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检测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含答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51923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三单元检测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含答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51923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三单元检测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含答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51923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三单元检测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第三单元检测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含答案),共22页。
第三单元 单元检测
一、选择题
1.下列课文相关解说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峡》——郦道元——《水经注》——写景动静结合,富有情趣。
B.《记承天寺夜游》——苏轼——被贬黄州期间——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
C.《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中宰相”——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与知音共享美景的得意之感。
D.《与朱元思书》——吴均——南朝齐梁文学家——写景、抒情融为一体。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孜孜不倦 天姿聪颖 滥加粗暴
B.文采藻饰 读书费时 纵观统筹
C.明辨是非 高谈阔论 仔细揣磨
D.开券有益 独到见解 豁然贯通
3.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游记,状写名山大川,惊湍飞瀑,晴湖雪?,乃至亭台池榭,美不胜收。
②因此,游记小品,是最具个人风采的美文。
③游记小品,堪称文苑奇葩
④陶弘景在南朝游记小品名作《答谢中书书》中云:“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⑤小品,独抒性灵,信笔挥洒,自由书写,文极简洁而意味隽永,情思摇曳,韵趣天然。
A.①②③④⑤ B.③④①⑤② C.⑤③④①② D.⑤①③④②
二、句子默写
4.根据提示填空。
(1)__________,将以遗所思。(《庭中有奇树》)
(2)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3)_____________________?松柏有本性。(刘桢《赠从弟》)
(4)乱花渐欲迷人眼,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5)曹植在《梁甫行》中借家园荒芜、动物出没的景象抒发对下层百姓困苦生活的同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王维在《使至塞上》中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沙漠景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名句积累。
(1)牧人驱犊返,____________。(王绩《野望》)
(2)__________,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3)“乡土情结”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现象。请默写出体现游子怀恋故土、思念家乡的古诗文名句。(课内外均可)。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综合性学习
6.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上七年级的小娟抱着创“文明班级”的愿望参与竞选班长,她原以为自己两次考试成绩都比竞争对手小陆高出10多分,班长一职非她莫属。可是竞选结果出乎她的意料,她比小陆少10多票。回到家里,小娟红红的眼睛引起了邻居小丽和小英的注意。了解了缘由后上八年级的小丽首先说:“小娟妹,这有啥哭的?我在初一时竞选班长不也落选了吗?后来一想,做班长要多做事,耽误时间,不做也罢,成绩领先最要紧,所以我一点也不伤心。别哭了,好吧?”小丽这段话不仅没有劝得了小娟,反而使她抽泣起来,显出更伤心的样子。
(1)小丽的劝说为什么反而使小娟更伤心?
(2)如果你是八年级学生小英,接下来你会怎么劝说小娟?请简述劝说的理由。
7.大自然中的四季风景,千姿百态,美不胜收。文远中学举行“投身自然,感受四季”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加这个活动,并完成下面的题目。
(1)为了激发大家对自然美景的讴歌,有的同学写了上联,请对出下联。
上联:满地花阴风弄影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写一个词语或短语表明你的观点,表达你对季节美景的鉴赏。从夏、秋、冬中选择,详细述说季节美在何处,请用简洁的文字表达出来。
______________的(夏 秋 冬)天最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描绘的文字中表达的观点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所以请你再写两个句子。要求:根据画线句子的写法,仿写句子;必须围绕在上面表明的观点;文字要简洁。
夏天,蓬蓬勃发,各种庄稼在暑气的蒸腾下奋力拼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语言表达
8.某校在学校礼堂举行“文明美德伴我成长”的主题演讲比赛。比赛进行到一半时,不少同学在下面讲小话,影响了会场秩序。小华作为演讲比赛的主持人,对大家说:“ ”说完后,会场立刻安静了下来。小华对大家说了什么话?请写在下面。
