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新生入学测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湖北省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新生入学测试化学试题含答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多选题,单选题,填空题,工业流程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北省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新生入学测试化学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多选题
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乙酸钠过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并放热 B.北京冬奥会场馆使用CO2跨临界直冷制冰
C.科学家成功将CO2转化为淀粉或葡萄糖 D.切开的苹果放置后切面变色
【答案】AB
【详解】A.乙酸钠过饱和溶液析出晶体没有新物质生成,不属于化学变化,故A符合题意;
B.使用CO2跨临界直冷制冰,指的是气态CO2变为干冰(固态CO2)的过程,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不涉及化学变化,故B符合题意;
C.科学家成功将CO2转化为淀粉或葡萄糖,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
D.切开的苹果放置后切面变色是有机物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氧化还原,属于化学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B。
二、单选题
2.古医典富载化学知识,下述之物见其氧化性者为
A.金(Au):“虽被火亦未熟"
B.石灰(CaO):“以水沃之,即热蒸而解”
C.石硫黄(S):“能化……银、铜、铁,奇物”
D.石钟乳():“色黄,以苦酒(醋)洗刷则白”
【答案】C
【详解】A.金“虽被火亦未熟”是指金单质在空气中被火灼烧也不反应,反应金的化学性质很稳定,与其氧化性无关,A不合题意;
B.石灰(CaO):“以水沃之,即热蒸而解”是指CaO+H2O=Ca(OH)2,反应放热,产生大量的水汽,而CaO由块状变为粉末状,未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与其氧化性无关,B不合题意;
C.石硫黄即S:“能化……银、铜、铁,奇物”是指2Ag+SAg2S、Fe+SFeS、2Cu+SCu2S,反应中S作氧化剂,与其氧化性有关,C符合题意;
D.石钟乳(CaCO3):“色黄,以苦酒(醋)洗刷则白”是指CaCO3+2CH3COOH=(CH3COO)2Ca+H2O+CO2↑,未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与其氧化性无关,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C。
3.湖北省“铅锡刻镂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其为青铜器中繁复纹饰及铭文的制作与修复提供了高质高效的解决方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锡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 B.铅锡合金适合做飞机的外壳材料
C.铅锡合金熔点低于锡 D.锡和铅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答案】B
【详解】A. 锡是金属,最外层电子少,锡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故A正确;
B. 铅锡合金熔点低、密度大,不适合做飞机的外壳材料,故B错误;
C. 合金熔点一般低于其组成成分金属的熔点,铅锡合金熔点低于锡,故C正确;
D. 锡和铅均为第ⅣA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故D正确;
故选B。
4.化学实验操作是进行科学实验的基础。下列操作符合规范的是
A.气体的收集
B.溶液的转移
C.试剂的存放
D.溶液的混合
A.A B.B C.C D.D
【答案】A
【详解】A.CO2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A正确;
B.溶液的转移应用玻璃棒引流,故B错误;
C.酸、碱、有机物应该分类存放,故C错误;
D.浓硫酸与乙醇的混合应该把浓硫酸倒入乙醇中,并不断搅拌,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5.2021年12月9日,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中航天员介绍,他们所需的部分水是由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化学反应生成的,实现了循环利用,下图是该反应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B.参加反应的甲和乙分子个数比为1:3
