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专版新教材高中生物浙科版选择性必修2第1章种群过关检测B卷
展开第一章过关检测(B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下面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池塘中所有的鱼是一个种群 ②内蒙古草原上全部的牛是一个种群 ③稻田中所有的稗草是一个种群 ④种群密度的决定因素是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 ⑤种群密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
A.②③⑤ B.①④⑤
C.④⑤ D.③⑤
答案:D
解析:池塘中的鱼有很多种,不属于一个种群,①错误;内蒙古草原上的牛不一定是同一物种,不属于一个种群,②错误;种群密度的决定因素有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④错误。
2.下图为甲、乙两国的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则甲、乙两国人口年龄结构分别属于( )
A.增长型、增长型
B.衰退型、稳定型
C.稳定型、增长型
D.以上三项都不是
答案:C
解析:从题图中可以明显地看出两国的人口年龄结构:甲国中幼年、成年、老年三个年龄段所占比例基本一致,属于稳定型;乙国中老年个体很少,幼年个体很多,属于典型的增长型。
3.下列关于出生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若某种群年初时个体数为100个,年末时个体数为110个,其中新生个体20个,死亡个体10个,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10%
B.若某动物的婚配方式为一雌一雄,生殖期性别比例越接近1∶1,则出生率越高
C.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性成熟时间推迟,则出生率会更高
D.若比较三种年龄结构类型的种群,则稳定型的出生率最高
答案:B
解析:出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出生个体数占种群总个体数的百分比或千分比,即(20÷100)×100%=20%,A项错误。出生率的大小与性成熟的速度、胚胎发育所需的时间以及每胎的卵或幼仔数等多种因素有关,C项错误。三种年龄结构类型的种群中,增长型的出生率最高,D项错误。
4.用标志重捕法估算某动物种群数量,第一次捕捉到40只(雄性30只,雌性10只),进行标志后放归,第二次捕捉到80只(雄性55只,雌性25只),其中被标志的有10只(雄性6只,雌性4只),假设雌雄再捕率是不同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种群雌雄比是1∶3
B.种群数量是120只
C.种群雌雄比是2∶3
D.雌性再捕率高于雄性
答案:D
解析:根据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可知,该种群数量为40×80÷10=320(只),B项错误。根据题意无法得出种群的雌雄比,A、C两项错误。由题意可知,第一次捕捉到雄性30只和雌性10只,进行标志后放归,第二次捕捉到被标志的雄性有6只,雌性有4只,据此推测,该动物种群中雄性不容易被再次捕捉,则雌性再捕率高于雄性,D项正确。
5.预测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口数量的动态信息主要来自( )
A.居住人口不同年龄组个体数量的比例
B.现有人口数量
C.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
D.人口男女性别比例
答案:A
解析:居住人口不同年龄组个体数量的比例属于种群的年龄结构,可用来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6.对某地新引入的一种鸟在第1~7年的种群增长速率进行调查研究,得到的数据见下表。
年份 | 第1年 | 第2年 | 第3年 | 第4年 | 第5年 | 第6年 | 第7年 |
增长 速率 | 0.66 | 1.54 | 2.81 | 3.67 | 2.94 | 1.65 | 0.03 |
下列对该鸟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种群的年龄结构是稳定型
B.种群的数量呈“J”形增长
C.种群密度是制约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之一
D.第3~4年中种内竞争最激烈
答案:C
解析:由题表可知,第1~4年种群增长速率不断增大,第4年时达到最大,第5~7年种群增长速率虽然逐渐减小,但种群数量依然在增加。所以该种群的年龄结构是增长型,且种群的数量呈“S”形增长,A、B两项错误。由于种群增长速率一直大于0,所以第7年种群数量最大,种内竞争最激烈,D项错误。
7.科研人员用模型构建的方法研究某个种群数量的变化时,绘制出下图,图中的λ=某一年种群数量/一年前种群数量。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2013年~2020年,种群数量先不变,然后增大,最后减少
