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实验复习要点(PPT版+word版)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课件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实验复习要点.pptx
    •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实验复习要点.doc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实验复习要点第1页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实验复习要点第2页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实验复习要点第3页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实验复习要点第4页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实验复习要点第5页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实验复习要点第6页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实验复习要点第7页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实验复习要点第8页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实验复习要点第1页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实验复习要点第2页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实验复习要点第3页
    还剩4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实验复习要点(PPT版+word版)

    展开

    这是一份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实验复习要点(PPT版+word版),文件包含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实验复习要点pptx、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实验复习要点doc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5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实验复习要点 第一单元一、空气占据空间。1、将纸巾揉成团放到杯底,然后将杯子竖直向下倒扣在水槽中,纸巾没有被浸湿,是因为空气占据空间,所以水接触不到纸巾。2、将气球放在塑料瓶中,并将气球口套在塑料瓶口,气球无法吹得很大,这是因为瓶子中的空气占据空间。3、空气容易被压缩和扩张,压缩空气有弹性。空气被压缩的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1)把注射器的活塞往后拉一段距离,记下活塞的位置。将针筒口顶住橡皮。推动活塞,记下活塞的位置,松手后,活塞会回弹,这说明空气可以被压缩和扩张。(2)充气床垫、射钉枪、足球、喷水壶、轮胎、充气拱门等都是压缩空气在生活中的应用。二、空气有质量。1、电子天平的使用方法:(1)将电子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打开电源。(2)按一下“归零”按钮,确保在称重之前显示为“0”。(3)将要称的物体放在电子天平上,读取显示数字即可。2、用电子天平称皮球充气前后的质量,充气的皮球示数比瘪的皮球质量大,说明空气有质量。三、空气的流动。1、孔明灯、热气球是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制成的。2、将冷集气瓶放在有烟的热集气瓶的上方,抽掉中间的玻璃板,热集气瓶里的烟随着热空气上升到冷集气瓶中,冷集气瓶中的冷空气向下流动,这样循环流动,烟便充满两个瓶子;将有烟的热集气瓶放在冷集气瓶的上方,抽掉中间的玻璃板,由于热空气不能向下流动,冷空气不能向上流动,烟在一段时间内无法进入下方的冷集气瓶。3、制冷空调要安放在房间墙壁的上部,因为制冷时,空调的冷空气比环境中的热空气重,冷空气会从上往下流动起来,房间内会很容易凉起来;房间里的取暖器一般安放在窗户下方,下面的空气被加热后会上升,上面的冷空气下降填补空间,继续被取暖器加热,这样空气循环流动,屋子里就变暖了。4、空气的流动形成风。 第二单元 知识梳理一、土壤的成分。1、土壤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物质。2、土壤中有沙子、泥土、黏土、石块、枯树枝、小虫等丰富的生物及生物遗体,还有水分、空气、腐殖质等物质。3、验证土壤中有水和空气。(1)证明有水:用纸巾包住土块,使劲握一握,纸巾上出现水迹。(2)证明有空气:把土块放入水中,土块中冒出了气泡。4、把土壤放入水中,搅拌后,静置一段时间,土壤出现分层现象:大颗粒的在下,细小颗粒的在上,水面漂浮一层黑色物质(腐殖质)。