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中考地理复习初中地理总复习课件:第20讲 西北地区(共51张PPT)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中考地理复习初中地理总复习课件:第20讲 西北地区(共51张PPT)第1页
    中考地理复习初中地理总复习课件:第20讲 西北地区(共51张PPT)第2页
    中考地理复习初中地理总复习课件:第20讲 西北地区(共51张PPT)第3页
    中考地理复习初中地理总复习课件:第20讲 西北地区(共51张PPT)第4页
    中考地理复习初中地理总复习课件:第20讲 西北地区(共51张PPT)第5页
    中考地理复习初中地理总复习课件:第20讲 西北地区(共51张PPT)第6页
    中考地理复习初中地理总复习课件:第20讲 西北地区(共51张PPT)第7页
    中考地理复习初中地理总复习课件:第20讲 西北地区(共51张PPT)第8页
    还剩4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中考地理复习初中地理总复习课件:第20讲 西北地区(共51张PPT)

    展开

    这是一份中考地理复习初中地理总复习课件:第20讲 西北地区(共51张PPT),共5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考法1,考法2,考法3,读图指导,答案C,命题点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 1.范围:西北地区主要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级 阶梯,大体位于 大兴安岭 以西、长城和昆仑山脉—阿尔金山脉 以北。 2.地形:西北地区的地形以高原和盆地 为主,东部主要是内蒙古高原,西部高山和盆地相间分布。 
    3.气候:西北地区距海遥远 ,且被山岭重重阻隔,湿润气流难以到达,降水稀少,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超过一半的地区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有的甚至在50毫米以下,是我国干旱 面积最广的地区。 
    4.河流:由于气候干旱,这里的河流稀少,且多为季节性河流,是我国内流 河的主要分布区。最大的内流河为塔里木河 。 5.植被:西北地区荒漠和草原广布,其中东部高原以草原 为主,向西逐渐过渡为荒漠草原 和荒漠 ,西部盆地中有大面积的沙漠分布。 6.自然景观:自东向西距海洋越来越远,受到海洋的影响越来越小,降水逐渐减少,因此自东向西呈现草原 、荒漠草原 、荒漠 的自然景观。 
    7.畜牧业:西北地区草场广布,草质优良,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 基地。贺兰山 以东地区降水较多,地表水资源比较丰富,分布有呼伦贝尔草原、锡林郭勒草原等大型优质草场。贺兰山 以西地区降水稀少,地表多戈壁、沙漠,但山地降水较多,分布有高山草场。 
    8.农业:西北地区天然降水较少,难以满足农作物生长的需要,只有在河水、高山冰雪融水、地下水灌溉的地区,才能发展农业,形成灌溉 农业区。这里的农产品品质优良,尤以瓜果闻名国内外。由于夏季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瓜果和糖料作物糖分的积累,因此这里的瓜果特别甜 ;气温高,光照强,利于棉花的生长和采摘,新疆的长绒棉 享誉全国。 (1)在甘肃河西走廊、新疆高山山麓的绿洲 上,人们利用高山冰雪融水、地下水发展农业,使这些地方成了粮棉瓜果之乡。 (2)在宁夏 平原、内蒙古河套 平原上,人们引黄河水灌溉发展农业,自古以来,这里被誉为“塞外江南”。 
    塔里木盆地 1.位置:塔里木盆地位于我国新疆南部 ,天山山脉和昆仑山脉之间,是我国面积最大 的盆地。 2.气候:塔里木盆地远离海洋,周围又有高大山脉环抱,来自海洋的气流不易到达,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成为我国极端干旱 的地区。 3.地表景观:这里戈壁、沙漠广布,人迹罕至。中心的塔克拉玛干 沙漠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 4.绿洲:在塔里木盆地边缘的山麓地带和河流沿岸,分布着星星点点的绿洲 ,它们的水源主要来自山地降水和冰雪融水 。 5.人口分布:由于水源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农田、村镇、城市多沿河流或山麓水源地呈带状或点状 分布在绿洲里。 
    6.资源:塔里木盆地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尤其是天然气 储量占全国陆上天然气总储量的1/4左右。 7.西气东输工程:目前,塔里木盆地已建设了十几座大型油气田,并通过西气东输 工程把这里的天然气运送到我国东部地区。这些油气资源的开发,不仅为新疆带来了经济发展的机遇,发挥了西部地区的资源 优势,而且也缓解了我国东部地区的能源 供应紧张状况,优化了东部地区的能源 结构。 
