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高中生物苏教版选择性必修3第二章细胞工程阶段综合测评
展开阶段综合测评(二) (第二章)
一、单项选择题:共15题,每题2分,共3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植物组织培养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在进行植物组织培养时,需要适宜的温度、营养、氧气和pH
B.植物组织培养的整个过程都需要光
C.不同植物进行组织培养时,所需的温度有所不同
D.由外植体形成幼苗的过程中,培养基中营养物质的总量会减少
B [植物组织培养需要适宜的温度、营养、氧气和pH等条件,A正确;由外植体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不需要光,在分化再生阶段一定要有光照,否则形成的试管苗不能合成叶绿素,B错误;不同植物进行组织培养时,所需的温度有所不同,C正确;由外植体形成幼苗的过程中,不断从培养基中吸收营养,因此培养基中营养物质的总量会减少,D正确。]
2.在下列各种育种方法中,与组织培养技术无关的是( )
A.利用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植株
B.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植物幼苗,获得四倍体植株
C.培育脱毒作物
D.通过植物体细胞杂交培育“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
B [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植株需要将花药进行组织培养,利用了植物(生殖)细胞的全能性。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植物幼苗时,一般直接处理幼苗的芽,不需要进行组织培养,此方法为多倍体育种。培育脱毒作物和植物体细胞杂交获得的杂种植株的培育都需要进行组织培养。]
3.植物激素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是启动细胞分裂、脱分化和再分化的关键性因素。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关于使用这两种激素更有利于胚状体形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先使用生长素,后使用细胞分裂素
B.同时使用
C.先使用细胞分裂素,后使用生长素
D.都不使用
B [胚状体的胚芽、胚根、胚轴等结构完整,就像一颗种子,已经出现了细胞分化,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同时使用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可以使分化频率提高,因此更有利于胚状体的形成,故选B。]
4.植物体细胞杂交尚未解决的问题是( )
A.去除细胞壁,分离出有活力的原生质体
B.将杂种细胞培育成植株
C.让杂种植物按照人们的需要表现亲代的优良性状
D.尚未培育出属间杂种植物
C [目前植物体细胞杂交产生的杂种植株并没有完全表现出人们所需要的性状。]
5.下列有关植物体细胞杂交与动物细胞融合的比较,正确的是( )
A.两者应用的原理都是高度分化的细胞具有全能性
B.两者都可用聚乙二醇(PEG)诱导细胞融合
C.两者成功的标志都是形成融合细胞核
D.两者的目的都是用于大量生产分泌蛋白
B [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原理是细胞膜具有流动性和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动物细胞融合的原理是细胞膜具有流动性,A错误;聚乙二醇(PEG)既可诱导动物细胞融合,也可诱导植物原生质体融合,B正确;植物原生质体融合完成的标志是杂种细胞再生出细胞壁,动物细胞融合完成的标志是形成融合细胞核,C错误;植物体细胞杂交的目的是产生杂种植株,动物细胞融合可用于大量生产分泌蛋白,D错误。]
6.下图为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A和细胞B必须来源于同种植物
B.①过程的方法有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三大类
C.③和④过程分别称为脱分化和再分化
D.该技术培育出的新品种均为四倍体
C [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可以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因此细胞A和细胞B可以来源于同种植物,也可以来源于不同种植物,A项错误;过程①为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的过程,该过程采用的方法有物理法、化学法两大类,B项错误;③和④过程分别称为脱分化和再分化,C项正确;该技术培育出的新品种不一定是四倍体,这取决于植物细胞A和植物细胞B中染色体组数,D项错误。]
7.下列关于动物细胞培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动物细胞培养液中应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以防培养过程中的污染
B.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剪碎的动物组织,可使其分散成单个细胞
C.动物细胞培养的气体环境是95%O2和5%CO2
D.传代培养的细胞一般在传至10~50代左右时,增殖会逐渐减慢
