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八年级上册2.4 光的色散当堂检测题
展开
这是一份沪教版八年级上册2.4 光的色散当堂检测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作图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项选择题(共6小题)
1. 我国唐朝的张志和在《玄贞子》中记载了著名的“人工虹”实验:“背日喷乎水,成虹霓之状。”形成这种现象是由于( )
A. 光的直线传播B. 光的色散C. 光的反射D. 凸透镜成像
2. 毛泽东诗词《菩萨蛮 ⋅ 大柏地》中“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其中“赤橙黄绿青蓝紫”和“雨后复斜阳”表达的意思是
A. 大自然除了白光外,还有七种色光组成了彩虹
B. 斜射的阳光经雨后空中的小水滴后折射形成彩虹
C. 大自然有许多色光,彩虹由其中七种色光组成
D. 彩虹是雨后空中水雾对斜射阳光的反射形成的
3. 下列不属于三原色的色光是
A. 红光B. 黄光C. 蓝光D. 绿光
4. 在暗室的红灯下看一张白纸和白纸上的红字,得到的感觉是( )
A. 纸是白色的,字能看清楚B. 纸是白色的,字看不清楚
C. 纸是红色的,字能看清楚D. 纸是红色的,字看不清楚
5. 在没有任何其他光照的情况下,舞台追光灯发出的绿色光照在穿白上衣、红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 )
A. 全身呈绿色B. 上衣呈绿色,裙子不变色
C. 上衣呈绿色,裙子呈紫色D. 上衣呈绿色,裙子呈黑色
6. 不同物体吸收太阳辐射能力不同,小明认为它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于是,他将几个完全相同的物体涂上不同颜色放在太阳底下,测出相同时间内物体升高的温度。就“他将几个完全相同的物体涂上不同颜色放在太阳底下,测出相同时间内物体升高的温度。”这一环节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 提出问题B. 猜想假设C. 进行实验D. 分析论证
二、填空题(共8小题)
7. 2015年5月9日我国多地出现日晕奇观,图为日晕的景象,在 5000 m 的高空,水蒸气遇冷形成小冰晶,太阳光照射小冰晶后,分解成红、橙、黄、绿、 、靛、紫七种颜色的光,这样太阳周围就出现一个巨大的彩色光环,称为“光晕”。这种景象说明太阳光是 (选填“单色光”或“复色光)。
8. 光的色散指的是太阳光通过棱镜后,分解成 的现象。这一现象表明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 而成的。
9. 将一束白光通过三棱镜,在旁边的白板上依次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等颜色组成的光带。这种现象叫光的 。该现象表明 。
10. 中国科技馆里有一个“光线小岛”,这个展品可以让参观者体验光射向平面镜、透镜、棱镜后的情况。如图所示,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形成一条彩色光带,这种现象叫做光的 现象,它说明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选填“分解”或“色散”)。
11. 色光的三原色是 ,彩色电视机画面上的丰富色彩就是由三原色光 而成。
12. 普通彩色电视机画面的颜色是由 、绿、蓝三原色光混合而成的。
13. 十字路口的交通指示灯有红、黄、绿三种颜色,每个灯箱里安装的都是白炽灯,只是它们各自的灯罩玻璃颜色不同。其中红灯的玻璃主要是通过 色光,吸收 色光。
14. 如图所示是济宁市 2013 年中考试卷答题卡中用来识别考生信息的条形码(样码),当条形码扫描器照射它时,黑条纹将光 (选填“反射”或“吸收”),白条纹将光 (选填“反射”或“吸收”),再通过电脑解码就可以获取考生相关信息。
三、实验题(共1小题)
15. 用水做色散实验
水也可以像棱镜一样使光发生色散,请任选下面一个实验来观察色散现象。
(1)实验一 水对手电简光的色散
将一次性纸杯截去一半,在杯底中央开一条细缝,然后把它套在手电简的灯头上,如图(a)所示。将装满水的玻璃杯放在椅子的一角,在椅角的地面上放一张白纸。在较暗的环境中打开手电筒,使它和杯中的水面保持一个角度,如图(b)所示,仔细观察白纸上光斑的颜色。
(2)实验二 水对太阳光的色散
在阳光明媚的早晨,背对着太阳方向站立,用一个喷水壶[图(c)]向正前方喷水[(d)],同时观察前方喷出的水雾。用文字或简图描述你所看到的现象。
四、作图题(共1小题)
16. 一束白光斜射入三棱镜后会分解成七种色光,如图所示(图中画出了在三棱镜中七色光的大致传播路径,最上方的是红光,最下方的是紫光),请您根据所学的光知识大致画出绿光的折射光线。
五、简答题(共1小题)
17. 在商店里买布,特别是花布,为了看准颜色,往往把布拿到太阳光下观察,而不是在日光灯下看,这是为什么?
