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13* 湖心亭看雪优秀测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13* 湖心亭看雪优秀测试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13课《湖心亭看雪》湖心亭看雪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大雪三日/隐天蔽日B.余拏一小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C.独往湖心亭看雪/晋陶渊明独爱菊D.余强饮三大白而别/结友而别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3.文章结尾舟子说作者“痴”,你如何理解作者的“痴”?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湖心亭看雪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4.本文选自《陶庵梦忆》,作者张岱是___________(朝代)人。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1)湖中人鸟声俱绝( )。(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6.本文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请举例说明。7.“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独”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8.在纷乱的时代中,作者和他在湖心亭偶遇的两个人都在内心世界中保留着对自然山水的钟爱。你认为人的内心中哪些美好的东西值得我们永远保留?请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看法。阅读《湖心亭看雪》,完成下面小题。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9.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湖中人鸟声俱绝 往来而不绝者 B.上下一白 长烟一空C.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然后能自强也 D.客此 丰年留客足鸡豚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2)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11.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崇祯五年”与“金陵人”“客此”,潜隐着淡淡的哀愁,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故国之思。B.“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三个“与”字,写出天空、云层、湖水之间白茫茫浑然难辨的景象。C.本文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收束全文,似嗔似怪,实赞实爱,起到画龙点睛、深化主题的作用。D.本文写景极精彩,视野由近及远,物象由大及小,人与自然共同构成富有意境的艺术画面。12.结合选文与链接材料,分析两文描绘的西湖之景有何不同,所表现的心境有何不同。【链接材料】既而霁色①开朗,湖光潋艳,携酒登舟,推窗四望,山色明净如新沐,珠宫绀宇②,金碧重重,白云红树,高下互映。舟次湖心亭,亭当水中,左孤屿③,右云居④,诸景瞭然,尽萃此亭。(节选自浦祊君《游明圣湖日记》)[注]①霁色:天空晴朗时所呈现出来的蓝色。②珠宫绀宇:泛指寺院。③孤屿:孤山。④云居:山名。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张岱《湖心亭看雪》)【乙】夜雪大作,时欲登舟至沙市,竟为雨雪所阻。然万竹中雪子①敲戛②,铮铮有声,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自叹每有欲往,辄复不遂,然流行坎止③,任之而已。鲁直④所谓“无处不可寄一梦”也。 (袁中道《夜雪》)【注】①雪子:雪粒,往往在下雪之初出现,状如盐粒。②敲戛:敲打。③流行坎止:顺流而行,遇阻而止。④鲁直:即黄庭坚。13.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 (2)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 )(3)自叹每有欲往( ) (4)鲁直所谓( )1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B.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C.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D.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1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2)夜雪大作,时欲登舟至沙市,竟为雨雪所阻。16.甲乙两文各自展现了文人高雅的情趣,他们的雅趣体现在哪里?请各写一点。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乙)崇祯二年中秋后一日,余道镇江往兖①。日晡②,至北固,舣③舟江口。月光倒囊入水,江涛吞吐,露气吸之,噀④天为白。余大惊喜,移舟过金山寺,已二鼓矣。经龙王堂,入大殿,皆漆静。林下漏月光,疏疏如残雪。余呼小仆携戏具,盛张灯火大殿中,唱韩蕲王⑤金山及长江大战诸剧。锣鼓喧填,一寺人皆起看。有老僧以手背采眼翳,翕然张口,呵欠与笑嚏俱至。徐定睛,视为何许人,以何事何时至,皆不敢问。剧完,将曙,解缆过江。山僧至山脚,目送久之,不知是人是怪是鬼。——选自《陶庵梦忆·金山夜戏》注释:①兖:兖州,位于山东省。②日晡bū:傍晚时分。③舣yǐ:停船。④噀xùn:喷洒。⑤韩蕲王:南宋初抗金名将韩世忠。17.