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15.4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备作业) 2022-2023学年九年级物理全册同步备课系列(沪科版)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15.4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备作业)(原卷版).docx
    • 解析
      15.4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备作业)(解析版).docx
    15.4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备作业)(原卷版)第1页
    15.4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备作业)(原卷版)第2页
    15.4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备作业)(原卷版)第3页
    15.4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备作业)(解析版)第1页
    15.4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备作业)(解析版)第2页
    15.4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备作业)(解析版)第3页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物理九年级全册第十五章 探究电路第四节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同步训练题

    展开

    这是一份物理九年级全册第十五章 探究电路第四节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同步训练题,文件包含154电阻的串联和并联备作业解析版docx、154电阻的串联和并联备作业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0页, 欢迎下载使用。
    15.4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一、单选题
    1.两个电阻的阻值分别为10和40,它们串联后的总电阻为(  )
    A.50 B.30 C.8 D.4
    【答案】A
    【解析】
    由串联电路电阻规律可知

    故选A。
    2.如图所示,甲、乙两根铜棒的长度相同,乙的横截面积较大,把它们并联在电路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电阻小于乙的电阻 B.甲的电阻等于乙的电阻
    C.总电阻小于甲的电阻 D.总电阻大于乙的电阻
    【答案】C
    【解析】
    AB.不考虑温度的影响,当材料和长度一定时,导体的横截面积越小,其电阻越大;因为甲、乙两铜棒的材料相同、长度相同,而横截面积不同,甲的横截面积小,所以甲的电阻大于乙的电阻,故AB错误;
    CD.甲乙并联在电路中,根据并联电路中电阻的特点可知,电阻并联时相当于增大了导体的横截面积,总电阻会减小,则总电阻小于甲的电阻,也小于乙的电阻,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3.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并联电路中,并联的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的倒数之和
    B.并联电路中,电阻越大,通过它的电流就越大
    C.串联电路中,电阻大的通过的电流比电阻小的通过的电流小
    D.串联电路中,电阻越大,它两端的电压就越高
    【答案】D
    【解析】
    A.并联电路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电阻的倒数之和,故A错误;
    B.由于并联电路中电压相等,电阻越大,根据可知通过它的电流就越小,故B错误;
    C.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处处相等,与导体的电阻大小无关;故C错误;
    D.由于串联电路中电流相等,电阻越大,根据可知它两端的电压就越大,故D正确。
    故选D。
    4.电工师傅在修理电器时,急需一只8Ω的电阻,但手边只有阻值20Ω、5Ω、10Ω和40Ω的电阻各一只,下列做法能帮他解决问题的是
    A.将10Ω和40Ω的电阻并联 B.将5Ω和20Ω的电阻串联
    C.将5Ω和40Ω的电阻并联 D.将10Ω和20Ω的电阻串联
    【答案】A
    【分析】
    本题考查电阻的串、并联问题。
    【解析】
    AC.两个电阻并联后,总电阻

    所以并联后的总电阻分别为8Ω和4.4Ω,故A正确,C不正确。
    BD.根据串联电路的特点,若将两个电阻串联在电路中,电路中的总电阻是两个电阻之和。那么,B选项中总电阻为25Ω,D选项中总电阻为30Ω,故BD都不正确。
    【点睛】
    串联电阻的总电阻:R=R1+R2
    并联电路的总电阻:

    5.把一个的电阻与一个的电阻并联,并联后的电阻( )
    A.等于 B.等于
    C.小于 D.大于
    【答案】C
    【解析】
    由于电阻并联时,总电阻小于其中的任何一个电阻,所以一个的电阻与一个的电阻并联后的总电阻小于.故C符合题意.
    6.如图所示,若要使R1、R2并联,则(  )

    A.只闭合S1 B.只闭合S3
    C.只闭合S2、S3 D.只闭合S1、S2
    【答案】D
    【解析】
    A.只闭合S1,只有R1接入电路,故A不符合题意;
    B.只闭合S3,两个电阻串联,故B不符合题意;
    C.只闭合S2、S3,R1被短路,故C不符合题意;
    D.只闭合S1、S2,两个电阻并联,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7.如图所示,图象1和图象2分别是电阻R1与R2的U﹣I图象,分别是图中的1,2,则R1与R2的大小及两电阻串联和并联后的U﹣I图象所在的区域分别是(  )

