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饶市横峰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
展开江西省上饶市横峰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2022年世界水日的主题是“Groundwater-Making the Invisible Visible”。下列关于水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探索外星空间是否存在生命的过程中,科学家始终把寻找水作为关键的一环,这是因为许多生化反应要在水中进行
B.水是人体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
C.种子储存前,晒干是为了减少自由水含量,降低种子的代谢速率,以延长寿命
D.水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能源物质
【答案】D
【分析】 水在细胞中以两种形式存在:
(1)一部分水与细胞内的其他物质相结合,叫做结合水。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大约占细胞内全部水分的4.5%。
(2)细胞中绝大部分的水以游离的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叫做自由水。自由水是细胞内的良好溶剂,许多种物质溶解在这部分水中,细胞内的许多生物化学反应也都需要有水的参与。多细胞生物体的绝大多数细胞,必须浸润在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环境中。水在生物体内的流动,可以把营养物质运送到各个细胞,同时也把各个细胞在新陈代谢中产生的废物,运送到排泄器官或者直接排出体外。
【详解】A、新陈代谢必须以水作为媒介,在探索外星空间是否存在生命的过程中,科学家始终把寻找水作为关键的一环,这是因为许多生化反应要在水中进行,A正确;
B、细胞鲜重中绝大多数都是水,水是人体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B正确;
C、自由水含量较多,细胞新陈代谢越快,种子储存前,晒干是为了减少自由水含量,降低种子的代谢速率,以延长寿命,C正确;
D、水不能为生物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糖类是生物体主要的能源物质,D错误。
故选D。
2.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根本,科学种粮是粮食安全的保障。我国科学家袁隆平院士带领的研究团队在迪拜成功试种沙漠海水稻,该海水稻具有较强的耐盐碱能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海水稻根细胞从盐碱地吸收矿质离子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B.普通水稻不能在盐碱地种植的原因是土壤溶液浓度过高,影响了水稻对水分的吸收
C.水分子是从溶液浓度较高处向溶液浓度较低处进行渗透
D.海水稻对矿质离子的吸收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答案】C
【分析】被动运输是由高浓度向低浓度一侧扩散,而主动运输是由低浓度向高浓度一侧运输。其中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但不需要消耗能量;而主动运输既需要消耗能量,也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详解】A、海水稻根细胞从盐碱地吸收矿质离子的方式是主动运输,A正确;
B、普通水稻不能在盐碱地种植的原因是土壤溶液浓度过高,影响了水稻对水分的吸收,B正确;
C、水是溶液中的溶剂分子,通过被动运输的方式跨膜,其跨膜运输方向是从溶液浓度较低处向溶液浓度较高处,C错误;
D、海水稻对矿质离子的吸收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D正确。
故选C。
3.某科研小组将新鲜的萝卜磨碎、过滤制得提取液,以等体积等浓度H2O2为底物,对提取液中过氧化氢酶的活性进行相关研究,得到如下图所示的实验结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从实验一可以看出,与加Fe3+相比,单位时间内加萝卜提取液产生的氧气多,其原因是酶降低反应活化能的效果更显著
B.若将实验一中的萝卜提取液换成等量的新鲜肝脏研磨液,则O2产生总量明显增多
C.实验二是在最适温度下测定相同时间内H2O2的剩余量,引起A、B曲线出现差异的原因最可能是酶的含量不同
D.过氧化氢酶制剂的保存,一般应选择低温、pH为7的条件
【答案】B
【分析】1、分析题图甲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催化剂的种类,一种是萝卜提取液中的过氧化氢酶,另一种是Fe3+,因变量是氧气的产生量,实验的原理是过氧化氢酶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由于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效果更显著,因此与无机催化剂相比,加入萝卜提取液的实验先达到平衡点,说明酶具有高效性。