9.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当前,我们的国家正进行着伟大的社会变革,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太阳很亮,但有些角落又很暗;前行的大潮激流勇进,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真与假同在,善与恶并行,美与丑互映;我们的人民,激情澎湃地创造着历史,②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艺术创作者,我们有责任表现这一切,要自觉地贴近、逼近乃至融入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伟大活动,以他们真实的生活为中心,勇敢地抨击假恶丑,大力地弘扬真善美。
10.在下面一段文字划线处补写恰当语句,使整段文字语义完整、连贯。
茎腐病是危害兰花最厉害的病害,兰花一旦被感染,如处置不当轻则满盆枯死,_______,以至于人们把茎腐病称为兰花的癌症、养兰杀手。实践证明防治兰花茎腐病,_________,对症下药,还是有办法的。
11.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在我国文学史上,唐诗流传数量最多、影响最广。这是什么原因呢?在唐之前,也有《离骚》等优秀诗作,但诗的语言过于文人化,口语化程度不高,能被完整记住、广为流传的名篇名句却不多。唐代诗歌语言出现了一个巨大变化,诗歌的平民化和口语化程度大大改善。朗朗上口,易记易背。唐诗流传甚广,还有另一个重要的原因,_____.唐诗中多七言律诗、五言律诗、七言绝句、五言绝句等格律诗。格律化的运用,大大增加了诗歌的节奏感,便于记诵。因此,唐诗流传既多且广,至今不衰。
(1)材料中画线句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2)在上面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五、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念无与为乐者 念:___________
(2)怀民亦未寝 寝:___________
(3)相与步于中庭 步:___________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___________
13.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15.这篇文章运用了什么手法?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三峡》)
16.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至于夏水襄陵 襄:
(2)沿溯阻绝 溯:
(3)虽乘奔御风 奔:
(4)属引凄异 属引:
17.翻译下面的句子。
(1)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18.发挥你的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清荣峻茂”所呈现出的画面。
19.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素湍绿潭,回清倒影”通过“回清倒影”写出了水的清澈;通过“素湍绿潭”写出了水的静态和动态。
B.“悬泉瀑布,飞漱其间”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富有韵律。
C.“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该句运用工整的句式,写出了秋季三峡的景色特征,表现了三峡景色的凄婉美。
D.“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该句从侧面烘托了山的高耸。
六、翻译
20.课内文言文翻译
(1)或王命急宣( ) (2)乘奔御风( )
(3)良多趣味( ) (4)一百许里( )
(5)四时俱备( ) (6)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7)任意东西( ) (8)负势竞上( )
七、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一】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峰,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郦道元的《三峡》)
【二】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选自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
2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清:回清倒影 清流见底
B.自:自非亭午夜分 自康乐以来
C.绝:绝?多生怪柏 哀转久绝
D.见:不见曦月 清流见底
22.把语段(一)和(二)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②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3.根据课文理解填空。
【一】文采用_____结构行文,先后给人以山高、水急、趣多、凄清的美感;【二】文采用_____结构行文,使读者对山川景物产生完整的印象,突出山川景色的秀美。两文都是写景散文,都做到了情景交融,都直接抒发了_______之情。
24.两文都提到了“猿鸣”,各有什么作用?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①。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②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③。仁智所乐,岂徒语哉!
(吴均《与顾章书》)
【注释】①薜(bì)萝:薜荔与女萝,皆为香草。后人常以薜萝为隐者服饰。②英英:同“嘤嘤”,形容虫鸟动物等的鸣叫和谐动听。③办:具备。
2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山川之美 实是欲界之仙都
B.遂葺宇其上 择其善者而从之
C.既素重幽居 可以调素琴
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邑人奇之
26.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2)英英相杂,绵绵成韵。
27.赏析下面的句子。
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
28.【甲】【乙】两文画线句表现出两位作者怎样的处世态度?对他们的这种处世态度,你是如何看待的?
八、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泰山
梁衡
①我曾游黄山,却未写一字,其云蒸霞蔚之态,叫我后悔自己不是一名画家。今我游泰山,又遇到这种窘态。其遍布石树间的秦汉遗迹,叫我后悔没有专攻历史。呜呼,真正的名山自有其灵,自有其魂,怎么用文字描述呢?
