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专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4章水的运动第3节海_气相互作用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51824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广西专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4章水的运动第3节海_气相互作用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51824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广西专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4章水的运动第3节海_气相互作用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518249/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广西专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4章水的运动第3节海_气相互作用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518249/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广西专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4章水的运动第3节海_气相互作用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518249/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广西专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4章水的运动第3节海_气相互作用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518249/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广西专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4章水的运动第3节海_气相互作用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518249/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广西专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4章水的运动第3节海_气相互作用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518249/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1自然地理基础PPT课件整册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示范课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示范课ppt课件,共4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前·基础认知,课堂·重难突破,素养·目标定位,随堂训练,素养•目标定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海—气相互作用与全球水热平衡1.海—气相互作用海洋与大气之间进行着大量且复杂的 物质 和 能量 交换,其中的水热交换,对气候乃至自然环境具有深刻的影响。 2.海洋与大气间的水热交换(1)海洋通过蒸发作用,向大气提供水汽。 海洋 是大气中水汽的最主要来源。大气中的水汽在适当条件下凝结,并以 降水 的形式返回海洋,从而实现与海洋的水分交换。 (2)海洋吸收了达到地表太阳辐射的大部分,通过 潜热 、 长波辐射 等方式把储存的太阳辐射能输送给大气,为大气提供能量,驱使大气运动。
微思考1影响海—气水热交换的因素有哪些?提示:
3.意义海—气相互作用通过大气环流与大洋环流,驱使水分和热量在不同地区传输,维持地球上水分和热量的 平衡 。 微解读教材第73页图4.16该图展示了全球水平衡示意。由图可知,陆地年降水量与海洋年降水量之和与陆地年蒸发量与海洋年蒸发量之和相等;海洋年降水量与陆地年径流入海量之和等于海洋年蒸发量,即全球水总量基本不变。
微思考2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平衡之间的关系体现在哪些方面?提示:海—气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大气环流与大洋环流,是维持全球水热平衡的基础。不同纬度海洋对大气加热的差异,导致大气产生高低纬间的环流;海洋与陆地对大气加热的差异,则形成季风环流。同时,大气的运动以风力的形式作用于海洋,促使海水运动。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全球形成了一定规律的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它们驱使着水分和热量在不同地区间传输,从而维持着地球上的水分和热量的平衡。
二、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1.出现原因表层海水温度发生异常, 大气环流 也会异常,甚至出现极端的天气事件。
2.厄尔尼诺现象(1)含义: 赤道 附近太平洋中东部的海水温度异常 升高 的现象。(2)影响:赤道附近太平洋地区东、西部海面的温度差异减小。其具体表现如下。
3.拉尼娜现象(1)含义:赤道附近中东太平洋海面 温度异常降低 的现象。 (2)影响: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部的温度差异 增大 ,同样会引起气候 异常 。 微思考3赤道附近的太平洋两岸地区引发的水旱灾害,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的影响区别在哪里?提示:与厄尔尼诺现象在赤道附近的太平洋两岸地区引发的水旱灾害相比,拉尼娜现象引发的水旱灾害相对较轻。
一 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平衡
重难归纳1.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交换(1)海洋与大气间的水分交换过程。海洋通过蒸发作用,向大气提供水汽。大气中的水汽在适当条件下凝结,并以降水的形式返回海洋,从而实现大气与海洋的水分交换。海洋的蒸发量与海水温度密切相关,一般来说,海水温度越高,蒸发量越大。因此,低纬度海区和有暖流流经的海区,海面蒸发旺盛,空气湿度大,降水也较丰富,海洋与大气间的水分交换也较为活跃。如下图所示。
(2)海洋与大气间的热量交换过程。海洋吸收了到达地表太阳辐射的大部分,并把其中85%的热量储存在海洋表层。海洋再通过潜热、长波辐射等方式把储存的太阳辐射能输送给大气。可以说,海洋是大气最主要的热量储存库。海洋向大气输送的热量受海洋表面水温的影响,水温高的海区,向大气输送的热量也多。如下图所示。
(3)海洋对大气温度的调节作用。由于比热容的影响,海洋对热能反映表现为吸热较慢,增温较缓,放热较慢,降温也较缓。海洋对大气温度起着显著的调节作用;而大陆比热容比海洋小,陆地吸收太阳辐射热能后,分子传导速度缓慢,热能只能下传到地面以下的浅薄层中。陆地对热能反映表现为吸热很快,增温也快,放热迅速,降温也迅速。陆地对大气温度的调节作用小,以致气温的日较差、年较差比海洋大。如下图所示。
2.海—气相互作用对水热平衡的调节过程
在海—气相互作用过程中,海洋主要通过向大气输送热量来影响大气运动,大气运动主要向海洋提供能量,改变洋流及重新分配海洋的热含量,构成了一个互相制约的体系。分析这个系统时,可按“过程—结果—活跃区”的思路进行。(1)为什么说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是维持全球水热平衡的基础?(2)为什么全球的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的运动方向基本相同?