2、分析图2:该图是多因素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横轴表示pH,pH是一个自变量,剩余量越大,说明酶促反应速率越小。
【详解】A、实验一的两条曲线是比较萝卜提取液和Fe3+催化H2O2产生O2的量,主要目的是研究提取液中的H2O2酶和Fe3+的催化效率,H2O2酶的催化效率高是因为酶降低活化能更显著,A正确;
B、氧气产生总量取决于底物过氧化氢的量,与酶无关,B错误;
C、实验二中在相同的最适温度下,相同时间内过氧化氢的剩余量不同最可能是酶的量不同,C正确;
D、低温和中性环境不会破坏过氧化氢酶分子的结构,有利于酶制剂的保存,D正确。
故选B。
4.在北京冬奥会男子短道速滑1000米决赛中,辽宁选手任子威获得冠军。在比赛过程中,运动员体内所发生的一系列生理变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肌肉细胞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B.运动员腿部肌肉细胞产生CO2的场所只有线粒体基质
C.肌肉细胞有氧呼吸的第三个阶段有NADH的生成
D.肌肉细胞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生成水
【答案】B
【分析】1、有氧呼吸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发生于细胞质基质,1分子葡萄糖分解为两分子丙酮酸,产生少量[H]并释放少量能量;第二阶段发生于线粒体基质,丙酮酸和水彻底分解为二氧化碳和[H] 并释放少量能量;第三阶段发生于线粒体内膜,[H]与氧气结合成水并释放大量能量。
2、无氧呼吸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与有氧呼吸完全相同,第二阶段发生于细胞质基质,丙酮酸分解为酒精和二氧化碳或产生乳酸,不产生ATP。
【详解】A、人的肌肉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A错误;
B、运动员腿部肌肉细胞无氧呼吸产乳酸不产CO2,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产生CO2,即运动员腿部肌肉细胞产生CO2的场所有线粒体基质,B正确;
C、肌肉细胞有氧呼吸第一、二阶段会产生NADH,有氧呼吸的第三个阶段NADH与氧气结合形成水,并释放大量的能量,C错误;
D、肌肉细胞有氧呼吸的第三个阶段NADH与氧气结合形成水,D错误。
故选B。
5.下图为孟德尔利用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进行的实验示意图(相关状受A、a基因控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F2豌豆中高茎:矮茎=3:1,验证了孟德尔的假说
B.若F1的雌雄配子不能随机组合,则不能得到F2对应的表现型和比例
C.F2中出现基因型AA、Aa、aa的现象称为性状分离
D.孟德尔仅根据这一实验就得出了分离定律
【答案】B
【分析】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杂交得到子一代,子一代自交得到子二代,子二代出现了高茎和矮茎。
【详解】A、验证假说的方法为测交,而不是子一代自交,A错误;
B、子二代的性状分离比出现3∶1要依赖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若雌雄配子不能随机组合,则不能得到相应的性状分离比,B正确;
C、性状分离指表现型的分离,不是基因型的分离,C错误;
D、该实验只是发现问题的过程,没有进行实验的验证,不能得出分离定律,D错误。
故选B。
6.某种昆虫长翅(R)对残翅(r)为显性,直翅(M)对弯翅(m)为显性,有刺刚毛(N)对无刺刚毛(n)为显性,控制这3对性状的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这种昆虫一只,其基因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长翅与残翅、直翅与弯翅这二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不考虑变异,该昆虫产生的卵细胞的基因型有4种
C.该昆虫与相同基因型的昆虫交配,后代中与亲代表型相同的概率为1/4
D.对该昆虫进行测交实验,子代表型有四种
【答案】C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昆虫长翅、残翅基因与直翅、弯翅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而有刺刚毛、无刺刚毛位于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详解】A、长翅(R)与残翅(r),直翅(M)与弯翅(m)这二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
B、不考虑变异,该昆虫产生的生殖细胞的基因型只有4种,为RmN、Rmn、rmN、rmn,B正确;
C、该昆虫(RrmmNn)与相同基因型的昆虫(RrmmNn)交配,后代中与亲代表现型相同的概率为3/4×1×3/4=9/16,C错误;
D、对该昆虫(RrmmNn)与昆虫(rrmmnn)进行测交实验,由于其中R/r和M/m连锁,其子代表型有四种,D正确。
故选C。
7.如图为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马蛔虫的切片图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根据细胞2可判断该切片的器官是卵巢