B.该种群数量在2020年后期达到最大值
C.根据图中数据,不能确定相应的环境容纳量
D.该图直观地反映出种群数量的增长趋势,是一种概念模型
答案:C
解析:已知λ=某一年种群数量/一年前种群数量。2013~2015年,λ=1;2016~2019年,λ>1;2020年,λ=1。因此种群数量先不变,然后增大,在2019年达到最大值,然后保持不变,A、B两项错误。由于缺少2020年以后的λ值,根据图中数据不能确定相应的环境容纳量,C项正确。题图直观地反映出种群数量的增长趋势,是一种数学模型,D项错误。
8.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种群密度一般是固定不变的
B.预测种群数量变动的依据主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C.蚯蚓种群没有性别比例
D.种群的年龄结构直接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动
答案:C
解析:种群密度不是固定不变的,一般在一定范围上下波动,处于动态平衡中,A项错误。预测种群数量变动的依据主要是种群的年龄结构,B项错误。蚯蚓为雌雄同体的生物,因而没有性别比例,C项正确。种群的年龄结构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间接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动,直接影响种群数量变动的是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D项错误。
9.下图是某种群在某稳定生态系统中的数量变化曲线,K代表的是环境容纳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呈现动态波动
B.如果a等于K/2,则c等于2a
C.种群数量小于c时,出生率不一定大于死亡率
D.如果b与c的值相差不大,则种群数量刚超过b时出生率约等于死亡率
答案:B
解析:在稳定的生态系统中,种群数量在达到K值后,会围绕K值上下波动,A项正确。种群数量在K值附近波动,说明K值处于b、c之间,如果a等于K/2,则c大于2a,B项错误。在C点之前,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在C点之后的种群数量下降区段中,出生率小于死亡率,C项正确。如果b与c的值相差不大,则说明种群数量刚超过b时出生率约等于死亡率,D项正确。
10.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对某一地段中的蒲公英进行调查,得到下列一组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样方 | X1 | X2 | X3 | X4 | X5 | X6 | X7 | X8 |
种群密度/(株·m-2) | 3 | 7 | 15 | 2 | 4 | 9 | 8 | 4 |
A.该地段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为6.5株/m2
B.用此方法求出的种群密度与实际密度应完全相同
C.再重新选一次样方,所得的结果与这次应相同
D.此方法为标志重捕法
答案:A
解析:该地段蒲公英种群密度的估算值=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3+7+15+2+4+9+8+4)÷8=6.5(株/m2),A项正确。样方法是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用此方法求出的种群密度不完全与实际密度相同,B项错误。若再重新选一次样方,所得的结果与这次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C项错误。由题表可知,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的方法为样方法,D项错误。
11.南海某岛气候宜人,土地肥沃,下图表示该岛上人口数量的变化曲线。下列对该曲线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在M年内人口数量呈“S”形增长
B.当人口数量接近N时,环境阻力对人口数量的影响变得越来越大
C.整条曲线说明人类的增长曲线不符合自然界种群的增长曲线
D.随着时间的延长,岛上人口的数量一定会超过N
答案:B
解析:在M年内人口数量呈“J”形增长。N是该环境所承受的最大人口数量,当人口数量接近时,环境阻力对人口数量的影响变得越来越大。人类的增长曲线符合自然界种群的增长曲线。随着时间的延长,岛上人口的数量不会超过N。
12.假设鲤鱼种群的K值=200,N表示种群数量水平,根据下表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曲线上的点 | S1 | S2 | S3 | S4 | S5 |
(K-N)/K | 0.90 | 0.75 | 0.50 | 0.25 | 0.10 |
A.环境阻力对种群增长的影响出现在S4点之后
B.在S3时捕捞鲤鱼最易获得最大日捕获量