②我是乘着缆车直上南天门的。天门虎踞两山之间,扼守深谷之上,石砌的城楼横空出世,门洞下十八盘的石阶曲折明灭直下沟底,那本是由每根几吨重的大石条铺成的四十里登山大道,在天门之下倒像一条单薄的软梯,被山风随便吹挂在绿树飞泉之上。门楼上有一副石刻联:“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阶崇万级,俯临千嶂奇观。”我倚门回望人间,已是云海茫茫,不见尘寰。入门之后便是天街,这便是岱顶的范围了。天街这个词真不知是谁想出来的。云雾之中一条宽宽的青石路,路的右边是不见底的万丈深渊,填满了大大小小的绿松与往来涌动的白云。路的左边是依山而起的楼阁,飞檐朱门,雕梁画栋。其实都是些普通的商店饭馆,游人就踏着雾进去购物,小憩。不脱常人的生活,却颇有仙人的风姿,这些天上的街市。
③渐走渐高,泰山已用她巨人的肩膀将我们托在凌霄之中。极顶最好的风光自然是远眺海日,一览众山,但那要碰到极好的天气。我今天所能感受到的,只是近处的石和远处的云。我登上山顶的舍身崖,这是一块百十平方米的巨石,周围一圈石条栏杆,崖上有巨石突兀,高三米多,石旁大书瞻鲁台,相传孔子曾在此望鲁都曲阜。凭栏望去,远处凄迷朦胧,不知何方世界,近处对面的山或陡立如墙,伟岸英雄,或奇峰突起,逸俊超拔。四周怪石或横出山腰,或探下云海,或中裂一线,或聚成一簇。风呼呼吹过,衣不能披,人几不可立,云急急扑来,一头撞在山腰上就立即被推回山谷,被吸进石缝。头上的雨轻轻洒下,洗得石面更黑更青。我曾不止一次地在海边静观那千里狂浪怎样在壁立的石岸前撞得粉碎,今天却看到这狂啸着、似乎要淹没世界的云涛雾海,一到岱顶石前,就偃旗息鼓,落荒而去。难怪人们尊泰山为五岳之首,为东岳大帝。一般民宅前多立一块泰山石镇宅,而要表示坚固时就用稳如泰山。至少,此时此景叫我感到泰山就是天地间的支柱。这时我再回头看那些象征坚强生命的劲松,它们攀附于石缝间不过是一点绿色的苔痕;看那些象征神灵威力的佛寺道观,填缀于崖畔岩间,不过是些红黄色的积木。倒是脚下这块曾使孔子小天下的巨石,探于云海之上,迎风沐雨,向没有尽头的天空伸去。泰山,无论是森森的万物还是冥冥的神灵,一切在你的面前都是这样的卑微。
④这岱顶的确是一个与天对话的好地方。各种各样的人在尘世间活久了,总想摆脱地心的引力向天而去。于是他们便选中了这东海之滨、齐鲁平原上拔地而起的泰山。泰山之巅并不像一般山峰尖峭锐立,顶上平缓开阔,最高处为玉皇顶。玉皇顶南有宽阔的平台,再南有日观峰,峰边有探海石。这里有平台可徘徊思索,有亭可登高望日,有许多巨石可供人留字,好像上天在它的大门口专为人类准备了一个进见的丹墀,好让人们诉说自己的心愿。我看过几个国外的教堂,你置身其中仰望空阔阴森的穹顶,及顶窗上射进的几丝阳光,顿觉人的渺小,而神虽不可见却又无处不在,紧攥着你的魂灵。但你一出教堂,就觉得刚才是在人为布置好的密室里与上帝幽会。而在岱顶,你会确实感到“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选自《时文选粹》)
29.简要概括文章内容。
30.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第③段画线的句子。
31.“这岱顶的确是一个与天对话的好地方。”为什么说岱顶是“一个与天对话的好地方”?
32.结合文本内容和下面两句诗,探究泰山被尊为“五岳之首”的原因。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九、作文
33.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感谢上苍,给我们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因为它,我们看到母爱如涓涓细流,父爱如伟岸高山;因为它,我感受到家乡的淳朴美丽,四季的如诗如画;因为它,我领略诗词歌赋的典雅,风流人物的潇洒……
请以“我眼中的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2)自选文体;(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34.作文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娇弱的小草感谢大树替它遮风挡雨,挺直的大树感谢小草替它衬托伟岸;美丽的鲜花感谢大地哺育了它的芳香,辽阔的土地感谢鲜花为它装点希望;涓涓小溪感谢大海容纳抚爱了它,无边的大海感谢小溪为它增添了广阔与神秘。
我们拥有一个美丽的世界,她无私地给予了我们许多,友情,亲情,……只是我们太忙碌,匆匆来去,为学习,为工作,为事业,为家庭,为金钱,为名声,我们不懂珍惜,忽略太多,舍弃太多,蓦然回首时,才发现行囊空空。
请根据以上材料,选择一个角度构思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十、填空题
35.美国记者_______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大迁移”是指______,此书又名_______。
参考答案:
1.D
【解析】
【详解】
ABC。正确;D.有误,吴均是南朝梁文学家。故选:D。
2.B
【解析】
【详解】
A.有误,“天姿聪颖”写作“天资聪颖”;B.正确;C.有误,“仔细揣磨”写作“仔细揣摩”;D.有误,“开券有益”写作“开卷有益”。故选:B。
3.B
【解析】
【详解】
阅读文段可知,这是有关“游记小品”的文段。③句首先指出“游记小品”,引出下文,故置于首位。④句举出从陶弘景的名句引出下文“山川之美”美文。①⑤两句分别从“游记”和“小品”两个不同文体特点入手,介绍其文学魅力。②句“因此”是提示性信息,对以上文句进行总结。所以正确顺序应为:③④①⑤②。故选:B。
4. (1)攀条折其荣 (2)芳草萋萋鹦鹉洲 (3)岂不罹凝寒 (4)浅草才能没马蹄 (5)柴门何萧条 狐兔翔我宇 (6)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
5. 猎马带禽归 征蓬出汉塞 示例一: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解析】
【详解】
特别注意以下字词容易写错:征蓬、日暮、乡关、怜等。
6.(1)小丽所说的“做班长要多做事”的错误观点不能得到小娟的认同,“不做也罢”的话语反而触到了小娟的痛处,导致劝说失败。
(2)示例:“说来真巧,我上初一时也曾落选,当时也很难过,也曾偷偷地哭过。后来我特别注意发现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并努力改掉自己的缺点。一个学期后,我又参加竞选,终于被选上了。小娟,听我说,现在不是难过的时候,要相信,付出总有回报!”
