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黄鹤楼背景图ppt课件
展开1.在熟读的基础上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 2.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3.准确流畅地背诵诗歌。
宋代严羽《沧浪诗话》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后人为了赞美这首诗,不惜杜撰“诗仙”李白打油诗来造势:“一拳捶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品味这首优美的诗歌《黄鹤楼》。
黄鹤楼,故址在今武汉市蛇山(又名黄鹄山),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山东蓬莱阁并称为“四大名楼”。始建于三国时期,民国初年被火焚毁,1981年重建。
据《报恩录》记载,黄鹤楼原为辛氏开设的酒店,一道士为了感谢她千杯之恩,临行前在壁上画了一只鹤,告之它能下来起舞助兴。从此宾客盈门,生意兴隆。过了10年,道士复来,取笛吹奏,并跨上黄鹤直上云天。辛氏为了纪念这位帮她致富的仙翁,便在其地起楼,取名“黄鹤楼”。 另一说是有一位名叫费祎的人,在黄鹤山中修炼成仙,然后乘黄鹤升天。后来人们为怀念费祎,便在这黄鹤山上建造了一座黄鹤楼。
崔颢(?—754),汴州(河南开封)人,唐代诗人。开元十一年进士。天宝中为尚书司勋员外郎。少年为诗,意浮艳,多陷轻薄;后来的边塞生活使他的诗风大变,风骨凛然,雄浑奔放。其最为人称道的诗作就是《黄鹤楼》,据说李白曾为之搁笔,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全唐诗》收录其诗四十二首。
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诗兴大作。崔颢站在黄鹤楼上,暮色渐浓,看着眼前滔滔东去的长江,看着烟霭笼罩的鹦鹉洲,想着自己少年登第的得意,回首自己这些年四处奔波的艰辛,想着自己多年未归的故乡,崔颢的满怀愁绪顿时化作五十六个字从嘴里喷涌而出。
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黄鹤楼[唐]崔 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黄鹤楼 崔颢
黄 鹤 楼 崔 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传说中骑鹤飞去的仙人。
传说中的仙人已乘黄鹤离去,这里只剩下一座黄鹤楼。(仙人驾)黄鹤离去不再返回,千百年来(只剩下)白云在此飘荡。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长江中的小洲,在黄鹤楼东北。
晴日里的原野上汉阳一带的树木历历可见,碧绿的芳草长满鹦鹉洲。太阳将要落山,故乡在何处?眼前只见雾霭笼罩江面,令人发愁。
1、诗中借用仙人故事的诗句是?引用神话传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此地空余黄鹤楼”和“白云千载空悠悠中都有一个“空”字,试比较这两个“空”字的意义作用有何不同?
3、诗人在诗的末尾两句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4、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苦闷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2.“此地空余黄鹤楼”和“白云千载空悠悠”中都有一个“空”字,试比较这两个“空”字的意义作用有何不同。
第一个“空”有“只,只有”的意思,表达了好友已离去,只剩下空空的黄鹤楼和诗人自己,重在写景;第二个“空”有“空空的”“空荡荡”之意,表达的是因友人的离去和自己漂泊在外,诗人内心的孤独,寂寞和惆怅,重在抒情。
诗人在最后感叹道“烟波江上使人愁”,他为何而愁?愁什么呢?此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诗人由黄鹤楼的名字由来想到传说中的仙人已乘鹤而去,只留下这座楼和千年不变的悠悠白云;再眺望眼前汉阳城一带,草木茂盛苍翠;继而想起自己的故乡,不禁抒发了怀旧、思乡的感慨,一股世事苍茫的愁绪涌上心头。本句借景抒情,用烟波浩渺的长江烘托愁思,抒发漂泊思乡之情。
6.五、六句写看到的繁荣景象,而七、八两句却写清冷的思乡之情,运用了什么手法?传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反衬手法,传达出诗人深重的漂泊感以及对归宿的向往。
4.《黄鹤楼》一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愁”字。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
全诗借景抒情,诗人通过写登楼所见所感,抒发了人生失意、漂泊异地及怀古思乡之情。
1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2“黄鹤西楼月,长江万里情”3“一忝青云客,三登黄鹤楼”4“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5“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李白)6“黄鹤楼前春水阔,一杯还忆故人无?”(杜牧)7“城下沧江水,江边黄鹤楼。”(王维)8“青山万古长如旧,黄鹤何年去不归? ”(贾岛)9“苍龙阙角归何晚,黄鹤楼中醉不知。”(陆游)10“梦觉疑连榻,舟行忽千里。不见黄鹤楼,寒沙雪相似。 ”(刘禹锡)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译文老朋友在黄鹤楼与我辞别,在鲜花烂漫的三月去往扬州。孤帆的影子远去,在碧空中消逝,只看见浩浩荡荡的长江向天边流去。
(1)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2)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 (3)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国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4)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5)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1.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开头四句以传说落笔,巧借今昔变化,气势雄浑,感情真挚。B.后四句想象天晴时登楼眺望,由渺不可知的感受转到晴川草树的景象。C.尾联用烟波浩渺的长江烘托作者的思绪,与开头意境相应,情融景中。D.此诗起、承、转、合,出神入化,文思如行云,富于变化,历来被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
2.对这首诗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写出了美好憧憬与寻常江楼的落差,表达了诗人心中的怅然若失之情B.“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将历史传说与眼前景色相映衬,流露出物在人非、鹤去楼空之感,表达出诗人心中的悠悠乡情。C.“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描写了眼前所见的江上美景:阳光、树木、芳草、汉水、沙洲,借景抒情,使诗的意境更为高远。D.“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一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词语“乡关”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思念 .
3、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引述有关黄鹤楼的传说,为乡愁情结的抒发作潜在的铺垫。B.颔联描绘黄鹤楼高耸的雄姿,也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C.颈联采用叠词描画江上美景,让诗作的思想品位显得更为高远D.尾联展现朦胧的江上暮色,表达出作者漠然无奈的思乡之情。
4、对这首诗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写出了美好憧憬与寻常江楼的落差,表达了诗人心中的怅然若失之情。B.“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将历史传说与眼前景色相映衬,流露出物在人非、鹤去楼空之感,表达出诗人心中的悠悠乡情。C.“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描写了眼前所见的江上美景:阳光、树木、芳草、汉水、沙洲,借景抒情,使诗的意境更为高远。D.“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一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词语“乡关”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思念故乡之情。
学习了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告诉大家好吗?
起→借用传说引出黄鹤楼承→感慨仙人已去转→描写登楼所见合→抒发思乡之情
首联——近景、虚景(神往)
颔联——远景、虚景(遗憾)
颈联——日景、实景(欣赏)
尾联——晚景、实景(思乡)
黄 鹤 楼 崔 颢
初中人教部编版第三单元13 唐诗五首黄鹤楼授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第三单元13 唐诗五首黄鹤楼授课ppt课件,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美丽的传说,诗词中的黄鹤楼,学习目标,再读理解内容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黄鹤楼多媒体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黄鹤楼多媒体教学课件ppt,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黄鹤楼,唐崔颢,七言律诗,滕王阁,岳阳楼,黄鹤楼的地理位置,黄鹤楼故事,崔颢与黄鹤楼,李白搁笔,李白的黄鹤楼情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黄鹤楼说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黄鹤楼说课ppt课件,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说教材,说学情,说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过程,思乡愁绪,说作业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