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周作业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52169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六周作业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52169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六周作业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展开
这是一份第六周作业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共5页。
第六周作业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一、选择题1.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守归/而宾客从也B.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C.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D.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谪守(zhé) 衔远山(xián) 浩浩汤汤(tāng)B.淫雨(yín) 巴陵郡(jùn) 薄暮冥冥(míng)C.皓月(hào) 喜洋洋(yá) 宠辱偕忘(jiē)D.樯倾(qiáng) 吞长江(tēn) 虎啸猿啼(xiào)3.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蔚然(茂盛) 翼然(像鸟张开翅膀一样)辄醉(就)B.林霏(雾气) 佳木秀(茂盛、繁茂) 醉翁之意(情趣)C.晦明(暗) 岩穴暝(昏暗) 寓之酒(寄托)D.负者(失败) 伛偻(腰背弯曲) 苍颜白发(脸色苍老)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词义没有变化的一项是( )A.沙鸥翔集 B.至若春和景明C.宠辱偕忘 D.微斯人,吾谁与归5.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译文: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B.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译文:发现了野花,有一股清淡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郁的绿荫。C.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译文: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而在山水美景中。D.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译文: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6.下列句子译文有误的一项是( )A.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译文:(这时迁客骚人们)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被贬)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被说坏话、惧怕被批评指责的心情,(再)抬眼望去,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悲伤到了极点。B.子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译文:依我看来,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这洞庭湖上。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译文:不因外界环境的变化而高兴,不因自己处境的变化而悲伤。D.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译文:(这时人们)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愉悦,荣耀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迎着风,喜气洋洋。 二、基础知识综合7.阅读下面文字,根据平时积累,按要求答题。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1)用现代汉语解释句中的加点词。越( ) 乃( ) 制( ) 属( )(2)下面关于“谪”的文化文学常识阐述正确的一项是( )A.“谪”指的是降职并调到边远地方做官。如滕子京、范仲淹。B.“谪”与“迁”的概念是一样的。如韩愈左迁蓝关,就是被贬谪到潮州去。C.中国古代文人往往在被贬谪时,在文学创作上收获最丰。如柳宗元、杜甫。D.有很多人们熟知的诗人,都有过被贬谪的经历。如李白,就因之被称为“谪仙人”。 三、综合性学习8.读《醉翁亭记》,让我们对欧阳修的品质与修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参照示例,结合文章内容与主旨,为欧阳修写一段100字左右的颁奖词。示例:苏轼:他的文学成就举世无双,他的人生却充满坎坷,然而再多的挫折与磨难也没有将他打倒,他始终笑对生活中的无奈,过着属于自己的生活。他开创宋词豪放派的先河,影响了后世的词作……苏轼的贡献是无穷的,是伟大的! 四、课内阅读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体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9.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酿泉为酒/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B.行者休于树/征于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C.泉香而酒洌/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D.宴酣之乐/客之美我者(《邹忌讽齐王纳谏》)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1.文章在结尾处才点出太守是欧阳修,这样写作有什么妙处? 五、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乙)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①。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网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②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③田,或翔于云表;暮则傃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④”。节选自苏轼《放鹤亭记》注释:①扉:门。②适:恰好。③陂:水边。④放鹤亭:在今江苏徐州市云龙山上。1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1)宴酣之乐_______(2)颓然乎其间者____(3)太守谓谁______(4)明年春_____(5)故名之曰“放鹤亭”_______13.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2)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14.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标两处,不含句末)升 高 而 望 得 异 境 焉 作 亭 于 其 上。15.乙文从“彭城之山”至“故名之曰‘放鹤亭’”写了哪两方面的内容?16.(甲)文的“太守之乐”与(乙)文的“山人之乐”有什么不同? 参考答案:1.B2.B3.D4.C5.B6.C7.(1) 到 于是 规模 同“嘱”,嘱托(2)A 8.欧阳修:他用笔记叙与民同乐的经历,他用心灵描绘和谐的图画,他用旷达书写潇洒的人生。困难在他面前,就如同写在沙滩上的字,潮水一涨,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他用一生,谱出一曲旷达、悠远的壮歌。9.B 10.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 11.最后才道出姓名,解开全篇悬念,文章也自然而止,余音绵绵,饶有兴味。 12. 尽兴地喝酒 倒下的样子 为,是 第二年 命名 13.(1)人们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2)早晨(山人)就望着西山的缺口把它们放出去。 14.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 15.放鹤亭不同季节和风雨阴晴的景色;放鹤亭名称的由来。 16.【甲】文“太守之乐”指与民同乐;【乙】文“山人之乐”指圣贤之人以山水为乐,寄情山水,志趣高雅。(意思对即可)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第五周作业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共9页。
这是一份第四周作业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共8页。
这是一份第十周作业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共5页。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