二、土壤的类型。1、土壤可分为三种类型:沙质土、黏质土、壤土。沙粒含量特别多的是沙质土,黏粒含量特别多的是黏质土,沙粒、粉粒、黏粒三者比例差不多的是壤土。2、三种土壤的比较。土壤类型渗水性保水性保肥能力透气能力适宜生长的植物沙质土芝麻、花生黏质土荷花、芦苇壤土较好较好较好较好蚕豆、苹果树3、不同的植物对土壤的要求不同。如仙人掌适宜生长在沙质土里,水稻适宜生长在黏质土里。三、肥沃的土壤。1、土壤分层。土壤上层颜色较深,往下逐渐变浅,落叶下的土壤是黑色的,比较肥沃,土壤中部有蚯蚓等小动物。2、土壤肥力来源。(1)土壤的肥力来自腐殖质,腐殖质来自动植物遗体。腐殖质是植物生长的必需肥料。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2)腐殖质的形成:当生物死了以后,细菌、真菌和其他土壤里的生物体开始分解生物遗体,在分解过程中,能滋养植物生长的氮元素被释放到土里。3土壤动物默默无闻地分解着生物遗体,改变着土壤的肥力。3、增加土肥力的方法(1)种植绿肥:种植可以用作肥料的绿色植物体,如二月兰、豌豆、绿豆、三叶草等。2施农家肥:如牲畜的粪便、厨余垃圾(剩菜剩饭)、肥、绿肥、肥和肥等。3将落叶沤制成腐殖质来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肥。4、制作一个肥料袋。四、保护土壤。1、土壤对动植物和人类的贡献。土壤是人类和动植物共同的家园。土壤是植物的母亲,为动物提供了生存的栖息地(如蚯蚓、蚂蚁等),为人类提供了食物。2、水土流失。(1)由于自然或人为的因素,土壤资源正遭到破坏,导致水土流失、水土退化等。(2)植被与水土流失的关系。①有植被覆盖的土壤蓄水能力强于没有植被覆盖的土壤,说明植被对土壤的蓄水能力及植物的生长有着重要的意义。②当森林被砍伐、植被遭破坏后,土壤的蓄水能力会下降,导致水土流失、土壤退化等。(3)水流失的类型。①水力侵蚀;②重力侵蚀;③风力侵蚀。(4)水土流失的影响。①对地表的影响:水土流失由表土流失、心土流失而至母质流失,最终使岩石暴露,土地变得荒芜。②对环境的影响:没有土壤,一些植物无法生存,人类和陆生动物没有栖居的地方,地球就会变成远古时期水生生物称霸的局面。3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1)保护土壤的活动:修筑梯田、轮作或休耕、植树造林。2碳坏壤的活动,开密烧砖、开山毁林、抛撒垃圾、过度开垦、过度放牧。 第三单元 固体和液体观察纱巾、面粉、羽毛、食盐总结:它们有固定的形状,体积和质量所以它们都是固体观察水、沙子、烟雾特征:水可以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沙子:可以流动,有固定的形状。烟雾:不能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总结:水是液体 3.性质液体牛奶蜂蜜颜色淡黄无色白色黄色气味清香无味奶香清香透明度透明透明不透明半透明粘稠度较粘稠不黏稠不黏稠很粘稠  取黄豆、玉米粉、绿豆各50克混合后测量质量。发现:固体混合前后质量大小是混合前的质量之和。 5.分别用量筒测量200毫升的黄豆、玉米粉、绿豆再将他们混合后倒入一个量筒中。发现:混合后的体积小于混合前的体积之和。解释:混合后玉米粉占据了黄豆和绿豆之间空隙,所以混合后体积小于混合前的体积之和。总结:固体混合前后质量不变但占据的空间可能会改变。 (1)黄豆、绿豆、玉米粉先用打孔筛子将黄豆分离出来,再用小孔筛子将绿豆和玉米粉分离出来。(2)木屑和铁屑用吸铁石靠近木屑和铁屑可以将他们分离。将木屑和铁屑倒入水中用沉浮的方法将他们分离。(3)红糖和沙子可以将红糖和沙子倒入水中,红糖溶解子水中沙子沉入水底,用过滤的方法将沙子分离,在将溶液蒸发得到红糖。 7. 把沙子、盐分别放入冷水中,并搅拌。发现:沙子沉入水底,盐不见了。像盐这样的固体放到水里看不见了,这种现象叫溶解。固体浮在水面或沉在水底教不溶解。8.准备两杯相同体积的冷水和热水,加入相同质量的盐,观察哪个杯里的盐溶解快。发现:水的温度越高盐溶解的越快。 9.测量100毫升水中能溶解多少克盐?
    1.每次加相同质量的盐。
    2.搅拌到完全溶解后再次加盐。
    3.当盐溶解得很慢时,一点一点地加。 当盐无法再溶解时,停止加盐。
    5.计算这杯水溶解了多少克盐。
    当盐无法再溶解时所加的那次盐不可计算在内。 沉在水底无法溶解的盐或糖,用哪些方法可以让它继续溶解?给水加热2.把盐或糖磨碎一点。 用过滤的方法分离水中的不溶物。
    (1)将矿泉水瓶的上半部分剪下,给瓶盖打孔。
    (2)将剪下部分倒扣在瓶身中,先塞进一团脱脂棉, 再依次放入干净的沙子、 小石子、棉球,制成一个过滤器。
    (3)把泥水缓缓倒进自制的过滤器中,比较过滤前后的水发现:过滤前水浑浊,过滤后水变得清澈。用蒸发的方法分离水中的溶解物把盐水刷在一张黑纸上,然后放在阳光下晒。过一会会发现刷过的地方出现白色物质(盐) 第四单元地球上的水资源1.模拟河流与湖泊的形成。
    (1)用油泥在塑料盆里塑造一块不平整的地形,往模拟地形“降水”
    (2)选择低洼处筑坝,观察“河流”“湖泊”的形成。 制作简易水井模型。
    (1)剪下塑料瓶中间一截,得到一个圆筒。(2)  将圆筒竖直放入罐子中央,在外围装入约4厘米高的碎石。
    (3)在碎石上铺一层约1厘米厚的沙子。
    (4)慢慢往沙子上倒水,注意观察圆筒里水位的变化。 比较海水与淡水,了解海水发苦发咸的原因。
    1.用滴管分别取1毫升淡水和1毫升模拟的海水,滴入两把金属勺中。

