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登勃朗峰教案
展开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
《登勃朗峰》是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本单元选文均为游记,学习本单元时要了解游记的特点,把握作者的游踪、写景的角度和方法,并揣摩和品味语言,欣赏、积累精彩语句。这篇课文记述了作者与友人游览勃朗峰的经历,或浓墨重彩,或简笔勾勒,笔法多变:写上山,用散文笔法,描绘山中奇景,嶙峋的怪石,变幻的光影,引出无限感慨;写下山,以小说笔法,叙述奇人奇事,惊险的旅途,怪异的车夫,富有传奇色彩,令人读之,妙趣横生。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如下:
1、我能熟读课文,会写生字新词并解释词语。
2、我能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文章语言。
3、我能体会这篇游记景色的壮美、人物的奇特,领会作者的生活态度。
【课前预习任务】
(要求:①读课文,完成预习题目②背诵词语解释)
一.作者简介
马克·吐温,是美国幽默大师、小说家、著名演说家。一生写了大量作品,题材涉及小说、剧本、散文、诗歌等各方面。代表作有 <<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等。
二.知识卡片
勃朗峰(法语意思为“白色的山峰”),是阿尔卑斯山脉的最高峰,位于法国和意大利交界处。勃朗峰海拔 4810米,是西欧的最高峰。
三.独学:给生字词注音
翌()日 俯瞰() 独踞()皑皑()颠簸()拾()级而上
四.重点词释义
络绎不绝:
纷至沓来:
名副其实:
五.朗读课文,写下你的疑惑。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会写生字新词并解释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文章语言。
3.体会这篇游记景色的壮美、人物的奇特,领会作者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难点】
体会这篇游记景色的壮美、人物的奇特,领会作者的生活态度。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观看视频,谈感受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旅游其实也是一种“阅读”,是认识世界的另一种方式。下面让我们跟随马克·吐温的脚步,走进勃朗峰,一睹勃朗峰的雄伟奇幻的风采。(经过预习和欣赏视频,请同学们尝试用一个字来“表现”全文?预设“奇”)
(设计意图:从文章意脉来看,全文都扣着“奇”来写,引导学生领悟奇景和奇人奇事)
一·请同学们快速浏览文章,完成作者的游览路线图。
(提示:圈画出表示地点的词语)指名回答,教师点拨指导:先坐火车去了马蒂尼-取道黑首抵达高地-过 V字形山口-逗留高地-向山下安冉提村进发-沿河谷前往沙蒙尼。
(设计意图:以游览路线图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师:“那老师追问一个问题,文章可以分为几部分?讲的是什么呢?”
(明确:1-6段写登山的见闻与感悟(景);7-11段写乘车的经历与感受(人)。)师:“那接下来我们一起赏山中奇景。”
二·赏山中奇景
(要求:朗读课文 1-6段)
1.作者先以散文笔法写上山过程中所见的景色,那这些景物在作者笔下到底是怎样的呢?请找出相关语句并赏析。(提示:赏析句子抓关键词、修辞、表现手法)预设:
(1) 黑首道上的美景有一处需经隧道,穿山而过;俯瞰脚下峡谷,只见一股清流急湍其间,环顾四周,岩壁巉峻,丘岗葱绿,美不胜收。整个黑首道上,到处瀑布倾泻,轰鸣作响。以清流瀑布为主景,兼写岩壁丘岗,视觉、听觉相结合,突出沿途山形奇特和山色秀美,写出了沿途瀑布之多,声势之大。
师:“从同学们用一个带有‘奇'字形容词形容黑首道上的美景。”板书(奇美)
(2)勃朗峰主峰
①一座巨大的白雪穹顶骤然映入眼帘,日照其上,光艳耀目。“穹顶”表现了勃朗峰的雄伟,“骤然”写出了勃朗峰出现之突然,给人震撼之感;“光艳耀目”写出了勃朗峰在日光照耀下熠熠生辉的王者之风。
②我们拾阶而上,威严的穹顶也随之愈升愈高,耸入蓝天,最后仿佛独踞苍穹。“耸入”“独踞”突出表现了勃朗峰的高耸、挺拔、巍峨,尽显大自然的奇伟力量。
师:“从同学们用一个带有‘奇'字形容词形容勃朗峰主峰。”板书(奇伟)
(3)勃朗峰周围的山峰有些顶端尖峭,并微微倾向一旁,宛如美女的纤指;有一怪峰,形如塔糖。运用连续比喻,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勃朗峰周围的山峰陡峭之状。
师:“从同学们用一个带有‘奇'字形容词形容勃朗峰周围的山峰。”板书(奇险)
(4)勃朗峰附近的一座峰巅但见色彩斑斓,彩霞满天,白云缭绕,轻歌曼舞,那朵朵白云精美柔细,宛如游丝蛛网一般。五光十色中的粉红嫩绿,尤为妩媚动人,所有色彩轻淡柔和,交相辉映,妖媚迷人。“轻歌曼舞”写出了峰巅云彩轻柔飘动的动态美;“游丝蛛网一般”“轻淡柔和”突出白云轻柔缥缈。
师:“从同学们用一个带有‘奇'字形容词形容附近的峰巅。”板书(奇幻)
(设计意图:在“品读课文,赏山中奇景”这一环节,设计了小组合作交流的活动,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质疑、答疑等活动,反复品读课文,体会写景的角度和方法。)
2.第六段联想到肥皂泡,抒发了怎样的感慨?
