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生物苏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第三节 种间关系图文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苏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第三节 种间关系图文课件ppt,共5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新冠病毒,课时对点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积极思维:高斯的草履虫实验说明了什么?
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之间是竞争关系,竞争力弱的数量会不断下降。
不同种群间竞争关系,还存在其他哪些关系呢?
(1)概念:生态学上把 的生物种群之间的关系称为种间关系。
指生活在同一区域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争夺 而产生的 的关系。
a.有可能使两个不同种群达到协调的平衡状态b.激烈的种间竞争也有可能使竞争中处于劣势的一方消亡
举例:双小核草履虫与大草履虫、农作物与杂草、牛与羊。
意义:捕食者种群和被捕食者种群之间相互制约,调节着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种群数量
概念:指一种生物取食另一种生物的种间关系。
对种群数量的影响a.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种群数量之间呈现一定程度上的 波动现象。b.捕食者一般是多食性的,可以选择多种不同的被捕食者,这样既能具有阻止单一被捕食者种群数量 的作用,又能给自身带来更多的生存机会。c.被捕食者会遭到多种捕食者捕食,而当它的种群密度上升较高时,可能会引来更多种类的捕食者,以影响其数量的 。举例:狼与驼鹿;广义的捕食还包括动物取食植物。
特点:数量不同步变化,相互制约
概念:指一种生物(寄生物)寄居于另一种生物(宿主)的体内或体表,从而摄取 以维持生活的现象。寄生物与宿主既可能是 、 ,也可能是 。
结果:一方受益一方受害
寄生物与宿主相互影响a.寄生物的 和 等方面都会有适应宿主环境的特征。b.寄生物和宿主之间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在某种程度上与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相互作用很相似。
举例:寄生昆虫把卵产在其他昆虫(宿主)体内,待卵孵化后幼虫以宿主的组织为食,直至宿主死亡。
介于寄生和捕食之间的种间关系
生物种间的正相互作用包括 、 和 等。(1)互利共生①概念:指两个生物种群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相互得益的关系。②举例:豆科植物与根瘤菌互利共生,清洁鱼为其他鱼类清除寄生物。
特点:①相互依赖,彼此有利; ②如果彼此分开,则双方或一方不能独立生存
其他实例:人体肠道内的某些细菌与人; 反刍动物和其瘤胃中的细菌。
概念:指共生的两种生物的相互作用对其中一方有利,并对另一方无害的关系。
概念: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时,双方_________,但是分开后,各自_____________;
如图表示三种种间关系(捕食、竞争和互利共生),请据图思考下列问题:
(1)①~④分别表示哪种种间关系?①是竞争(竞争力明显悬殊);②是捕食;③是互利共生;④是竞争(竞争力相当)。
(2)从两种生物的数量变化趋势看,哪种种间关系中一种生物数量增加(减少),同时另一种生物数量也增加(减少)?它们是否是同步增加或减少?捕食和互利共生。捕食关系中的两种生物数量非同步增加或减少,互利共生中的两种生物数量同步增加或减少。
(3)如何判断图②中的捕食者和被捕食者?先增加或先减少的是被捕食者,如图②中的a;后增加或后减少的是捕食者,如图②中的b。(4)图①和图④中的两种竞争有何区别?图①中的两种生物的竞争力明显有悬殊,竞争的结果往往会使处于竞争不利地位的生物消亡;图④中的两种生物的竞争力相当,不会导致一种生物消亡。
核心归纳——比较各种种间关系
(1)玉米螟幼虫能进入玉米茎秆和果穗内取食,甜菜夜蛾幼虫也取食玉米,玉米螟和甜菜夜蛾的种间关系是竞争( )(2)成年鲈鱼在缺少食物的情况下会取食本物种幼鱼属于捕食关系( )(3)谚语“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映的种间关系是共生( )