B.细胞1为初级卵母细胞,细胞中有两对同源染色体
C.细胞3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
D.细胞3中DNA:染色体:染色单体=2:1:2
【答案】C
【分析】分析图解:图中细胞1中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细胞2中染色体的着丝粒分裂,并且没有同源染色体,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可表示次级卵母细胞的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3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存在染色单体,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详解】A、据图可知,细胞2处于减数二次分裂后期,该细胞细胞质不均等分裂,故可判断为雌性,进而可判断该切片器官是卵巢,A正确;
B、细胞2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可判断为雌性,图中细胞1中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为初级卵母细胞,细胞中有两对同源染色体,B正确;
C、细胞3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存在染色单体,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C错误;
D、细胞3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此时细胞中有姐妹染色单体,DNA:染色体:染色单体=2:1:2,D正确。
故选C。
8.科学探究思维和方法是生物学研究和发展的重要保障。下列关于科学探究思维和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模型构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B.荧光标记法-人鼠细胞融合实验
C.同位素标记法-肺炎链球菌体内转化实验
D.对比实验-探究酵母菌呼吸作用方式
【答案】C
【分析】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某种因素对实验对象的影响,这样的实验叫作对比实验,也叫相互对照实验。
【详解】A、沃森和克里克制作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属于物理模型,它形象而概括地反映了DNA分子结构的共同特征,A正确;
B、科学家用荧光标记法标记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的实验,以及相关的其他实验证据表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B正确;
C、肺炎链球菌体内转化实验中未用到同位素标记法,C错误;
D、使用不同的条件(如有氧和无氧)对比,探究酵母菌呼吸作用方式为有氧呼吸还是无氧呼吸,该实验方法属于对比实验,D正确。
故选C。
9.被称为“史上最致命的病毒”-埃博拉病毒是RNA病毒,曾数十次在非洲爆发,其在人体细胞内增殖的过程如下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过程①得到的RNA是该病毒的遗传物质
B.埃博拉病毒可以在餐具上增殖,用煮沸处理餐具可杀死该病毒
C.埃博拉病毒只含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D.该病毒含C,H、O、N、P元素
【答案】D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埃博拉病毒的繁殖过程,首先以-RNA为模板合成+RNA,其次以+RNA为模板翻译形成相应的蛋白质,同时合成-RNA,蛋白质再和-RNA组装形成子代病毒。
【详解】A、有图可知,-RNA与蛋白质组装成新的病毒,说明-RNA是该病毒的遗传物质,A错误;
B、病毒必须在活细胞体内才能增殖,B错误;
C、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没有核糖体,C错误;
D、该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RNA的组成元素是C、H、O、N、P,D正确。
故选D。
10.DNA复制是在为细胞分裂进行必要的物质准备。据此分析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DNA复制仅发生在细胞分裂前的间期
B.沃森和克里克提出了DNA的半保留复制并用实验进行验证
C.DNA子链复制的方向相同,均是由5'向3'延伸
D.植物细胞DNA复制所需的能量可以来自叶绿体和线粒体
【答案】C
【分析】1、美国生物学家梅塞尔森和斯塔尔以大肠杆菌为实验材料,运用同位素标记技术,即用15N与14N标记DNA研究DNA的复制方式。
2、DNA的复制是指以亲代DNA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在细胞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随着染色体的复制而完成的。