明确:
①相似:峰巅云朵那亦幻亦真的光影、色彩、形状,美丽异常,却也变化无定,转瞬即逝,就像那“最美丽最精致”却又随时会破裂的肥皂泡。
②作者的感悟:美景变化多端,转瞬即逝,令人惋惜并感慨万千。至精至美者,往往不能长久,因而尤足珍视。师:“同学们,与勃朗峰的美景相比,为作者赶车的车夫更是一道美丽的风景,请同学们再次朗读课文 7-11段,体会奇人奇事。”
三.遇奇人奇事
(要求:朗读课文 7-11段)1.作者以小说笔法写下山,找出描写车夫的句子,思考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车夫的?写出了车夫怎样的特点?
预设:
(1)“哈,看到了吗?如我所说吧——我可是名副其实的车夫之王啊。”语言描写,写出了“车夫之王”驾车本领高超,自信自得,为人热情,关心他人。
(2)出发前,“把握十足”;途中飞速行车时“神情威严”;险遭不测时,“面不改色,和颜悦色”。神态描写,写出了“车夫之王”相信自己高超的驾车本领,飞速行车时的全神贯注,镇定。
师:“请同学们试着用自信镇定的语气读一读车夫说的话,试着加上相对应的神态、动作会更好。”学生展示,师生点评。
(设计意图:学生以读促悟,品味语言。让学生个性化朗读,运用不同人物的语气口吻带入朗读,并进行教师范读和针对性点评,从而让学生领会到了不同人物性格特点和人生态度。)
(3)“有时一两个轮子着地,但大多数时候腾空而起。”这种情况下车夫之王还“时不时地掉转头来”。侧面描写,通过写行车的惊险,车夫却气定神闲,突出“车夫之王”驾车技术的高超。
师:“车夫是一个()的人?乘车经历是()的事?”
生:“奇人奇事”(板书)
师:“本文除了车夫,还写了哪些人物?作者又对他们分别持什么态度呢?”生:“还写了勃朗队长、游客”
3.作者对文中的人物(骑骡乘车的游客、“车王”和“勃朗队长”)持什么态度?从中能看出他怎样的人生态度?
预设:作者讥讽骑骡乘车的游客丧失了游山玩水的自由,欣赏“车王”和“勃朗队长”的自信热情和洒脱。从中可以看出马克·吐温幽默、坦率的个性和乐观向上、积极自信的生活态度。
师:“壮美的勃朗峰对于在此工作的车夫和向导来说是相当危险的,然而从作者的描写中,我们丝毫没有感觉到他们对自己工作的抱怨,而是抱着乐观积极的心态和自信的工作态度代表这座山峰迎接她的每一位客人,他们才是勃朗峰真正的主人。也正是由于他们的存在,使得原本美丽的山峰更加显现出诱人的魅力。”
板书:乐观向上、积极自信师:“马克·吐温是美国著名的幽默大师,你觉得文中有哪些幽默有趣的地方?”
