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地理复习 课件第三部分 中国地理部分 第二章 第3讲
展开
这是一份中考地理复习 课件第三部分 中国地理部分 第二章 第3讲,共1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点梳理,对点训练答案和解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以外流河为主(2015年考)1.主要河流的分布(1)在图中填注下列河流的代表数字:①黑龙江 ②黄河 ③长江 ④珠江 ⑤澜沧江 ⑥怒江⑦雅鲁藏布江 ⑧塔里木河 ⑨额尔齐斯河(2)找出流向北冰洋、印度洋的河流2.外流河水文特征外流河的河水主要来自于________;河流自北向南汛期开始的时间越来越________,结束的时间越来越________,汛期越来越________。内流河河水主要来自________和山前降水,汛期________影响大。
答案:一、1.略2.大气降水 早 晚 长 高山冰雪融水 气温
§二、长江的开发与治理(2013、2014、2016年考)1.基本概况(1)发源于________山,注入________海:(2)水文特征:干流汛期长、________结冰期、水量________、水能丰富。(3)河段划分:源头至 ________为上游, ________以下为下游。
2.长江开发(1)“水能宝库”:长江________游落差________,水量________,蕴藏着丰富的________资源;目前这里建设有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是________工程。(2)“黄金水道”: ________以下四季通航,自古以来就是我国________运输的大动脉;现在长江的通航里程占全国的________,货运量占全国的________。(3)长江流经________气候区,年降水量________,________资源丰富;为缓解华北、西北地区严重缺水问题,我国建设了________工程。3.长江治理(1)长江流域降水丰富,支流湖泊众多,河道弯曲,________灾害最为严重;其中荆江河段有“九曲回肠”之称,治理的主要措施是________。(2)长江上游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中下游有________。
答案:二、1.(1)唐古拉 东 (2)无 大 (3)宜昌 湖口2.(1)上 大 大 水能 长江三峡 (2)宜宾 东西 2/3 60% (3)亚热带季风 大 水 南水北调3.(1)洪涝 裁弯取直 (2)水土流失 泥沙淤积、水污染、洪涝
§三、黄河的治理与开发(2013、2015、2017年考)1.基本概况(1)发源于________山,注入________海。(2)水文特征:水量________,含沙量________,有________现象。(3)河段划分:源头至 ________为上游, ________以下为下游。
2.黄河治理(1)上游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原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治理的主要措施有________。(2)中游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原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等;治理的主要措施有________。(3)下游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原因主要有________等;治理的主要措施有________。(4)初春时节在黄河上游和下游经常发生________,治理的主要措施是________。3.黄河开发(1)引黄河水灌溉,塑造了________平原、________平原、________平原。(2)在黄河________游大力开发水能资源。
答案:三、1.(1)巴颜喀拉 渤 (2)小 大 结冰 (3)河口 桃花峪2.(1)土地荒漠化 气候干旱 过度放牧,草原退化 不合理的挖采 还林还草,合理放牧 (2)水土流失 自然因素:黄土土质疏松;降水集中于夏季,多暴雨 人为因素:过度垦殖导致植被破坏严重;采矿、修路等活动加剧了土地疏松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3)“地上河”引起的水害 地上河容易引发洪涝 疏浚河道,加固加高河堤 (4)凌汛 炸冰3.(1)河套 宁夏 华北 (2)上、中
【对点训练】1.C 2.C 3.C 4.A 5.B(详解) 6.A(详解)7.D(详解) 8.A 9.A(详解) 10.D 11.A 12.A13.B 14.B 15.A 16.A(详解) 17.C(详解) 18.D19.C 20.D(详解) 21.C(详解) 22.B(详解) 23.B24.B 25.C 26.B 27.C 28.A 29.A 30.C
【解析】第5、6、7题组考查学生对我国东北地区的气候与河流等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第5题,据图表分析,哈尔滨气温最低月出现在1月,为-17 ℃;降水最多的月份为8月,降水量为134.4 mm。第6题,据图表分析,松花江位于季风区,夏季降水多,河流流量大,河流流量的季节变化明显,冬季无断流现象,但冬季结冰期长。第7题,松花江出现春汛是因为春季气温升高,冰雪融水增多造成河流水量增加。
第9题考查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长江流经地区降水丰富,上中游地区由于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长江治理投资大,近半个世纪以来,经过航道综合整治,加之三峡、葛洲坝等水利枢纽的建设,长江的通航条件得到显著改善。享有“黄金水道”的盛誉,内河运输居我国第一位,而不是居世界第一位。由于长期的泥沙淤积和中下游地区大规模的人工围垦,使得洞庭湖等湖泊面积不断缩小,调蓄功能日趋减弱,旱涝灾害频繁。第16、17题组考查长江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以及沿线地区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长江沟通了东部沿海与中西部地区的交通,大大促进了长江沿线经济的发展;由于人们不合理的开发以及工业的发展,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上游地区的水土流失、中下游的洪涝灾害,以及整个沿线地区存在的大气污染和水污染等。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中考地理复习 课件第三部分 中国地理部分 第五章 第4讲,共1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点梳理,对点训练答案和解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地理复习 课件第三部分 中国地理部分 第五章 第2讲,共1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点梳理,2黄土地貌景观,对点训练答案和解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地理复习 课件第三部分 中国地理部分 第五章 第3讲,共1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点梳理,对点训练答案和解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