    绿洲农业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于我国西北边疆,是我国面积最大 的省级行政区域,有多个少数民族。 2.新疆地形的显著特征是“三山夹两盆 ”,在我国最大的盆地塔里木盆地,有我国最大的塔克拉玛干 沙漠,还有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塔里木 河;在阿尔泰山脉,发源于此的额尔齐斯 河向北注入北冰洋。新疆的绿洲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有地下水、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土质较好的冲积平原上,集中分布在天山北麓地带,是新疆人口、城市和农业集中分布地区。 3.绿洲 农业是新疆农业的一大特色,主要农作物有小麦 、玉米、棉花 、甜菜,名优特色产品有哈密瓜 、葡萄、番茄和啤酒花等。 
    1.(2016·甘肃兰州中考,11)季节性河流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A.南方丘陵山地B.青藏高原C.东北平原D.西北地区
    解析:我国西北地区由于深居内陆,距离海洋远,受山脉的阻挡,降水少,气候干旱,河流稀少,且多为季节性河流。
    2.(2015·甘肃兰州中考,16)“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描述的是我国(  )A.青藏高原地区的景观B.西北地区的景观C.南方地区的景观D.北方地区的景观
    解析:“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描绘的是西北边塞的景观。
    3.(2015·甘肃兰州中考,13)我国西北地区最显著的气候特征是(  )A.干旱B.湿润C.寒冷D.湿热
    解析:西北地区地处内陆,干旱是本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
    4.(2015·甘肃平凉中考,12)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其四》中写道:“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诗中描写的场景应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  )A.北方地区B.南方地区C.西北地区D.青藏地区
    解析:诗中的“玉门关、楼兰”这些地点,都位于西北地区。“黄沙”指的是沙漠景观,也说明了诗句写的是西北地区的地理景观。
    5.(2015·甘肃兰州中考,15)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关系密切,下图中的民居常见于我国的(  ) A.云贵高原B.黄土高原C.内蒙古高原D.四川盆地
    解析:世界各地民居的建筑风格有很大的不同,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很大关系。我国内蒙古高原蒙古族的主要民居是蒙古包,便于拆迁,适宜游牧的需要。
    6.(2016·甘肃白银中考,9)读我国西北地区略图,完成下列各题。
    (1)西北地区呈东西方向条带状分布。因此,沿着A→B→C的方向,降水逐渐    。请你解释原因:        。 (2)受海陆位置影响,西北地区气候比较    ,因而农业生产方式主要以    业为主,在水源条件较好的地区(如河西走廊)还可以发展    业。 (3)图中甲城市为    ,乙城市为        。连接两城市的铁路线是    线,它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中重要的一段。 (4)C是我国最大的      盆地,盆地内有较为丰富的能源矿产    。 
    答案:(1)减少 由东向西,离海洋越来越远(2)干旱 畜牧 种植(灌溉农业、绿洲农业也可)(3)兰州 乌鲁木齐 兰新(4)塔里木 石油(或石油和天然气,必须答出石油)
    解析:第(1)题,我国西北地区由于自东向西距离海洋越来越远,降水逐渐减少。第(2)题,西北地区由于深居内陆,气候干旱,适合发展畜牧业和灌溉农业。第(3)题,读图可知,甲为兰州,乙为乌鲁木齐,连接两城市间的铁路为兰新线。第(4)题,我国最大的盆地为塔里木盆地,盆地内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考法1西北地区的气候成因及其影响
    例1(2017·山东德州中考)“辽阔草原美丽山冈青青牛羊,白云悠悠彩虹灿灿挂在蓝天上……”一首《草原牧歌》唱出了西北地区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关于西北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沿A→B→C方向,植被依次是荒漠、荒漠草原、草原B.这里有我国最大的内流河,河水补给主要来自地下水C.可观赏沙漠景观,参观坎儿井,寻找“古丝绸之路”的足迹D.呼伦贝尔草原上的蒙古族人民,每年举办民族特色活动竹竿舞
    考法2西气东输工程1.起讫点和主要经过的省级行政区域、地形区