四.赏析句子,品味语言
你觉得文中有哪些幽默有趣的地方?找出来,分析作者是怎样制造幽默效果的。
预设:(1)“如果这位王爷的车技略欠敏捷——或者说,不是老天有意安排,在他离开阿冉提时喝得酒气醺醺——结果就不会是这样的了。”经历不测之险却平安迅速的到达目的地,幸亏“车王”在驾车之前“喝的酒气醺醺”,他才能那样不顾一切的飞驰,这样不合常理的归因,带着感叹,也带有玩笑的色彩。
(2)如描写马车的一路狂奔,“有时一两个轮子着地,但大多数时候腾空而起”,显然带有夸张成分,让读者很容易想到一辆“飞行”的马车,景象如漫画一般可笑。
(3)如“勃朗队长”那夸诞重复的话语内容和酒意十足的说话方式,“说的却是德语——但标点系统毫无两样”这样一个滑稽的小插曲。
五.当堂检测
1.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皑皑(ǎi)灼热(zhuó)一如既往(jì)
B.翌日(yì)纤指(qiàn) 络绎不绝(yì)
C.颠簸(bǒ)穹顶(qióng)色彩斑斓(bān)
D.沟壑(hè)有暇(xiá) 拾级而上(shí)
2.下面对本文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文章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写的一篇游记。
B.作品记述了作者与友人游览勃朗峰的经历,全文浓墨重彩地写了勃朗峰的优美风光。
C.文章写上山用散文笔法,写下山用小说笔法,避免了单调,构思奇妙。
D.幽默是马克·吐温作品的重要特点,本文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特点。
六.课后作业
游记常常要对某处景物做定点观察,以写出景物的特点。选择一处自己游览过的景点,围绕其中一处风景,写一个片段,100字左右。
评测练习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翌日(yì) 暇畅(xiá) 妩媚(wǔ) 络绎不绝(yì)
B.灼热(zhuó) 焦炙(zhì) 纤指(qiān) 巍峨壮观(é)
C.俯瞰(hàn) 巉峻(chán) 沟壑(hè) 瞬息万变(shùn)
D.苍穹(qióng) 急湍(tuān) 诺言(ruò) 天衣云锦(jǐ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浮躁 颠簸 蔓延 名附其实
B.妖媚 摄入 旷野 一如即往
C.敞篷 宛如 顷刻 腾空而起
D.饱览 变幻 陡峭 五彩斑澜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始皇兵马俑展览开始后,参观的人便纷至沓来。
B.国庆之夜,人们轻歌曼舞,共庆佳节。
C.他走出帐篷骑上快马,拾级而上地飞奔而去,转眼间已冲上对面的小丘。
D.王经理对人和颜悦色,下属都非常喜欢他。
4.本文选自《远处的青山》,作者是( )国著名的幽默讽刺作家( ) ,他的代表作有小说( )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等。( )是欧洲阿尔卑斯山的主峰。
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看到乘车骑骡上山的人,觉得他们可怜可悯,是出于对那些人可以乘车的嫉妒心理。B.越往上爬,山就变得越来越高,是因为作者疲惫并且失去耐心,感觉山永远爬不完。
C.作者遥望峰巅,看到色彩斑斓,联想到肥皂泡,抒发了美丽易逝,要抓住机会多欣赏美景的感叹。
D.作者在文中只写了沿途的风景和颠簸之苦。
拓展阅读
雨中登泰山
李健吾
从火车上遥望泰山,几十年来有好些次了,每次想起“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那句话来,就觉得过而不登,像是欠下悠久的文化传统一笔债似的。杜甫的愿望“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我也一样有,惜乎来去匆匆,每次都当面错过了。
而今确实要登泰山了,偏偏天公不作美,下起雨来,淅淅沥沥,不像落在地上,倒像落在心里。天是灰的,心是沉的。我们约好了清晨出发,人齐了,雨却越下越大。等天晴吗?想着这渺茫的“等”字,先是憋闷。盼到十一点半钟,天色转白,我不由喊了一句:“走吧!”带动年轻人,挎起背包,兴致勃勃,朝岱宗坊出发了。
是烟是雾,我们辨认不清,只见灰蒙蒙一片,把老大一座高山,上上下下,裹了一个严实。古老的泰山越发显得崔嵬了。我们才过岱宗坊,震天的吼声就把我们吸引到虎山水库的大坝前面。七股大水,从水库的桥孔跃出,仿佛七幅闪光黄锦,直铺下去,碰着嶙嶙的乱石,激起一片雪白水珠,脱线一般,撒在洄漩的水面。这里叫作虬在湾:据说虬早已被吕洞宾渡上天了,可是望过去,跳掷翻腾,像又回到了故居。
我们绕过虎山,站到坝桥上,一边是平静的湖水,迎着斜风细雨,懒洋洋只是欲步不前;一边却暗恶叱咤,似有千军万马,躲在绮丽的黄锦底下。黄锦是方便的比喻,其实是一幅细纱,护着一幅没有经纬的精致图案,透明的白纱轻轻压着透明的米黄花纹。——也许只有织女才能织出这种瑰奇的景色。
