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2秋新教材高中生物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第1章种群及其动态达标检测卷

    2022秋新教材高中生物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第1章种群及其动态达标检测卷第1页
    2022秋新教材高中生物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第1章种群及其动态达标检测卷第2页
    2022秋新教材高中生物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第1章种群及其动态达标检测卷第3页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秋新教材高中生物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第1章种群及其动态达标检测卷

    展开

    这是一份2022秋新教材高中生物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第1章种群及其动态达标检测卷,共11页。
    第1章 达标检测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下列有关种群和种群密度的叙述,错误的是(  )A.稻田中所有的三化螟是一个种群B.一条河流中单位体积内的鲤鱼数量算是它的种群密度C.同一物种的种群密度是不会发生变化的D.同一块草地中所有的环毛蚓也可以算是一个种群【答案】C 【解析】稻田里的三化螟是由同一种生物个体组成的,是一个种群。B项为水生生物鲤鱼的种群密度。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在同一环境下差异是很大的,同一物种的种群密度也不是固定不变的。所有的环毛蚓是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是一个种群。2.如图是沿海发达地区城市人口年龄金字塔,造成该地人口年龄金字塔出现一对翅膀的原因是(  )A.大量老人和少年儿童迁往外地 B.有大量外来劳动力涌入该地就业C.年轻夫妇多不愿生孩子 D.中年人多外出打工【答案】B 【解析】由题图中信息可以判断,老人、中年人和儿童人口金字塔变化趋势正常,15~29岁的人口比重明显增多,比重异于其他年龄的比重,说明这种现象是大量外来劳动力涌入造成的。3.下列关于样方法调查结论的处理措施,正确的是(  )A.得出的结论与其他同学的不一致则舍弃B.即使样方数据大小不同,只要取其平均值就可接近真实密度C.取样方计算时,选生物密度大的区域更科学D.多次取样,舍弃数据悬殊的个别样方,再取其平均值【答案】D 【解析】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应随机取样,C错误;多次取样,应舍弃数据悬殊的个别样方,取其平均值,这样就更加接近真实值,A、B错误,D正确。4.甲、乙两图为某种生物种群的年龄结构曲线,如不考虑其他因素,种群甲和种群乙未来个体数量的发展趋势分别是(  )A.衰退型、增长型 B.增长型、衰退型C.稳定型、衰退型 D.稳定型、增长型【答案】B 【解析】甲图曲线表明年龄越小,个体数越多,年龄越大,个体数越少,即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其发展趋势为增长型;乙图曲线表明幼年个体少,而中老年个体多,因此其发展趋势为衰退型。5.(2020·河北邯郸模拟)有关种群增长的模型,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种群呈现J形增长的前提条件是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B.呈现S形增长的种群,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群增长所受的环境阻力加大C.种群增长数学模型的构建,通常包括以下步骤:观察并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建立模型、检验或修正模型D.种群增长的J形曲线有K值,只是K值较大,图中没有表示出来【答案】D 【解析】种群呈现J形增长的前提条件是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呈现S形增长的种群,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群密度上升,个体间由于有限的空间、食物和其他生活条件而引起的种内竞争必将加剧,以该种群生物为食的捕食者的数量也会增加,所以种群增长所受的环境阻力加大;种群增长数学模型的构建,通常包括以下步骤:观察并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建立模型、检验或修正模型;种群增长的J形曲线没有K值。6.下图表示种群特征之间的关系,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A.①②③④依次为年龄结构、出生率和死亡率、种群数量、性别比例B.种群密度完全能反映的变化趋势C.研究城市人口的变迁,迁入率和迁出率是不可忽视的D.种群数量还受自然气候等因素的影响【答案】B 【解析】年龄结构可以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方向,出生率和死亡率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种群密度只能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变化,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性别比例是通过影响出生率而影响种群密度变化的,所以①②③④依次为年龄结构、出生率和死亡率、种群数量、性别比例;除出生率和死亡率外,迁入率和迁出率也是影响城市人口变化的重要因素,种群数量受自然气候等因素的影响非常大。7.(2020·辽宁开原期中)下列有关调查动物种群密度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草地中跳蝻的种群密度一般不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B.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最好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C.运用标记重捕法调查时,个体被捕捉的概率应相等,而不能受标记状况、年龄和性别的影响D.对农作物上的蚜虫、植物叶片上的昆虫卵常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答案】C 【解析】活动范围小的跳蝻、蚜虫和植物叶片上的昆虫卵,一般可用样方法进行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一般采用标记重捕法进行调查;运用标记重捕法调查时,个体被捕捉的概率应相等,而不能受标记状况、年龄和性别的影响。