理由:不回避以前“偷偷地哭”的经历,道出了两人之的“同”,拉近了两人之间的距离;劝说中融入了积极的人生理念。
【解析】
【详解】
(1)本题考查劝说词的分析。小丽所说的“做班长要多做事,耽误时间,不做也罢”与小娟“抱着创‘文明班级’的愿望参与竞选班长”的初衷不同,两人志不同道不合;小娟说的“成绩领先最要紧”也与小娟“自己两次考试成绩都比竞争对手小陆高出10多分”的现状不符;因而小丽的安慰不仅不会引发小娟的共鸣,反而引起了她的更加伤心。小丽的劝慰没有针对性,缺少了解,缺少共情。
(2)本题考查劝说词的应用。
示例:小娟,班长的竞选绝不仅仅靠成绩。我以前也认为只要成绩好就能当上班长,为此也哭过一顿鼻子呢。不过,后来我想开了。大家不选我肯定有我做的不好的地方,而这恰恰是当班长必须的。现在,我们要做的是找到这些不足,加以改正。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下一次,再竞选班长,是不是就可以手到擒来了?你看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加油,你也行的!
理由:分析现状,找到原因,引导小娟积极向上,正视自己的问题,又用自己的经历引发她的共鸣。
7. (1)示例1:一亭山色月窥人。示例2:漫天月光云遮颜。 (2)蓬蓬勃发 夏 你看那挑着片片绿叶的豆苗,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地瓜秧,那朝天举喇叭筒的玉米,无不迸发出旺盛的生命力。 (3)在烈日的曝晒下用劲冲刺 在风雨的冲击下越发坚强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1)考查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对联书写格式:①字数相等,断句一致。②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③位置相同,词性相对。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④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本题在拟写下联时要围绕着“投身自然,感受四季”这一主题,运用描写自然的内容作对。(2)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从“夏、秋、冬”三个季节中任意选择一个季节,抓住季节的特点,表达美的感受即可。(3)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仿写时应做到以下几点:①句式一致。要分析例句的结构特点,把例句中每一句话分割成几部分,确定保留与变化部分。②修辞相同。如果所给例句运用了某种修辞,仿写的句子一定要与例句所使用的修辞相同。③字数大体相等。仿写时字数要尽可能与所给例句一样多。④语意连贯。所写句子要符合整段文字的内容,感情色彩、语体风格应保持一致。本题作答要采用“在……下……”这样的格式进行仿写来突出“庄稼”的特点。
【点睛】
仿写句子原则是:既要做到“形似”,又要做到“神似”。形似——结构、修辞、关联词等方面的相同或相近;神似——语境契合、格调高雅、思想健康、努力创新。
8.示例:同学们,今天演讲的主题是“文明美德伴我成长”,讲文明要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请大家尊重选手,认真倾听,相信大家能够经得起检验
【解析】
【详解】
劝说的语言,注意首先要有称呼,然后结合本次主题委婉含蓄地劝说。表达目的明确,语言得体,意对即可。
9. 但同时又有各式各样的沉渣泛起 同时也背负着历史的重负
【解析】
【分析】
【详解】
答题思路:补充句子时要结合前后文,考虑句子的内容和句式。
(1)结合“太阳很亮,但有些角落又很暗”可知,逗号前后的两句话是转折关系,结合分号可知,分号前后两个句子在内容上具有相似性,故要补充的句子和“前行的大潮激流勇进”是转折关系,内容上要突出大潮激流勇进的情况下有不好的现象,故可补充句子:但同时又有各式各样的沉渣泛起。
(2)结合“真与假同在,善与恶并行,美与丑互映”可知,这里突出的是好坏两个方面,“激情澎湃地创造着历史”是突出好的一面,后面要补充这一句则要体现另一个面,突出历史的压力,故可补充句子:同时也背负着历史的重负。
10. 示例:①重则危及整个兰苑的兰花 ②只要搞清其起因、症状及发病规律
【解析】
【详解】
考查根据语境补齐句子。
第一空:根据前文的“轻则……”可知此空应为“重则……”的格式。分析语意,茎腐病是最厉害的病害,如果严重了,感染一盆花,这盆花就会满盆枯死,如果感染了整个花圃里的花,那么所有的兰花就会枯死。这是最为严重的后果。可拟写为:重则危及整个兰苑的兰花。
第二空:分析语义,防治某种疾病,需要明确病的起因,发病时的症状以及发病的规律,这样才能做到有针对性的施治,解决问题。可拟写为:只要搞清其起因、症状及发病规律。
意近即可。
11.(1)把“改善”替换为“提高”(2)就是诗歌的格律化
【解析】
【详解】
(1)考查病句修改的能力。该题属于词语搭配不当,程度应该用“提高”。
(2)考查补写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要注意补写后的句子与语段内容要贴切,语意要连贯,逻辑要严密,语句要通顺。文段前半部分指出唐诗的一个特点是口语化、平民化,并且读来朗朗上口,易于记住;后半部分提出唐诗的广为流传取决于格律诗的广泛出现,故空白处可以填写“格律诗的普及”。