C [动物细胞培养液中应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以防培养过程中杂菌的污染,A正确;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剪碎的动物组织,可使其分散成单个细胞,B正确;动物细胞培养的气体环境是95%空气和5%CO2,C错误;传代培养的细胞一般在传至10~50代左右时,增殖会逐渐减慢,D正确。]
8.用动物细胞工程技术获取单克隆抗体,下列实验步骤中错误的是( )
A.将抗原注入小鼠体内,获得相应的B淋巴细胞
B.用胰蛋白酶处理培养过程中的杂交瘤细胞
C.用聚乙二醇(PEG)作诱导剂,促使B淋巴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
D.筛选杂交瘤细胞,并从中选出能产生所需抗体的细胞群,培养后提取单克隆抗体
B [用动物细胞工程技术获取单克隆抗体,先将抗原注入小鼠体内,获得能产生抗体的B淋巴细胞,A正确;由于杂交瘤细胞可以无限增殖,不存在接触抑制现象,所以在培养过程中不需要用胰蛋白酶处理,B错误;利用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可用聚乙二醇作诱导剂,将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形成杂交细胞,C正确;利用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并从中选出能产生所需抗体的细胞群,培养后提取单克隆抗体,D正确。]
9.研究发现,正常干细胞中两种关键蛋白质“失控”发生越位碰撞后,正常干细胞会变成肿瘤干细胞。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干细胞在体外培养能增殖但不能诱导分化
B.干细胞在癌变过程中细胞膜上的糖蛋白会增多
C.干细胞分化导致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种类增多
D.干细胞分化后的逐渐衰老是由细胞中基因决定的正常的生命历程
D [胚胎干细胞在体外培养能增殖,也能诱导ES细胞分化,A错误;干细胞在癌变过程中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B错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导致干细胞分化,细胞种类增多,C错误;干细胞分化后的逐渐衰老是由细胞中基因决定的正常的生命历程,D正确。]
10.下列育种过程不能体现细胞或细胞核全能性的是( )
A.将悬铃木无菌苗叶片细胞制成原生质体,培养得到再生植株
B.将甲流病毒外壳蛋白诱导的小鼠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培养获得抗甲流抗体
C.将大熊猫的细胞核植入去核的兔子卵母细胞中,培养出大熊猫早期胚胎
D.将中华猕猴桃叶肉细胞与狗枣猕猴桃叶肉细胞融合,获得耐寒性提高的新品种
B [将悬铃木无菌苗叶片细胞制成原生质体,培养得到再生植株,体现了细胞具有全能性,A项正确;将甲流病毒外壳蛋白诱导的小鼠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培养获得抗甲流抗体,但没有形成完整的个体,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B项错误;将大熊猫的细胞核植入去核的兔子卵母细胞中,培养出大熊猫早期胚胎,体现了细胞核的全能性,C项正确;将中华猕猴桃叶肉细胞与狗枣猕猴桃叶肉细胞融合,获得耐寒性提高的新品种,体现了细胞具有全能性,D项正确。]
11.下列有关体外受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从屠宰场已屠宰母畜的卵巢中采集的卵母细胞可以直接进行体外受精
B.取MⅠ期卵母细胞进行体外受精
C.取MⅡ期卵母细胞进行体外受精
D.从活体动物的卵巢中采集的卵母细胞可以直接进行体外受精
C [活体卵巢或屠宰母畜的卵巢中采集的卵母细胞需要在体外经人工培养成熟(MⅡ期的卵母细胞)后,才能与获能的精子受精。]
12.对胚胎分割技术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凡是利用胚胎工程产生新个体都要用到胚胎分割技术
B.分割的胚胎直接移植给受体或在体外培养到囊胚阶段再移植给受体
C.目前人类的同卵双胞胎多数是通过胚胎分割技术产生的
D.胚胎分割次数越多,产生的新个体也越多
B [利用胚胎工程产生新个体不一定都要经过胚胎分割。目前人类的同卵双胞胎并非人为地经过胚胎分割技术产生的。实践证明,采用胚胎分割技术产生同卵多胎的可能性是有限的,所以分割次数不宜过多。]
13.体外受精技术又称“试管婴儿技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将收集到的精子放到一定浓度的肝素溶液中培养是为了诱导精子获能
B.受精过程防止多精入卵的生理反应包括透明带反应和卵细胞膜反应
C.进行早期胚胎培养时,培养液中除加入一些必要的营养成分外,还应添加血清等天然成分
D.一般将胚胎培养至囊胚或原肠胚时,再进行胚胎移植
D [将收集到的精子放在一定浓度的肝素溶液中培养是为了诱导精子获能,精子获能后才能进行受精作用;受精过程中,透明带反应和卵细胞膜反应防止了多精入卵;由于早期胚胎培养液的成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完全弄清楚,所以应加入血清等天然成分;胚胎移植应在囊胚阶段或桑椹胚阶段进行。]
14.1978年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例“试管婴儿”,1996年第一只克隆羊多莉诞生,证明了高度分化的动物体细胞的细胞核仍能保持全能性。培育“试管婴儿”和克隆动物的生殖方式是( )
A.都属于有性生殖
B.前者属于有性生殖,后者属于无性生殖
C.都属于无性生殖
D.前者属于无性生殖,后者属于有性生殖
B [试管婴儿技术与正常的生殖过程相比仅仅是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的场所不同,实质没有变化;而克隆羊多莉是动物克隆技术的产物,是将动物乳腺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去核的卵母细胞后发育成的新个体,属于无性生殖的范畴。]