提示:(1)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可以驱使着水分和热量在不同地区间传输,从而使地球上的水分和热量保持平衡。(2)大气运动通过风力吹拂海面,把动能传递给海洋,促使海水运动,海—气通过长期的相互影响,并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形成了运动方向基本一致的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
典例剖析读海—气相互作用模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表示海—气相互作用中水分交换的是(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海洋是大气中水汽的主要来源,下列海区为大气提供水汽最多的是( )A.低纬度海区B.中纬度海区C.高纬度海区D.中高纬度海区答案:(1)C (2)A
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图中海—气水分的交换是通过蒸发、降雨环节实现的,对应图中③④。第(2)题,由图可知,海水通过蒸发不断向大气输送水汽。低纬度海区表层水温高,蒸发量大,向大气提供水汽最多。
学以致用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源源不断地从低纬度向高纬度输送热量。下图表示北半球向北的热量输送随纬度的变化。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引起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输送热量的根本原因是( )A.海陆热力差异B.海陆分布和地球运动C.气压带季节性移动D.太阳辐射和地球运动(2)曲线①②③代表的热量输送分别是( )A.大气输送、总热量输送、海洋输送B.海洋输送、总热量输送、大气输送C.大气输送、海洋输送、总热量输送D.海洋输送、大气输送、总热量输送答案:(1)D (2)B
解析:第(1)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引起大气环流的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大洋环流的主要动力是大气环流,风向和洋流均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第(2)题,总热量输送数值应最大,对应②曲线;北半球中纬度地区盛行由低纬度吹向高纬度的西南风,西南风源源不断地将热量输往高纬度,这里大气环流向北输送的热量最多,故③为大气输送。
二 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
重难归纳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
方法归纳 图解厄尔尼诺现象的形成及影响
拉尼娜是西班牙语“小女孩”的意思,与厄尔尼诺现象相反,指赤道附近中东太平洋海面温度异常下降的现象,表现为赤道附近中东太平洋明显变冷,同时也伴随着全球性气候变化。拉尼娜现象总是出现在厄尔尼诺现象之后。(1)什么是拉尼娜现象?(2)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的关联性在哪里?提示:(1)拉尼娜是指赤道附近中东太平洋海面温度异常降低的现象(与厄尔尼诺现象正好相反),是热带海洋和大气共同作用的产物。(2)拉尼娜现象一般发生在厄尔尼诺现象之后。
典例剖析在热带太平洋东岸(南美大陆西岸)和西岸(澳大利亚大陆东岸)之间存在着一个纬向大气环流系统,被称为“沃克环流”。下图为“沃克环流”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沃克环流”中大洋东西两岸气流垂直运动方向不同的原因是( )①大洋西岸大气受表层暖海水影响大 ②大洋西岸纬度较低,气温高 ③大洋东岸受陆地干冷气流影响大 ④大洋东岸大气受底层冷海水影响大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在甲气流势力较弱的年份( )A.澳大利亚东岸易发生火灾B.秘鲁渔场渔获量增加C.南赤道暖流势力增强D.印度尼西亚洪涝灾害加剧答案:(1)B (2)A