12. 考虑、想到 睡觉 散步、漫步 只是
1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4.(月光下)庭院的地面像积满了水一样澄澈透明,水里(好像)还有水藻荇菜交相错杂,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而已)。
15.借景抒情;流露出作者被贬谪后的悲凉,失意的落寞,自我排遣的达观,还有悠闲赏月的欣喜。
【解析】
【分析】
选自《东坡志林》 作者:苏轼 年代:宋
12.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实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其中要特别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现象、一词多义的理解。
13.本题考查学生给文言句子断句的能力。划分古诗文的朗读节奏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划分,要考虑意义上是否恰当,有没有把意义划破。总之,要灵活掌握,具体分析。划好之后仔细读一读,看看是否顺口、顺畅。
14.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就可以拿满分了。这句话运用了两个比喻的修辞,翻译的时候注意本体和喻体要准确。
点睛:翻译语句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1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写作手法的理解能力。首先仔细阅读文章,在正确理解字词意思的基础上翻译全文,再理解表现手法。本文描写了月夜美景,借景抒情,流露出作者被贬谪后的悲凉,失意的落寞,自我排遣的达观,还有悠闲赏月的欣喜。
16.(1)升到高处(2)逆流而上(3)这里指飞奔的马(4)接连不断
17.(1)如果不是在正午或半夜,就看不见太阳或月亮。(2) 空旷的山谷传来猿鸣的回声,声音悲凉婉转,很久很久才停止。
18.示例:每当春冬之际,三峡的景象格外美丽,江水清澈,鱼儿在其中欢唱;树木茂盛,不受拘束,任意生长;山势高耸,青草茂盛,色彩鲜艳,生机勃勃。
19.B
【解析】
【分析】
选自《水经注》 作者:郦道元 年代:北魏
16.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实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其中要特别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现象、一词多义的理解。
17.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若”是如果的意思,“亭午”是正午的意思,“绝”是停止、消失的意思。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18.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理解能力。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理解句子的意思,在结合文章内容画面的内容。“清荣峻茂”意思是“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根据意思描绘画面即可。
19.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在能够翻译全文的基础上对段落的内容、人物的品质性格、情节之间的关系、写作的思路都要有一个清楚地认识的分析。B项中“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没有使用对偶的修辞。
20. 有时 奔驰的快马 甚,很 左右 四季 参与,这里有欣赏、领略之意 向东、向西 凭借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奔”,词类活用,动词作名词,奔驰的快马; “与”,参与,这里有欣赏、领略之意。“东西”,词类活用,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东、向西。
21.D
22.①即使骑着奔驰的快马,驾着风,也不如船行的快啊。
②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23. 总分, 总分总, 祖国奇山异水美景的喜爱与赞美。
24.《三峡》中猿鸣渲染秋天萧瑟凄凉的气氛。《答谢中书书》中猿鸣渲染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热闹气氛。
【解析】
【分析】
21.
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清波\清澈;
B.如果\从;
C.极高的\消失;
D.看见\看见故;
选:D。
22.