    A.R1<R2,两电阻并联后图线在区域Ⅰ
    B.R1<R2,两电阻串联后图线在区域Ⅰ
    C.R1>R2,两电阻并联后图线在区域Ⅲ
    D.R1>R2,两电阻串联后图线在区域Ⅲ
    【答案】C
    【解析】
    由图可知,当R1与R2的电流相等时,R1两端的电压大于R2两端的电压,根据可知
    R1>R2
    由串联电路电阻关系可知,两电阻串联时,R串的阻值大于任何一个电阻阻值;由并联电路电阻关系可知,两电阻并联时,R并的阻值小于任何一个电阻阻值,当它们两端的电压相同时,R串的电流最小,所以在U﹣I图象的区域Ⅰ;R并的电流最大,所以在U﹣I图像的区域Ⅲ,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8.电阻和并联,当通过的电流为时,则通过干路的电流为( )
    A. B. C. D.
    【答案】B
    【分析】
    解决此题的关键是知道并联电路各支路电压相等,干路的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结合欧姆定律可以求解.
    【解析】
    ABCD.当通过的电流为时,根据欧姆定律变形公式:

    因电阻和并联,所以两端的电压也是,根据公式,可以知道:

    所以通过干路的电流:

    9.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6 V保持不变,定值电阻的阻值为10 Ω,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20 Ω,当开关闭合,滑片由b端向a端移动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电压表的示数减小
    B.电压表示数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不变
    C.当滑片移到中点时,电压表示数为2 V
    D.当滑片移到a端时,电流表示数为0.2 A
    【答案】B
    【解析】
    A. 当开关闭合,滑片由b端向a端移动的过程中,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小、电路中的总电阻变小,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变大、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变大,即电压表的示数变大,故A错误B. 因电压表测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即通过定值电阻的电流,且定值电阻的阻值不变,所以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压表示数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不变,故B正确;C. 当滑片移到中点时,电路中的电流I′= =0.3A,电压表的示数:U=I′R=0.3A×10Ω=3V,故C错误;D. 当滑片移到a端时,电流表示数:I==0.6A,故D错误.故选B.
    【点睛】
    由电路图可知,定值电阻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电压表测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根据欧姆定律和串联电路的电阻特点分别对选项进行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10.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恒定,R1、R2、R3均为定值电阻。当开关S闭合,S1、S2断开时,电流表A的示数为0.2A;当开关S、S1闭合,S2断开时,电流表A的示数为0.4A;当开关S、S1、S2都闭合时,电流表A的示数为0.5A,则(  )

    A.R1:R2=2:1 B.R1:R3=1:1
    C.R2:R3=1:2 D.R1:R2:R3=2:2:1
    【答案】B
    【解析】
    当开关S闭合,S1、S2断开时,电路中只有R1,电源的电压不变,可得
    U=I1R1=0.2A×R1
    当开关S、S1闭合,S2断开时,电路中R1和R3并联,电源的电压不变,可得

    当开关S、S1、S2都闭合时,电路中R1、R2和R3并联,电源的电压不变,可得

    由以上三式联立可得:R1:R2:R3=1:2:1,即R1:R2=1:2,R1:R3=1:1,R2:R3=2:1,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二、多选题
    11.物理学中要用到很多研究方法,在初三物理学习中,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中观察温度计的示数变化——用到转换法
    B.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中——用到控制变量法
    C.探究串联电路电流特点时,换用不同灯泡及改变电源电压,多次实验——用到控制变量法
    D.探究串联电路中的总电阻与分电阻之间的关系实验中——用到等效法
    【答案】ABD
    【解析】
    A.通过观察温度计的示数变化来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用了转换法,故A正确;
    B.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中,控制电阻阻值不变,用到的是控制变量法,故B符合题意;
    C.探究串联电路电流特点时,换用不同灯泡及改变电源电压,多次实验寻找普遍规律,是归纳法,故C不符合题意;
    D.探究串联电路中的总电阻与分电阻之间的关系实验中,用一个阻值大的电阻代替两个阻值小的电阻串联,用到等效替代法,故D符合题意。
    故选ABD。
    12.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当闭合开关S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电流表A示数变小,电压表示数变小
    B.电流表A1电流变小,通过R2的电流也变小
    C.电流表A示数变小,电压表示数不变
    D.通过R2的电流不变,电流表A1示数变小
    【答案】CD
    【解析】
    A.由电路图可知,R1与R2并联,电压表测电源的电压,电流表A测干路中的电流,电流表A1测R1的电流;电源的电压不变,滑片移动时,电压表的示数不变;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独立工作、互不影响,滑片移动时,通过R2的电流不变;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时,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大,根据欧姆定律可知,该支路的电流变小,即电流表A1示数变小;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干路电流变小,即电流表A的示数变小。故电流表A的示数变小,电压表的示数不变,故A错误;
    B.根据以上分析,电流表A1示数变小,通过R2的电流不变,故B错误;
    C.根据以上分析,电流表A示数变小,电压表示数不变,故C正确;
    D.根据以上分析,通过R2的电流不变,电流表A1示数变小,故D正确。
    故选CD。