    2.西气东输对东西部发展的意义(1)对西部的好处:①能使本地的油气资源得到大规模开发;②可使天然气产品大量运输到东部市场;③增加当地的财政收入;④带动其他相关行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2)对东部的好处:①缓解能源短缺问题;②改善环境。3.西气东输将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为避免在西气东输工程的施工过程中破坏生态环境,严格限定施工范围,尽量避免破坏地表植被,废弃物全部回收处理,土石全部回填,施工结束后恢复自然面貌。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带动了东西部的经济发展,并加快了西部地区环境治理的投入。
    例2(2017·安徽中考)读我国西北某区域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诗句,反映该区域地理环境特征的是(  )A.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B.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C.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D.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2)通过该区域能源通道向上海等地提供的能源是(  )A.煤炭B.火电C.水电D.天然气
    推理分析第一步,提取信息。本题考查新疆的自然环境及其资源特点。第二步,读图分析。第(1)题,“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是广西桂林地区的景观;“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描写的是长江的景观;“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是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6月份的景观;“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反映了新疆戈壁地区风力很大。第(2)题,新疆天然气资源丰富,通过管道输送到上海等东部地区。第三步,由以上分析可知,“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符合该区域的地理环境特征,通过该区域能源通道向上海等地提供的能源是天然气。答案(1)D (2)D
    考法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
    例3(2017·江苏宿迁中考)援疆部队利用铁路运输物资,进入新疆后,沿途可能看到的风光是(  )A.大漠孤烟B.稻花飘香C.热带雨林D.傣家竹楼
    解析:新疆气候干旱,沙漠广布,因此可以看到“大漠孤烟”。答案:A
    命题点1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及影响1.(2017·内蒙古赤峰中考)我国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这种自然特征的原因若按因果关系排序,正确的是(  )①山脉对湿润气流的阻隔 ②降水稀少,气候干旱③深居内陆,距海较远 ④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C.③④①②D.③①④②
    解析:西北地区深居亚欧大陆内部,加上高大山脉的阻挡,海洋水汽难以到达,干旱少雨,降水呈现出由东向西逐渐减少的趋势,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2.(2017·山东德州会考)结合图文资料和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兰新高铁穿越了我国的西北和青藏地区,是世界上一次性建设里程最长、我国首条在高海拔地区修建的高速铁路,全长1 776千米。兰新高铁沿线既有水草丰美的河西走廊,又有沙砾满地的戈壁沙滩;既有新兴的工业城市,又有历史悠久的古镇;既有瓜果飘香的原野,又有海市蜃楼的幻境。它将草原、雪山、湿地、戈壁大漠穿成一线,被称为中国最美高铁线。
    材料二 兰新高铁示意图和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图。
    (1)兰新高铁穿越的三个省级行政区中     在D区域;C区域地处大陆内部,    是其显著的自然环境特征,而河西走廊水草丰美,水源主要来自山地降水、            和地下水。 
