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周作业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展开
这是一份第二十周作业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共10页。
第二十周作业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一、选择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这篇散文把桂林山水描写得形象逼真,读完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B.作家必须先胸有成竹地知道人物的一切,而后设身处地地写出人物的话语来。C.下岗后,她开了一个小饭馆,整日兢兢业业,惨淡经营,收入还算不错。D.不管你腰缠万贯,或是富丽堂皇;不论你声名显赫,或是默默无闻,幸福对谁都一样,不可能厚此薄彼,嫌贫爱富。2.在以下语段空白处依次填入四个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晋朝人读诗,是兰亭集会、曲水流觞。唐朝人读诗,是高朋满座、冠盖京华。革命者读诗,是狱中绝笔、肝胆相照。而我们的方式,就是《中国诗词大会》。①世易时移,诗心不改②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③天才诗人青史留名,但他的身后却并不寂寞,因为诗意是属于每个人的④每一代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去感受、纪念、传承A.③②①④ B.②③①④ C.①④②③ D.②①④③3.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这些经典作品,经过时间的淘汰与筛选,其中有着最伟大的思想、最丰富的内容、最高尚的品格,是人类迄今为止所能达到的巅峰。②一个人能够获得多大的能量,取得多高的成就,很大程度取决于这种循环往复的阅读。③阅读是一种循环往复的过程。④对于这些举世公认的中西社科、文学名著,我们自然要尽情揣摩,反复精读,把握其内涵与要旨。⑤这种循环往复,就是人们常说的精读。A.④②①③⑤ B.③⑤①④② C.②③⑤①④ D.③⑤①②④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他在上小学之前,就开始半懂不懂地读遍了哥哥们的藏书.B.奶奶们都爱唠唠叨叨,可在教育孩子尤其是学龄前幼儿时,最忌讳的就是唠叨。C.科学家研究表明,过去的50年地球在持续变暖,全球变暖是不屑置辩的事实,D.听到自己的谎言被专家当面揭穿,这个骗子立刻显出颓唐不安的神色。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美国军舰擅自闯入中国海域,我方对其识别查证,并予以警告驱离。B.钙质可从食物中摄取,只有人们注重食物的合理搭配,就能获得相应的钙质。C.为了提高传统优秀文化特色,学校举办了“寻找家乡名人名画”的活动。D.性格懦弱的李娟的母亲,面对突如其来的家庭变故,表现出了异常的坚韧。 二、基础知识综合6.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问题。荏苒三年,(周学道)升了御史,钦点广东学道。这周学道虽也请了几个看文章的相公,却自己心里想道:“我在这里面吃苦久了,如今自己当权,需要把卷子都细细看过,不可听著幕客,屈了真才。”主意定了,到广州上了任。次日,行香挂牌,先考了两场生员。第三场是南海、番禺两县童生。周学道坐在堂上,见那些童生纷纷进来,也有小的,也有老的,仪表端正的,獐头鼠目的,衣冠齐楚的,lán褛破烂的。最后点进一个童生来,面黄肌瘦,花白胡须,头上戴一顶破毡帽。广东虽是气候温暖,这时已是十二月上旬;那童生还穿著麻布直裰,冻得乞乞缩缩,接了卷子,下去归号。(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荏苒_____衣冠_____齐楚lán _____褛(2)提取选段中画线句子的主干,应为:_____(3)选段中,“南海、番禺两县童生”所参加的科举考试属于( )A.