    三、填空题
    13.在科创活动中,冯森需要一个4Ω的电阻,他可以将一个20Ω的电阻跟一个______Ω的电阻______联来获得。
    【答案】5 并
    【解析】
    [1][2]串联电路中总电阻大于各部分电阻,故需要一个电阻与20Ω的电阻并联,由并联电路电阻规律可得

    解得

    14.3Ω和6Ω的两个电阻,并联后等效电阻为____Ω,串联后等效电阻为____Ω。
    【答案】2 9
    【解析】
    [1][2]3Ω和6Ω的两个电阻,并联后等效电阻并联电阻

    串联后的等效电阻
    R串=R1+R2=3Ω+6Ω=9Ω
    15.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U保持不变,电流表A1示数与电流表A2示数之比为3:2,则R1和R2的阻值之比为___________。

    【答案】2:1
    【解析】
    由图可知,电阻R1和R2并联,电流表A1测量干路电流,电流表A2测量通过电阻R2的电流,若通过电阻R1和R2的电流分别为I1和I2,则电流表A1示数与电流表A2示数之比

    则可得电阻R1和R2的电流分别为I1和I2之比
    根据并联电路的特点,R1和R2的阻值之比

    16.如图,灯泡L1、L2的电阻分别是6Ω、4Ω,若只闭合S2,则电路的等效电阻是_______Ω;若S1、S3闭合,S2断开,则电路的等效电阻是_______Ω;若开关S1、S2、S3同时闭合,会造成_____现象.

    【答案】10 2.4 短路
    【解析】
    [1]由图可知,只闭合S2,两灯泡串联,电路的等效电阻
    R串=R1+R2=6Ω+4Ω=10Ω;
    [2]若S1、S3闭合,S2断开,两灯泡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即总电阻
    R并=2.4Ω;
    [3]如果同时闭合开关S1、S2、S3,则电流的路径是:正极→S3→S2→负极,造成电源短路,损坏电源,甚至引起火灾.
    17.某同学在“探究串联电路电阻的特点”实验中,他所做的实验如图所示.请仔细观察图中的实验操作和现象,然后归纳得出初步结论(已知R1<R2<R3).

    (1)比较图(a)、(b)或(a)、(c)可知:_____.
    (2)比较图(b)、(c)可知:_____.
    【答案】一个电阻与另一电阻串联后,总电阻变大 两个电阻串联,一个电阻增大,总电阻增大
    【解析】
    (1)图(a)、(b)或(a)、(c)两图,两个电阻串联后,通过电路中的电流变小,可知总电阻变大,可得一个电阻与另一电阻串联后,总电阻变大;(2)(b)、(c)两图,串联的两个电阻,其中一个电阻变大,电流中的电流变小,可知总电阻变大,可得两个电阻串联,一个电阻增大,总电阻增大.
    【点睛】
    (1)分析(a)与(b)或(a)与(c),找出电路的不同点分析;(2)(b)、(c)两图,串联的两个电阻,电流中的电流变小,其中一个电阻变大.
    18.图中所示电路中,R1=R2=R3=1欧,则此图为________个电阻________联,A、B两点间的电阻RAB=________欧.