8.关于自然界中生物种群增长的S形曲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种群增长不受种群密度的制约B.S形曲线表示种群数量与食物的关系C.达到K值后,种群数量保持不变D.S形曲线表示种群数量与时间的关系【答案】D 【解析】种群增长受种群密度的制约,不会无限增长,A错误;S形曲线表示种群数量与时间的关系,B错误、D正确;达到K值后时,种群增长速率为0,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而不是不变,C错误。9.在种群S形增长曲线的数学模型中,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下列条件会使种群K值增加的是(  )A.地面进行硬化后的家鼠 B.干旱环境中的东亚飞蝗C.引入北极狐后的旅鼠 D.干旱环境中的大熊猫【答案】B 【解析】地面进行硬化后的家鼠由于生存空间和食物减少,K值下降;干旱环境中的东亚飞蝗产卵容易成活,出生率高,K值增大;旅鼠由于捕食者增加,K值下降;干旱环境中的大熊猫由于食物不足K值下降。10.下列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1990年紫茎泽兰侵入我国四川凉山地区后,泛滥成灾,其增长曲线近似于JB.对农作物合理密植时,其数量不应大于KC.一个呈S形增长的种群,数量在K/2左右时增长速率最大D.一个物种引入新的地区后,一定呈J形增长【答案】D 【解析】紫茎泽兰侵入后,能泛滥成灾,说明环境条件适宜,所以开始一段时间其种群近似于J形增长,A正确;K值是环境容纳量,所以合理密植时,其数量不应超过此量,B正确;一个呈S形增长的种群,种群增长速率先增加后减少为0,在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C正确;在种群增长有限制的情况下,不可能呈J形增长,D错误。11.(2020·北京海淀区期末)下图是探究温度对水螅种群增长影响的实验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培养过程中,水螅的种群密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大B.在30 时水螅种群呈S形增长,种群增长速率在15天左右最大C.在10 、20 时水螅种群呈J形增长,且20 时种群增长速率较大D.实验结果表明,20 左右培养水螅是获得较大种群数量的良好温度【答案】D 【解析】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增加种群增长速率增加,但超过一定温度后增长速率降低;在30 时水螅种群呈S形增长,种群增长速率在种群为K/2值时最大,大约为5天左右;当温度为20 时,是一个理想环境,所以种群增长为J形增长,所以10 不可能是最合适的温度,所以此时增长的曲线不可能是J形增长。12.科研人员对某草原一种野生动物的种群进行研究,得出了与种群密度相关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如图所示。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生物的种群增长曲线呈JB.死亡率增加的原因是食物、空间和天敌等因素C.要合理利用该种动物资源,应将种群密度控制在DD.B点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种群达到最大环境容纳量【答案】B 【解析】D点时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种群数量达到最大,此时种内竞争最激烈,种群呈S形增长;死亡率增加的原因,一方面是种群数量增大,食物和空间相对减少,导致种内竞争加剧,另一方面是天敌数量增加;要合理地利用该动物资源,应将该种群的密度控制在B点时的水平,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数量恢复比较快;B点表示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数量为K/2,D点表示种群密度最大,达到K值。13.有关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的实验,正确的叙述是(  )A.改变培养液的pH不影响K值(环境容纳量)大小B.用样方法调查玻璃容器中酵母菌数量的变化C.取适量培养液滴于普通载玻片后对酵母菌准确计数D.营养条件并非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唯一因素【答案】D 【解析】改变培养液的pH会改变K值(环境容纳量)大小;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采用抽样检测法;应用血细胞计数板对酵母菌数量进行计算,不能用普通载玻片计数;养分、温度、pH、有害物质的积累等都是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14.(2020·四川重庆联考)如图纵坐标λ表示种群第二年的数量是第一年的倍数,某种群随着时间的变化,其λ变化如图,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d时种群的数量最多B.该种群增长率最大的时间段是bcC.0~a时间段种群的数量保持不变D.ad时间段种群的数量先增加后减少【答案】D 【解析】ad时,种群的数量增加,从de时,种群的数量一直在减少,故d时种群的数量最多,A正确;增长率=λ-1,可见增长率最大的时候也就是λ最大的时候,即bc段,B正确;Oa时间段λ=1,说明种群的数量不发生变化,C正确;ad时间段λ大于1,说明种群的数量一直在增加,D错误。15.下列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数学模型为:NtN0λtB.一个物种引入新的地区后,一定呈J形增长C.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要尽量降低其KD.一个呈S形增长的种群,数量在K/2左右时增长速率最大【答案】B 【解析】种群数量的变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一个物种引入新的地区后,可能不适应环境的变化而被淘汰,也可能因环境优美、缺少天敌而在一段时间内呈J形增长;对于呈S形增长的生物种群来说,增长速率最大时,种群的数量在K/2左右。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6.下列有关调查种群密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是样方法取样的常用方式,遵循了随机取样的原则B.调查古树木、跳蝻、某种蛇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样方法C.