    (2)C区域的自然景观自东向西依次为森林草原、温带草原、荒漠草原、荒漠,景观东西差异的原因是         。该区域生态环境极为脆弱,最易出现的环境问题是       。 (3)D区域的喜马拉雅山脉附近地壳活跃,    能源丰富;该区域草原面积广大,主要畜种有    、藏山羊、藏绵羊,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带的原因是           。 (4)(多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小明计划暑假乘高铁从兰州到乌鲁木齐沿途旅游观光,以下说法可信的有(  )A.在兰州市可以吃到正宗的特色拉面B.西宁市夏季凉爽,外出不需要涂抹防晒霜C.在吐鲁番盆地游玩时,遭遇了40 ℃以上的高温天气D.乌鲁木齐市大型商场早上10:00才开始营业E.沿途依次游览了敦煌莫高窟、吐鲁番的坎儿井、青海湖等旅游景点
    答案:(1)青海省 干旱 高山冰雪融水(2)C区域自东向西距离海洋越来越远,降水逐渐减少 土地荒漠化(3)地热 牦牛 D区域海拔高,气温低,河谷地区热量较为充足(4)ACD
    解析:第(1)题,据图观察,青海省位于D区,即青藏高原地区。C是西北地区,干旱是其主要气候特征。河西走廊的水源主要依靠山地降水、高山冰雪融水及地下水。第(2)题,C区域自东向西距离海洋越来越远,降水逐渐减少,导致地表景观差异很大。由于干旱、过度放牧、不合理的垦殖活动,易造成土地的荒漠化。第(3)题,D区域的喜马拉雅山脉附近,由于位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有丰富的地热资源。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是“高”“寒”,牦牛是特有牲畜,能耐严寒。由于D区域海拔高,气温低,河谷地区热量较为充足,适宜发展种植业。第(4)题,据图可知,兰新高铁经过了兰州,拉面是其特色小吃。西宁位于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阳光辐射强烈,需要涂抹防晒霜。吐鲁番盆地夏季高温少雨,是我国气候最炎热的地区。乌鲁木齐市位置偏西,日出比我国东部晚,所以大型商场开业的时间也晚。高铁沿线应该依次可以游览青海湖、敦煌莫高窟和吐鲁番的坎儿井等景点。
    3.(2017·福建中考)读我国区域图及部分城市气候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1)连云港濒临    (海);从连云港至阿拉山口的铁路线依次经过的主要地形区有    平原、    高原、内蒙古高原和准噶尔盆地。 (2)与连云港相比,乌鲁木齐的气温年较差    ;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3)陇海铁路线途经区域的主要耕地类型是    。 (4)乌鲁木齐所在省级行政区域显著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适合发展的主要农业生产部门是      。 
    答案:(1)黄海 华北 黄土(2)较大 海陆位置(3)旱地(4)干旱 畜牧业解析:本题考查西北地区的地理特征。第(1)题,连云港在江苏省北部,濒临黄海。从连云港至阿拉山口的铁路线依次经过的主要地形区有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和准噶尔盆地。第(2)题,观察连云港和乌鲁木齐的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乌鲁木齐位于内陆地区,气温年较差比连云港大,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海陆因素。第(3)题,陇海铁路沿线经过北方地区,属于半湿润区,耕地以旱地为主。第(4)题,乌鲁木齐在西北地区,降水稀少,显著自然特征是干旱,适宜发展畜牧业。
    4.(2017·安徽桐城中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2016年暑假,安徽师范大学国旅学院李教授带地理专业学生赴西北某地旅游,第一天到达喀什时,感觉口渴难耐,不停地喝水。在喀什一起品尝了当地的瓜果,感觉特别甜。接下来几天,他们对当地的自然、人文景观进行了考察。 (1)分析喀什地区气候干旱的原因。(2)分析喀什地区瓜果特别甜的原因。(3)简述图中城镇主要分布特点。(4)推断图示地区瓜果种植用水的主要来源。
    答案:(1)深居内陆,距海遥远,山脉阻隔,海洋湿润气流难以到达,降水稀少;蒸发量大。(2)夏季气温高,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的积累。(3)城镇主要分布在盆地的山麓地带和河流沿岸。(4)山地降水、高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解析:第(1)题,喀什深居内陆,距海遥远,山脉阻隔,海洋湿润气流难以到达,降水稀少;蒸发量大,导致降水稀少。第(2)题,喀什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气温高,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的积累。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城镇主要分布在盆地的山麓地带和河流沿岸,这里水源丰富,有连片的绿洲。第(4)题,喀什地区绿洲水源主要来自山地降水、冰雪融水和地下水。
    命题点2塔里木盆地和西气东输工程(2017·山东威海中考)读塔里木盆地地形图,完成第5~6题。