解析:第(1)题,太平洋东岸(南美大陆西岸)有上升补偿流,受上升冷海水影响,气温低,气流下沉,而太平洋西岸(澳大利亚大陆东岸)有暖流流经,大气受热,气流垂直上升,①④正确;大洋东西两岸纬度没有差别,②错误;发生“沃克环流”的海区纬度低,受陆地干冷气流影响不大,③错误。第(2)题,由材料可知,图中甲为热带太平洋东西两岸之间大气环流的组成部分,其气流为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当东南信风势力较弱时,秘鲁寒流减弱,上升补偿流减弱,营养盐类减少,渔获量减少;澳大利亚东侧暖流势力减弱,上升气流变弱,降水减少,容易发生火灾;东南信风势力减弱,南赤道暖流势力减弱;太平洋西岸降水减少,印度尼西亚多发生旱灾。
学以致用表层海水温度与大气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关系。下图为1950年至1990年赤道南部东太平洋表层海水温度与大气之间的相关性。表层海温距平是指该海区表层海水温度与多年平均值的差值。SOI值距平是指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赤道低压之间的气压差与多年平均值的差值。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SOI值距平低时,副热带高压弱,海面温度低B.SOI值距平低时,副热带高压强,海面温度高C.SOI值距平高时,信风势力强,海面温度低D.SOI值距平高时,信风势力弱,海面温度高(2)当SOI值距平为负且数值较大时,南美秘鲁沿岸( )A.寒流增强B.降水偏少C.渔业增产D.洪涝灾害增加答案:(1)C (2)D
解析:第(1)题,由“SOI值距平是指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赤道低压之间的气压差与多年平均值的差值”可知,SOI值距平低时,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赤道低压之间的气压差小,副热带高压弱,东南信风减弱;SOI值距平高时,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赤道低压之间的气压差大,副热带高压强,东南信风增强;读图可知,SOI值距平低时,表层海温距平高,结合材料中表层海温距平的定义可推知,SOI值距平低时,海面温度高,反之海面温度低。第(2)题,当SOI值距平为负且数值较大时,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赤道低压之间的气压差小于多年平均值,信风势力弱,出现厄尔尼诺现象。因此南美秘鲁沿岸秘鲁寒流减弱,降水增多,渔业减产,洪涝灾害增加。
下图为大西洋部分海区年平均每日从海洋输入大气的总热量分布图。读图,完成第1~3题。
1.该等值线分布图反映的是 两者之间的热量补给关系。( ) A.太阳和陆地B.海洋和大气C.太阳和大气D.太阳和海洋2.图中A处的值可能是 ×0.484 W/m2。( ) A.230D.903.图中A海区表层海水热量的直接来源是( )A.太阳辐射B.洋流C.陆地D.大气答案:1.B 2.A 3.B
解析:第1题,据题意可知,图中曲线表示的是海—气热量传递关系的分布图。第2题,A处于200×0.484 W/m2闭合等值线区域内部,而200×0.484 W/m2等值线两侧为150×0.484 W/m2等值线,因此可判断A处的数值范围为200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教案配套ppt课件,共5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自主梳理•探新知,异常升高,异常降低,合作探究•释疑难,素养培优•提技能,课堂小结•梳脉络,随堂巩固•测达标,亚马孙平原及附近海域,秘鲁西北部及其附近,太平洋中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第四章 水的运动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教课ppt课件,共4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中东部,温润多雨,干燥少雨,热量交换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地理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教学演示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基础清单,沉积物,大气环流,热量库,②厄尔尼诺现象,秘鲁寒流,3影响,名师助学,海气之间的水热交换,情境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ed4b79351ae3a39596034d4bbb94b74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