来到雨地,走上登山的正路,一连穿过三座石坊:一天门、孔子登临处和天阶。水声落在我们后面,雄伟的红门把山挡住。走出长门洞,豁然开朗,山又到了我们跟前。人朝上走,水朝下流,流进虎山水库的中溪陪我们,一直陪到二天门。悬崖崚嶒,石缝滴滴答答,泉水和雨水混在一起,顺着斜坡,流进山涧,涓涓的水声变成訇訇的雷鸣。有时候风过云开,在底下望见南天门,影影绰绰,耸立山头,好像并不很远;紧十八盘仿佛一条灰白大蟒,匍匐在山峡当中;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嶂都成了水墨山水。蹚过中溪水浅的地方,走不太远,就是有名的经石峪,一片大水漫过一亩大小的一个大石坪,光光的石头上刻着一部《金刚经》,字有斗来大,年月久了,大部分都让水磨平了。回到正路,雨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住了,人走了一身汗,巴不得把雨衣脱下来,凉快凉快。说巧也巧,我们正好走进一座柏树林,阴森森的,亮了的天又变黑了,好像黄昏提前到了人间,汗不但下去,还觉得身子发冷,无怪乎人把这里叫作柏洞。我们抖擞精神,一气走过壶天阁,登上黄岘岭,发现沙石全是赤黄颜色,明白中溪的水为什么黄了。
我们没有看到日出的奇景。那要在秋高气爽的时候。不过我们也有自己的独得之乐:我们在雨中看到的瀑布,两天以后下山,已经不那样壮丽了。小瀑布不见,大瀑布变小了。我们敢于在雨中登泰山,看到有声有势的飞泉流瀑,一路行来,有雨趣而无淋漓之苦,自然也就格外感到意兴盎然。
1.文章前两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本文运用了“移步换景”的景物描写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文章开头引“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又引杜甫诗句“一览众山小”,用意何在?
4.文章是怎么描写“雨”的?写“雨”有什么作用?请举例说明。
参考答案
1. A 2.C 3. C
4. 美 马克·吐温 《汤姆·索亚历险记》 勃朗峰
5. C
拓展阅读
1. 前两段主要写了冒雨登山的缘由。
2. 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把全文串联起来,可以有多角度的描述,能给读者留下立体印象,给人亲眼所见、身临其境的感觉。
3.奠定全篇的感情基调,冒雨登山既不是寻常的游山玩水,也不是“发思古之幽情”,作者追求的是向艰难险阻挑战,登上泰山极顶“而小天下”!
4.采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写“雨”。正面描写如“淅淅沥沥”“细雨”,似烟似雾;侧面描写如“把老大一座高山,上上下下,裹了一个严实”。
作用:创设意境,常人很少见到雨中的泰山,写出泰山独特的美;与题目及结尾呼应,“敢于”在雨中登山,更显出作者的勇气及决心,更能鼓舞人。
课后反思
本课教学目标设计合理,符合学生的思维,问题设计有梯度,达到了引导学生思维发展的效果。尤其是在让学生重点自读之前,通过设置主要问题让学生对课文有整体的把握,了解其基本内容、语言风格,对其写法特点也有所体会。课堂的主人是学生,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这堂课在我的引导下学生的自主阅读和自主思考的效果也很好。这节课我大胆多放手,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和阅读经验,形成自己的看法。这堂课学生细读多说,彼此交流,形成了一个互相启发、互相调动的学习场。但是学生此前可能较少阅读欧美作家的游记作品,所以对作者的文风和作者作品的理解还不完全到位。接下来我打算借本课的教学,指导学生在这方面做些拓展阅读,课下对马克·吐温的作品要充分阅读,厚积而薄发,只有充分阅读,深入思考,提升文化底蕴,才能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登勃朗峰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登勃朗峰教案及反思,共6页。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1 社戏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1 社戏教案设计,共6页。
语文核舟记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语文核舟记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预习反馈 挑战答题,阅读课文 理清顺序,品读课文 探究主旨,课堂反馈总结,拓展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