乡试 B.院试 C.殿试 D.会试(4)选段选自清代小说家 _____(作者名)写的小说《儒林外史》。选段中“最后点进”的那个童生是_____,周学道给你留下的突出印象是_____ 三、综合性学习7.综合性学习(1)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学校举行“阅读经典”活动,请你为此次活动写一个宣传标语。(2)在“交流读书心得”环节中,春晓在读了《骆驼祥子》后感慨:“善良的小福子最后自杀了,这恐怕是她唯一能自己决定的事。文学作品中的女性都是逆来顺受的弱者啊!”请你用《儒林外史》中沈琼枝或《简·爱》中简·爱的形象为例,来反驳他的结论。 四、对比阅读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卫鞅①亡魏入秦,孝公②以为相。封之于商③,号曰商君。商君治秦法令至行④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⑤。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孝公行之八年,疾且不起,欲传于商君,辞不受。孝公已死,惠王代后,莅政有顷,商君告归。(节选自《战国策•秦策》)【注】①卫鞅:即商鞅。 ②孝公:指秦孝公。 ③商:古代地名。④至行:贯彻到底。⑤黥(qíng)劓(yì)其傅:指卫鞅因太子犯法,对其师傅处以黥劓的刑罚。黥、劓,皆为古代酷刑。8.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皆以美于徐公 咨臣以当世之事B.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C.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赏不私亲近D.能谤讥于市朝 欲传于商君9.把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②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10.用“/”为【乙】文中画直线句子断句。(断两处)商 君 治 秦 法 令 至 行 公 平 无 私11.在甲、乙两文中,君臣同心使国力变强。齐国在国外取得了①_________的巨大成效(用甲文原句回答),秦国则很快取得了②__________的效果(用乙文原句回答)。 五、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故乡的密码①直到今天,我才知道,故乡是有密码的。②故乡的密码,隐藏在方圆几十里的盐湖下。一年又一年,盐把根深深地扎在土壤深处,然后奋力地开出一朵朵硕大洁白的盐花。打捞上来的盐,堆积成山,像从苍穹飘落的云;苍凉的土地瞬间羽化成仙,散发着缕缕轻盈。③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沿湖而居的父辈,就靠着盐湖吃饭。很早以前,下盐湖的几乎是清一色的男壮劳力。一辆毛驴车,一只铁耙,一把铁锹,一包干粮,一身使不完的力气,便是下湖人的所有。④慢慢地,下湖人群里,有了妇女的身影。她们跟着自己的男人,在盐湖里打捞生活。日复一日,脚下的雨靴被盐渍浸得发白。发白的,还有她们头顶的黑发和额角的皱纹。⑤故乡的密码,隐藏在庄稼地里。春天扬花吐穗的麦子,夏风拂过玉米修长的叶子,秋日的夕阳把上等的胭脂涂抹在苹果、梨子、杏子上。一场薄雪过后,落尽叶子的杨柳、榆树,渐渐进入悠远的梦乡。⑥这一片一片的庄稼地里,长过麦子,长过玉米,长过高粱,也长过辣椒,长过西瓜,长过胡萝卜和大白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咸涩的汗水,漫长的熬煎,从来都不会一无所获。只有劳动,辛勤的劳动,才会唤醒每一株庄稼,成就每一株庄稼。⑦故乡的密码,隐藏在枝繁叶茂的林间。麻雀、乌鸦、喜鹊,是乡村的常客。它们时而聚集,叽叽喳喳,像是开一场热闹非凡的辩论会;时而疏离,遗世独立,自成林间淡墨疏痕似的一笔点缀。⑧花开花落,冬去春来。那些鸟儿,还在破晓的晨曦里醒来,还在渐近的黄昏里,驮着夕阳归去。