C.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S3点左右
D.在S1时,鲤鱼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答案:C
解析:在“S”形增长曲线中,环境阻力始终存在。在S5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即K值,捕捞鲤鱼最易获得最大日捕获量。由题表可知,种群数量越来越多,种群增长最快时(K-N)/K=0.50,此时对应的种群数量为K/2,曲线上的点是S3。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为K/2。
13.图甲表示某一经济鱼类的种群特征,图乙是某时期该鱼类种群的年龄结构曲线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图乙为图甲C点后该经济鱼类年龄结构曲线图
B.为提高经济效益,在捕捞时最好把种群密度控制在D点
C.估算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即可确定种群密度的大小
D.D点时种群数量达到K值
答案:D
解析:图乙所示年龄结构为衰退型,图甲中CD段(不包括D点)增长率大于0,为增长型,A项错误。D点时,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种群数量达到K值,在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因此在捕捞时最好把种群密度控制在K/2,B项错误,D项正确。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此外性别比例、年龄结构等也影响着种群密度,因此,仅估算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并不能确定种群密度的大小,C项错误。
14.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完成了A、B、C三组实验。定期对不同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进行计数,分别绘制出酵母菌细胞数目变化曲线依次为a、b、c,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探究的课题可能是影响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外界因素
B.三组的培养温度可能不同,A组的培养温度最适宜
C.三组的环境容纳量可能不同,B组的环境容纳量最大
D.三组的营养初始供给量可能不同,C组的营养初始供给量最少
答案:B
解析:三组的培养温度可能不同,因B组的种群数量增加最快,所以B组的培养温度最适宜。
15.图甲和图乙分别表示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和有环境阻力条件下的增长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甲
乙
A.图甲为“J”形增长,每年增加的个体数量始终不变
B.图乙为“S”形增长,G点时增长速率达到最大值
C.防治蝗灾应在蝗虫数量达到F点时进行
D.渔业捕捞后剩余量应该在E点左右
答案:D
解析:图甲曲线的斜率代表种群的增长速率(即单位时间内种群个体的增加数目),由题图曲线特征可以看出,在不同的时间点,曲线的斜率不同,即种群的增长速率不同,A项错误。图乙中G点时种群增长速率为0,B项错误。防治蝗灾应该在D点附近进行,超过D点,蝗虫增长速率加快,灭虫效果差,C项错误。渔业捕捞应该在超过K/2时进行,且每次捕捞后的剩余量应保持在E点左右,此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快,D项正确。
16.如果一个种群的增长速率为0,会出现下列哪种情况?( )
A.种群数量增加,并出现激烈的竞争食物和栖息地的现象
B.种群数量增加,寄生和捕食的情况增加
C.种群数量会因为有毒废物的积累而减少
D.种群接近载荷能力
答案:D
解析:种群的增长速率为0,说明此时该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数量不会再继续增加,达到了K值,即接近载荷能力。
17.下图是探究温度对水螅种群增长影响的实验结果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培养过程中,水螅的种群密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大
B.在30 ℃时水螅种群呈“S”形增长,种群增长速率在15 d左右最大
C.在10 ℃、20 ℃时水螅种群呈“J”形增长,且20 ℃时种群增长速率较大
D.实验结果表明,20 ℃左右是获得较大水螅种群数量的良好温度
答案:D
解析:由题图可知,水螅生长繁殖较适宜的温度是20℃,所以在培养过程中,水螅的种群密度是不可能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大的,A项错误。在30℃时水螅种群呈“S”形增长,种群增长速率在种群密度为K/2时最大,大约为5d左右,B项错误。10℃时水螅增长很慢,没有呈“J”形增长。