标记重捕法调查得到的种群密度一般不是最精确的实际值D.将M只鹿标记,在捕获的n只鹿中有m只被标记,则该鹿群约有M×n÷m【答案】B 【解析】样方法取样的常用方式有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最关键的是随机取样,A正确;调查蛇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标记重捕法,B错误;标记重捕法是对种群密度的估算,不是最精确的实际值,C正确;根据公式: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个体数=第二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中标记个体数,解得该鹿群个体数约有M×n÷m只,D正确。17.如下图表示种群各个特征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为出生率和迁入率,乙为死亡率和迁出率B.丙为性别比例,不能直接影响种群密度C.丁为年龄结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的种群,其种群数量一定增加D.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常用的调查方法有标记重捕法和样方法【答案】C 【解析】由题图分析可知:甲为出生率和迁入率,乙为死亡率和迁出率,A正确;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B正确;受环境、天敌等因素影响,增长型种群的种群数量也可能会大量减少,C错误;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常用调查方法有标记重捕法和样方法,D正确。18.用培养瓶培养黑腹果蝇,观察成虫数量的变化,结果如下表:时间/天15913172125293337成虫数/只6102871131207270302327341 根据表中数据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第13~25天,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个体生长加快B.第17~29天,成虫增长速率上升、死亡率下降C.第21~37天,成虫增长速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有关D.第1~37天,成虫数量呈J形增长【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第13~25天,由于环境条件适宜,成虫数量个体繁殖加快,而不是生长加快;第17~29天,成虫的数量虽然增加,但其增长速率下降,说明死亡率增加;第21~37天,成虫增长速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有关,因为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大,种内竞争加剧,导致成虫增长速率下降;第1~37天,成虫数量先增加后基本不变,呈现S形增长。19.在一段时间内,某生态系统中甲种群的增长速率变化、乙种群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t1t2,甲种群的增长速率大于乙种群B.t2时,甲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C.t2t3,甲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D.t4之后,乙种群的数量将无限增长【答案】C 【解析】图示为甲种群的增长速率变化和乙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无法比较二者增长速率的大小,A错误;t2时,甲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种群数量处于环境容纳量的一半,B错误;t2t3,甲种群的数量仍在增多,其年龄结构为增长型,C正确;由于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当种群数量增大时,种内竞争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动物的数量也增加,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当死亡率增加到与出生率相等时,种群的增长停止,D错误。20.如图中曲线1、2、3分别表示某酵母菌种群在不同温度下的3条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以下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A.在资源无限、空间无限和不受其他生物制约的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呈指数增长B.若曲线1为指数增长曲线,则曲线2、3不是指数增长曲线C.呈指数增长的种群不存在环境容纳量D.呈指数增长的种群,起始增长很慢【答案】B 【解析】在理想环境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率不变,种群数量持续增加,呈现J形增长,A正确;曲线1、2、3表示某酵母菌种群在不同温度下的3条种群数量增长曲线,由图中种群数量的增长趋势可知,曲线1、2、3都为指数增长曲线,B错误;呈指数增长的种群能无限繁殖,不存在环境容纳量,C正确;呈指数增长的种群起始增长很慢,D正确。三、非选择题:本题包含4小题。21.甲图为种群的三种典型的年龄结构类型,乙图为种群的三个典型存活类型。(1)在渔业生产中,必须严格控制渔网孔眼大小,保证水域中的鱼种群年龄结构出现甲图中的________类型,才能保证鱼产量的稳定。(2)若乙图表示对三个经营多年的养猪场的调查结果,则经营最好的为________猪场,而另外两个经营不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3)根据生活常识,判断下列生物分别属于乙图中哪种类型:人属于________,鸟属于________,蛙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4)某害虫种群年龄结构虽为________型(A),但有关专家却推断它不会泛滥成灾,因为这种害虫的年龄存活曲线如乙图中________曲线。【答案】(1)A (2)  猪场幼年猪大量死亡而无猪可卖,猪场猪养殖时期过长而投入过多,造成老年猪大量积压(3)   (4)增长 【解析】(1)若渔网孔眼过小,会造成幼鱼大量被捕获,破坏鱼群的年龄结构。(2)经营最好的为猪场,由于幼年猪存活率较高,老年猪没有滞销积压,中年猪存活率适中。猪场幼年猪大量死亡而无猪可卖,猪场猪养殖时期过长而投入过多,造成老年猪大量积压。(3)人由于社会医疗条件优越等而死亡率低;鸟类各年龄段死亡率相等;蛙排卵于水中,受外界环境影响大,幼年死亡率很高。