    2.将它们分别放在蜡烛火焰上方加热,待水干后观察勺中留下了什么。
     发现:淡水勺中什么也没有,海水勺中有白色固体(盐)  体验淡水资源的有限。
     
    (1)在容器中装入1升水,代表地球上的水资源总量。
    (2)从容器中分别取21毫升、6.5毫升、0.5毫升的水装入三个杯子,依次代表冰川水、地下水、河流与湖泊水的总量。
    (3)容器中余下的代表海水。
    发现:淡水资源占水资源总量的比例很小。 体验可利用淡水资源的供不应求。

    (1)在盆中装半盆水,代表某地区可利用的淡水资源。(2)1名供水者每用小勺向盆中加水1次,2~3名用水者根据需求从盆中取水1~2次。
    (3)重复以上步骤,直至盆里的水取完。
    这里供水者、用水者的行为在现实生活中分别指什么?你认为哪些原因会导致用水量增加?供水者指一个地区可利用淡水的补充如降水、调水。用水者指生活、工农业用水等等人口增加、干旱、工农业生产扩大会导致用水量增加第五单元《人的呼吸和消化》实验考点 《人的呼吸》实验:比较我们吸进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准备澄清石灰水和干净、干燥的透明塑料袋。   收集空气,将澄清石灰水倒入塑料袋摇晃,澄清石灰水没有变化;   收集呼出的气体(防止空气进入),倒入澄清石灰水,摇晃一下,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澄清石灰水遇到二氧化碳会变浑浊。   呼吸时,吸入的是空气,呼出的是含有二氧化碳多的气体。 17.《运动和呼吸》实验:测自己在三种状态下一分钟的呼吸次数1.使用秒表分别计时一分钟,测量自己安静状态、运动后、休息三分钟后这三种状态下呼吸次数(一呼一吸算一次呼吸)。2.不同状态呼吸次数不同、运动后呼吸加快,休息后呼吸减慢并逐渐恢复至运动前的状态。3.同一状态下,男生与女生、儿童与成人呼吸次数也不一样。一般,男人比女人呼吸慢,成人比小孩呼吸慢。 实验:测一测自己的肺活量   使用塑料瓶制作简易肺活量测量仪   取粗细均匀的2.5L塑料瓶一个,每次用烧杯量取100ml水,倒入塑料瓶,用记号笔标记,以此类推,直到2500ml标记,并且把每100ml等分为10份。   将塑料瓶装满水,倒扣在水槽内,将弯头吸管插入塑料瓶内,深吸一口气,尽力向瓶内吹气,发现随着吹入气体增多,塑料瓶内水排出。排出水的量就是自己的肺活量。   小学生肺活量一般在1200ml-2500ml之间,成年人的肺活量在2500ml-4000ml之间。   注意,每个人测量后要更换吸管。 18.《食物的旅行》实验:模拟食物在消化道里的运动   漏斗、软管、气球、小胡萝卜块。   气球底部剪一个小洞,大小以能插入软管为准。漏斗模拟口腔、中部短软管模拟食道,气球模拟胃,下部长软管模拟肠道,依次组装。   将小球从漏斗装入,通过用手捏软塑料管,和挤压的方式,让食物从口腔经食道、到达胃部,最终从肠道排出。   消化道是一个肌性管道,食物在消化道内靠肌肉有节奏地收缩和松弛而往下推进,我们把这种消化方式教蠕动。   学生手部的捏、挤压动作模拟了食物在胃肠内的蠕动效果。 《食物与营养》实验:检测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土豆、萝卜、花生、三种食物分开放置,不要混合在一起以免影响检测结果。   正确使用胶头滴管,吸取碘酒,将1-2滴碘酒分别滴在切开的土豆、萝卜上。   淀粉遇到碘酒会变蓝。要检测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观察滴了碘酒的食物是否变蓝。变蓝则含有淀粉。   检测后,土豆遇碘酒变蓝,说明土豆含有淀粉,而萝卜没有变蓝,说明萝卜没有淀粉。   检测花生是否含有油脂,将花生在白纸上碾碎,观察纸上的残留痕迹,发现白纸上留下半透明的油迹,证明花生中有油脂。 实验:用食物卡片模拟配餐,为自己设计一份科学食谱   使用食物卡片和分格餐盘给自己配置一日三餐,配上适当的文字说明和图画。   