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9 说“木叶”图文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9 说“木叶”图文ppt课件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摆现象,洞庭始波木叶微脱,析问题,下结论,诗歌语言具有暗示性,拓展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章主要讨论的中心是“木叶”,那么关于“木叶”作者发现了一个什么现象?
中国古代诗人钟爱“木叶”一词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木叶下,江波连,秋月照浦云歇山。
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
一般来说,我们“木叶”可以理解为“树叶”,为什么古代诗人几乎不使用“树叶”一词呢?
小组合作:分析“树叶”“木叶”“落叶”“落木”的艺术差别
有生命力的,翠绿的,枝叶繁密的
“树叶”与“木叶”的差别点在于“树”与“木”,那么,二者有什么不同呢?(快速浏览第三段、第四段,筛选有效信息。)
没有活力的,枯黄的,树叶落尽的
木叶的第一个艺术特征:本身含有“落叶”的因素
然则“高树”则饱满,“高木”则空阔;这就是“木”与“树”相同而又不同的地方。“木”在这里要比“树”更显得单纯,所谓“枯桑知天风”这样的树,似乎才更近于“木”;它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这正是“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
“树叶”会让人联想到饱满青翠的叶子,的确不适合秋风叶落的季节,那我们改用“落叶”是不是就可以符合秋天的意境了呢?(快速浏览第五段、第六段)
落叶——强调的只是树叶落下的动态 木叶——不仅强调了树叶落尽,树干光秃秃的样子,还暗含着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
第一句:“木”不但让我们容易想起了树干,而且还会带来了“木”所暗示的颜色性。第三句:至于“木” 呢,那就说不定,它可能是透着黄色,而且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第五句:而“木”的更为普遍的潜在的暗示,却依然左右着这个形象,于是“木叶”就自然而然有了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它带来了整个疏朗的清秋的气息。“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这落下绝不是碧绿柔软的叶子,而是窸窣飘零透些微黄的叶子,我们仿佛听见了离人的叹息,想起了游子的漂泊;这就是“木叶”的形象所以如此生动的缘故。
木叶的第二个艺术特征:暗示微黄而干燥
由于“木叶”一词更生动形象地诠释了秋天疏朗干燥的特点,所以古代诗人就特别钟爱“木叶”一词了,甚至推陈出新,在诗中运用“落木”一词。比如杜甫《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比起“木叶”又有什么暗示性的信息呢?
“木叶”所以是属于风的而不是属于雨的,属于爽朗的晴空而不属于沉沉的阴天;这是一个典型的清秋的性格。至于“落木”呢,则比“木叶”还更显得空阔,它连“叶”这一字所保留下的一点绵密之意也洗净了。
【更正】“一字千金”应改为“一字千里”【高考链接】把握常考成语的含义一字之差:原意是只相差一个字,用来比喻相差的很少。相去无几:两者之间距离不远或者差别不大。 一字千金:称赞文辞精妙,不可更改。一字千里:在某句话中,只有一个字的差别,表达出的意蕴却相差很大。
“木叶”之与“树叶”,不过是一字之差,“木”与“树”在概念上原是相去无几的,然而到了艺术形象的领域,这里的差别就几乎是一字千金。
分析诗人为何钟爱“落红”“落英”而很少用“落花”的原因。
“落英”“落红”也就是“落花”之意,在古诗歌中“落英”出现的情况不少,《全唐诗》约有16句,《全宋诗》中约有36句,而《全宋词》就约有26句
“春事已烂漫,落英渐飘扬”——欧阳修《暮春门有感》“秋来更有堪夸处,日傍东篱拾落英”——陆游《山居食每不肉戏作》“桃李不禁风,回首落英无限”——秦观《如梦令》“凉月送归思往事,落英飘去起新愁”——晏几道《浣溪沙》
以“落红”表落花意的也不胜枚举,《全唐诗》中约26处,仅《全宋词》中就约有91处
“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张先《天仙子》“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苏轼《水龙吟》“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9 说“木叶”教案配套ppt课件,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全文思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9 说“木叶”课堂教学课件ppt,共4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知人论世,文本研讨,阅读文章理清思路,枝繁叶茂饱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第三单元9 说“木叶”教课内容ppt课件,共1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各段的段意,全文的结构层次,含有落叶的因素,“木”的艺术特征,诗歌语言的暗示性,现象本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