    5.该地的城市和人口集中分布在盆地周围的绿洲地区,主要影响因素是(  )A.矿产B.水源C.地形D.交通6.关于该盆地的说法,错误的是(  )A.位于我国第三级阶梯上B.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C.坎儿井是当地最古老的引水工程D.这里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瓜果甜美
    解析:第5题,新疆气候干旱,影响农业、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水源。塔里木盆地边缘有高山冰雪融水,绿洲较多,城市、人口和交通主要分布在这里。第6题,塔里木盆地位于我国第二级阶梯上;塔里木盆地是我国最大的盆地;新疆气候干旱,蒸发旺盛,坎儿井是当地特色水利灌溉工程;因为在新疆沙漠绿洲,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农作物积累的有机质多,从而使瓜果特别甜。
    命题点3新疆7.(2017·黑龙江绥化中考)塔里木盆地蕴藏的丰富资源是(  )A.油气资源B.水资源C.煤炭资源D.生物资源
    解析:塔里木盆地之中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地下蕴藏着相当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8.(2017·海南中考)央视热播的《航拍中国》纪录片中展示的坎儿井、棉田、零星分布在山麓的绿洲等画面,其航拍地是(  )
    解析:A为新疆;B为青海省;C为湖北省;D为陕西省。新疆深居内陆,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农业多分布在绿洲,长绒棉闻名全国,绿洲的水源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坎儿井是当地特色灌溉工程。
    9.(2017·山东东营中考)2016 年暑假,兰州的小明和家人一起完成了一次新疆之旅。结合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他们乘火车从兰州到新疆,经过河西走廊时,看到片片绿洲,这些绿洲的水源主要来自              和地下水。绿洲周边地区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 (2)到达新疆后,他们游览了维吾尔族传统民居——“阿以旺”式住宅。这种住宅分前后两室,前室又称“夏室”,较通透,带天窗;后室称“冬室”,相对封闭,通常不开窗。试分析这种住宅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3)在南疆地区,小明看到了成片的棉田。他了解到这里的长绒棉品质优良,采摘期集中在9~10月,由于新疆地多人少,采棉人力严重短缺。小明思考了以下几种解决措施,你认为可行的是(  )①招募其他地区的劳动力帮助采摘 ②减少棉花种植面积,改种水稻 ③提高机械化水平,推广机械采摘 ④从我国东南部大规模移民到新疆地区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4)返程时,邻座的一位支教老师和小明聊起了西气东输工程。该工程将我国西部地区丰富的天然气资源输往东部地区,促进了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请简述西气东输工程对我国东部地区发展的意义。
    答案:(1)(祁连山)高山冰雪融水 (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2)新疆夏季高温少雨,前室开天窗,通风凉爽;冬季气候寒冷,后室通常不开窗,防寒保暖。(3)C(4)缓解了东部地区能源短缺的局面;优化了东部地区的能源结构,使东部地区的环境得到了改善或减轻大气污染。

    相关课件

    中考地理复习初中地理总复习课件:第17讲 中国的地理差异(共42张PPT):

    这是一份中考地理复习初中地理总复习课件:第17讲 中国的地理差异(共42张PPT),共4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点一,考点二,人文地理差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地理复习初中地理总复习课件:第11讲 极地地区(共34张PPT):

    这是一份中考地理复习初中地理总复习课件:第11讲 极地地区(共34张PPT),共3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二北极地区,读图指导,答案A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地理复习初中地理总复习课件:第22讲 乡土地理(共43张PPT):

    这是一份中考地理复习初中地理总复习课件:第22讲 乡土地理(共43张PPT),共4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法1,考法2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