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拥毳衣炉火(裹,围) B.是金陵人,客此(做客)C.余呼小仆携戏具(携带) D.徐定睛(慢慢地)18.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朝而往 B.上下一白 而或长烟一空C.目送久之 露气吸之 D.以何事何时至 有老僧以手背采眼翳19.下列对选文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乙两文均采用白描的手法,寥寥几笔勾勒出湖心亭和金山寺的雪景,简洁凝练,生动传神。B.甲乙两文选自《陶庵梦忆》,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的作品,表现了作者对故国生活的怀念之情。C.甲文中“余强饮三大白而别”,是因为知音难遇,字里行间里流露出幸逢知己的喜悦,给孤寂的心增添了一分暖色。D.乙文结尾通过山僧的反应,侧面看出张岱狂放不羁,洒脱任性,率真自然,随性而为的性格。20.翻译上文中画线的句子。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参考答案:1.D2.(1)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天和云和山和水,从上到下都是白茫茫的一片。(2)在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3.作者的“痴”包含三方面:①“痴”行,“独往湖心亭看雪”“强饮三大白”,表现出特立独行、率性真实的一面。②“痴”景,欣赏大雪无痕的世界,映射出对高洁人格的追求。③“痴”情,“崇祯五年十二月”“金陵人”的记述,透露出无限的怅惘和淡淡的哀愁。一个“痴”字,表现了作者清高脱俗的情怀,同时还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故国之思。【解析】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A.日:天/太阳; B.余:我/其他的;C.独:独自/唯独,只; D.而:都是表示承接关系的连词;故选D。2.本题考查句子翻译。注意重点词语的翻译要准确。(1)沆砀:白茫茫一片。与:和。一:全。(2)焉:哪里。更:还。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分析。结合“是日更定矣……独往湖心亭看雪”“强饮三大白”可以看出,作者在寒冷的冬日夜晚,不在家里避寒,却孤身一人到湖心亭去看雪,面对知音喝酒毫不推辞,表现了他率性而为、不拘一格的行为上的“痴”;结合“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可以看出,作者纵情于大雪之后的西湖美景,欣赏、流连,表达出他对山水美景的“痴”;结合“崇祯五年十二月”“金陵人”可以看出,作者不忘前朝,怀有深深的怅惘和哀愁,表现了他对故国故园怀想之“痴”。一个“痴”字,表现了作者对山水美景的酷爱,对世俗礼节不拘的清高,同时表现了他的故国之思。【点睛】参考译文: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天光湖色全是白皑皑的。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到了湖心亭上,(我)看见有两个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小孩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人!”(他们)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南京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4.明末清初5. 消失 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或:酒杯)6.记叙、描写、抒情(答出其中两种表达方式并结合原文回答即可)7.围绕“表达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和淡淡的愁绪,体现了作者遗世独立、卓然不群的高雅情趣”回答即可。8.围绕“善良、乐观、勇敢、坚强、执着、孝顺”等美好的品质回答即可。【解析】4.考查对文学文化常识的理解识记。《陶庵梦忆》为明末清初散文家张岱所著。该书共八卷,成书于甲申明亡(1644年)之后,直至乾隆四十年(1775年)才初版行世。其中所记大多是作者亲身经历过的杂事,将种种世相展现在人们面前。5.考查翻译文言文字词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要求学生平时注重积累,特别注意重点篇目的熟记;再者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现象,如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等,另外重要的文言实词必须翻译出来,还要注意查看有无特殊句式。(1)句意为: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绝:消失;(2)句意为: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白:酒杯。6.考查对文章表达方式的理解掌握。解答时,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进行分析。“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意思是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往湖心亭看雪。运用了记叙的表达方式;“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意思是(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天光湖色全是白皑皑的。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意思是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运用了抒情的表达方式。7.考查对重点句子和字词的理解和情感的把握。“独往湖心亭看雪”,意思是独往湖心亭看雪。独,独自。