18.下列与调节雪兔种群数量大小无关的是( )
A.以雪兔为食的猞猁的数量
B.雪兔随季节变换毛色
C.栖息地青草的生长状况
D.雪兔种群原来密度的大小
答案:B
解析:雪兔随季节变换毛色是对环境的适应。
19.有人在研究鼠类数量急剧下降时,发现鼠的死亡不是病原体所致,鼠尸的共同特点是低血糖、肝脏萎缩、脂肪沉积、肾上腺肥大、淋巴组织退化等。这种调节属于( )
A.外源性调节
B.领域行为调节
C.内分泌调节
D.气候调节
答案:C
解析:当种群数量上升时,种群内个体经受的社群压力增加,会增强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刺激,进而引发内分泌失调,使种群数量增长停止或被抑制,继而又降低了社群压力。
20.下图是非洲某草原斑马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K1和K2不同可能是由于季节造成的草生长状态不同
B.A点和C点种群数量相同,二者的年龄结构也相同
C.天敌的大量捕食会导致斑马种群数量下降,下降趋势与BC段相似
D.在草原上斑马种群数量的变化呈波动状态主要与非生物因素有关
答案:B
解析:K1和K2表示不同的环境容纳量,环境容纳量不同可能是由于季节造成的草生长状态不同,A项正确。A点之后种群数量增加,C点之后种群数量减少,因此A点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C点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二者的年龄结构不同,B项错误。天敌的大量捕食会导致斑马种群数量减少,减少趋势与BC段相似,C项正确。草原环境因素如气候、温度等相对稳定,故在草原上斑马种群数量的变化呈相对稳定的波动状态,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0分)
21.(6分)某野外调查小组在我国东部地区对东部群落进行了深入调查,得到了树林中物种数与样方面积的关系图(图1),以及从当地主管部门获得的某物种种群数量的变化图(图2),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1
图2
(1)该野外调查小组的研究方法叫作 。图1显示,调查该地区物种数的最佳样方面积是 。
(2)调查小组对一块荒地的几种植物的种群密度进行了连续五年的调查,调查的结果如下表所示(单位:株/m2)。
植物 | 年份 |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
A | 10.0 | 9.2 | 8 | 6.8 | 5.5 |
B | 3.0 | 2.1 | 1.1 | 0.3 | 0.1 |
C | 0.3 | 0.6 | 1.1 | 1.5 | 2.3 |
D | 3.0 | 2.0 | 0.4 | 0 | 0 |
如果四种植物中有一种属于入侵物种,则该入侵物种是 ;入侵物种往往会对本土物种造成危害,其主要原因是 。
(3)由图2可知,该种群在30年中种群数量最少的是第 年,第20~30年间种群的增长率为 。
答案:(1)样方法 S0
(2)C 新环境中缺少天敌或其他限制因素,因此繁殖较快
(3)20 0
解析:(1)物种数达到最大值时的最小样方面积S0是调查该地区物种数的最佳样方面积。(2)表格中只有C的数量逐渐上升,因此C最有可能是入侵物种。(3)由图2可知,从第10年开始该种群是负增长(种群数量减少),第15年之后增长率虽然开始上升,但λ还是小于1,种群数量依然在减少;直到第20年λ=1时,种群数量停止减少,故第20年时种群数量最少。第20~30年间λ无变化,所以种群增长率为0。
22.(8分)福寿螺原产于亚马孙河流域,我国引入后进行人工养殖。后来,由于福寿螺在野外迅速蔓延,种群密度逐渐增大,一些地方的秧苗遭到啃食,农作物减产。福寿螺已被列入中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亚马孙河流域,由于鸟类、鳖等与福寿螺之间形成了 关系,从而有效地抑制了福寿螺的 。
(2)福寿螺在我国野外由于缺少 而迅速蔓延,此时期其种群数量增长类似于“ ”形曲线。欲调查福寿螺种群数量,一般采用 法。
(3)研究发现,中华鳖可捕食成年福寿螺。有人用中华鳖进行生物防治实验,下图是放养中华鳖后,福寿螺卵块的数量变化情况。
① 时间段,福寿螺种群密度下降最明显,此时,成年(生殖期)福寿螺的数量会明显减少。
②从种群特征上分析,导致8~9月份福寿螺种群密度很低的主要原因是 。
③实验结果证明: 。
答案:(1)捕食 种群密度(种群数量增长)
(2)天敌 J 样方
(3)①6月中旬~7月中旬 ②出生率基本为0(出生率非常低) ③中华鳖控制福寿螺种群数量的效果十分明显
23.(10分)下图为某种群在不同生态环境内的增长曲线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在不受限制的环境下增长,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应是 ;“不受限制的环境”的含义是 。若在自然环境中,由于环境阻力的存在,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则为 。
(2)若研究的种群为一草原牧场的羊群,则此羊群的最大放牧量不应超过 。
(3)从种群内部分析,自然种群数量达到稳定状态的原因是 。