(4)虽然害虫幼年个体多,但死亡率高而数量很快减少。22.生态工作者从东到西对我国北方A、B、C三种类型的草原进行调查。下表是不同调查面积的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种群密度的统计结果。调查面积/cm2ABC10×1033220×2055340×4086580×80149890×9016118100×10017138110×11019138120×12020138130×13020138140×140 调查B草原该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种群密度时,设计如下调查步骤。先取40 cm×40 cm为最佳样方面积。在该物种分布较密集的地方取5个样方。计数每个样方内该植物的个体数,若计数结果由多到少依次为N1N2N3N4N5,则将N3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1)本调查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取样的关键除应考虑样方的大小和数量外,还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何计算B草原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______________。(3)请指出以上设计步骤中的错误并加以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样方法 随机取样(2)计算所有样方的种群密度的平均值(3)选取的样方面积不对,应取种群密度达到稳定的最小面积(100 cm×100 cm),以减小误差 取样的方法不对,应在B草原中随机取样 对种群密度的估计方法不对,应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解析】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关键要做到随机取样,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设计步骤中的错误见答案。23.在某一片小麦田中,长着许多杂草,还有食草昆虫、青蛙、鼠、蛇等动物活动。某研究小组对该农田生态系统进行研究,请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1)研究小组要估算该农田中荠菜的种群密度,应采用________法;在取样时,关键要做到______________。(2)研究小组为了监测和预报该生态系统内鼠害的发生情况,对田鼠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者通常采用________________法估算该地区田鼠的种群数量。(3)调查统计发现田鼠繁殖能力很强,在最初的一个月内,种群数量每天增加1.47%。根据__________________,构建的田鼠种群增长模型为NtN0·λt,由此可知田鼠在最初的一个月中的生存环境条件是______________。(4)此农田中新迁入了一种食草昆虫,下图甲是与这种昆虫种群数量相关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曲线。请说出种群在B点后死亡率明显增加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两点)。(5)请根据图甲在图乙坐标系中画出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将AD标在纵坐标的合适位置上)。【答案】(1)样方 随机取样 (2)标记重捕(3)调查统计的数据(或具体的种群数量特征) 空间条件充裕、食物充足、气候适宜、缺少天敌(4)生活资源和空间有限;天敌增多(5)如图【解析】(1)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是样方法,取样的关键是随机取样。(2)田鼠的活动范围较大,通常采用标记重捕法估算某地区田鼠的种群数量。(3)在最初的一个月内,种群数量每天增加1.47%,根据调查统计的数据(或具体的种群数量特征),所构建的田鼠种群增长模型为NtN0·λt,由此可知田鼠在最初的一个月内的生存环境条件是理想条件,种群数量增长的曲线是J形曲线。(4)图甲是与这种昆虫种群数量相关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曲线。在B点后由于生活资源和空间有限、天敌增多,种群的死亡率增加。(5)据图分析,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差值为种群增长率,种群增长率先增加后减少最终为0,说明种群增长为S形曲线;在A点时,种群刚迁入,种群数量最低;在D点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此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K值),其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见答案。24.用一定量的培养液在适宜条件下培养酵母菌,将其数量随时间变化绘制如图甲,a表示每3 h换一次培养液的培养曲线,d表示不更换培养液的培养曲线。(1)曲线a表示种群呈________形增长。理论上讲,呈现这种增长模型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2)曲线d表示的增长为________形增长。属于这种增长模型的种群随种群密度(个体数量)的增加,种群的增长速率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种群个体数量达到最大值一半时,种群的增长速率达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实际情况下,塔斯马尼亚绵羊种群增长如图乙,说明在自然界中,种群数量变化会出现________现象。【答案】(1)J 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 气候适宜 没有天敌和其他竞争物种(2)S 先增大,再减小,最后为零 最大 (3)波动【解析】(1)曲线a对应的酵母菌种群,每3 h更换一次培养液,处于理想状态,呈J形增长。呈现J形增长的种群必须满足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和没有天敌和其他竞争物种等条件。(2)曲线d对应的种群,由于不更换培养液,生活条件受到限制,种群呈S形增长;种群增长速率先增后减,最后为零,其在种群个体数量达到环境最大容纳量的一半时达到最大。(3)图乙显示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并非固定不变,而是在K值附近波动。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