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第二节 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课文配套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生物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第二节 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课文配套ppt课件,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网络构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尝试解释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1.生命观念:认知稳态与平衡观的观念。2.科学探究:借助实验手段,分析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 机制。3.社会责任:关注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一、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保持内环境稳定(实例:pH的稳态调节)
二、内环境稳定依赖于机体不同器官、系统共同参与
1.人体血浆的pH的正常范围: 。2.血浆pH维持稳态的原因:血浆中有 、蛋白质钠盐/蛋白质、 等 ,其中以 最为重要。正常情况下,NaHCO3和H2CO3的比值为 。3.人体内存在多种 物质,构成复杂的缓冲系统,共同维持内环境pH的 稳定,以保证机体的 。
NaHCO3/H2CO3
Na2HPO4/NaH2PO4
(1)剧烈运动时产生乳酸会引起内环境中pH的显著变化( )(2)因为血浆中有缓冲物质,pH稳定不变( )(3)乳酸进入血液后,主要依靠与Na2CO3反应来调节pH( )
酸性和碱性的物质进入血液,就会使血液的pH发生变化。但是,人体血浆的pH通常维持在7.35~7.45,处于动态平衡,变化范围很小,是因为血浆中有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如NaHCO3/H2CO3。
1.探究实验:对比蒸馏水、缓冲液、血浆对pH的调节作用(1)实验原理:向蒸馏水、缓冲液或血浆中加入 ,然后再滴加酸或碱溶液,根据蒸馏水、缓冲液、血浆到达 时所需酸或碱溶液的量,即可知道血浆中是否含有缓冲物质。
(3)实验结果:达到相同pH时,动物血浆和磷酸缓冲液所需HCl或NaOH的滴数 ,且明显 于蒸馏水组。(4)实验结论:血浆对pH的变化 缓冲能力,血浆中存在 。
2.根据实验获得的信息,思考下列问题:(1)蒸馏水和缓冲液有什么作用?实验中每个样品为什么要进行重复测试?提示 实验中的蒸馏水和缓冲液都是起对照的作用。实验中,每个样品都进行重复测试,是为了提高结果的可靠性。(2)分析血浆对pH的缓冲作用的机制。提示 生物材料中含有缓冲对NaH2PO4/Na2HPO4、H2CO3/NaHCO3等,它们能够对酸碱度的变化起缓冲作用。当向血浆中加入HCl时,HCl与NaHCO3反应,生成NaCl和H2CO3,H2CO3可分解为CO2和H2O;当向血浆中加入少量NaOH溶液时,NaOH和H2CO3反应,生成NaHCO3和H2O。
1.下列关于“对比蒸馏水、缓冲液、血浆对pH的调节作用”的实验,叙述错误的是A.盐酸和氢氧化钠都有腐蚀性,应避免其与皮肤和眼睛接触B.每支试管逐滴加入0.1 ml/L NaOH或HCl溶液C.实验中每个样品都要进行重复测试D.实验中只有蒸馏水组起对照的作用
解析 实验中的蒸馏水组和缓冲液组都是起对照的作用,D项错误。
2.取甲、乙两支试管,向甲内加入血浆,乙内加入等量蒸馏水,用pH试纸检测。然后,向甲、乙内各滴入等量的几滴盐酸或NaOH溶液。摇匀后,再用pH试纸检测。下列关于此实验的过程和结果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等量”是对照实验中对无关变量的要求,在这种条件下,实验结果 才可靠B.“摇匀”使酸性或碱性物质与试管中的血浆或水充分混合,确保pH试 纸检测结果的准确性C.结果是甲试管中血浆的pH变化不明显,乙试管中蒸馏水的pH变化明显D.可见血浆中有缓冲物质,pH稳定不变
解析 实验设计要符合对照原则和等量原则,“等量”是对照实验中对无关变量的要求,在这种条件下,实验结果才可靠,A正确;“摇匀”使酸性或碱性物质充分与试管中的血浆或蒸馏水混合,确保pH试纸检测结果的准确性,B正确;实验结果反映血浆中有缓冲物质,pH维持相对稳定,变化幅度很小,D错误。
1.在 系统、 系统、循环系统、 系统等共同参与下,血浆中各种 的含量及 基本维持稳定,对pH变化的缓冲能力总是保持在较高水平。2.机体不同 、 协调统一地共同完成各项生命活动,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 。
3.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的原因:机体的调节能力 或某个功能系统出现 。(1)某些疾病导致呼吸功能低下时,CO2不能及时排出,引起机体 中毒;如果某些药物、疾病使呼吸中枢兴奋性升高,通气过度,排出CO2过多,可导致机体 中毒。(2)剧烈呕吐、严重腹泻、肾功能障碍等都会导致机体的酸碱平衡紊乱。
(1)pH的相对稳定主要依靠血液中的缓冲物质,与其他器官或系统无关( )(2)内环境稳态只需机体通过消化、呼吸、循环和泌尿这四个系统的协调活动来维持( )(3)组织液中的CO2可参与pH稳态的调节( )
内环境的稳态是在机体的调节作用下,通过各器官、系统的协调统一活动完成的,比如pH的稳态需要在内环境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下,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等协调活动完成的。
1.人体对pH的调节作用与血浆在体外对pH的缓冲作用有何不同?