【详解】A、真核生物的细胞核中,DNA复制发生在细胞分裂前的间期,A错误;
B、沃森和克里克提出了DNA的半保留复制,梅塞尔森和斯塔尔进行了实验验证,B错误;
C、DNA子链复制的方向相同,均是由5'向3'延伸,C正确;
D、植物细胞DNA复制所需的能量不能来自叶绿体,D错误。
故选C。
11.某DNA片段所转录的mRNA中尿嘧啶占24%,腺嘌呤占16%,则这个DNA片段的胞嘧啶和编码链中的胸腺嘧啶分别占( )
A.30%,24% B.30%,16% C.20%,24% D.20%,16%
【答案】A
【分析】DNA双链结构中,A与T配对,C与G配对,因此每条链上的A+T的比值与双链中A+T的比值相同,由于mRNA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转录形成的转录过程中DNA上的碱基T与A配对,DNA上的碱基A与U配对,因此mRNA中A+U的比值与DNA模板链中的A+T的比值相同。
【详解】分析题意,mRNA中尿嘧啶占24%,腺嘌呤占16%,则DNA中A+T=40%,该DNA分子中C(胞嘧啶)=G=1-40%/2=30%;编码链中的胸腺嘧啶与mRNA中尿嘧啶相同,为24%。
故选A。
12.基因诊断是用放射性标记的目的基因序列作为探针,探查人体细胞是否存在该基因的产前诊断方式。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现有一位怀有两个胎儿并患该病的孕妇,下图为医生对该对夫妇及两个胎儿进行基因诊断的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个体1是父亲、个体2是儿子
B.个体1为XDY、个体2为XdY
C.从优生的角度分析,该孕妇可以生育这两个胎儿
D.个体1与正常异性婚配,所生女儿有一半患病
【答案】B
【分析】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依据基因探针的放射性可知,孕妇的基因型为XDXd,个体3基因d的放射性最强,可知其基因型是XdXd,个体1只有基因D有放射性,因此其基因型为XDY,个体2为XdY,据此答题。
【详解】A、根据放射性结果可知,个体1、个体2、个体3的基因型分别是XDY、XdY、XdXd,若个体1(XDY)为父亲,不可能生出个体3(XdXd),故个体1是儿子,个体2是父亲,A错误;
B、根据放射性结果可知,个体1、个体2、个体3的基因型分别是XDY、XdY、XdXd,B正确;
C、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两个胎儿中儿子(XDY)患病,女儿(XdXd)不患病,因此这两个胎儿中的男孩不建议生育,女孩可以生育,C错误;
D、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个体1基因型为XDY与正常异性基因型为XdXd婚配,所生女儿基因型都为XDXd,表现为全部患病,D错误。
故选B。
二、多选题
13.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衰老细胞的各种基因表达强度基本不变,只是细胞代谢速率明显降低
B.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过程和结果,而细胞全能性的大小受分化程度的影响
C.造血干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表达的基因的种类和强度相同,不再有差异性
D.凋亡对多数高等动物的个体发育不利,因为它使个体细胞总数量减少
【答案】ACD
【分析】1、细胞衰老:
(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
(2)细胞内多种酶活性降低,呼吸速率减慢,新陈代谢速率减慢。
2、细胞分化: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详解】A、衰老细胞内与细胞衰老有关的基因表达强度增强,使相关的酶活性升高,其他基因表达强度降低,及其他基因表达合成的多种酶活性降低,代谢速率减慢,A错误;
B、细胞分化的实质是细胞中的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而一般来说,细胞分化程度低,全能性越高,分化程度越高,全能性越难以表现,表明细胞全能性的大小受分化程度的影响,B正确;
C、造血干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会分化成红细胞、淋巴细胞等各种血细胞,所以子细胞表达的基因的种类和强度会有所不同,是有所差异的,C错误;
D、细胞凋亡使细胞自主有序地死亡,可以保证多细胞生物体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对多细胞生物体是有利的,D错误。
故选ACD。
14.除了温度和pH对酶活性有影响外,一些抑制剂也会降低酶的催化效果。下图①为酶作用机理及两种抑制剂影响酶活性的机理示意图,下图②为相同酶溶液在无抑制剂、添加不同抑制剂的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变化的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竞争性抑制剂因与底物具有类似结构而与底物竞争酶的活性位点,说明酶不具专一性
B.非竞争性抑制剂降低酶活性的机理与高温、低温对酶活性影响的机理相同
C.底物浓度相对值大于15时,限制曲线甲酶促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底物浓度