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①重点词语:虽,即使。奔,飞奔的马。句意:即使骑着奔驰的快马,驾着风,也不如船行的快啊。
②重点词语:未复,再也没有。与,参与,这里指欣赏。句意: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23.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和主旨的理解掌握。细读两文,然后疏通文意后可知,甲文为总分结构,第一段总写三峡山水的特点,然后以季节为序,细致描写三峡美景。表现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与赞美之情。乙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写。然后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了山水之美。最后再次总结,与首句相呼应,所以结构是总分总,同样表达了作者对山川之美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24.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需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结合甲文内容可知,三峡的秋天的特点是凄凉,描写猿鸣是为了渲染三峡秋天萧瑟凄凉的气氛;结合乙文内容可知,主要表现山川之自然美,文中写猿啼也是为了表现作者心情的愉悦,表现一种生机勃勃的氛围。
【点睛】
参考译文:
【一】在七百里长的三峡中,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中间没有空缺的地方。重重叠叠的山峰像屏障一样,遮住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到了夏天,江水漫上两岸的丘陵的时候,顺流而下和逆流而上的船只都被阻隔了。如果有时皇上的命令要紧急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骑着奔驰的快马,驾着风,也不如船行的快啊。每到春季和冬季,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高山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悬挂着的瀑布冲荡在岩石山涧中,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有许多趣味。每到秋雨初晴、降霜的时候,树林山涧一片清凉寂静,经常有猿猴在高处长啸,叫声不断,声音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了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所以打鱼的人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二】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25.A
26.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各色各样的花朵相互参杂,交相映辉,绵绵不断,就像是一曲美妙的韵律。
27.该句调动视觉、听觉,抓住石门山色彩、声音等,生动形象地展现出石门山山峰陡峭、洞穴幽深、溪水清越、动物欢悦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山川自然的热爱之情。
28.示例:画线句体现了两位作者远离尘俗,洁身自好的处世态度。我认为他们乐山乐水,挣脱尘网,拥有高洁的品性、宽广的胸襟、超凡的气度,是常人所不能及的。
【解析】
【分析】
【乙】文参考译文:
我去年因病辞官,正准备隐居。梅溪的西面,有一座石门山,阴森陡峭的石壁与天上的云霞争高,独立的山峰遮挡了太阳。幽深的洞穴蕴含着云雾,深谷小溪积聚着翠绿。蝉鸣鹤叫,水声潺潺,猿猴啼叫。各色各样的花朵相互参杂,交相映辉,绵绵不断,就像是一曲美妙的韵律。我既然向往隐居,于是就在山上盖了间房屋。有幸的是有很多菊花,旁边又有很多竹子。山谷中出产的,在这里都有。佳山秀水为仁人志士所喜爱,非虚妄之语。
2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一词多义这一考点的掌握情况。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A项“之”都是结构助词“的”的意思。
26.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27.本题考查学生对景物描写的感官角度的分析。景物呈现出的颜色、形态、声响、气味等方面特有的变化,可以通过眼、耳、鼻、舌、身等感官去观察、体会,这样,才能抓住景物特征,要结合具体的描写来进行分析。这句话运用视觉、听觉,抓住石门山色彩、声音等,生动形象地展现出石门山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山川自然的热爱之情。
28.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哪里。仔细阅读两文画线句,两句话都体现了两位作者远离尘俗、洁身自好的处世态度。然后在深入把握文章主旨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阅读体验、阅读感受来谈看法。
29.文章通过记叙“我”直上岱顶,俯察仰观,天人对话,直言泰山之雄伟,尽抒生命之尊贵。
30.画线的句子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描绘细腻,突出了山的陡峭,峰的奇突,石的怪异,风的猛烈,云的迅疾。
31.①岱顶海拔高,离天较近。②玉皇顶上有平台,可供人思索。③顶上有巨石,可供人留字与天交流。④顶上有丹墀,可供人向天诉说心愿。
32.①泰山山势突兀挺拔,高峻巍峨,能给人“一览众山小”的感觉。②泰山安稳厚重,坚固稳定,仿佛“天地间的支柱”。③泰山气势磅礴,森森的万物、冥冥的神灵,在它的面前都显得很卑微。④泰山常被人们看作是崇高、伟大的象征,成为中华民族的骄傲。(任答两点即可)
【解析】
29.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从文章第②段的“我是乘着缆车直上南天门的。……天门虎踞两山之间……入门之后便是天街”可概括出,我直上天门,赏天门,观天街,在泰山之巅感受山之雄伟;从第③段的“我登上山顶的舍身崖”和第④段的“这岱顶的确是一个与天对话的好地方”可概括出,我在山顶与天对话;“这里有平台可徘徊思索,有亭可登高望日,有许多巨石可供人留字,好像上天在它的大门口专为人类准备了一个进见的丹墀,好让人们诉说自己的心愿”,写我感受生命之尊贵。
30.
本题考查句子赏析。写近处对面的山“或陡立如墙”,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四周怪石“或横出山腰,或探下云海,或中裂一线,或聚成一簇”是运用了排比;“云急急扑来,一头撞在山腰上就立即被推回山谷”,则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而又具体地写出了山的陡峭,石的怪异,风的猛烈,云的迅疾。
31.