答案
1. B
【解析】【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彩虹的成因是由于光的色散。
【解析】解:“人工彩虹”,这是指喷出水后,空中有大量的小水滴,太阳光照在这些小水滴上,被分解为绚丽的七色光,也就是光的色散。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光的色散的原理的了解,要会辨别生活中的现象。
2. B
3. B
【解析】因为光的三原色包括的是红、绿、蓝,因此黄光不属于这一范围。
故选B。
4. D
【解析】【分析】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所决定的,其它色光照在它上面时全部被吸收,只反射与本身颜色相同的色光。
【解析】解:白纸能反射所有的色光,当红灯照射时,它反射红光,所以在暗室的红灯下看一张白纸,看到的白纸是红色的;而红字只能反射与本身颜色相同的色光,所以当红灯照射时,也反射红光,这样在暗室的红灯下看一张白纸和白纸上的红字时,就呈现一片红色,所以红字反而就看不清楚了。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体的颜色由所反射的色光决定的特点,是一道基础题。
5. D
【解析】【分析】我们看到的物体的颜色取决于物体反射光的颜色,物体反射哪种光,我们看到的就是哪种颜色。
【解析】解:绿光照在白上衣上,会被白上衣反射,进入我们眼睛的是绿光,所以看到的上衣是绿色的;绿光照在红裙子上,绿光会被红裙子吸收,所以看到的裙子是黑色的。
故选:D。
【点评】在白光下是哪种颜色的物体,它就能反射哪种光,其它的光射到它上面就会被吸收。
6. C
【解析】对于不同物体吸收太阳辐射能力的影响因素,小明将几个完全相同的物体涂上不同颜色放在太阳底下,测出相同时间内物体升高的温度,属于进行实验收集数据环节。
7. 蓝;复色光
【解析】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在白屏上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因为这条彩色的光带颜色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这个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8. 多种色光;混合
【解析】英国的物理学家牛顿在1666年做了一个光的色散实验,揭开了颜色之迷,他让一束太阳光穿过狭缝,射到三棱镜上,从三棱镜另一侧的白纸屏上可以看到一条彩色的光带,该现象表明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而且这条光带的颜色是按红、橙、黄、绿、蓝、靛、紫的顺序排列的。这一现象表明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9. 色散;白光是由多种色光组的
10. 色散
11. 红、绿、蓝;混合
【解析】用放大镜观察彩色电视画面,可以发现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12. 红
【解析】普通彩色电视机画面的颜色是由光的三原色红、绿、蓝合成的。
13. 红;其他
14. 吸收;反射
【解析】白色物体反射所有颜色的光,黑色物体吸收所有颜色的光。
15. (1) 本题由小组同学共同完成,并拍下实验照片或录像在课堂上作展示交流,由学生自评和互评给予成绩。
(2) 本题由小组同学共同完成,并拍下实验照片或录像在课堂上作展示交流,由学生自评和互评给予成绩。
16. 如图所示:
【解析】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在白屏上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因为这条彩色的光带颜色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所以最上面的是红光,最下面的为紫光,则绿光的折射光线,如图所示:
17. 因为太阳光中的色光最全,照在花布上反射的色光就是花布的真实颜色,而日光灯的的色光不全,偏重于紫光,不管什么颜色在日光灯下都显得灰暗。所以为了看准颜色,往往把布拿到太阳光下观察,而不是在日光灯下看。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沪教版八年级上册2.4 光的色散练习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作图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沪教版6.4 阿基米德原理课时作业,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沪教版九年级上册6.4 阿基米德原理课后复习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作图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