15.名为“我的皮肤”的生物活性绷带自从在英国诞生后,给皮肤烧伤病人带来了福音。该活性绷带的原理是先采集一些细胞样本,再让其在特殊的膜片上增殖。5~7天后,将膜片敷在患者的伤口上,膜片会将细胞逐渐“释放”到伤口,并促进新生皮肤层生长,达到加速伤口愈合的目的。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我的皮肤”的获得技术属于动物细胞工程
B.人的皮肤烧伤后会因人体第二道防线的破坏而导致免疫力下降
C.种植在膜片上的细胞样本最好选自患者本人
D.膜片能否把细胞顺利“释放”到伤口,加速患者自身皮肤愈合与细胞膜上的HLA有关
B [根据题意,“我的皮肤”的获得技术属于动物细胞工程中的动物细胞培养;人的皮肤烧伤后会因人体第一道防线的破坏而导致免疫力下降;种植在膜片上的细胞样本最好选自患者本人,以避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是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作为不同个体免疫细胞相互识别的标志,因此膜片能否把细胞顺利“释放”到伤口,加速患者自身皮肤愈合与细胞膜上的HLA有关。]
二、多项选择题:共5题,每题3分,共15分。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全选对者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16.甘草酸是中药甘草中的主要活性成分。为了快速检测甘草酸,科研人员利用细胞工程技术制备了抗甘草酸的单克隆抗体,其基本操作过程如图所示。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过程①注射相应抗原后应立即从小鼠脾脏中提取细胞甲
B.过程②诱导细胞融合,利用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C.过程③④的筛选方法不同,细胞丙、丁的遗传物质相同
D.过程⑤无论在体内还是体外进行,细胞丁都可大量增殖
BCD [过程①注射相应抗原后应经过一段时间,使小鼠产生浆细胞,再从小鼠脾脏中提取细胞甲;过程②诱导细胞融合利用了细胞膜的流动性;过程③筛选杂交瘤细胞,过程④筛选能产生单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二者的方法不同;过程⑤无论在体内还是在体外进行,细胞丁都可大量增殖。]
17.无论是植物细胞,还是动物细胞,都可以利用一定的方法诱导融合,可用下面模型图表示细胞融合技术的一些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该过程表示植物原生质体的融合,则甲、乙细胞可用酶解法获取
B.若该过程表示动物细胞融合,可用灭活的病毒诱导
C.若该过程表示制备单克隆抗体,则丙细胞是杂交瘤细胞
D.以上三个过程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
ABC [若图示过程表示植物原生质体的融合,在形成甲、乙细胞之前需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细胞壁;若图示过程表示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则丙细胞是经过免疫的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而成的杂交瘤细胞,可用聚乙二醇(PEG)或灭活的病毒诱导细胞融合;若图示过程表示动物细胞融合,因目的不是培育成动物个体,所以未体现细胞的全能性。]
18.下列有关现代生物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克隆羊多莉的培育克服了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B.植物体细胞杂交和动物细胞融合都利用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C.试管牛和试管苗的培育都利用了细胞或细胞核的全能性
D.脱毒草莓培育利用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BCD [克隆羊多莉的培育属于无性繁殖技术,不属于远缘杂交,A错误;植物体细胞杂交和动物细胞融合都利用了细胞膜的流动性,B正确;试管牛和试管苗的培育都利用了细胞的全能性,C正确;脱毒草莓的培育需要使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D正确。]
19.下图为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EF)培养的过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可用胃蛋白酶分散组织块中的细胞
B.MEF细胞可能产生某种物质抑制胚胎干细胞的分化
C.加入培养液中的MEF细胞最好是来自传代培养的细胞
D.细胞培养过程中可能出现细胞贴壁和接触抑制的现象
BD [将动物组织细胞分散成单个细胞,可以用胶原蛋白酶或胰蛋白酶;由图可知,在胚胎干细胞培养液中加入MEF细胞的一组不分化,但未加MEF细胞的一组易分化,据此推知MEF细胞可能产生某种物质抑制胚胎干细胞的分化;加入培养液中的MEF细胞最好是来自原代培养的细胞;在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可能出现细胞贴壁和接触抑制的现象。]
20.下图表示动物体细胞核移植与克隆动物的相关图解,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图示过程说明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的细胞核仍具有全能性
B.用于核移植的供体细胞①一般都选用原代培养的细胞
C.采集的卵母细胞培养到的②期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D.选用去核的卵母细胞的主要原因是其细胞质可使体细胞核表达全能性