它们的眼睛,没有沾染世俗的红尘,它们的羽翅,没有背负繁芜的世事。可是人呢?终究被这庸常人间的风雨浸蚀,被不可抗拒的沧桑洗礼,在光阴的河流里,慢慢随水而逝,不见踪迹。⑨故乡的密码,隐藏在家里。栅栏边、庭院旁、吱吱呀呀的木门里,屋檐下、窗棂间、土炕上……一个个生命在这里呱呱落地,蹒跚而行,步履矫健地走出高高的门槛,走向曲曲折折的远方。一缕缕炊烟在这里袅袅而上,流散在天际。炊烟里,有柴米油盐酱醋茶,有慈爱的母亲、沉默的父亲,有一碗又一碗叫做烟火气息的羹与汤。⑩从前,只是片面狭隘地以为,故乡就是迎接生命的那个地方。流光辗转,才慢慢懂得,故乡是有密码的,就像一个人的DNA,在肌理、在血液、在灵魂深处。⑪吮吸着故乡的乳汁,品咂着故乡的味道,回放着故乡模糊的面影,远游的人,虽然印刻了故乡的密码,却与故乡遥隔了万水千山。念及此,不禁黯然神伤,不能自已。(文/蔺丽燕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12.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②至④段的内容。(16个字以内)13.阅读下列语句,按句子后面括号内的要求作答。①秋日的夕阳把上等的胭脂涂抹在苹果、梨子、杏子上。(请从修辞的角度加以分析)②日复一日,脚下的雨靴被盐渍浸得发白。发白的,还有她们头顶的黑发和额角的皱纹。(两个加点词表达的意思是否完全相同,请简要分析)14.文章以“故乡的密码”为标题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15.请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赏析文章第⑦段。16.选文最后一句话“念及此,不禁黯然神伤,不能自已。”请你结合前文,写出“我”“黯然神伤”的原因。 散文阅读有诗,就有了美的钥匙蒋 勋① ②少年的时候,有诗句陪伴,可以一个人躲起来,在河边、堤上、树林里、小角落里,不理会外面世界轰轰烈烈发生什么事。也可以背包里带一册诗,或者,就是一本手抄笔记,或者就是脑子里背诵记忆的一些诗句,也足够用。可以一路念着,唱着,一个人独自行走天涯海角。 ③有诗就够了,我年轻的时候常常这么想。行囊里有诗,口中有诗,心里有诗,四处流浪,很狂放,也很寂寞。 ④相信可以在世界各处流浪,相信可以在任何陌生的地方醒来,大梦醒来,或是大哭醒来,满天星辰,可以和一千年前流浪的诗人一样,醒来时随口念一句:今宵酒醒何处?无论大梦或大哭,仿佛只要还能在诗句里醒来,生命就有了意义。 ⑤少年时候,有过一些一起读诗写诗的朋友。现在也还记得名字,也还记得那些青涩的面容,笑得很腼腆。读自己的诗或读别人的诗,都有一点悸动,像是害羞,也像是狂妄。 ⑥后来星散各地,杳无音信,心里有惆怅唏嘘,不知道他们流浪途中,是否还会在大梦或大哭中醒来,是否还会狂放又寂寞地跟自己说:今宵酒醒何处? ⑦我习惯走出书房,在生活里听诗的声音。 ⑧小时候,听街坊邻居闲聊,常常出口就是一句诗:虎死留皮人留名啊。那人是街角捡字纸的阿伯,但常常出口成章,我以为是字纸捡多了也会有诗。邻居们见了面总问一句:吃饭了吗?也让我想到乐府诗里动人的一句叮咛:上言加餐饭。生活里,文学里,“加餐饭”都一样重要。⑨有些诗,是因为惩罚才记住的。在惩罚里大声朗读: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朗读是肺腑的声音,无怨无恨,像天山明月,像长风万里,那样辽阔大气,那样澄澈光明。诗句让惩罚也不像惩罚了。 ⑩小时候顽皮,一伙儿童去偷挖地瓜,被老农民发现,手持长竹竿追出来。他一路追一路骂,口干舌燥,追到家里,告了状。父亲板着脸,要我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为惩罚。背到“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时,我好像忽然读懂了杜甫,在此后的一生里,记得人在生活里的艰难,记得杜甫或老农民,会为几根茅草或几块地瓜,唇焦口燥地追骂顽童。 ⑪我们都曾是杜甫诗里欺负老阿伯的“南村群童”,在诗句中长大,知道领悟和反省,懂得敬重一句诗,懂得在诗里尊重生命。 ⑫有诗,就没有了惩罚。苏轼总是在政治的惩罚里写诗,越惩罚,诗越好。流放途中,诗是他的救赎。 ⑬家家户户门联上都有风调雨顺、国泰民安,那是《诗经》的声音与节奏。⑭在一个春天走到江南,偶遇花神庙,读到门楹上两行长联,真是美丽的句子: 风风雨雨,寒寒暖暖,处处寻寻觅觅。 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 ⑮那一对长联,霎时让我觉得骄傲,是在汉字与汉语的美丽中长大的骄傲,只有汉字汉语可以创作出这样美丽工整的句子。平仄、对仗、格律,仿佛不只是技巧,而是一个民族传下来可以进入“春天”,可以遇见“花神”的通关密语。 ⑯有诗,就有了美的钥匙。(选自《文苑》2018年第5期,有删改)17.请为文章补写一个总领全文的简短开头。(字数在15字以内)18.文章第⑦段说“我习惯走出书房,在生活里听诗的声音”,下文写了“我”在哪几种生活情境中“听诗的声音”?请简要概括。19.请揣摩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生活里,文学里,“加餐饭”都一样重要。(“加餐饭”在这里是什么意思?)(2)那一对长联,霎时让我觉得骄傲,是在汉字与汉语的美丽中长大的骄傲,只有汉字汉语可以创作出这样美丽工整的句子。(请品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20.第⑫段中“有诗,就没有了惩罚”有何含义?21.“有诗,就有了美的钥匙”,这是作者读诗的深切体验。在你心中,什么是美的钥匙呢?请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简述。 六、作文22.阅读下面材料,发挥想象,按要求将语段扩写成一篇记叙文。听说省博物馆展出了一艘从海底打捞出来的古沉船,我和妈妈前往参观。一进展厅,这般传说中的古沉船就映入我的眼帘。我驻足凝望,思绪飞扬,心也随船起航,穿越时空,回到了几百年前,如梦境般,经历了一场奇幻之旅。这段旅程让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在妈妈的催促下,我离开了。要求:①自拟题目;②字迹工整,书写规范,不少于5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参考答案:1.D2.B3.B4.C5.A6.(1) rǎn guān 褴(2)周学道请相公。(3)A(4) 吴敬梓 范进 正直无私 7.(1)合乎题意即可。(2)示例一:我认为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并非都是逆来顺受的弱者。《儒林外史》中的沈琼枝在宋家本应明媒正娶,却只想纳其为妾,自己的父亲没有办法时,她却想到要将一切事情原委弄个究竟后再做打算。后来逃出宋家,在南京靠手艺与才艺生活。她的精明干练,有勇有谋,与命运的抗争,都表现了她具有反抗精神的一面。示例二:我认为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并非都是逆来顺受的弱者。《简·爱》中的简·爱极具反抗精神,童年时敢于反抗舅母一家对她的虐待与折磨,少年时敢于为尊严反抗孤儿院校长的责罚,桑菲尔德庄园里她对平等爱情的追求,更是她反抗精神的集中体现。 8.C 9.①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啦!②惩罚,不忌避威势强大的贵族;奖赏,不偏私关系特殊的亲信。 10.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 11.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 12.隐藏在方圆几十里的盐湖下的故乡密码。 13.①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描绘了这些瓜果在夕阳下都镀上一层金色的情态,表现了作者内心的喜爱之情。②表达的意思不尽相同。前者表现了雨靴因为长时间浸泡在盐水里的老化现象。后者表现了人因为过于的操劳而显得苍老的样子。 14.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引起了读者阅读兴趣,充当线索,贯穿全文,点明中心,表现了作者以家乡的思念之情。 