提示 试管内的血浆是一个有限的封闭系统,持续向其中加入酸或碱时,其缓冲能力会逐渐下降,直至消失。但是,人体是一个多功能的开放系统,在多个系统协同作用下,不断地与外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从而始终维持较强的酸碱平衡能力。
2.结合剧烈运动时产生大量乳酸和食物中摄取的碱性物质(如Na2CO3)两种情况分析人体对pH是如何调节的?
提示 (1)剧烈运动时产生大量乳酸进入血液:乳酸+NaHCO3→乳酸钠+H2CO3,H2CO3→CO2+H2O或H2CO3→ +H+。CO2可通过呼吸系统呼出体外,多余的H2O可由泌尿系统等排出体外;H+可与血浆中带负电的蛋白结合。(2)碱性物质,如Na2CO3进入血液:Na2CO3+2CO3===2NaHCO3,多余的NaHCO3由泌尿系统等排出体外,使体内的NaHCO3维持在正常水平。
1.内环境pH调节示意图
2.机体酸碱平衡紊乱的原因机体内产生或丢失的酸或碱过多而超过机体调节能力,或机体对酸碱调节机制出现障碍时,就会酸碱平衡紊乱。(1)酸中毒原因:例如某些疾病导致呼吸功能低下时,CO2不能及时排出,导致酸性物质积累。(2)碱中毒原因:例如某些药物、疾病使呼吸中枢兴奋性升高,通气过度,排出CO2过多可导致机体碱中毒;剧烈呕吐使胃腔内HCl丢失,肠液中 得不到中和被吸入血液,使血浆 浓度升高。
3.正常人的血浆pH通常为7.35~7.45,血浆pH变化不大的原因是①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多对缓冲物质对血浆酸碱度起缓冲作用 ②通过呼吸系统可不断排出CO2 ③血浆中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随尿排出体外 ④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强度的调节有利于维持血浆pH的相对稳定 ⑤食物中的碱性物质与新陈代谢产生的酸性物质所构成的缓冲对调节了血浆pHA.① B.①②③④C.①②③ D.①②③⑤
解析 血浆中含有许多对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物质,每一对缓冲物质都是由一种弱酸和一种相应的强碱盐组成的;血液中的CO2会刺激控制呼吸活动的神经中枢,促使呼吸运动增强,增加通气量,从而将CO2排出体外,使血浆pH变化不大;当碳酸钠进入血浆后,可与血浆中的碳酸发生作用形成碳酸氢盐,而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排出,使血浆pH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解析 酸碱度的相对稳定主要依靠血液中的缓冲物质,也依赖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的共同参与。
4.下列有关人体pH稳态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呼吸功能低下时,CO2不能及时排出,将导致酸中毒B.人体在多个系统协同作用下维持较强的酸碱平衡能力C.pH稳态的调节依赖于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的共 同参与D.pH的相对稳定主要依靠血液中的缓冲物质,与其他器官或系统无关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2节 内环境的稳态作业ppt课件,共24页。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作业ppt课件,共25页。
这是一份生物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第二章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第一节 内环境与稳态评课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必备知识·聚焦概念,NO1,细胞外液,细胞内液,关键能力·突破重难,NO2,应用创新·提升素养,NO3,课堂检测·巩固素能,NO4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