    【答案】3并0.33
    【解析】
    【解析】
    由电路图可知,电路中有三个电阻,且三个电阻并联;因并联电路中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分电阻倒数之和,所以,1RAB=1R1+1R2+1R3=11Ω+11Ω+11Ω=31Ω则A. B两点间的电阻:RAB=1Ω3≈0.33Ω.
    【点睛】
    由图中电阻符合可知电阻的个数,根据三电阻的位置关系判断它们的连接方式,利用电阻的串并联求出A、B两点间的电阻.
    19.如图所示电路中,欧,欧,电源电压为伏.当电键、都断开时,电流表示数为__________安;当电键闭合、断开时,电流表示数为______安;当电键断开、闭合时,电流表示数为__________安;当电键和都闭合时,电流表示数为_______安,此时总电阻为_______欧.

    【答案】0.27 0.75 0 0.75 3.43
    【分析】
    (1)当电键S1、S2断开时,R1、R2和R3串联,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根据串联电路的电阻特点求出电路的总电阻,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路中的电流;
    (2)当电键S1闭合、S2断开时时,电路为R2的简单电路,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路中的电流.
    (3)当电键S1断开、S2闭合时,电路为R3的简单电路,电流表被短路;
    (4)当电键S1、S2都闭合时,R2和R3并联,电流表测R2的电流,根据并联电路的特点求出总电阻;
    【解析】
    (1)当电键S1、S2断开时,R1、R2和R3串联,总电阻为, 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示数为;
    (2)当电键S1闭合、S2断开时时,电路为R2的简单电路,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示数为
    (3)当电键S1断开、S2闭合时,电路为R3的简单电路,电流表被短路,示数为0A;
    (4)当电键S1、S2都闭合时,R2和R3并联,电流表测R2的电流,示数为此时总电阻为;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的计算,关键是开关断开、闭合时电路图连接的辨别以及电表测量对象的判断.
    20.有如图所示的电阻分布,ab两点间的电阻Rab=_____。

    【答案】8Ω
    【解析】
    【解析】
    如图,由右向左,依次将各结点标出;则CD右侧为6Ω电阻与12Ω电阻并联,总电阻R1=6×126+12=4Ω;EF间为6Ω电阻与12Ω电阻并联,则总电阻R2=4Ω;ab间电阻为:Rab=2+2+4=8Ω.
    【点睛】
    由右端向左端先串后并,依次用等效电阻来代替,则可求得总电阻.


    四、作图题
    21.如图所示,电路的右边部分在由虚线框构成的“黑匣子”中,“黑匣子”内有两个阻值分别为5Ω、10Ω的电阻,小杰同学想了解其连接方式,于是用3V的电源、电流表和开关进行了检测,闭合开关后,测得电流表的读数为0.2A,请你在“黑匣子”内完成电路图。________

    【答案】
    【解析】
    干路中的电阻应该等于电压除以电流,故
    R==15Ω
    所以两电阻串联,即
    R=R1+R2
    如图

    22.如图所示,一个黑箱内有由几个相同阻值的电阻R组成的电路,箱外有四个接线柱。已知1、2间的电阻是1、3和2、4间电阻的2倍,而3、4间没有电阻,请画出盒内最简单的一种电路图。

    【答案】
    【解析】
    各个电阻的阻值相等,1、2间的电阻各是1、3和2、4间电阻的2倍,说明1、2间有两个电阻,1、3和2、4间只有一个电阻,3、4间没有明显的电阻说明它们之间是导线,经分析可知,1、2间有两个电阻,1、3和2、4间只有一个电阻,3、4间是导线,故电路图如下所示:

    23.如图的电路,已知电源电压为 6V,闭合开关 S 后,电流表的示数为 0.3A,虚线框内有两个定值电阻分别是 R1、R2、R3 中的两个(已知 R1=15Ω, R2=25Ω,R3=100Ω)。 请你画出虚线框内电阻的连接方式并标明电阻的符号,并将电路补画完整。
    (____)

    【答案】
    【解析】
    由题知,电源电压U=6V,总电流I=0.3A,则电路的总电阻为
    R===20Ω
    三个电阻R1=15Ω,R2=25Ω,R3=100Ω,由电阻的串联规律可知,选任意两个串联都不符合要求,所以只能并联。根据“并联时电阻越并越小的原则”(即并联的总电阻比任意一个分电阻都要小)可知,R1=15Ω、R2=25Ω并联的总电阻小于15Ω,R1=15Ω、R3=100Ω并联的总电阻也小于15Ω,只有R2=25Ω、R3=100Ω并联才能符合要求,故电路图为:


