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
展开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地球的圈层结构划分依据。
2.掌握地壳、地核、地幔的基本特征(界线、厚度、物理性状和物质组成等)。
3.了解地球的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的基本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读地球内部地震波与地球内部圈层构造图,了解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
2.运用比较法学习各内部和外部圈层的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教学,培养学生“本质是通过现象表现出来的,而现象总是表现本质”的辨证唯物主意观点。
2.通过教学对学生进行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教育。
【教学重点】
了解地球的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结构,并能概括出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利用“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示意图”,初步掌握读图分析技能。
【教学难点】
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与地球内部物质组成的关系。
地球的内部圈层。
【教学过程】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到目前为止,关于地球内部的知识,主要来自对地震波的研究。
1.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地震波
(1)地震波概念
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振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弹性波叫地震波。
(2)分类及其特点
地震波有纵波(P波)和横波(S波)之分。其传播速度及所能通过的物质不同。如下表所示:
(补充)
纵波——质点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的地震波,速度较快。
横波——质点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的地震波,速度较慢。
2.地球内部圈层的分界面——不连续面
(1)概念——地球内部地震波速突然发生变化的面叫做不连续面。
(2)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
地球内部有两个明显的不连续界面,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
① 莫霍界面
在地面下平均33千米处(指大陆部分),在这个不连续面下,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
②古登堡界面
在地下2900千米处,在这里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
(讲述)地球内部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地核又分成外核和内核,地幔也可再细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地壳、地幔、内核为固体。外核因为横波不能通过,所以可能呈液态。
地球的内部圈层
以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为界,将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
个圈层。地球内部圈层的结构,可简化总结成下表以便于记忆: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1.组成及其相互关系
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2.各外部圈层概况
分类
特点
所经物质状态
传播速度
共同点
地
震
波
纵波
固体、液体、气体
较快
都随着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变化
横波
固体
较慢
界面
深度(千米)
地震波速度的变化
分界意义
莫霍界面
17(33或6)
P波和S波的速度都突然增加
地壳与地幔
古登堡界面
2900
P波速度突然下降,S波完全消失
地幔与地核
圈层名称
不连续面
深度(Km)
特征
地壳
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面
平均17
2900
5150
6370
①由岩石组成的固体外壳
②厚度不均,大洋部分薄,大陆部分厚
地
幔
上地幔
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这里可能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下地幔
地
核
外核
温度、压力和密度很大
内核
圈层结构
不连续面
深度(Km)
物质组成
状态
地壳
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面
17
岩石
固态
地幔
上地幔
900
铁镁的硅酸盐类
固态
下地幔
2900
地核
外核
5150
铁、镍
液态
内核
固态
外部圈层
概念
组成
其他
大气圈
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包围地球的复杂系统
气体和悬浮物,主要成分是氮和氧
是地球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圈
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生物水等
水圈里的水处于不间断的循环运动中
生物圈
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生物及其生存环境
生物圈与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相互影响、相互渗透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共5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和要求,教学过程,资源支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境引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指导,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