D.曲线乙和曲线丙分别是在酶中添加了竞争性抑制剂和非竞争性抑制剂的结果
【答案】ABC
【分析】分析图①可知,图中竞争性抑制剂是与酶竞争活性部位,从而影响酶活性,非竞争性抑制剂是与酶结合后,改变酶的活性部位的空间结构,使酶不能再与底物结合。图②中,曲线甲是无抑制剂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变化的曲线;曲线乙最终反应速率和曲线甲相同,所以曲线乙是添加竞争性抑制剂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变化的曲线;曲线丙最终反应速率低于曲线甲,所以曲线丙是添加非竞争性抑制剂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变化的曲线,据此答题即可。
【详解】A、竞争性抑制剂因与底物具有类似结构而与底物竞争酶的活性位点,说明酶具有专一性,A错误;
B、非竞争性抑制剂降低酶活性的机理与高温对酶活性影响的机理相同,都是改变酶的空间结构,低温并不改变酶的空间结构,B错误;
C、底物浓度相对值大于15时,增加底物浓度,反应速率不再增加,说明限制曲线甲酶促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不再是底物浓度,C错误;
D、图②中,曲线乙最终反应速率和曲线甲相同,所以曲线乙是添加竞争性抑制剂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变化的曲线,曲线丙最终反应速率低于曲线甲,所以曲线丙是添加非竞争性抑制剂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变化的曲线,D正确。
故选ABC。
15.如下图表示人的生殖周期中不同的生理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c过程中精子和卵细胞各提供一半的染色体
B.b1、b2和c过程实现了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造成有性生殖后代的多样性
C.b1和b2过程性原细胞的分裂方式相同,产生成熟生殖细胞的数目相同
D.d1和d2的性别差异由受精卵中性染色体组成决定
【答案】AD
【分析】分析图可知,图示abcd分别表示人的生殖周期中不同的生理过程,其中a表示有丝分裂,b表示减数分裂,c表示受精作用,d表示有丝分裂,据此答题即可。
【详解】A、分析图可知,c表示受精作用,其中受精卵的染色体数目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的染色体来自精子,一半的染色体来自卵细胞,A正确;
B、分析图可知,b表示减数分裂,c表示受精作用,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即b1、 b2过程中,B错误;
C、分析图可知,b1和b2过程性原细胞的分裂方式相同,都是减数分裂,但是结果有差异,b1分裂结束后可形成四个精子,而b2分裂后只能形成一个卵细胞,C错误;
D、人类的性别由性染色体决定,女性的一对性染色体是同型的,用XX表示;男性的一对性染色体是异型的,用XY表示,所以d1和d2的差异由受精卵中性染色体组成决定,D正确。
故选AD。
16.表观遗传现象是生命活动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下列关于表观遗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表观遗传现象不可能改变生物体基因的碱基序列
B.表观遗传现象是可以遗传给后代的
C.基因是否表达与DNA甲基化有关,但表达量与DNA甲基化无关
D.吸烟会使体细胞内DNA甲基化水平提高从而提高患癌症的概率,因此DNA甲基化对机体是不利的
【答案】CD
【分析】基因的碱基序列没有变化,但部分碱基发生了甲基化修饰,抑制了基因的表达,进而对表型产生影响。这种DNA甲基化修饰可以遗传给后代,使后代出现同样的表型。像这样,生物体基因的碱基序列保持不变,但基因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叫作表观遗传。
【详解】AB、表观遗传是指DNA序列不发生变化,但基因的表达却发生了可遗传的改变,即基因型未发生变化而表型却发生了改变,这种DNA甲基化修饰可以遗传给后代,使后代出现同样的表型,AB正确;
C、基因是否表达与DNA甲基化有关,表达量与DNA甲基化也有关,C错误;
D、DNA甲基化对机体有利也有害,D错误。
故选CD。
三、综合题
17.研究发现,不同程度的干旱胁迫对栀子叶绿体的结构会造成影响。在与田间土壤持水量相同的情况下培养栀子植株,其叶绿体外膜结构较完整,囊状结构堆叠紧密,基粒排列整齐、规整。而在一定干旱胁迫下,其叶绿体囊状结构排列紊乱,基粒变形、弯曲、排列混乱。下图为光下栀子某生物膜的部分结构及相应反应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表示在栀子的______上发生的______过程:水分解成O2、H+和e-,光能转化成电能,最终转化为______和ATP中活跃的化学能。
(2)为研究叶绿体的完整性与光合作用的关系,研究人员用物理,化学方法制备了结构完整性不同的叶绿体。叶绿体A组:双层膜结构完整;叶绿体B组:双层膜瓦解,类囊体松散但未断裂;叶绿体C组:双层膜瓦解,类囊体松散略有损伤;叶绿体D组:所有膜结构解体破裂成颗粒或片段。将以上四组叶绿体放在相同强度光照下离体进行实验,保证除______外其它环境条件一致,测定其相对放氧量,发现叶绿体B,C,D组放氧量均大于叶绿体A组,请结合生物学结构与功能观推测其原因是______。