配餐注意营养均衡、荤素合理、各类食物搭配食用。   每日合理的饮食应该包括:谷薯类5-6份、蔬菜类4-5份、水果类3-4份、动物性食物2-3份、大豆坚果奶类2-3份、油盐类少量。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专项学习《像工程师那样》实验考点 实验:做一块手工皂       材料:皂基、色素、香精、蜂蜜、牛奶等添加物、自封袋、热水、杯子/烧杯、香皂磨具。   市场上的香皂含有添加剂多,手工制作一块更环保、添加剂少的香皂。   通过查阅资料找出不同功能香皂的配比表,明确自己制作的香皂到底是哪种功能需求:保湿、增香、杀菌还是护肤?   小组讨论制作方案、确定配比、配料,明确操作步骤。   盆中装入热水,将皂基放入烧杯,用水浴法加热皂基,使皂基熔化,加热时注意安全,防止烫伤。   根据自己对香皂功能的的设计要求,在熔化后的皂基中,以相应的配比加入色素、蜂蜜、牛奶等添加物,充分混合均匀后,倒入磨具,用刮刀或者钢尺等物品处理气泡,抹平表面。静置一段时间,冷却后,脱模。   检测手工皂效果,亲自使用、闻香味、摸软硬、看湿度等,测试完收集反馈信息,提出改进方案后继续操作、测试并对比两次制作的手工皂的区别。   尽可能多的收集问题并想办法改进,如果太香,则应减少香精,香皂太硬则可能因为加热时,有较多水分流失引起。   部分添加物的功效:紫草:抗菌、消炎、去痘印;薰衣草:镇定舒缓、保湿美白;杏仁:美白补水;蜂蜜:增加皮肤弹性,保湿;芦荟:清洁、防腐、抗菌、促进伤口愈合;牛奶:滋润肌肤,消炎、消肿,皮肤不紧绷。 

    相关课件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实验复习要点(PPT版+word版):

    这是一份新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实验复习要点(PPT版+word版),文件包含新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实验复习要点pptx、新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实验复习要点doc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46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实验复习要点(PPT版+word版):

    这是一份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实验复习要点(PPT版+word版),文件包含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实验复习要点pptx、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实验复习要点doc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复习要点(PPT版+word版):

    这是一份新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复习要点(PPT版+word版),文件包含新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复习要点pptx、新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复习要点doc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60页, 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