本题考查语段内容概括。从“各种各样的人在尘世间活久了,总想摆脱地心的引力向天而去。于是他们便选中了这东海之滨、齐鲁平原上拔地而起的泰山”可知,泰山高峻挺拔,离天近;从“这里有平台可徘徊思索,有亭可登高望日,有许多巨石可供人留字,好像上天在它的大门口专为人类准备了一个进见的丹墀,好让人们诉说自己的心愿”可知,这里有许多的便利条件,可满足人与天交流的愿望。
32.
文章内容概括内容探究。从④段的“各种各样的人在尘世间活久了,总想摆脱地心的引力向天而去。于是他们便选中了这东海之滨、齐鲁平原上拔地而起的泰山”可知,泰山高峻挺拔,能给人“一览众山小”的感觉;从第③段的“这狂啸着、似乎要淹没世界的云涛雾海,一到岱顶石前,就偃旗息鼓,落荒而去。……此时此景叫我感到泰山就是天地间的支柱”可知,泰山是天地间的支柱;从第③段的“泰山,无论是森森的万物还是冥冥的神灵,一切在你的面前都是这样的卑微”可知,泰山气势磅礴,其余万物都显得卑微渺小;这岱顶是一个与天对话的好地方,是崇高、伟大的象征。
33.范文:
我眼中的月亮
月亮离地球的距离其实并没有改变,但它在我眼中,却愈行愈远。
童年时,月亮曾离我是那样近。
那时,我住在祖父的院子里,矮院墙围起一棵老桂树,树尖衔着枚圆月亮。圆月里,还有婆娑的桂影轻轻摇曳。
祖父总是知道关于月亮的许多事,他常与我讲,嫦娥为了保护神药是如何飞上天宫的,桂树又是怎样被砍了千年而不倒的。见我脸上有惊异的神色,他的神采便更加飞扬,眉毛都似乎要飞上天了。他也会和我说些“用手指着月亮,半夜会被咬耳朵”之类吓小孩的话。见我被吓得只敢用余光瞥月亮时,他又毫不掩饰地大笑起来,脸上有着几分与年龄不大相符的调皮神情。夜空中,总有那么一颗星星紧挨着月亮,就像是我粘着祖父一般。我常想,我一定要一直依偎在祖父身旁,看着他额上如老桂树年轮一般的痕迹,一点一点变深……
那时月亮离我多近啊!近到仿佛可以望见月宫中的琼楼玉宇,看清那棵怎样也砍不倒的老桂树,洒落了一地的桂花。月亮似乎伸手就可以触到,那么凉、那么滑,又被露水打湿,一不小心,就从手中溜走了。
院里,留着满院清香,一地金黄的桂花。
上学时,夜中不寐,我常推窗起坐。城市里的楼房高,月亮也变高了。祖父此时也该望着月亮吧。记得与祖父分别时,他同往常一般笑意吟吟,只留一句: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坚持啊!
我定睛望着,视线渐渐模糊,朦胧间,看见月中有个清影正自起舞,如惊鸿,似飞练。待想看真些,夜却深了。月亮悄然西沉,只留下冰冷的香气,似缥缈的桂花香。
看来今后,是再也见不到嫦娥了呢。
再后来,祖父就无声无息地消失了。我宁愿说他消失了,仿佛这样,他就不会渐渐淡出我的生活,直至找不到半点踪迹。回到从前那个院里,我望着空中的月亮,倏然发现,月亮如今那样远,如冰轮,似玉盘,灿烂华严,不容亲近。从前触手可及的月亮,如今再不复寻。空挂于黑夜中的,是我永不能望、不能及的广寒梦境。
成长是多变的,也许今天还在泥土的温床里,明天就要接受风雨的洗礼。就像是在漫起迷雾的森林里,即使孤独、无助,仍要硬着头皮向前走。我们总要学会如何守着内心的温暖,去笑对外面的世界。就犹如开垦一片满是芒刺的麦田,双手难免会被刺痛,但芒刺除尽后,田野上呈现的又是另一番景象。不管前路有多崎岖,只要走的方向正确,就比站在原地更接近幸福。
眼中的月亮已然越行越远,但我明白它与祖父的意思——向前走,别回头!