(3)为进—步研究干旱胁迫下栀子光合作用能力降低的原因,你还能提出哪些研究课题:______。
【答案】(1) (叶绿体中)类囊体薄膜 光反应 NADPH
(2) 结构完整性 不同的叶绿体在无双层膜阻碍、类囊体松散时避免了相互的遮挡的条件下,更有利于类囊体上的色素吸收、转化光能,从而提高光反应速率,放氧量增加
(3)干旱胁迫对叶肉细胞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干旱胁迫对叶肉细胞气孔导度(气孔开放程度)的影响等
【分析】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富能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的特征是在光驱动下生成氧气、ATP和NADPH的过程。暗反应阶段是利用光反应生成NADPH和ATP进行碳的同化作用,使气体二氧化碳还原为糖。由于这阶段基本上不直接依赖于光,而只是依赖于NADPH和ATP的提供,故称为暗反应阶段。
(1)
如图表示光反应,在植物的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发生;光能转变为电能(高能电子)再转变为ATP和NADPH中活跃的化学能;电子与NADP+、H+生成NADPH。
(2)
为研究叶绿体的完整性与光合作用的关系,实验应保证除结构完整性外其它环境条件一致。在无双层膜阻碍、类囊体松散时避免了相互的遮挡的条件下,更有利于类囊体上的色素吸收、转化光能,从而提高光反应速率,放氧量增加,因此双层膜瓦解,类囊体松散但未断裂的B组放氧量大于双层膜结构完整的A组。
(3)
干旱胁迫对叶肉细胞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光合色素可以转化、传递、吸收光能,影响光反应,从而影响光合作用;干旱胁迫对叶肉细胞气孔导度(气孔开放程度)的影响等,可以影响胞间CO2浓度,从而影响暗反应,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
18.下图为某一动物体(2n=4)内的图形及模式图,其中图甲表示动物体内细胞正常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数目、染色单体数目和核DNA数目的关系,Ⅰ、Ⅱ、Ⅲ、Ⅳ表示连续分裂的阶段,图乙表示细胞分裂时核DNA数目变化的坐标曲线图,图丙表示细胞分裂时染色体的行为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a、b、c柱中表示核DNA数目的是___________。Ⅰ、Ⅱ、Ⅲ、Ⅳ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是___________。
(2)图乙中EF段细胞名称为___________,该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染色单体数目和核DNA数目之比为____________。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都发生在____________段。
(3)在图丙中,不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是___________;含有姐妹染色单体的是___________。细胞③产生子细胞的名称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4)图丙①所处时期的下一个时期染色体的行为特点为___________。
【答案】(1) c Ⅰ、Ⅱ
(2) 次级卵母细胞或极体 1:2:2##1:0:1 CD
(3) ②③ ①② 极体 卵细胞
(4)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分析】1、题图分析,图甲中a是染色体、b是染色单体、c是DNA。Ⅰ中没有染色单体,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之比为1∶1,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可能是有丝分裂结束形成的子细胞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Ⅱ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核DNA分子数之比为1∶2∶2,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可能是有丝分裂前期、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Ⅲ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核DNA分子数之比为1∶2∶2,但染色体数目只有体细胞的一半,可能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Ⅳ中没有染色单体,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之比为1∶1,且数目是正常体细胞的一半,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结束。
2、图乙为细胞分裂过程中核DNA变化规律,AG段表示减数分裂,HI表示受精作用。
