用作动词,统一。
所谓“古今异义”,是指文言词语或短语与现代汉语中书写相同(同形)而意义和用法不同的现象。这种意义和用法的差异是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出现的,大致包括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词义弱化、词义强化、感情色彩变化等。具体分析如下:1.词义扩大
[针对训练]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宣王好射,说人之谓己能用强弓也。其实所用不过三石。以示左右,左右皆引试之,中关而止,皆曰:“此不下九石,非大王孰能用是?”宣王悦之。宣王之情,所用不过三石,而终身自以为九石,岂不悲哉?(节选自《吕氏春秋》)(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①其实所用不过三石 ②左右皆引试之 ③所用不过三石 ④而终身自以为九石
此弓(的强度)不少于九石,除了大王,谁能使用它?
所谓通假字,就是用音同或音近的字代替本字的用字现象。被替代的那个字叫本字,用来替代的那个字叫借字,也就是通假字。其分类如下: 1.通用字
[针对训练]8.请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释义。(1)举酒属客(《赤壁赋》) (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赤壁赋》) (3)刑于寡妻(《齐桓晋文之事》) (4)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
“刑”同“型”,典范、榜样
在文言文中,有的合成词是由两个同义或反义的单音节语素合成,而词义却偏在其中一个语素上,另一个则仅仅起陪衬作用,这就是文言文中的偏义复词现象。具体分析如下:
[针对训练]9.请找出下列句子中的偏义复词并释义。(1)契阔谈 ,心念旧恩。(《短歌行》)
词语: 释义: (2)昼夜勤作息。[《孔雀东南飞(并序)》]词语: 释义:
“阔”是衬字 聚散,这里指久别重逢
(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词语: 释义: (4)缘溪行,忘路之远近。(《桃花源记》)词语: 释义: (5)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孔雀东南飞(并序)》]词语: 释义:
二、文言实词含义推断“8技法”
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我们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句内语境和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义项。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中的“再”,与“一”“三”相对使用,可见它不是指“又一次”,而是“第二次”。 |特别提醒| 推断含义勿忽视整体语境 结合语境来辨析对词语的解释是否恰当的时候,不但要把词语的解释放在本句中看是否恰当,也要将其放在上下句的语境中看是否恰当,还要找到所有与其相关的语句,将其放在完整的语境中揣摩对词语的解释是否恰当。
技法1 分析语境,因文定“义”
[针对训练]1.请用语境推断法,给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释义。(1)(何远)及去东阳归家,经年岁,口不言荣辱,士类益以此多之。(《南史·何远传》)多: (2)今河内带河为固,户口殷实,北通上党,南迫洛阳。(《后汉书·邓寇列传》)迫:
1.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 。
2.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文言文考查坚持“课外材料考课内”这一原则,即考查的语段和内容是学生陌生的,但知识点却是课内的,因此,我们要善于联系课内所学实词的含义,推断试题中实词的含义。例如:“疾笃,帝遣黄门侍郎问所苦,赐钱三十万以营医药。”(2020年全国卷Ⅲ)准确理解“疾笃”中的“笃”的含义,就可以巧借“笃”在学过的课文中的含义。如“笃”在“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陈情表》)中的意思是“病重”,由此判定“笃”是“严重、厉害”之意。
技法2 联系教材,迁移定“义”
[针对训练]2.利用联系教材法,选出对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与教材例句不一致的一项 ( )A.诸将争欲攻之,汉不听 听:准许课文语句:听臣微志(《陈情表》)B.叩之泠然中五声 中:符合课文语句:其曲中规(《劝学》)C.入城,隳池踏田,民怨 隳:毁坏课文语句:隳名城,杀豪杰(《过秦论》)D.厌黎藿,慕膏粱 厌:满足课文语句: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
解析:原句中的“厌”是“厌恶”的意思,教材例句中的“厌”是“满足”的意思。
帘内掷一纸出,即道人意中事,无毫发爽。《促织》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诗经·卫风·氓》
屡试不爽:差错。屡次试验都不错。
成语是前人留下来的宝贵财富,成语中的许多词带有古代汉语的本义,因此我们可以联系上下文,借助自己比较熟悉的成语中有关词语的含义和用法,来推断文言实词的含义。例如:“上患吏多受赇,密使左右试赂之。”(2021年新高考Ⅰ卷)例句中的“赇”,考生平时不常见,理解起来可能有点难度,但是考生如果能够联系成语“受赇枉法”,很容易确定它的意思就是“贿赂”。
技法3 联系成语,对应定“义”
|名师点拨|常被用来联想推断文言实词含义的成语干名采誉(求取) 形影相吊(慰问) 严惩不贷(宽恕)亟来问讯(屡次) 既往不咎(责备) 细大不捐(抛弃)披荆斩棘(拨开) 不期而遇(约定) 不速之客(邀请)毁家纾难(解救) 冠盖相属(连接) 屡试不爽(差错)不赞一词(帮助) 垂帘听政(管理) 求全责备(要求)
[针对训练]3.利用联系成语法,推断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1)匪来贸丝,来即我谋(《氓》)即: (2)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指南录后序》)文:
就、靠近。联想成语“若即若离”
掩饰。联想成语“文过饰非”
1、除南清河太守2、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3、斯言虽小,可以喻大4、今姑贷汝
联系李密《陈情表》“除臣冼马”,意思是:授予官职
“疾风劲草、欲盖弥彰”:疾,大;彰,明显、显著
联系:“家喻户晓”、“不言而喻”——明白,通晓
联系:成语“严惩不贷”——宽恕、饶恕
高考真题演练 属岁歉,民多私鬻盐以自给。捕获犯者数百人,咏悉宽其罚而遣之。官属请曰:不痛绳之,恐无以禁。 (2013年高考广东卷)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有夙儒张覃者未第 第:科举考中 B.推辱主帅 推:追究 C.不痛绳之 绳:捆绑 D.复命知益州 知:掌管
参考答案:C、约束 制裁痛绳(严厉地制裁 )联系成语——绳之以法,以法律纠治不法之人。指犯罪者接受法律的制裁
技法4 分析句法,辨别定“义”
古汉语有其特殊的句法结构,任何一个实词与其前后的词构成特定的语法关系,因此考生也可从句法结构入手分析。下面以“犬”为例予以分析说明:
[针对训练]4.利用句法结构推断法,推断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1)徇镇江、丹阳、丹徒、金坛,皆克之(《明史·花云传》)徇: (2)太祖将取滁州,率数骑前行,云(指传主花云)从。猝遇贼数千,云翼太祖,拔剑跃马冲阵而进(《明史·花云传》)翼:
解释划线的词语1、 范增数目项王。2、有飞骑犯法,善才(人名)绳之。3、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技法5 分析句式,推断定“义”
在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句等词句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在对举句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相反或相对,因此,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性、词义进行分析,就可以推知未知词语的词性、词义。如“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陈情表》)中的“鲜”与“无”相对,由此可推知“鲜”的含义为“没有”。
[针对训练]5.充分利用句中加横线的字来推断加点字的意思。(1)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滕王阁序》)扑: (2)则思慎始而敬终(《谏太宗十思疏》)敬:
1、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2、将军身披坚执锐
“据”与“拥”相对,“固”与“地”相对,“地”是地方之意,名词,那么“固”也是名词,据此推断“固”为险固的地方之意。
从句子成分看,“坚”“锐”分别充当“披”和“执”的宾语,动宾如何搭配? “坚” 解“坚硬的盔甲,“锐” 解“锐利的兵器”才能搭配。
想想看:
即根据字形判断实词的意义。在文言文中,即使是生僻的词语,也可以根据象形、会意和形声等造字法,来推断词的基本义。例如: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归园田居》)“羁”字看其字形,为马被辔头罩住,可理解为“束缚”之意。类似从“罒”的字均有“网罗、束缚”的意思。例如“罗”“罟”“罩”“罹”等。
技法6 分析字形,看形推“义”
汉字中的形声字占80%,形声字的形旁有表意的功能。会意字则本身就表意。
1、从“刂(刀)、弓、矛、戈、斤(斧)”与兵器有关
2、从“马、牛、羊、豕 、犭、 鸟、虫”者与动物有关
3、从“(言)、辶(走)、彳(行)”者与人的行为有关
隹(zhuī )--
⑴用“贝”作偏旁的字与“钱财”有关。 例: ①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
﹙购:悬赏征求,重金收﹚
⑵用“ 糸 ”作偏旁的字与“丝织品、绳索”有关。例:①一曲红绡不知数 ②自缢于庭树 ③夜缒而出,见秦伯
[针对训练]6.利用字形推测法,推断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1)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归去来兮辞(并序)》]眄: (2)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归去来兮辞(并序)》]畴: (3)生而眇者不识日(《日喻》) 眇: (4)贫民虽平价不能籴(《明史·徐九思传》) 籴:
1、宰臣上炙而发绕之。2、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3、抚军亦厚赉成名。4、富翁某,商贾多贷其赀。
在文言文中,两个词连用,往往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邻字连用,表达同一个意思,这时可以借助其中一个较为熟悉的实词的词义来推断另一个较为生疏的实词的词义。如“前代圣君,博思咨诹”(《后汉书·章帝纪》),“诹”与“咨”同义,意为“咨询”。另一种是邻字连用,表达相反或相对的意思,这时可以借助一个实词的词义来推断另一个实词的词义。如“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陟”与“罚”反义,意为“提拔”;“臧”与“否”反义,意为“善”。
技法7 邻字助解,推知词义
[针对训练]7.利用邻字助解法,推断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1)虽蒙宽宥,犹执谦退(《后汉书·王梁传》)宥: (2)百姓怨望而海内畔矣(《过秦论》)望: (3)过蒙拔擢,宠命优渥(《陈情表》)擢:
1、方其破荆州,下江陵2、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3、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反义对文, “终日”意为“整天、时间长”——“须臾” 意思为“时间短”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①人众车舆②外被项籍之灾,内离牧竖之祸。③讲章句,课文字而已。④ 不计其大功,总其略行,而求其小善。
我们有时对文言文中的某个实词感到无法理解,这时不妨从通假角度考虑,从声旁或形旁角度出发,以另一个可能与之相通的字代入试解,往往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在推断古今异义的双音词的含义时,我们可以根据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的特点,对双音词中的单个词进行解释,然后把两个词的意思合并起来,放在语句中看一看是否符合语境语意要求。
技法8 常规不通,代入验证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之文言文实词分类复习 课件: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之文言文实词分类复习 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文言实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知识网络,通假字,〖即练即悟〗,形容词,2谓语位置的活用,3状语位置的活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之文言实词 课件: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之文言实词 课件,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人物传记的阅读,一文体特点,二阅读方法,文言实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通假字的成因,词类活用,一名词活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 巩固基础之文言文虚词 课件41张: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 巩固基础之文言文虚词 课件41张,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