【解析】
【详解】
题目是半命题作文。
1.审题补题。“我眼中的”一词说明此文应该写生活中自己观察和发现的美好、新鲜、有趣的事情,并写出事物的独特之处,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如:我眼中的世界、我眼中的亲人朋友、我眼中的名人名著、我眼中的山河景物、我眼中的乡情民风、我眼中的时光、我眼中的幸福、我眼中的秋天、我眼中的诸葛亮……
2.确定内容。“我眼中的”,那么“我”的身份自然是个体真实的你。“眼中的”,表明所写的内容是自己亲眼所见的,或者是自己通过其他途径得来的,包括想像来的。以写自己身边的亲人、同学、朋友,表现他们的思想、品质、性格、特点等;可以写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通过写事来写自己的感受、感悟;也可以侧重写自己身边的情和爱,特别是亲情、友情;也可以写自己身边的景色,比如写自己家乡或学校四季的景色变化,通过写景来表现自己对自然、生活的观察、感受、思考和感悟。可以写军事家、科学家、艺术家等自己所崇拜的名人;也可以写自然界的万事万物,诸如海洋、海军、春天、风光等等;还可以写一些抽象的事物,如礼貌、文明、精神等等。此文应紧扣个人独特的体验和感受,首先写清楚明白什么,然后重点写为什么明白,要写出真情实感。
3.注意细节的安排,这类作文最好以朴实的文字加以表现,从小事中反映大情感,大道理,写出事件的回环曲折,情感色彩饱满,让触动自己的那份情感也触动读者。在写法上,最好使用以小见大的写法、细节描写的方法等突出主题;在表达方式上,应该以叙述为主,合理运用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使文章的主旨得以升华。
4.确定文体,可以写记叙文,也可以写议论文,还可以写抒情散文等,写记叙文更容易出彩。
34.例文:
感谢姥姥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光飞逝,带走的是你的健康;光阴似箭,带走的是你健康的体魄;日月交替,带走的是你的欢乐。但我的感激却从未随时间而消逝……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又是一年丰收季,那株株坚挺的小麦也又让我想起了您——我的姥姥。
光阴回转,朦胧中我仿佛回到了小时候,回到了姥姥的农家小院,那散发着木头清香的家具,那身着干净朴素的姥姥也又一次来到了我的身边。“吁——呦——”田间响起了悠扬的麦哨声,姥姥立即带上我去麦田收麦穗我在姥姥身后开心的活蹦乱跳,姥姥也显得精神抖擞。姥姥握着我的手,姥姥的手粗糙而温暖,饱含着劳动所留下的气息。经过一番“跋涉”,我们到了麦田。这是一番多么别致的海洋,不同与我所见过的宁静的碧海丹霞,那是一片时时刻刻在翻滚着浪涛的金色海洋,而这时的姥姥也蒙上了一层使人愉快的温暖色调。
烈日当空,姥姥带我下到田里,并很快埋入了工作之中。我也劲头十足,工作的十分起劲。不过“新官上任三把火”不一会我的劲头过了,烈日使得我汗流浃背,终于体会到了“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的辛苦。我的腿如灌铅,晕晕乎乎中,我看见姥姥的身影仍在忙碌,这给了我动力--我要向姥姥学习,像她一样能干。“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我又充满了力量,姥姥笑了,我永远忘不了,姥姥笑得是那样淳朴,如同一株闪着金光的小麦。正是因为姥姥我学会了劳动;正是因为姥姥,我懂得了劳动人民的辛苦;正是因为姥姥,我才得到了坚强的意志;正是姥姥,她的教诲让我受益匪浅……
四季更替,金色的浪花永不停歇。日出月下,我对你的感激永不消退……
【解析】
【详解】
本题为材料作文,成功的关键是认真阅读并分析题目中给出的材料,从中得出写作的立意与方向。材料共两段,两段各包含一个立意。第一段多次提到“感谢”,可得出立意:常怀一颗感恩之心,感受生活的美好。第二段“我们不懂珍惜,忽略太多,舍弃太多,蓦然回首时,才发现行囊空空”可得出立意:应懂得珍惜,珍惜自己拥有的一切,并小心珍藏。有两个写作方向,一是写人记事,创作一篇记叙文。如选择“感恩”的主旨,限定为“感恩母爱”,从生活中选取材料,表现母爱的伟大,自然引出自己的感激之心,回报之情,表达真情实感,以真情打动读者。二是议论说理,创作一篇议论文。如选择“珍惜”为论题,首段引出论题或论点,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然后依次论述什么是珍惜,我们要珍惜什么,我们应该怎样珍惜等内容。末段总结全文,得出结论,与首段中的论题或论点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
【点睛】
材料作文,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故材料作文又叫“命意作文”,即出题者已经把作文的“基本中心(意)”提供给考生了。一般来说材料作文由材料和要求两部分组成,材料按形式分,有记叙性材料(故事、寓言等)、引语式材料和图画式材料。材料作文比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更有利于考生发挥自己的作文水平。考生可以通过自己对材料的理解和解读,选择适合自己的文体进行写作。
35. 埃德加•斯诺 长征 《西行漫记》
【解析】
【详解】
《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地记录了自1936.6﹣1936.10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先后被译为二十多种文字,几乎传遍了全世界。文中的“大迁移”是指长征。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