3、图丙中①同源染色体处于赤道板,是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②没有同源染色体,是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③着丝粒分开,没有同源染色体,细胞质不均等分裂,是次级卵母细胞的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1)
图甲中b会消失,为染色单体,由于染色体与DNA含量之比为1∶1或1∶2,因此图甲中a为染色体,c为核DNA。Ⅰ、Ⅱ、Ⅲ、Ⅳ表示连续分裂的阶段,为减数分裂过程,故Ⅰ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由分析可知,图示细胞分裂表示的是雌性动物的减数分裂,Ⅰ可表示卵原细胞、Ⅱ表示初级卵母细胞,Ⅱ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Ⅳ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故Ⅰ、Ⅱ这两个细胞中均含有同源染色体。
(2)
由分析可知,图乙细胞分裂表示的是雌性动物的减数分裂,图乙中EF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完成,此时细胞名称为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该段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中、后期,此时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染色单体数目和核DNA数目之比为1∶2∶2或1∶0∶1。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细胞学基础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处于图乙中的CD段。
(3)
图丙中细胞①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含有同源染色体,而细胞②③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不含同源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是间期染色体复制后出现的,着丝粒分裂后消失的,因此不含有姐妹染色单体的是细胞③,含有姐妹染色单体的是细胞①②。细胞③不均等分裂,为次级卵母细胞,其分裂后产生子细胞的名称为卵细胞和第二极体。
(4)
图丙①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成对的同源染色体排在细胞中央,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下一个时期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其染色体的行为特点为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点睛】熟知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变化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能正确分析图示的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前提,掌握减数分裂过程DNA和染色体数量的变化是 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
19.如下图为某植物细胞基因表达的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①、②、③含有的五碳糖有______,决定⑤的密码子对应的DNA模板链上的三个碱基是______。
(2)图1中过程a在生物学上称______,最终形成的蛋白质不同的根本原因是______。
(3)图2中基因A和基因B______(填“可以”或“不可以”)在所有细胞中表达,原因是______。
【答案】(1) 脱氧核糖和核糖 AAG
(2) 转录 DNA中的碱基序列不同
(3) 不可以 基因A和基因B为特异性表达的基因,只在特定的细胞中表达
【分析】分析题图1:图示表示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其中①是DNA、②是mRNA、③是核糖体、④是多肽链、⑤是tRNA。a表示转录过程、b表示翻译过程。
分析题图2:基因A和基因B同时存在时,表现为红色;基因A存在,而基因B不存在时,表现为粉色;基因A不存在时,表现为白色。
(1)
五碳糖包括脱氧核糖和核糖,①是DNA、②是mRNA、③是核糖体,①DNA中有脱氧核糖,②③中有RNA,含有核核糖。图中⑤的反密码子是AAG,其识别的密码子是UUC,所对应的DNA模板链上的三个碱基是AAG。
(2)
图3中a表示转录过程,b表示翻译过程,最终形成的蛋白质不同的根本原因基因不同(或DNA中碱基序列不同)。
(3)
基因的表达受时间和空间的影响,基因A和基因B为特异性表达的基因,只在特定的细胞中表达,所以基因A和基因B不可以在所有细胞中表达。
20.先天性夜盲症俗称“雀蒙眼”,在夜间或光线昏暗的环境下视物不清,行动困难,先天性夜盲症为伴性遗传病。如下图是某家族遗传病的系谱图,甲病由A、a基因控制,乙病由B、b基因控制,其中一种病为先天性夜盲症,不考虑X、Y染色体同源区段。回答下列问题:
(1)先天性夜盲症为______(填“甲病”或“乙病”),判断依据是______。