1.疟原虫在人体内只能进行无性生殖,在按蚊体内才能进行有性生殖。人被感染疟原虫的按蚊叮咬后可患疟疾。在水中,按蚊幼虫以藻类和细菌为食,同时又被鱼类捕食。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疟原虫与人是寄生关系B.疟原虫与按蚊是互利共生关系C.按蚊幼虫与藻类是捕食关系D.鱼类与按蚊幼虫是捕食关系
2.下图中物种Ⅰ表示捕食者,物种Ⅱ表示被捕食者的是
题组一 竞争、捕食与寄生1.(2018·海南,22)在一个群落中,当甲、乙两个种群利用同一有限的资源时,种群间通常会发生A.捕食 B.竞争C.寄生 D.互利共生
2.鳄鱼常爬上岸来躺着不动,并张口让一种小鸟吃口腔内的小虫,当敌害来临时,鸟惊飞,鳄鱼逃走。下列有关上述生物之间的关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敌害与鳄鱼之间可能属于捕食关系B.鳄鱼与小虫之间可能属于寄生关系C.鳄鱼与小鸟之间属于竞争关系D.小鸟与小虫属于捕食关系
3.防治松毛虫常用的方法有招引灰喜鹊和施放松毛虫白僵病菌,灰喜鹊和白僵病菌与松毛虫的关系依次是A.竞争和共生 B.捕食和寄生C.捕食和共生 D.寄生和捕食
4.从生物学角度看,下列古诗中表现为物种间竞争关系的是A.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B.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C.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5.在控制条件下将生态和生理特性十分相似的两种农作物(甲和乙)混种在一起,对实验数据统计处理后,得到如图结果。预测当播种比例为甲∶乙=5∶5时,种群间竞争能力将表现出的趋势是A.甲、乙均增加 B.乙强甲弱C.甲强乙弱 D.甲、乙均减弱
题组二 综合考查种间关系6.在一个水族箱中生活着两种原生动物,它们之间用一屏障隔开,经过一段时间的养殖后,两个种群的数量都达到最大值。这时将屏障撤掉,两个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种群乙捕食种群甲B.该图表示在后期水族箱中资源和其他条件较 稳定C.若环境发生剧烈改变,最终可能种群乙存在, 种群甲不存在D.若一直保留屏障,则种群甲的数量变化曲线符合“S”型增长
7.下列有关种间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蝉吸取树的汁液、蝗虫啃食植物叶片都属于寄生关系B.两种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是在群落水平上进行研究获得的C.同一区域的两种动物之间没有共同的食物,则二者不存在竞争关系D.互利共生关系体现在某个种群内的不同个体之间
8.(2020·天津耀华中学高二上期中)群落中的不同种群间存在着多种多样的关系,这些种间关系可用不同的曲线表示出来。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鹰与鼠的种间关系可用图①表示,其中曲线b表示鹰种群数量的变化B.噬菌体与细菌的种间关系可用图①表示,二者分开一方有利C.大豆与根瘤菌的种间关系可用图②表示,二者分开彼此有利D.森林中猞猁和雪兔的关系可用图③表示,曲线a代表猞猁
9.下列对生物的种间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蜜蜂向同伴传递蜜源信息属于互利共生关系B.噬菌体和大肠杆菌属于寄生关系C.蛔虫和人属于竞争关系D.羊吃草不属于捕食关系
10.甲、乙、丙是食性相同的、不同种的蝌蚪,三者之间无相互捕食关系。某研究小组在4个条件相同的人工池塘中各放入1 200只蝌蚪(甲、乙、丙各400只)和数量不等的同种捕食者,一段时间后,各池塘中3种蝌蚪的存活率如表所示:
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A.捕食者主要捕食甲和丙B.蝌蚪的竞争结果可能受捕食者的影响C.无捕食者时蝌蚪的竞争可能导致乙消失D.随着捕食者数量的增加,乙可获得的资源相对减少
选择题11~12题为单选题,13~16题为多选题。11.在某一农田生态系统中,大面积单一种植某种农作物(甲)可导致害虫a的爆发,改成条带状合理地间作当地另一种农作物(乙)后,乙生长良好,害虫a的爆发也受到了抑制。对此,不合理的解释是A.新的种间关系不利于害虫aB.新的群落空间结构不利于害虫aC.乙的出现使害虫a的环境容纳量下降D.乙和害虫a存在互相抑制的竞争关系
12.(2020·北京四中高二上期末)为防治荔枝蝽等植食性害虫,减少农药的使用,研究人员在荔枝单一种植园中种植矮小的山绿豆(复合种植园),并研究了种植山绿豆前后种植园中几类昆虫数量的变化,结果如图。下列有关该复合种植园的叙述,不合理的是A.该种植园的生物种间关系有捕食、 寄生、竞争B.该种植园的寄生性昆虫是部分植食 性昆虫的天敌C.植食性昆虫减少的原因之一是肉食性昆虫增多D.肉食性和寄生性昆虫增多,促进植食性昆虫增多