联系上文“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孥一小舟”的内容可知,在“人鸟声俱绝”的冰天雪地里,竟有人夜深出门,“独往湖心亭看雪”,这是一种何等迥绝流俗的孤怀雅兴啊!“独往湖心亭看雪”的“独”字,正不妨与“独钓寒江雪”的“独”字互参。在这里,作者那种独抱冰雪之操守和孤高自赏的情调,不是溢于言外了吗?其所以要夜深独往,大约是既不欲人见,也不欲见人;那么,这种孤寂的情怀中,不也蕴含着避世的幽愤吗?据此总结作答即可。8.考查语言表达能力。解答时,写出“值得我们永远保留美好的东西”,围绕“善良、乐观、勇敢、坚强、执着、孝顺”等美好的品质,阐述自己的看法即可。示例:在今天,物质发展日益繁华富裕,我们应更多一份坚强和执著,勇敢的挑战生活的安逸,对事业的热爱,对同学的关爱,对亲人的真爱,永葆人性的善良和质朴,做有志向有追求的新时代青年。【点睛】参考译文: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天光湖色全是白皑皑的。湖上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个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小孩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人!”(他们)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南京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9.B10.(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2)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11.D12.示例:景物特点:选文主要写出冬日西湖的寂静凄清、朦胧空旷;链接材料主要写出晴朗西湖的清爽明晰、艳丽多彩。心境:选文表现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远离世俗的雅趣)以及对人生渺茫的深沉慨叹;链接材料表现了作者沉浸于山水的怡然自悦。【解析】【分析】9.A.消失/断绝;B.都表示“全、都”;C.尽力/勉力,勤勉;D.客居,旅居/客人;故选B。10.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1)焉得:哪能;更:还;(2)莫:不要;痴:痴迷。11.D.“视野由近及远”表述有误;由“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可知,作者划船来到西湖,首先看到到处弥漫的雾凇,天、云、山、水笼罩在蒙蒙白色冰花雾凇之中;紧接着视野拉近,看到了一痕长堤,再近些便是湖心亭,然后是“我”的小舟以及舟中人。据此可知,作者写景的视野由远及近,并非由近及远;故选D。12.本题考查对比分析。景物描写不同:由选文“湖中人鸟声俱绝”和“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可知,作者笔下大雪三日后的西湖悄无声息、幽静空旷、寂寥凄清,一切充满着静谧与安详;由链接材料“霁色开朗,湖光潋艳”“山色明净如新沐,珠宫绀宇,金碧重重,白云红树,高下互映”可知,作者笔下的西湖绚丽多姿、明艳动人,令人心旷神怡。心境不同:选文作者通过追忆在西湖乘舟看雪的一次经历,写出了雪后西湖之景清新雅致的特点。体现出作者的故国之思,同时也反映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的品质以及远离世俗,孤芳自赏的情怀,同时也寄托人生渺茫的慨叹。链接材料作者通过记叙乘船游西湖,对西湖及周边美丽景致的刻画,流露出作者对大自然美丽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同时,表现了作者沉醉于秀美山水的愉悦心情。【点睛】参考译文: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天光湖色全是白皑皑的。湖上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个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小孩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人!”(他们)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南京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链接材料】不久天空晴朗呈现出蔚蓝的颜色,湖面波光粼粼,我拿着一壶酒登上了小船,坐在船中我推开窗户向四周望去,远处的群山明丽洁净就像刚沐浴过一样,山上的寺院此起彼伏,金碧辉煌,天上的朵朵白云和山上的棵棵树木高低错落有致的分布着。我的小船停泊在湖心亭旁边,湖心亭位于西湖的正中央,左边是一座孤山,右边是云居山,许多景物都能尽收眼底,一切美好的景物都汇聚在这座小亭中。13. 白:杯,酒杯 客:客居 往:去,前往 谓:说(认为)14.D15.(1)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2)晚上下起大雪,当时正想要坐船到沙市,竟然被雨雪所阻挡。16.甲文趣在:①夜半独往湖心亭赏雪;②湖心亭巧遇知音把酒言欢。(答出一点即可)乙文趣在:①雪夜聆听大雪敲击竹子传来的清脆的声音;②悠闲自得地读书。(答出一点即可)【解析】【分析】13.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①句意为: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白:杯,酒杯。②句意为: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客:客居。③句意为:离时为自己叹息每次有想去的地方。往:去,前往。④句意为:鲁直所说。谓:说(认为)。14.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文言语句的断句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本句的意思是:暗暗的窗子与红红的烛火,随意地浏览一些书,还是能享受到一些乐趣的。