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二年级下册歌曲《欢乐颂》教学设计
展开年 级 | 二年级 | 课 题 | 《欢乐颂》 | ||
教 材 分 析 | 《欢乐颂》原为贝多芬《d小调第九(合唱)交响曲》第四乐章中的合唱唱段,它是根据德国著名诗人席勒的同名诗歌写成的,表现了亿万人民拨开迷雾,走向光明,走出深渊,讴歌欢乐的悲壮历程。作为歌曲演出的时候其旋律和结构都非常简单,但人们也经常将它拿出来独唱,可见其魅力非同一般。 本课运用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让学生在演唱《欢乐颂》,用体验式律动活动感受歌曲的旋律。 | ||||
学 情 分 析 | 二年级的学生,在本学期刚开始接触体态律动,通过每节课必唱的练声音阶练习,大部分同学已经能运用身体简单的表现基本的音阶和小跳进旋律。整节课以聆听为基础,学生需要通过聆听来完成不同的身体律动,让学生学会主动聆听音乐。 | ||||
教 学 目 标 | 1.通过学唱歌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激发学生追求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 2.通过聆听、歌唱和体态律动,学习歌曲《欢乐颂》,了解曲作者,感受歌曲中的附点 节奏及弱起小结。 3.了解歌曲曲式结构,并用歌声和体态律动去展现音乐。通过律动等活动发展学生交际、协调、相互合作的能力。 | ||||
第 1课时 | |||||
教学重点 | 学唱歌曲,学生能够在聆听中,用身体展现音乐。 | ||||
教学难点 | 弱起小节及附点节奏的掌握 | ||||
教学准备 | PPT、钢琴 | ||||
师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一、听音乐,进教室
二、练声 dd d | dr d | dr mr | d - | dr mf | mr d | dr mf | sf mr | d - || 1.演唱旋律。 2.再次演唱旋律,用脚踏出旋律节奏,并通过脚步的前后走向,表现旋律的高低位置。
三、学唱歌曲旋律 1、聆听老师弹奏《欢乐颂》,感受四拍子歌曲及其乐句。 ·初次聆听音乐,用脚走出节拍,说出曲名及曲作者。 ·复听音乐,感受歌曲的乐句,分组唱出旋律,唱完的一组蹲下。 ·用脚走出节拍,在每一个乐句结束,身体转向另一个方向继续行走。 ·第三次聆听音乐,用拍手的方式,表现四拍子音乐。 ·第四次听音乐,做乐句游戏,第1、3乐句自己走,第2、4乐句找一个同伴并肩行走。
2、难点节奏突破 ·走出音乐节奏,展示板书附点部分,在两拍的长音处,做出身体的延伸感 ·弱起:老师用两种节奏演奏第3、4句连接处,学生通过聆听,找出不一样的地方(弱起,对比2、4句,比较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四、拓展:柏林墙事件 一、·介绍柏林墙事件,了解背后的故事 二战之后,作为战败国的纳粹德国被东、西划开,成为东德和西德两个国家。1961年,一堵高墙在首都柏林立起,更加鲜明地将这种区别呈现在世人面前。去年11月7日,德国联邦议院举行了纪念会。当时,柏林国家歌剧院合唱团就演唱了贝多芬《第九“合唱”交响曲》中的欢乐颂,重现了著名指挥大师卡拉扬在两德统一时于柏林墙旁指挥柏林爱乐演奏的辉煌。 分别多年的亲人,在柏林墙被推倒后,才再次相见。 二、欣赏贝多芬《田园》交响曲里的片段《暴风雨》,感受交响曲演奏大自然的魅力 ----将故事的情绪带入歌曲,完整演唱。
五、组织下课 听音乐离开教室 |
歌曲《欢乐颂》由d、r、m、f、s五个音组成,在练声中,帮助学生建立调性感觉。 指定某一个音不出声音,可以帮助学生逐渐建立音程概念。
通过四次聆听,在行走律动中感受歌曲的乐句划分,为后面曲式结构的分析做好铺垫。同时,用拍手画圈的方式,表现歌曲拍子,也是达尔克罗兹教学法中相对经典的一种划拍方式。 学生通过聆听、律动的方式,为歌曲旋律排序,让学生用耳朵带动身体去感受音乐。
将歌曲的难点节奏,运用身体律动来表示,让学生更容易掌握这一节奏型。
学生了解作品背后的故事,带着情感演唱歌曲。
安静有序的进行 | ||||
花城版歌曲《大海》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花城版歌曲《大海》教案及反思,共3页。
小学音乐歌曲《大海》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音乐歌曲《大海》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策略,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音乐歌曲《欢乐颂》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音乐歌曲《欢乐颂》教学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