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6.1《老子》四章背景图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6.1《老子》四章背景图ppt课件,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基础导入,老子其人,背景资料,老子的核心思想,重点字词,重点注释,文白对译,课文分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积累文言实词、虚词。2.品读寓言故事,了解寓言体的特点。3.了解《老子》和《庄子》在论述说理上的不同。
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2.把握老子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考。3.学习《老子》和《庄子》的论证技巧,批判地吸收道家 批判地吸收道家的哲学思想,从中借鉴其立身处世的哲学思想,从中借鉴其立身处世的原则。
老子(生卒年不详),即老聃,相传姓李名耳,字聃,楚园苦县(今河南鹿邑东)人,春秋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创台人。做过周朝管理藏书的史官,孔子曾向他问礼。《老子》又称《道德经》,其书是否为老子所著,历来有议,一般认为书中所述基本反映了他的思想。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战国时期的哲学家、学家。《庄子》又名《南华经》由庄子和他的门人及其后学所著。
春秋战国之交,新兴地主阶级逐渐代替了奴隶主贵族个级。在这个社会大变革的时代,各诸侯国为了称霸,经爆发不义之争,抢夺土地和人民。老子从历史中看出了亡更替的规律。昔日的霸主或是众叛亲离或是趋于灭。所以他认为争强好胜是达不到长久之道的,他更赞成们采取一种清静无为的态度。庄子生活的时代,正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变革、大动荡大战乱的时代。庄子蔑视权势利禄,追求独自由人格和逍遥自由境界的精神,使中国文人在儒家之外,有了另外种生命追求。
今存通行本《老子》一共有八十一章,分上、下篇。《老子》语言精练,内涵丰富,结构严谨,思想性极强,很有韵味,多排比、对偶之句。用词凝练,音节铿锵,理虽玄远,文实多姿。如“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等。1.以“道”为本的天道观。“道”是老子思想的核心。“道”就是自然、道理、规律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认为世间一切皆由道生出,道是万事万物的本源,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变动的,天地间的事物都是互相对立统的,对立面又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向它们各自的对立面转换。他主张祛除内心的杂念,让心灵变得纯净,不被外界的纷繁所搅扰。
2.“反者道之动”的辩证法思想。老子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变动不居的。他观察到天地间万物万事存在着互相矛盾的两个对立面,老子还认识到对立面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可向相反的一面转化。3.“小国寡民”的社会历史观。老子主张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民复结绳而用之”“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相往来”。
他向往结绳记事的原始社会,认为在这种社会中人民“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庄子》《庄子》现存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和“杂篇”三个分,由庄子和他的门人及其后学所著,反映了庄子的哲艺术、美学等观念。它是继《老子》之后体现道家学说一部极其重要的作品。《庄子》善于虚构,《史记》载:“其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庄子的想象力十分丰富,言运用自如,灵活变化,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人入胜。
毂(gǔ)埏(shān)埴(zhí) 户牖(yǒu) 累(léi)土 五石之瓠(hù) 瓠(huò)落 号(xiā)然 掊(pǒu) 洴(píng)噼(pì) 洸(kuàng) 鬻(yù) 越有难(nàn)
毂:指车轮中心的圆木,周围与车辐的一端相接,中有圆孔,可以插轴。埏埴:和泥制作陶器。 户牖:门窗。企:抬起脚后跟站着。 跨:迈步越过。余食:吃剩的食物。 赘形:身上的赘疣。智:聪明。 明:圣明。寿:长寿。 未兆:尚未显出迹象。累土:堆叠的泥土。 曰余食赘行(行:通“形”,形体)其脆易泮(泮:通“判”,分离) 起于累土(累:通“蔂”,土筐)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译文】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根毂中的孔洞当中,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揉和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内的空虚部分,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有”给人便利,“无”发挥了它的作用。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译文】踮着脚跟的人站不牢,跨步行的人走不远,(就好像)自逞己见的人反而不能明理,自以为是的人反而得不到彰显,自我炫耀功劳的人反而不能成就大功,自尊自大的人反而得不到敬重。用道的观点来看,是吃剩下的食物或身体上的肉瘤,人们常常厌恶这些。所以有道的人不居于“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的境地。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译文】 了解别人的人聪明,了解自己的人圣明。战胜别人的人有力量,战胜自己的人刚强。知道满足的人就是富人。确定不移、竭力实行的人有意志。不丧失合适位置的人能够长久。死而不朽的人就是长寿。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译文】局面安定时容易保持和维护,事变没有出现迹象时容易图谋;事物脆弱时容易消解;事物细微时容易散失;做事情要在它尚未发生以前就处理妥当;治理国政,要在祸乱没有产生以前就早做准备。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译文】有所作为的将会招致失败,有所执着的将会遭受损害。因此圣人无所作为所以也不会招致失败,无所执着所以也不遭受损害。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译文】人们做事情,总是在快要成功时失败,所以当事情快要完成的时候,也要像开始时那样慎重,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因此,有道的圣人追求人所不追求的,不稀罕难以得到的货物,学习别人所不学习的,补救众人所经常犯的过错。这样遵循万物的自然本性而不会妄加干预。”
(1)概括选文各个章节阐述的观点。
第一章:谈“无”的功用,阐述了“有”和“无”相互矛盾又相互依存的关系。第二章:老子用“企者不立,跨者不行”为喻,引出“自见”“自是”“自伐”等行为的不良后果。这些行为都是人们厌恶的,不仅使人达不到自己的目的,反而离目标越来越远,并不可取。
第三章:讲个人修养的问题,老子主张人们要“自知”“自胜”“知足”“强行”,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提高自己的清神境界。一个人能自省,坚定自己的生活信念,并且切实推行,就能够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崭新的精神风貌。第四章:提出了一些发展、变化的观点,老子认为大的东西,是从细小的东西发展来的,任何事物的出现总有一过程。“无为”“无执”实际上是让人们依照自然规律办年,做好小事,慎终如始,才能成就大的事业。
(2)选文第一章列举了车子、器皿和屋室等例子,说明了什么?
举例说明“有”和“无”是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无的东西能产生很大的作用,只是不容易被一般人察觉。老子特意把“无”的作用向人们说明。
(3)选文第二章中,老子追求的人生境界是什么?哪些行为影响人达到这种境界?
老子追求的人生境界是“明”“彰”“功”“长”。影响达到这种境界的行为有:“自见”“自是”“自伐”“自矜”。
(4)如何理解“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中的“富”和“强行”?
在这里,“富”主要是指精神上的富足,物质上欲求高,也能相对富足,即“知足者常乐”。“强行”是说要勤地去做。只有这样做,才是有志。
(5)选文第四章包含几层意思?
选文第四章包含三层意思:①我们要注意事物的芽状态,防患于未然,未雨绸缪。②高远目标完成于点积累。③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善始善终,持之以恒。
(6)在节选的文本中,老子告诉了我们哪些为人处世的道理?
①任何事物都有其相反相对的因素,而这些对因素都是相反相成的,所以要客观地、全面地认识事物为人处世不要“自见”“自是”“自伐”“自矜”。③要正确了解别人和认识自我。④凡事都应该有敏锐的预见要想成就大的事业必须从小事做起。⑥做事遵循自然律,慎终如始,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6.1《老子》四章教课ppt课件,共3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文化常识,文本研习,自然状态才最合适,不违反自然常态和规律,写作特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选择性必修 上册6.1《老子》四章图片ppt课件,共4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老子》,文本研习,文本赏析,概括内容,写作特色,文言积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6.1《老子》四章授课课件ppt,共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