“暗窗红火”是状语,其后可断开,“任意看数卷书”是“亦复有少趣”的主语,其中间可以断开,故可断句为: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故选D。15.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时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本题重点词:①莫:不要。相公:旧时对士人的尊称。更:还。②作:起。至:到。为......所:被。16.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在理解的基础上概括甲乙两文中关于情趣的内容。各写一点即可。甲文:由“独往湖心亭看雪”,可知表现了作者夜半独往湖心亭赏雪的高雅情趣;却不意亭上已有人先我而至,从“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强饮三大白而别”,可知表现了作者巧遇知音把酒言欢的情趣。乙文:作者想去沙市,但被雨雪所阻。诗人就停住脚步,从“然万竹中雪子敲戛,铮铮有声,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可知作者雅趣在聆听竹林里传来的清脆的敲击声;雅趣在坐在昏暗的小屋感受炉火的温暖,雅趣在悠闲自得地读书。表达了诗人随遇而安,悠然自得的心境。【点睛】参考译文:甲文: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日,湖中游人全无,连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天初更时分,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有闲情逸致的人!”于是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乙文:夜间下起了大雪。当时原本是准备乘船到沙市的,竟然被大雪所阻挡了。然而听着雪珠击打着竹林发出的铮铮声音,暗暗的窗子与红红的烛火,随意地浏览一些书,还是能享受到一些乐趣的。离时为自己叹息每次有想去的地方,总是不行。然而是行是止,任它吧。鲁直所说“没有一处不可以寄一梦”。17.B18.B19.A20.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西湖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解析】17.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B.句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客:客居;故选B。18.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A.连词,表顺承/连词,表修饰;B.副词,全/副词,全;C.音节助词,不译/代词,代月光;D.介词,为了/介词,用;故选B。19.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得出答案。A.乙文并没有运用白描手法,也没有描写雪景;从“月光倒囊入水,江涛吞吐,露气吸之,噀天为白(月光如同流水从囊中倾泻而出,江中波涛汹涌,露气吸收着月光,喷薄至天空都成了白色)”“林下漏月光,疏疏如残雪(树林下洒漏的月光,稀稀疏疏如同残雪一般)”等句子可知,作者细致描写了月光,把林下月光比作残雪,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月光的清新明亮;故选A。20.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和句式的特点。“惟(只)”“痕(痕迹)”“芥(叶)”“而已(罢了)”是此题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点睛】【甲】译文: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附近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一天晚上初更时,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从上至下都是白茫茫的一片。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西湖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个人铺着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他们)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等到(回来时)下了船,船夫嘟哝着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呢!”【乙】译文:崇祯二年中秋的第二天,我由镇江前往兖州。日暮时分,到达北固山,将船停靠在江口。月光如同流水从囊中倾泻而出,江中波涛汹涌,露气吸收着月光,喷薄至天空都成了白色。我感到极大的惊喜,划动小舟去拜访金山寺,已经是二更时分了。经过龙王堂,进入大殿,十分寂静。树林下洒漏的月光,稀稀疏疏如同残雪一般。我呼唤小奴携带演戏的用具,在大殿中大张灯火,唱“韩蕲王金山及长江大战”等几出戏。锣鼓喧哗,一寺的人都起来观看。有一个老年僧人,用手背擦着眼翳,突然张嘴,呵欠和笑、喷嚏一起出来。慢慢地定睛,到底该看作什么人,为了什么事情,什么时候来到的,都不敢去问。戏演完了,将要天亮了,解开缆绳,划船过江。山僧送到山脚,久久地目送我们,弄不清楚我们到底是人、是怪、还是鬼。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语文九年级上册湖心亭看雪综合训练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九年级上册13* 湖心亭看雪同步达标检测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默写,翻译,问答题,文言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3* 湖心亭看雪精品练习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一词多义,翻译下列句子,请完成以下题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