C.甲和丙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不同 D.参加反应的甲和生成的丙质量比为1:1
【答案】C
【分析】由图可知发生的反应为CO2+4H2=CH4+2H2O,由此解析。
【详解】A. 该反应为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两种化合物的反应,不是置换反应,故A错误;
B. CO2+4H2=CH4+2H2O ,参加反应的甲和乙分子个数比为1:4,故B错误;
C. 甲和丙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不同,分别为+4和-4价,故C正确;
D. 参加反应的甲和生成的丙质量比为44:16=11:4,故D错误;
故选C。
6.下列关于各组物质的分类及说法正确的有几项
①混合物:氯水、漂白粉、水银、食醋、石灰水、CuSO4·5H2O
②胶体:饱和氯化铁溶液、:糖溶液、牛奶
③酸性氧化物:Mn2O7、CO2、NO、P2O5,碱性氧化物:Na2O、Na2O2、CaO、Al2O3
④酸:HCl、NaHCO3、H2SO4,碱:NaOH、Ba(OH)2、Na2CO3
⑤盐:KMnO4、MgCl2、H2O2、酒精
⑥电解质:BaSO4、NH3、NaOH、纯醋酸
⑦同素异形体:C60、C80、金刚石、石墨
⑧根据酸分子中含有的氢原子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和多元酸
⑨根据是否有丁达尔效应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⑩根据化合物在水溶液中是否能导电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A.1 B.2 C.3 D.5
【答案】A
【详解】①氯水、漂白粉、食醋、石灰水都是混合物,水银、CuSO4·5H2O是纯净物;故错误;
②牛奶属于胶体,饱和氯化铁溶液、糖溶液是溶液,故错误;
③酸性氧化物有Mn2O7、CO2、P2O5,NO为不成盐氧化物,Na2O、Na2O2、CaO、Al2O3属于碱性氧化物,故错误;
④HCl、H2SO4属于酸,NaHCO3、Na2CO3属于盐, NaOH、Ba(OH)2属于碱,故错误;
⑤KMnO4、MgCl2属于盐,H2O2属于过氧化物,酒精属于有机物,故错误;
⑥电解质是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BaSO4、NaOH、纯醋酸属于电解质,NH3属于非电解质,故错误;
⑦同素异形体是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结构的单质, C60、C80、金刚石、石墨属于同素异形体,故正确;
⑧酸中含几个H原子,不一定是几元酸,而是根据酸能电离出几个氢离子则为几元酸,故错误;
⑨根据分散质的离子直径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故错误;
⑩电解质是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不导电的化合物是非电解质,故错误;
故答案为A
7.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A.碳酸镁与稀盐酸反应:CO+2H+=CO2↑+H2O
B.向CaCl2溶液中通入CO2:Ca2++H2O+CO2=CaCO3↓+2H+
C.过氧化钠与水反应:Na2O2+H2O=2Na++2OH-+O2↑
D.将等物质的量浓度的Ba(OH)2和NH4HSO4溶液以体积比1:2混合:Ba2++2OH-+2H++SO=BaSO4↓+2H2O
【答案】D
【详解】A.碳酸镁是难溶固体不能拆成离子,A错误;
B.向CaCl2溶液中通入CO2不能产生碳酸钙沉淀,不符合强酸制弱酸原理,B错误;
C.原离子方程式质量不守恒,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正确离子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4OH-+O2↑,C错误;
D.将等物质的量浓度的Ba(OH)2和NH4HSO4溶液以体积比1:2混合,OH-不足不反应,Ba2++2OH-+2H++SO=BaSO4↓+2H2O,D正确;
故答案为:D
8.室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无色透明的溶液中:Fe3+、Mg2+、SCN-、Cl-
B.0.1mol/L AgNO3溶液:K+、Na+、Cl-、CO
C.加入Mg能放出H2的溶液中:Mg2+、Na+、SO、NH
D.使酚酞变红色的溶液中:Na+、NH、SO、Cl-
【答案】C
【详解】A. Fe3+离子水溶液呈黄色、与SCN-作用呈血红色,故A不选;
B. 0.1mol/L AgNO3溶液:Ag+与Cl-、CO分别形成AgCl、Ag2CO3沉淀,故B不选;
C. 加入Mg能放出H2的溶液呈酸性:Mg2+、Na+、SO、NH与氢离子不反应,故C选;
D. 使酚酞变红色的溶液呈碱性:NH与OH-形成一水合氨,故D不选;
故选C。
9.在2.8gFe中加入100mL3mol/LHCl,Fe完全溶解。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转移电子为0.1mol B.HCl溶液中数为3NA