ABCD [题图中显示的是利用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克隆动物的过程,说明高度分化的动物体细胞的细胞核仍具有全能性,A正确;用于核移植的供体细胞一般选用传至10代以内的细胞,原因是此种细胞能保持正常的二倍体核型,B正确;图中采集到的卵母细胞需培养到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C正确;去核卵母细胞的细胞质可使体细胞核表达全能性,所以选其作为核移植的受体细胞,D正确。]
三、非选择题:共5题,共55分。
21.(11分)我国植物学家将名贵兰花的茎尖细胞放在培养基中进行培养,最终发育成完整的新植株。下图是细胞培养形成兰花植株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并回答问题。
(1)过程③和过程④分别表示________和________。
(2)在培养过程中,除了提供水分、无机盐、糖类、维生素及氨基酸外,还需要在培养基中加入________。同时,在培养过程中,除必需的温度、光照和氧气等外界条件外,成功的另一个关键是操作过程必须保证________。
(3)从育种的角度看,植物组织培养与有性生殖相比,优势主要有(列举2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中,可以对________进行化学或物理的诱变处理,促使其发生突变,再通过诱导分化形成植株,从中选育出优良品种。这种作物新品种的培育方法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将兰花的茎尖细胞换成兰花的花粉粒经组织培养形成植株,再用秋水仙素处理获得新品种,这种育种方法称为________________,其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该题主要考查了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单倍体育种和突变体的利用。
(1)过程③为脱分化,过程④为再分化,其中在④过程中既有细胞分裂,又有细胞分化。
(2)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不论是脱分化还是再分化,都需要植物激素刺激,并且要求操作过程必须保证无菌。
(3)植物组织培养的实质是一种无性繁殖,与有性生殖相比,具有保持亲本的优良品质、培养周期短、繁殖效率高、能培育无病毒植株等优点。
(4)突变体利用的操作对象是愈伤组织,但是该种方法具有很大的盲目性。
(5)单倍体育种的优点是缩短育种年限、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等。
[答案] (1)脱分化 再分化
(2)植物激素(或植物激素类似物) 无菌
(3)能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培养周期短,繁殖效率高;能培育无病毒植株(答出2点即可)
(4)愈伤组织 突变体的利用(或诱变育种)
(5)单倍体育种 缩短育种年限,培育的品种一定是纯种
22.(11分)下图是动物细胞培养的基本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容器B中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培养首先在C瓶中进行,这时的细胞培养称为____________,悬液中分散的细胞很快就贴附在瓶壁上,称为________________。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数量不断增多,当贴壁细胞分裂生长到表面相互接触时,细胞就会停止分裂增殖,这种现象称为细胞的____________。为了把C瓶中的细胞分瓶,要用________处理,目的是使细胞从瓶壁上脱离下来,然后配成________,再分装。分装后,在D瓶中培养叫作________。
(3)细胞培养需满足的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添加抗生素是为了______________,CO2的主要作用是维持培养液的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详细考查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条件和用途。用胰蛋白酶处理动物组织是为了使细胞分散开。初次培养称为原代培养,当细胞贴壁生长出现接触抑制时需要再次用胰蛋白酶处理,制成细胞悬液后分瓶培养称为传代培养。传代培养至10~50代时多数细胞会衰老死亡,极少细胞朝着类似于癌细胞的方向发展。10代以内的细胞能保持正常的二倍体核型。动物细胞培养的条件包括无菌、无毒的环境,必需的营养物质,适宜的温度和pH,气体环境四大方面。其中添加抗生素是为了防止培养过程中的污染,CO2的主要作用是维持培养液的pH。
[答案] (1)使细胞分散开
(2)原代培养 细胞贴壁 接触抑制 胰蛋白酶 细胞悬液 传代培养
(3)无菌、无毒的环境,必需的营养物质,适宜的温度和pH,气体环境 防止培养过程中的污染 pH
23.(11分)(2020·全国卷Ⅰ)为研制抗病毒A的单克隆抗体,某同学以小鼠甲为实验材料设计了以下实验流程。
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实验前必须给小鼠甲注射病毒A,该处理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2)写出以小鼠甲的脾脏为材料制备单细胞悬液的主要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得到能产生抗病毒A的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需要进行筛选。图中筛选1所采用的培养基属于________,使用该培养基进行细胞培养的结果是____________。图中筛选2含多次筛选,筛选所依据的基本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要使能产生抗病毒A的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大量增殖,可采用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