13.某池塘中甲、乙两种具有捕食关系的鱼类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乙为捕食者,甲为被捕食者B.甲、乙之间的捕食关系仅对捕食者有利C.两种鱼之间只有捕食关系,没有竞争关系D.甲、乙两种群的相互影响,使种群数量呈现波动现象
14.生活在一个生物群落中的两个种群(a、b)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a种群与b种群为捕食关系,a种群依赖于b种群B.a种群与b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程度由强到弱C.a为“S”型增长,其增长受本身密度制约D.b为“J”型增长,始终受到a种群的制约
15.(2021·咸阳高二检测)图1中所示为生物间关系,A、B代表两种生物,C代表生物的生活条件,箭头表示营养流动的方向;图2中的坐标系表示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下列相关判断错误的是
A.图1中①~③表示的生物间关系分别是互利共生、捕食和竞争B.图1的②中A的数量大量减少后,B的数量会一直增加C.图2中的甲、乙、丙分别对应图1中的①③②D.在一个生态系统中,两种生物可能同时存在图2中的乙和丙两种关系
16.在某自然区域中逐年引入一定数量的三种生物a、b、c,这三种生物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种间关系,其种群密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物种a、b之间是捕食关系B.物种b、c之间可能是竞争关系C.物种a的种群密度减小会使物 种c的种群密度间接增大D.增大物种a、c的种群密度均会增加物种b的环境容纳量
17.在烧杯中加入一些枯草浸出液,烧杯中的枯草杆菌以其中的有机物为食,过几天后放入大草履虫,再过一段时间后,放入双小核草履虫,它们均以枯草杆菌为食。三种生物在浸出液中数量的增减情况用图中A、B、C曲线表示,据图分析回答下面的问题:
(1)枯草杆菌和草履虫之间构成_____关系,两种草履虫之间构成_____关系。
(2)A、B两条曲线分别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数量变化情况。
(3)曲线C在c~d段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曲线A在a~b段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双小核草履虫与大草履虫竞争资源过程
中,大草履虫处于劣势,数量下降
大草履虫(捕食者)数量增多
18.如图所示为3组生物(A.根瘤菌与豆科植物;B.农作物与杂草;C.狐与兔)的种间关系示意图,请回答问题:
(1)判断A~C 3组生物分别对应的曲线:A_____,B_____,C_______。
(2)造成图②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农作物和杂草共同争夺资源且生存能力相当
(3)若3种种间关系中的b死亡,对a有利的是_________。
(4)若狐死亡,则兔的发展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
(5)a或b的变化曲线代表的是______水平上的研究;a和b之间关系的变化则是在_______水平上研究的问题(填“种群”或“群落”)。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1节 群落的结构教学课件ppt,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群落的概念,研究群落的核心问题,范围和边界,丰富度,优势种,生态位,种间关系,空间结构,群落演替,群落的物种组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苏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第三节 种间关系说课课件ppt,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种间关系,不同物种的,正相互作用,负相互作用,种间的负相互作用,同一区域,同一资源,抑制对方,无机盐,协调的平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苏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第三节 种间关系作业ppt课件,共1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A级必备知识基础练,B级关键能力提升练,C级学科素养创新练,ACD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