C.含有的中子数为1.3NA D.反应生成标准状况下气体3.36L
【答案】A
【分析】2.8gFe的物质的量为0.05mol;100mL 3mol·L-1HCl中H+和Cl-的物质的量均为0.3mol,两者发生反应后,Fe完全溶解,而盐酸过量。
【详解】A.Fe完全溶解生成Fe2+,该反应转移电子0.1mol,A正确;
B.HCl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为0.3mol,因此,Cl-数为0.3NA,B不正确;
C.56Fe 的质子数为26、中子数为30,2.8g56Fe的物质的量为0.05mol,因此,2.8g56Fe含有的中子数为1.5NA,C不正确;
D.反应生成H2的物质的量为0.05mol,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12L ,D不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A。
10.下列物质(括号内为杂质)的除杂试剂和除杂方法均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除杂试剂
除杂方法
A
CO2(HCl)
饱和Na2CO3溶液
洗气
B
木炭粉(氧化铁)
足量稀盐酸
过滤、洗涤、干燥
C
H2(CO)
通过灼热的CuO
洗气
D
MgCl2溶液(MgSO4)
过量的BaCl2溶液
过滤
A.A B.B C.C D.D
【答案】B
【详解】A.饱和Na2CO3溶液也可以吸收CO2,故A错误;
B.氧化铁能溶于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得到木炭粉,故B正确;
C.H2和CO均能还原CuO,故C错误;
D.加过量的BaCl2溶液,会引入新杂质BaCl2,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11.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探究温度达到着火点是燃烧的必要条件
B.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配制20℃ 20%的Ca(OH)2
D.说明氢气燃烧产物是水
A.A B.B C.C D.D
【答案】A
【详解】A.实验过程中乒乓球碎片先燃烧,滤纸碎片后燃烧,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A正确;
B.两个集气瓶都是密闭,反应后无外界大气压的通入,集气瓶内的水无法受到外界大气压的作用,无法进入红磷燃烧后的集气瓶,故B错误;
C.氢氧化钙微溶,20g 氢氧化钙加入80g水中,Ca(OH)2微溶,故不能配制20℃20%的Ca(OH)2溶液,故C错误;
D.证明氢气燃烧产物是水应该点燃干燥的氢气,防止水蒸气对实验结果的干扰,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12.从矿物学资料查得,一定条件下自然界存在如下反应:14CuSO4+5FeS2+12H2O=7Cu2S+5FeSO4+12H2SO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u2S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B.5mol FeS2发生反应,有10mol电子转移
C.产物中的SO有一部分是氧化产物 D.FeS2在反应中只得电子
【答案】C
【详解】A.根据化合价变化可知Cu从+2价变为+1价,被还原,S从-1价变为-2价,被还原,Cu2S是还原产物,故A错误;
B.根据化合价变化可知5mol FeS2发生反应,其中7mol-1价的S变为-2价,3mol-1价的S转化为+6价,5mol FeS2发生反应,有21mol电子转移,故B错误;
C.根据化合价变化可知5mol FeS2发生反应,3mol-1价的S转化为+6价的SO,故产物中的SO有一部分是氧化产物,故C正确;
D.FeS2在反应中一部分S从-1价变为-2价,一部分-1价的S转化为+6价故既有得电子,又有失电子,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3.用98%的浓H2SO4(密度为1.84 g/mL)配制1 mol·L-1的稀H2SO4 100mL,配制过程中可能用到下列仪器:
①100mL量筒;②10mL量筒;③50mL烧杯;④托盘天平;⑤100mL容量瓶;⑥胶头滴管;⑦玻璃棒。按使用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②⑥③⑦⑤ B.④③⑤⑦⑥ C.①③⑦⑤⑥ D.②⑤⑦⑥
【答案】A
【详解】根据c=可知,浓硫酸的浓度==18.4mol/L,根据溶液稀释过程中溶质的量不变可知,用98%的浓H2SO4(密度为1.84 g·mL-1)配制1 mol·L-1的稀H2SO4100 mL,则需要浓硫酸的体积为=5.4mL,所以需要10mL量筒,量取时还需要胶头滴管;稀释在烧杯中进行,还需要玻璃棒搅拌,转移到100mL容量瓶中时还需要胶头滴管定容,答案选A。
14.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标准状况下某O2和N2的混合气体mg含有b个分子,则ng该混合气体在相同状况下所占的体积应是