15.运用描写的表达方式,生动形象的描绘了一幅林间百鸟图,表现了家乡有生机与活力,表现了作者对家乡的喜爱之情。 16.虽思念家乡,却因为距离遥远,不能回去。 17.示例:①我喜欢诗,喜欢读诗、写诗。②我喜欢诗,喜欢与诗相伴的时光。③我爱在生活中读诗、听诗。④美好生活不能没有诗。 18.示例:(1)在街坊邻居闲聊间听诗。(2)在惩罚里听诗。(3)在门联、门楹上听诗。 19.示例:“加餐饭”的表层含义是指多吃一点,保重身体;深层含义是指要多阅读、多积累,补充精神食粮,厚实自己的文化底蕴。(2)示例:“长大”一词形象地写出了美丽的汉字汉语给予我的自豪感越来越强烈,表现出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强烈的文化自信。 20.示例:因为在惩罚中我感受到了诗歌之美,懂得了领悟与反省,懂得了敬重生命,有了精神寄托,懂得了应该持有豁达的人生态度。 21.示例:①我认为,音乐是美的钥匙。音乐能让人在浅唱高歌中放飞心灵,获得美的享受。②我认为,书法是美的钥匙。在横竖撇捺的书写中,我感受到了流动的美,懂得了做人的道理。 22.[例文]东平历险记听说省博物馆展出了一艘从海底打捞出来的古沉船,我和妈妈前往参观。一进展厅,这艘传说中的古沉船就映入我的眼帘。我驻足凝望,思绪飞扬,心也随船起航。忧惚间,我的眼前开启了一扇门,门里好像传来一个声音,“想进来看看吗?”我循声推开门一看,一道紫烟腾起,在紫烟消失之后,我眼前的景象已变,路的两边早已不是高耸入云的高楼大厦,而是一排排、一幢幢的古代茅屋和瓦房,人们的穿着大多是轻而薄的衣衫和青裙,而且石榴花的颜色格外落人注目,我心里一惊:这是哪里呢?难道我穿越了?正在我疑惑之时,忽然远处传来了嘈杂声,我循声走去,眼前出现一个大牌坊,上书四个馏金大字---“东平港村”。我在哪里知道了,那我在什么时代呢?眼前这些人没有留辫子,肯定不是清朝了。再往前走,一座特别的院子出现在我的面前,门前招牌上写着“瓦子”,瓦子不是宋朝的娱乐场所吗?先去体验一下宋代的娱乐生活吧,跟现在的明星演唱会一样吗?走进瓦子,里面真是热闹极了,勾栏里面卖艺的、演出的、说书的。仔细一听,正在唱唐玄宗开元盛世时的繁盛景象呢。我正想细细听个够……突然门外响起了鞭炮锣鼓声,有什么大事吗?店小二吆喝起来,“大家快去看啊,咱们这里最大的海船---‘东平’号要出海了。”“东平”号这个名字好熟悉啊,好像在哪里听过还是见过,我一时想不起来了。管他呢,先去看看热闹,回去也好跟同学们显摆显摆,自己见过宋代海船出海。随着人流,我来到港口码头,只见一般大海船停靠在码头边,哟,好家伏,居然有一个篮球场那么大,船上旌旗招展。宋代的大海船里面是什么样子的呢?这个我得去看看。看见我穿着奇装异服,船长还是很热情地允许我上船参观。船长是一个身材魁梧的中年男子,由于今天要出海远航,他特意系上了象征船长身份的金腰带。我对这船有一种特别熟悉的感觉。目送“东平”号远去,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管他呢,我还是到瓦子去听说书吧,看看跟单田芳先生比怎么样。正听着,院子外传来急促的鼓锣声……“你怎么还在这里呢?赶紧走了。”耳边响起了妈妈的催促声。这段旅程让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在妈妈的催促下,我离开了。[点评]作者紧扣题目所给信息,围绕古沉船展开想象,巧妙地将古沉船跟宋代历史合理嫁接。作者用平实的语言给大家简单介绍了古沉船的原貌,并在结尾制造悬念,给读者设置自由而广阔的想象空间。作者在选材方面用大家熟悉的事物点出了穿越的年代,交代了穿越的地方,并通过转换,很好地表达了行文思路。文末的对大海船似曾相识的感觉、那阵急促的敲锣声,是怎么回事呢?文章到此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第十周作业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共9页。
这是一份第二十周作业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共11页。
这是一份第二周作业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