[解析] (1)实验前给小鼠甲注射病毒A,其目的是刺激机体发生免疫反应,从而产生能够分泌抗病毒A抗体的B淋巴细胞。(2)制备单细胞悬液的主要实验步骤:从健康动物体内取出组织块,剪碎,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一段时间,这样组织就会分散成单个细胞,然后用培养液将分散的细胞稀释制成单细胞悬液。(3)图中筛选1采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在该培养基上,未融合的细胞和融合的具有同种核的细胞都会死亡,只有融合的杂种细胞(杂交瘤细胞)才能生存。图中筛选2含多次筛选,利用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就可获得能分泌所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4)要使能产生抗病毒A的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大量增殖,可将杂交瘤细胞在体外条件下做大规模培养,或注射到小鼠腹腔内增殖。
[答案] (1)诱导小鼠甲产生能够分泌抗病毒A抗体的B淋巴细胞 (2)取小鼠甲脾脏剪碎,用胰蛋白酶处理使其分散成单个细胞,加入培养液制成单细胞悬液 (3)选择培养基 只有杂交瘤细胞能够生存 抗原与抗体的反应具有特异性 (4)将杂交瘤细胞注射到小鼠腹腔内增殖;将杂交瘤细胞在体外培养
24.(11分)下图是克隆羊的培育流程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培育克隆羊时用到的卵母细胞可以从屠宰场收集,并在体外培养到________________。
(2)从供体羊中取上皮细胞,用________处理,然后进行分散培养。培养过程一般在________中进行,整个过程必须保证细胞处于________的环境中,所需营养物质要与体内基本相同。
(3)通过________________法吸出卵母细胞中的细胞核,微型吸管除了将细胞核吸出外,往往还会将__________一并吸出。
(4)去核的卵母细胞与供体细胞通过电激后融合,________进入受体卵母细胞,构建成重组细胞,融合后的重组细胞,需要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进行激活,使其完成________过程。
[解析] (1)核移植时,卵母细胞需在体外培养到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2)动物细胞培养时,需用胰蛋白酶处理组织使其分散成单个细胞;动物细胞培养过程必须保证细胞处于无菌、无毒的环境中,且一般在CO2培养箱中进行培养。
(3)核移植过程中,通过显微操作法吸出卵母细胞中的细胞核,由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卵母细胞核的位置靠近第一极体,所以用微型吸管可一并吸出细胞核与第一极体。
(4)去核的卵母细胞与供体细胞通过电激后融合,供体核进入受体卵母细胞,构建成重组细胞,融合后的重组细胞,需要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进行激活,使其完成细胞分裂和发育过程。
[答案] (1)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2)胰蛋白酶 CO2培养箱 无菌、无毒
(3)显微操作 第一极体
(4)供体核 细胞分裂和发育
25.(11分)控制哺乳动物的性别对畜牧生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分离精子技术是有效的性别控制方法。例如:牛的含X染色体的精子的DNA含量比含Y染色体的精子的DNA含量高出4%左右,利用这一差异人们可借助特殊仪器将它们分离开来,再通过胚胎工程技术就可培育出所需性别的试管牛(如图所示)。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试管动物技术通常是指通过人工操作使卵子和精子在体外条件下________,并经过早期胚胎培养后,再将胚胎移植到代孕动物子宫内,从而获得后代的技术。
(2)图中过程①是________。在这个过程中________的精子与成熟的卵子相遇时,释放________以溶解细胞膜外的一些结构。防止多精入卵的生理反应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胚胎移植时,受体应处于适合的生理状态,这就需要事先利用激素对供体和受体进行________处理;此外,受体对移入子宫的外来胚胎基本上不发生______反应,这为胚胎在受体内的存活提供了可能。
(4)为了确保得到所需性别的试管牛,往往需要对移植前的胚胎进行性别鉴定,鉴定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人工采集的卵子与精子不能直接受精,精子需要经过获能处理,卵子需要发育到MⅡ中期才可受精。精卵结合时,首先发生顶体反应,精子释放出有关的酶,直接溶解卵细胞膜外的一些结构,便于精子进入。透明带反应和卵细胞膜反应是防止多精入卵的两道屏障。受体对移入子宫的外来胚胎基本上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这是胚胎移植的生理基础。胚胎移植时,为使受体、供体生理状态相同,便于胚胎的移植,需要事先用激素对供体和受体进行同期发情处理。
[答案] (1)受精 (2)体外受精 获能 多种酶 透明带反应和卵细胞膜反应 (3)同期发情 免疫排斥 (4)取囊胚的滋养层细胞做DN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