A.L B.L
C. L D.
【答案】A
【详解】根据其组分及其含量相同,所以其质量与分子数成正比,设ng该混合气体含有的分子数为x个,质量与分子数的比例式为mg∶b=ng∶x,x=;ng该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n′=mol,其体积为V=n′×Vm=L;
故选A。
15.草酸亚铁晶体(FeC2O4•2H2O)是一种淡黄色粉末,某课外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检验草酸亚铁晶体受热分解的部分产物。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时通入的N2可以换为空气
B.若③和⑤中分别盛放足量NaOH溶液和CuO,可以检验生成的CO
C.在②③之间加一个盛有无水硫酸铜的干燥管,可以检验分解生成的水蒸气
D.实验结束后,将①中的固体用盐酸溶解,加入少量酸性KMnO4溶液,紫色褪去,证明分解后的固体中仍含有Fe2+
【答案】B
【详解】A. 实验时通入的N2若换为空气,不能排出二氧化碳对实验的干扰,故A错误;
B. ②中澄清石灰水检验产物中是否有二氧化碳,③中NaOH溶液除去二氧化碳,若⑤中黑色CuO变为红色,且⑥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以检验生成的CO,故B正确;
C. 若在②③之间加一个盛有无水硫酸铜的干燥管,混合气体通过了澄清石灰水,无法检验可以检验分解生成的水蒸气,应在①②之间加一个盛有无水硫酸铜的干燥管检验分解生成的水蒸气,故C错误;
D. 酸性KMnO4溶液能氧化氯离子,使溶液紫色褪去,故无法证明分解后的固体中仍含有Fe2+,故D错误;
故选D。
三、填空题
16.根据题目要求回答问题:
(1)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_______
②氨水显碱性的原因(电离方程式)_______
(2)已知:H3PO2+NaOH(过量)=NaH2PO2+H2O。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①该反应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反应(选填“化合”、“分解”、“置换”或“复分解”)。该反应_______(选填“属于”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②H3PO2属于_______(选填“一”、“二”或“三”)元酸。NaH2PO2属于_______(选填“正盐”或“酸式盐”)。
(3)火箭发射时可用肼(N2H4)作燃料,NO2作氧化剂,生成N2和H2O。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4)在一定条件下,RO和氟气可发生如下反应:RO+F2+2OH-=RO+2F-+H2O从而可知在RO中,元素R的化合价为_______
(5)下图是在一定温度下向不同电解质溶液中加入新物质时溶液的导电性发生的变化,其电流强度(I)随新物质加入量(m)的变化曲线,若澄清石灰水中通入CO2至过量,则符合变化趋势的图为_______
a. b. c.