(2)Ⅲ-3的基因型为______,Ⅲ-2的致病基因来自于______。
(3)若人群中甲病的携带者的概率为1/10,则Ⅲ-1与正常女性结婚生出患甲病孩子的概率为______。
【答案】(1) 乙病 Ⅲ-2患有两种病,但其父母均正常,说明甲乙病都为隐性遗传,Ⅰ-1为甲病患者,但她的儿子正常说明甲病不是伴性遗传,则先天性夜盲症为乙病
(2) AaXBXb、AaXBXB、AAXBXb、AAXBXB Ⅱ-2和Ⅱ-1
(3)1/60
【分析】题图分析,表现正常的Ⅱ-1和Ⅱ-2所生的儿子Ⅲ-2患甲乙两种病,说明甲、乙两种病都是隐性遗传病。I-1患甲病,所生儿子Ⅱ-3表现正常,则说明甲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题干说明先天性夜盲症为伴性遗传病,可见,先天性夜盲症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1)
Ⅲ-2患有两种病,但其父母均正常,说明甲乙病都为隐性遗传,Ⅰ-1为甲病患者,但她的儿子正常说明甲病不是伴性遗传,则先天性夜盲症为乙病。
(2)
I-1患甲病其基因型可表示为aa,Ⅱ-1和Ⅱ-2表现正常,却生出了患甲、乙两病的儿子,说明Ⅱ-2的基因型为AaXBXb,Ⅱ-1的基因型为AaXBY,而Ⅲ-3表现正常,其基因型为AAXBXb、AaXBXb、AAXBXB、AaXBXB,因此,其基因型可表示为AaXBY,Ⅲ-2患有甲、乙两病,其致病基因来自于Ⅱ-1和Ⅱ-2。
(3)
Ⅲ-1关于甲病的基因型为AA或Aa,二者的比例为1∶2,若人群中甲病的携带者的概率为1/10,则Ⅲ-1与正常女性结婚生出患甲病孩子的概率为2/3×1/10×1/4=1/60。
四、实验题
21.如下图是科学家所做“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部分实验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大肠杆菌属于______(填“病毒”“细菌”或“真菌”),用______标记噬菌体的DNA。
(2)被35S标记的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段时间的目的是______,搅拌离心,离心的目的是______。
(3)噬菌体侵染细菌之后,合成新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需要______。
(4)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与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的实验方法不同,但最关键的实验设计思路却有共同之处,就是______。
【答案】(1) 细菌 32P
(2) 让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 让上清液中析出重量较轻的噬菌体颗粒
(3)噬菌体的DNA和大肠杆菌的氨基酸等
(4)将DNA与蛋白质分开,单独的直接的观察二者的作用
【分析】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1)
大肠杆菌属于细菌。DNA含有元素P,蛋白质不含有P,因此标记噬菌体的DNA用32P。
(2)
将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的目的是让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离心的目的是让上清液中析出重量较轻的噬菌体颗粒,大肠杆菌在沉淀物中。
(3)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合成新的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需要噬菌体的DNA和大肠杆菌提供的氨基酸原料。
(4)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与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的实验方法不同,但最关键的实验设计思路却有共同之处,就是将DNA与蛋白质分开,单独的直接的观察二者的作用。
江西省上饶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江西省上饶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2页。
2024绵阳南山中学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绵阳南山中学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文件包含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docx、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乐山沫若中学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乐山沫若中学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文件包含四川省乐山市沫若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四川省乐山市沫若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