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4.《古诗三首》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展开4.古诗三首
一、用“√”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石径(jīng jìng) 菊残(cán chán)
傲霜枝(áo ào) 挑水(tiāo tiǎo)
君须记(jùn jūn) 促织(cù chù)
橘子(jǘ jú) 犹如(yǒu yóu)
二、根据拼音写词语。
朗读诗句,我仿佛看到了hán shān( )上的shí jìng( )、火红色的枫叶、傲shuāng( )挺立的cán jú( )、黄澄澄的chéng zi( ),秋天真是五彩缤纷啊!
三、减一减,加一加,组成新字再组词。
1.经— + = ( )
2.浅— + = ( )
3.增— + = ( )
4.抖— + = ( )
四、将正确的序号填入括号中。
坐:A.乘、搭 B.因为 C.瓜果等植物结果实
1.停车坐爱枫林晚。 ( )
2.我每天坐公交车去上学。 ( )
3.山上的苹果树已经坐果了。 ( )
五、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再写出诗句的意思。
1.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寒山: 生:
诗意:
2.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擎:
诗意:
3.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篱落:
诗意:
六、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秋天,看到枫叶飘落,我会想起“停车坐爱枫林晚, ”;看到硕果累累的丰收景象,我会吟诵“ ,最是橙黄橘绿时”;看到梧桐树叶纷纷落下,我会想起“萧萧梧叶送寒声, ”。
七、课内阅读
夜书所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1.“挑”是多音字,在本诗中读(tiāo tiǎo)(打“√”),借助课文中的注释,我知道“挑”的意思是 ,“促织”的意思是 。
2.这首诗题目的意思是 。
3.这首诗是 代诗人 所作,抒发了诗人在秋天思念 的思想感情。
4.下列选项中,对本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夜深篱落一灯明”一句中的“篱落”,指的是掉落。
B.本诗第一二句写自然环境,第三四句抒发作者的思乡之情。
八、写出下列诗句描写的季节。
1.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
2.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
3.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
4.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
参考答案:
一、jìng、cán、ào、tiāo、jūn、cù、jú、yóu。
二、寒山、石径、霜、残菊、橙子。
三、经: 纟 彳 径 半径
浅: 氵 歹 残 残留
增:土 贝 赠 赠送
抖:扌 米 料 材料
四、1.B 2.A 3.C
五、1.寒山:深秋时节的山 生:产生,生出
意思: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在白云缭绕的山中,有几户人家居住。
2.擎:举,向上托。
意思:荷花凋零,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菊花凋谢,但那菊枝不怕风霜,依然傲霜斗寒。
3.篱落:篱笆。
意思:料想应该是孩子们在拨弄蟋蟀,因为夜深了远处篱笆下还亮着灯火。
六、霜叶红于二月花 一年好景君须记 江上秋风动客情。
七、1.tiǎo 用细长的东西拨弄 蟋蟀。
2.夜晚写下自己见到的情景。
3.宋 叶绍翁 家乡
4.A
八、1.冬季
2.秋季
3.夏季
4.春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