答案:(1)a 资源无限、空间无限和不受其他生物制约 b
(2)600只
(3)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相对平衡
解析:在资源无限、空间无限和不受其他生物制约的理想条件下,种群呈“J”形增长;若在自然环境中,种群呈“S”形增长。草原牧场的最大放牧量不应超过K值(环境容纳量)。
24.(10分)桫椤是现存唯一的木本蕨类植物,极其珍贵,堪称国宝,被众多国家列为一级保护(濒危)植物。研究人员对桫椤种群生态学特性进行了调查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桫椤种群和所处群落的特征,可采用 。在小溪流两侧各取一条调查带,用 调查取样。
(2)科研人员调查了福建瓜溪三个种群中桫椤的树龄大小,绘制成下图。
甲
乙
丙
注Ⅰ.幼苗阶段;Ⅱ.幼株阶段;Ⅲ.小型植株;Ⅳ.中型植株;Ⅴ.中大型植株;Ⅵ.大型植株。
①研究种群的年龄结构可以预测在一段时间内 的变化趋势,但需结合生物的生存环境具体分析。由图可以看出,桫椤种群甲、乙、丙的年龄结构分别属于 、 、 。
②从图中可以看出桫椤种群死亡高峰出现在 过程中,长此下去,桫椤种群的年龄结构将变成 型。
③桫椤幼苗呈集群分布,随着幼苗的生长,幼苗间的 及幼苗与其他植物间的 都将会加剧,从而造成种群数量变动。
答案:(1)样方法 等距取样法
(2)①种群数量 增长型 衰退型 增长型
②幼苗阶段→幼株阶段 衰退
③种内竞争 种间竞争
解析:(1)桫椤是一种植物,调查植物或活动范围小的动物的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样方法要求随机取样,取样方法有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在宽阔的地带用五点取样法,若是狭长地带用等距取样法。在小溪流两侧取一条调查带,用等距取样法。
(2)根据年龄结构可以预测未来一段时间种群密度的变化,年龄结构有三种类型:增长型(处于生殖前期的个体数大于处于生殖后期的个体数)、稳定型(处于生殖前期的个体数与处于生殖后期的个体数大致相等)和衰退型(处于生殖前期的个体数小于处于生殖后期的个体数)。图甲和图丙中处于生殖前期的个体数居多,所以是增长型,图乙中处于生殖前期的个体数较少,处于生殖后期的个体数较多,所以是衰退型。由题图可知,从幼苗阶段到幼株阶段过程中,种群数量大幅度下降,此时出现死亡高峰,说明幼株阶段的成活率较低,而中大型植株到大型植株的数量变化并不明显,长此下去,幼年植株逐渐减少,中大型植株越来越多,年龄结构将变成衰退型。题图中显示幼苗阶段数量居多,到幼株阶段,数量大幅度下降,所以幼苗阶段的种内竞争最为激烈。导致种群数量下降的原因还可能是幼苗与其他植物之间的竞争。所以此时种群数量下降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种内竞争,二是种间竞争。
25.(16分)生物种群的数量常常随着环境资源的改变而发生波动。下图为种群自动调控的图解,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解可看出,当种群数量超过环境容纳量时,环境阻力将随之 ;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重要因素是 。
(2)若图解表示某村镇老鼠种群数量的变化,则从图解可以看出:灭鼠时只采用鼠药、鼠夹等杀死老鼠的办法,老鼠会很快恢复原有的数量。请结合图解解释原因,并提出完善的措施。 。
(3)种群是一个 系统,种群中的个体数量是随着 而变化的,这就是所谓的 ,它是由 和 的变化以及 的改变引起的。能够调节种群数量的有 因素和 因素两大类。
(4)下列两图中的图甲表示绵羊引入某岛屿后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
甲
乙
① t2后种群数量不能无限增长的原因是 。
②请在图乙中绘制绵羊进入该岛屿后种群增长速率的变化曲线。
答案:(1)增大 出生率、死亡率
(2)减小环境容纳量是降低种群数量最根本的途径。简单的灭鼠并不能降低环境容纳量,杀死一批老鼠后,种群发展的环境阻力减小,出生率增大(或上升),死亡率减小(或降低),老鼠的数量很快会恢复到原有的数量。若要达到较好的灭鼠效果,就应严密储粮,保护老鼠天敌,清除垃圾,以使老鼠的环境阻力增大
(3)动态 时间 种群数量波动 出生率 死亡率
环境条件 外源性 内源性
(4)①受到食物、空间等因素的限制
②如图
解析:(1)当种群数量超过环境容纳量时,环境阻力将随之增大。自然界中,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有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其中出生率和死亡率是最重要的因素。
(2)降低种群数量最根本的途径是减小环境容纳量,简单的灭鼠可能导致种群发展阻力减小,出生率上升,死亡率下降的局面发生。
(3)种群是一个动态系统,其个体数量可随时间变化,其种群数量可受外源性因素和内源性因素的调节。
(4)①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可因食物、空间及其他因素制约而停止增长。②绘制种群增长速率曲线时,应注意t1为钟形曲线顶点,t2~t3增长速率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