    五、实验题
    24.小雨通过查阅资料发现“将n个阻值为R的电阻串联在电路中,总阻值R串=nR”.小雨想要通过实验探究一下这种说法的正确性,请完成实验设计方案.
    器材
    电源、开关、导线、电流表、电压表、阻值为5Ω的定值电阻若干.
    实验步骤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数据记录表格
    (____________)




    【答案】答案见解析 答案见解析
    电阻个数



    2



    3



    4



    【解析】
    【解析】
    要验证“将n个阻值为R的电阻串联在电路中,总阻值R串=nR”,
    实验步骤:
    (1)[1]将2个电阻串联后接入电路中,分别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出电路两端的总电压和电路中的电流,计算出总电阻;
    (2)[2]将3个、4个电阻串联后接入电路中,分别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出电路两端的总电压和电路中的电流,计算出总电阻.
    数据记录表格如下:
    电阻个数
    U/V
    I/A
    R/Ω
    2
     
     
     
    3
     
     
     
    4
     
     
     
    25.在探究“串联电路的总电阻与各串联电阻之和的关系”实验中,提供的器材有:定值电阻R1、R2和R3(阻值分别为2Ω、3Ω和6Ω)、电源(电压恒定但准确值未知)、电流表和电压表各一只、开关和导线若干,请按要求完成以下内容:

    (1)如图是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器材后连接的部分电路,在图中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把电压表接入电路中__________ .
    (2)实验中还要用到R3,使用R3的具体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题中所给的器材中,将电压表换成电阻箱(符号为)也能完成此实验,在虚线框中画出一个能反映实验原理的电路图____________.
    【答案】 用R3与R2串联接入电路中(或用R3与R2串联接入电路中)
    【解析】(1)我们在实验中,要求出总电阻,可由伏安法来求总电阻,则应如图所示,电压表与两电阻并联,电压表测得的是总电压,则由欧姆定律求得总电阻.

    (2)为了增强实验的可信度,我们采用不同的电阻进行实验,故可以让R3分别与R1或R2组合,进行实验.即用R3与R1串联接入电路中(用R3与R2串联接入电路中)
    (3)要想用电阻箱来测得总电阻,我们可以让电阻箱与串联部分并联,因电压不变,故调节电阻箱,让电流表达原电流的2倍,则说明两支路中电流相等,因电压相等,故两支路上的电阻也应相等.则实验成功,故电路如图
    故答案为: (1).
    (2). 用R3与R2串联接入电路中(或用R3与R2串联接入电路中) (3).
    【点睛】分析实验要从实验的原理上入手,找到合适的实验方法和实验器材是关键。有时我们可以利用替换的思想完成实验,要灵活处理。
    26.刘星和李明为了探究串联电路的总电阻与各串联电阻的阻值之间的关系,他们利用两个定值电阻(R1=5Ω,R2=10Ω)及电源等器材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图.

    (1)根据电路图,用笔画代替导线将图乙中的电路连接完整.________
    (2)闭合开关后发现电流有示数,而电压表无示数,则出现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①________;②________.
    (3)对串联电路的总电阻与各串联电阻的阻值之间的关系你的猜想是:________.
    (4)对以上实验设计你还想提什么建议:________.
    【答案】 电压表短路 电压表断路 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 更换R1、R2的阻值后,再进行实验
    【解析】
    (1)滑动变阻器下面的接线柱已经选择,上面选择哪一个都行,将电流表和开关串联接入即可,如下图;

    (2)电流表有示数,说明电流表是完好的,并且与电流表串联的电路中各元件没有断路,电压表无示数并且电压表完好,说明电压表被短路或者连接出现了断路;(3)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4)为了使实验结论具有代表性,更换R1、R2的阻值后,再进行实验.
    点睛:(1)滑动变阻器连接时“一上一下”选择接线柱,电流表与电路串联,注意正负接线柱;(2)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电流表有示数说明电路中串联的部分没有断路,电压表并联在电阻两端,电压表无示数,说明电压表本身出现了问题;(3)根据串联电路电阻的特点进行猜想;(4)为了使实验结论具有代表性,更换R1、R2的阻值.
    27.在学习“串联电路的总电阻与各串联电阻之间关系”的时候,小强和小刚利用滑动变阻器(铭牌上标有“50Ω 1A”)、两个定值电阻(5Ω和10Ω)、电压表、电源等器材对此进行了探究.他们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图.

