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地理复习 课件:第二章 地图 (共40张PPT)
展开
这是一份中考地理复习 课件:第二章 地图 (共40张PPT),共4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图上距离实地距离,3表示方法,左西右东,居民点,海平面,垂直距离,等高线地形图,四周高中间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一 地图的三要素1.比例尺(1)概念:表示 _________比 _________缩小的程度。(2)公式:比例尺= __________________。
(4)大小比较比较几个比例尺的大小时,可以先把不同的比例尺统一成同一形式的比例尺再进行比较。
计算比例尺时,首先要统一单位制。单位互化的简便方法:厘米变千米,在厘米后面相应地减去5个0;千米变厘米,在千米后面相应地加上5个0。
(5)在图幅相同时比例尺大小与地图范围和内容的关系
实地范围相同的两幅地图,比例尺大的,图幅就大,表示的内容详细;比例尺小的,图幅就小,表示的内容简略。
考点二 选择适用的地图
考点三 等高线地形图1.海拔和相对高度
(1)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_________的垂直距离。(2)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___________。
(1)甲处等高线稀疏,说明坡_____;乙处等高线密集,说明坡_____。(2)A处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表示_______;B处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表示_______;C处在两个山峰之间,表示 _____;D处闭合,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降低,表示_______。
利用握紧的拳头辨认地形部位A—山峰(山顶),B—山脊,C—山谷,D—鞍部,E—陡崖。
山地的主要形态有山峰(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主要的陆地地形有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二者不能混为一谈。
考点四 分层设色地形图1.定义:在绘有等高线和等深线的地形图上,把不同高度和深度的范围,着上不同的颜色(海洋则着上深浅不同的蓝色),这样的地图叫分层设色地形图。2.作用: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地表的高低形态和海底的起伏状况。
3.着色规律: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蓝色表示_______,绿色表示_______,不同深浅的黄色表示丘陵、高原、山地,褐色表示_______,白色表示雪线以上部分。
4.不同地形类型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中的特点
考点五 地形剖面图1.来源:以_________地形图为基础绘制而成。2.定义:地形剖面图是沿等高线地形图某条直线下切而显露出来的地形 _________。3.作用:可以更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
考法一 指向标判别方向用指向标定向有两种常用方法(1)指向标平移法。如图:判断A在B的什么方向?
步骤:①将指向标平移到参考点B点。②再根据指向标箭头所指方向确定出北方,然后依次确定出其他三个方向。③连接A、B两点,即可得出A点在B点西北方向。
(2)转动地图法。如图:根据所给指向标情况,转动地图(或书本),使指向标箭头成“↑”,再按我们比较熟悉的“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进行判断就很方便了。
例1 读下图,判断汽车行驶的方向( )A.往东 B.往北C.往东北 D.往西北
【典例剖析】 本题考查指向标地图的判读。可从以下三步分析:第一步:把指向标平移到汽车或公路上。第二步:根据指向标箭头所指方向确定出北方,相反的方向为南方。垂直箭头顺着北方,左西右东。第三步:判断汽车行驶方向。汽车由西南开往东北。【答案】 C
考法二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与应用1.山脊、山谷的判断:(1)方法一:高低原理。“凸高为低,凸低为高”——等高线向高处凸出是山谷;向低处凸出是山脊。(2)方法二:过脊线或谷线CD上一点C作CD的垂线AB,甲图中中部的C点海拔高,两侧的A、B点海拔低,故CD处为山脊;乙图中中部的C点海拔低,两侧的A、B点海拔高,故CD处为山谷。
2.陡崖高度计算①陡崖崖顶的海拔H大≤H顶<H大+d②陡崖崖底的海拔H小-d<H底≤H小③陡崖相对高度ΔH的取值范围(n-1)d≤ΔH<(n+1)d(注:n为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条数,d为等高距,H大为重合等高线中海拔最高的,H小为重合等高线中海拔最低的。)
3.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1)爬山线路、宿营地的选择(考虑泥石流):爬山应选择等高线稀疏的缓坡(比较容易,但费时间)。宿营地不能选择在山谷处,即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点。
(2)河流:①山地常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常形成向心状水系;山脊常形成河流的分水岭;山谷常有河流发育且河流流向与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反。②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河流流速大,陡崖处有时形成瀑布。(3)水库修建:库址应建在河谷、山谷地区“口袋形”洼地或小盆地,以利于集水。坝址应建在工程量较小、坝身最短、等高线密集的河流峡谷处,尽量少淹没良田,少迁居民,避免断层等。
(4)引水渠:遵循水可自流原则,由地势高处向地势低处引流。(5)道路修建:山区道路多沿等高线或山谷修建。例如,公路、铁路线的设计基本要求:①利用有利的地形地势,充分考虑路线的长短、坡度、少过河建桥,以降低施工难度和建设成本。②避免过高寒区、沙漠区、沼泽区、永久冻土区、地下溶洞区。
(6)修梯田:应沿同一条等高线修建,但梯田坡度要小,一般坡度不超过25°,以获取耕地,减少水土流失。
例2 (2017·益阳中考)读我市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②③处在山脊线上的是 处,三地海拔最高相差 米。(2)甲处山体部位的名称是 。(3)图中河流干流的大致流向是 。(4)等高线地形图中,缺少地图三要素之一的 。(5)如果甲处的气温是10℃,只考虑地形因素,乙地的气温应该不低于 ℃。
(6)在山区公路建设中,陡坡段增加“之”字状弯曲,原因是 。A.尽可能连接居民点 B.尽可能减缓坡度C.尽可能避免跨越河流 D.尽可能节省材料(7)图示地区主要地形是 。A.丘陵 B.高原 C.山地 D.平原
【典例剖析】 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与应用。第(1)题,③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三地中,①地海拔为1 000米,②地海拔为900米,③地海拔为900米,因此海拔最高相差100米。第(2)题,甲处山体部位的名称是山峰(山顶)。(3)根据指向标定向法判断,图中河流干流的大致流向是自北向南流。第(4)题,地图的三要素是方向、比例尺、图例。由此可判定,等高线地形图中,缺少地图三要素之一的比例尺。第(5)题,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
下降0.6℃。如果甲处的气温是10℃,只考虑地形因素,乙地的气温应该位于10℃+(1 400-700)÷100×0.6℃=14.2℃与10℃+(1 300-700)÷100×0.6℃=13.6℃之间,所以最低不低于13.6℃。第(6)题,在山区公路建设中,陡坡段增加“之”字状弯曲,原因是尽可能减缓坡度。第(7)题,从图示信息可以看出,该地区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坡度陡峻,沟谷较深,主要地形是山地。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中考地理复习地球与地图第二章地图作业课件,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比例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地理复习地球与地图第二章地图教学课件,共4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广阔平坦,指向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地理复习课件第二章地图,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一部分课标解读,第一讲,第二讲,常用图例符号,解题思路,重叠在一起,五种地形的比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