【答案】(1)
(2) 复分解反应 不属于 一 正盐
(3)
(4)+5
(5)b
【解析】(1)
①氯为17号元素,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②氨水显碱性电离方程式为;
(2)
①H3PO2属于酸,NaOH属于碱,该反应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复分解反应;该反应没有化合价的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②根据方程式可知1molH3PO2与足量的NaOH反应只能消耗1molNaOH,故H3PO2属于一元弱酸,生成的盐NaH2PO2属于正盐;
(3)
火箭发射时可用肼(N2H4)作燃料,NO2作氧化剂,生成N2和H2O。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
在一定条件下,RO和氟气可发生如下反应:RO+F2+2OH-=RO+2F-+H2O根据电荷守恒可知RO,从而可知在RO中,元素R的化合价为+5;
(5)
澄清石灰水中是强电解质,CO2通入至过量,会生成沉淀,离子浓度降低导电性下降,CO2过量导电性会上升,故答案为b;
17.根据题目要求回答问题:
(1)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它们分别是单质、氧化物、有机物、酸、碱、盐中的一种,且均能通过化学反应生成水,如“雪花”图案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已知A是稀盐酸,B是铁锈的主要成分,A能与某些金属反应生成D,且能与E发生中和反应,F为草木灰的主要成分。
①D的化学式为_______。
②C属于上述物质类别中的_______。
③E→H2O可用来检验二氧化碳,该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某混合物的水溶液,只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Na+、NH、Ba2+、Cl-、CO、SO。现取两份200mL溶液进行如下实验:①第一份加足量NaOH溶液,加热,收集到气体1.36g;②第二份加足量BaCl2溶液后,得干燥沉淀12.54g,经足量盐酸洗涤干燥后,沉淀质量为4.66g。根据上述实验进行推测:溶液中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可能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判断Na+是否存在_______(填是或否);若存在其最小浓度为_______mol/L,若不存在说明理由_______。
【答案】(1) H2 有机物
(2) Ba2+ Na+ 是 0.02 无
【分析】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它们分别是单质、氧化物、有机物、酸、碱、盐中的一种,已知A是稀盐酸,B是铁锈的主要成分,故B为氧化铁属于氧化物,F为草木灰的主要成分K2CO3,属于盐;A能与某些金属反应生成D,且能与E发生中和反应,故E为碱,所以D应该单质,是氢气;C应该属于有机物;
(1)
①根据分析可知D的化学式为H2;
②根据分析可知C应该属于有机物;
③E为碱,E→H2O可用来检验二氧化碳,该化学方程式为;
(2)
①第一份加足量NaOH溶液,加热,收集到气体1.36g,气体为氨气,则含NH为;
②②第二份加足量BaCl2溶液后,得干燥沉淀12.54g,经足量盐酸洗涤、干燥后,沉淀质量为4.66g,则含SO为,含CO为,则原溶液一定不含Ba2+,根据电荷守恒可知,,,故一定还含有Na+,不能确定是否含有Cl-,Na+最小浓度为;
四、工业流程题
18.化工专家侯德榜发明的侯氏制碱法为我国纯碱工业和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中模拟并改进侯氏制碱法制备NaHCO3,进一步处理得到产品Na2CO3和NH4Cl,实验流程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1)侯氏制碱的主要产品是Na2CO3,其俗名是_______。
(2)生成NaHCO3的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从下图A~E中选择合适的仪器制各NaHCO3,正确的连接顺序是_______(按气流方向,用小写字母表示),A中仪器M的名称为_______,B中使用雾化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