    (1)根据电路图,请你在图乙中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没有连接完的实物电路连接好(导线不允许交叉且电流表的量程选取要适当).____
    (2)请你根据电路图分析:在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移到________(填“A”或“B”)端.
    (3)如表中是小强和小刚在这次实验中所记录的数据.请你根据他们三次测量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4)若闭合开关后发现电流表有示数,而电压表无示数,则出现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下面哪一种情况?__(只填字母序号即可).
    A.滑动变阻器某处断路; B.只有R1被短路
    C.只有R2被短路; D.电压表的某一个接线柱接触不良
    (5)在这次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________.
    【答案】 A 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 D 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解析】
    (1)按题目要求连接电路,要注意量程的选择,为0~0.6A,滑动变阻器采用“一上一下”的原则串联连入电路,如下图:

    (2)滑动变阻器在接入时,要处于最大阻值处,所以要移到A处.
    (3)由可得,三次数据R总约为15Ω,为R1与R2的阻值之和,则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串联电阻的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
    (4)A、若变阻器断路,则电流表电压表都无示数,故A错误.
    B和C、若两个电阻有一个被短路,电流表和电压表都有示数,故B、C错误.
    D、若电压表的某一个接线柱接触不良,电流表正常,电压表无示数,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5)滑动变阻器接在电路中是为了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点评】
    该题是一道电学实验题,综合了电流表、滑阻的连接方法,欧姆定律的应用等基础知识.在解答此类实验题时,应明确实验思路,准确把握图表中显示的信息.
    28.小芳和小李做“探究串联电路规律”实验,所用实验器材包括电源(6伏)、电键、若干已知阻值的电阻、电压表、电流表和若干导线,他们先按图所示的电路图正确连接电路.通过实验探究得到串联电路电流处处相等.

    (1)为探究串联电路电压规律,小芬打算先将电压表接在AB两端,测电阻R1两端电压U1,然后保持电压表B连接点不动,只断开A连接点,并改接到C连接点上,测电阻R2两端的电压U2.小李觉得这样操作无法测电阻R2两端电压U2.你认为小李的判断是_________(填“正确”或“错误”),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2)讨论完毕后,他们按正确的方法实验,用电压表分别测出R1、R2两端的电压U1、U2,以及R1、R2两端总的电压.并多次改变R1和R2的阻值,重复上述实验,实验记录如下表所示.
    实验序号
    R1(Ω)
    R2(Ω)
    U1(V)
    U2(V)
    U(V)
    1
    10
    30
    1.5
    4.5
    6.0
    2
    20
    20
    3.0
    3.0
    6.0
    3
    30
    15
    4.0
    2.0
    6.0
    4
    40
    10
    4.8
    1.2
    6.0
    ①分析比较表中最后三列的数量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
    ②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U1与U2的比值和R1与R2的比值关系,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
    ③为探究串联电路电阻规律,他们先将电流表串联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然后用R替换R1和R2接入AC之间,当替换前后电流表示数保持相同时,电阻R即是R1和R2的总电阻,此过程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正确 电压表接线柱接反 在串联电路中,电源电压为各个用电器电压之和 在串联电路中,各个用电器的电压之比,等于各个用电器的电阻之比,即= 等效替代法
    【分析】
    ①用电压表测电压时,电流应从电压表正接线柱流入,从负接线柱流出;
    ②(a) 分析比较表中最后三列的数量及相关条件得出初步结论;
    (b) 分析比较U1与U2的比值和R1与R2的比值关系得出结论;
    ③等效替代法是在保证某种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将实际的、复杂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转化为等效的、简单的、易于研究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来研究和处理的方法.等效替代法是初中物理中常用的探索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之一
    【解析】
    (1)电压表在使用时,要使电流从正接线柱流入,从负接线柱流出;在测L两端的电压时,电压表所接的B接点不动,只断开A接点,并改接到C接点上,这样电压表正负接线柱接反,所以不能测出L2两端的电压.
    (2) (a) 分析比较表中最后三列的数量关系可以发现,U1U2=U,由此可得出在在串联电路中,电源电压为各个用电器电压之和.
    (b)由表中数据可得:第1次实验:, 第2次实验:, 第3次实验:, 第4次实验:,由此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在串联电路中,各个用电器的电压之比,等于各个用电器的电阻之比,即=
    ③为探究串联电路电阻规律,他们先将电流表串联在图所示的电路中,然后用R替换R1和R2接入AC之间,当替换前后电流表示数保持相同时,电阻R即是R1和R2的总电阻,此过程用的科学方法是等效替代法.
    29.某兴趣小组为探究串联电路中总电阻与分电阻的关系,在拓展课中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①按方案连接电路,闭合开关,用电流表测出电路中的电流,并记录;
    ②用电压表分别测出R1、R2两端电压以及R1和R2两端总电压,并记录;
    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流表接入如图电路中______。
    数据处理:
    ①在数据处理时,有同学发现表中的一个数据有误,错误的数据是__;
    ②重新测量,根据所测的数据计算R1、R2和R总的值。
    记录表:

    得出结论: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
    交流表达:科学研究有时需要等效替代的方法,如在某实验中需要用到35Ω的电阻,现有阻值为15Ω、20Ω、50Ω的三个电阻,就可以选用其中的__两个电阻串联替代。
    【答案】5 15Ω 20Ω
    【解析】
    [1]实验步骤:根据表中数据可知,电流示数不超过0.6A,电流表选择0~0.6A即可;从电源正极依次串联电流表、R2、R1、开关回到电源负极,电压表并联在R1两端;如下图所示:

    [2]数据处理:①因为电源电压为3V,而表中有电压值为5V,因此5V数据是错误的。
    [3]交流表达:因为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所以要得到35Ω的电阻,需用15Ω和20Ω电阻串联使用。

    六、计算题
    30.如图所示,R1=12Ω,R2=4Ω,将它们串联后接到8V的电源上,求:
    (1)串联电路的总电阻;
    (2)电路中的电流。

    【答案】(1)16Ω;(2)0.5A
    【解析】
    (1)电阻R1和R2串联,R1=12Ω,R2=4Ω,此时电路中的总电阻为:
    R=R1+R2=12Ω+4Ω=16Ω
    (2)又知电源电压为U=8V,此时电路中的电流为:
    I===0.5A
    答:(1)串联电路的总电阻为16Ω;
    (2)电路中的电流为0.5A。
    31.某课外活动小组需要对两只定值电阻R1、R2的阻值进行测量,将这些元件连接成如图所示的电路。闭合开关S1,断开S2,将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调到最大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2A,电压表的示数为2V;若将开关S1、S2都闭合,将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调到0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9A,电压表的示数为6V。求:
    (1)R1的阻值;
    (2)R2的阻值。

    【答案】(1)10Ω;(2)20Ω
    【解析】
    (1)闭合S1,断开S2,R1与滑动变阻器R3串联,R2开路,电流表测通过R1和R3的电流,电压表测R1两端的电压
    R1===10Ω
    (2)S1、S2都闭合,将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调到0时,R1与R2并联,电流表测干路电流,电压表测电源电压,故电源电压为6V,故

    I2′=I- I1′=0.9A-0.6A=0.3A

    答:(1) R1的阻值为10Ω;
    (2) R2的阻值20Ω。


    相关试卷

    初中物理沪科版九年级全册第一节 电流做功练习: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沪科版九年级全册第一节 电流做功练习,文件包含161电流做功备作业解析版docx、161电流做功备作业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沪科版九年级全册第三节 “伏安法”测电阻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沪科版九年级全册第三节 “伏安法”测电阻课时作业,文件包含153“伏安法”测电阻备作业解析版docx、153“伏安法”测电阻备作业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8页, 欢迎下载使用。

    九年级全册第五节 测量电压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九年级全册第五节 测量电压课时训练,文件包含145测量电压备作业解析版docx、145测量电压备作业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7页, 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