A. B. C.
D. E.
(4)反应完成后,将B中U形管内的混合物处理得到固体NaHCO3和滤液:
①灼烧NaHCO3,发生反应为:2NaHCO3Na2CO3+H2O↑+CO2↑。
若灼烧前后固体质量减少1.24g,则生成的Na2CO3的质量为_______g。
②向滤液中加入NaCl粉末,存在NaCl(s)+NH4Cl(aq)→NaCl(aq)+NH4Cl(s)过程。为使NH4Cl沉淀充分析出并分离,根据NaCl和NH4Cl溶解度曲线,需采用的操作为蒸发浓缩、_______、过滤、洗涤、干燥。
(5)工业纯碱中可能混有少量NaCl,同学们对工业纯碱样品展开探究。
探究一:确定纯碱样品中是否含有NaCl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取样品加水溶解,加入过量稀盐酸至反应完全
有气泡产生
样品中有NaCl
向上述溶液中继续滴加适量AgNO3溶液
有_______产生
有同学认为该实验方案有错误,正确方案应选用_______(填字母)代替稀盐酸。
a.CaCl2溶液 b.稀硝酸 c.BaCl2溶液
探究二:测定纯碱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方案1】称取样品溶解,加入过量CaCl2溶液,搅拌至反应完全。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沉淀的质量为n g,则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
【方案2】如图所示,取样品于锥形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反应结束后,根据干燥管增重计算Na2CO3的质量分数。若结果大于100%,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
【答案】(1)纯碱
(2)NH3·H2O+NaCl+CO2=NH4Cl+NaHCO3↓
(3) aefbcgh 分液漏斗 使铵盐水雾化,增大与二氧化碳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大反应速率,提高产率
(4) 2.12 冷却结晶
(5) 白色沉淀 b 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中混有HCl和水蒸气一起被氢氧化钠吸收,同时氢氧化钠固体还会吸收外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分析】浓氨水中加入氯化钠粉末得到饱和氨盐水,通入过量二氧化碳,生成并且析出碳酸氢钠晶体,过滤得到碳酸氢钠并加热得到碳酸钠,母液中加入氯化钠粉末得到氯化铵。
(1)
Na2CO3的俗名为纯碱。
(2)
生成碳酸氢钠的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3·H2O+NaCl+CO2=NH4Cl+NaHCO3↓。
(3)
首先用装置A制取CO2,然后利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去CO2中混有的HCl气体,再通入B装置中与铵盐水反应,最后利用NaOH溶液进行尾气处理,所以连接顺序为aefbcgh。A中仪器M的名称为分液漏斗,B中使用雾化装置可使铵盐水雾化,增大与二氧化碳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大反应速率,提高产率。
(4)
①灼烧前后减少的质量为水和CO2的质量,根据方程式可知,水和二氧化碳物质的量为1:1,则水和二氧化碳各有0.02mol,则生成碳酸钠0.02mol,其质量为0.02mol×106g/mol=2.12g。②根据图中可知,氯化铵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所以可以通过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分离出来。
(5)
取样品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钠,向上述溶液中继续滴加适量硝酸银,硝酸银和氯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加入盐酸的过程中引入了氯离子,因此无论样品中是否有NaCl,加入硝酸银都会产生白色沉淀,因此需要选用稀硝酸代替盐酸,氯化钡和氯化钙都会引入氯离子,故答案选b。CaCl2和Na2C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l2+Na2CO3=CaCO3↓+2NaCl,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碳酸钠质量为g,则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中混有HCl和水蒸气一起被氢氧化钠吸收,同时氢氧化钠固体还会吸收外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从而导致结果大于100%。
五、实验题
19.在初中化学“金属的性质”中有如下实验:将无锈铁钉浸入CuSO4溶液,观察到铁钉表面出现红色物质。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其展开了进一步探究。
【提出问题】Al和CuSO4溶液也能发生化学反应吗?
(1)预测Al能和CuSO4溶液反应,理由是_______。
【进行实验】将一端缠绕的铝丝浸入CuSO4溶液(如图),观察现象。
(2)铝丝表面未出现红色物质,原因是_______。
【实验改进】用砂纸将铝丝表面打磨光亮,将其浸入CuSO4溶液,观察现象。
(3)填写实验报告单:
序号
实验现象
结论与解释
①
铝丝表面有少量气泡;铝丝周围出现蓝绿色物质
CuSO4溶液呈弱酸性,与Al反应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蓝绿色物质成分待探究
②
24h后,铝丝仍光亮;48h后,铝丝表面出现少量红色物质
红色物质是_______,说明Al能和CuSO4溶液反应,但反应较慢
③
铝丝周围溶液逐渐变成无色,铝丝以下溶液仍为蓝色:两层溶液界面清晰
反应生成的Al2(SO4)3为无色;Al2(SO4)3溶液的密度_______(填“>”或“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103,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化学试题,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北省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文件包含精品解析湖北省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湖北省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湖北省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检测化学试题含解析,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Fe, 常温下有体积相同的四种溶液, 如图所示,甲池的总反应式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