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高效课堂】人教统编版语文必修下册PPT课件+教学设计整册
语文1.2* 齐桓晋文之事精品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1.2* 齐桓晋文之事精品课件ppt,文件包含第一单元第三节《齐桓晋文之事》第一课时教案docx、第一单元第三节《齐桓晋文之事》第一课时课件docxppt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0页, 欢迎下载使用。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齐桓晋文之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课题名齐桓晋文之事教学目标1.疏通文意,积累掌握课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及句式。2.了解孟子“保民而王”的仁政思想及“制民之产”的具体措施。3.领会孟子耐心细致的说理态度和巧妙灵活的论辩方法。教学重点1.了解文言文的结构、表达、运用,抓住关键词语。2.理解作者所论述的“保民而王”的思想,运用分析与思考、探究与联想等方法,体会孟子的仁者之心。教学难点1.孟子迂回曲折的论辩方法。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授课所用视频、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熟读课文,理解文意,了解孟子思想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孟子,以其思想的博大、政治的精通、现实精神的坚强和滔滔的雄辩口才,雄居“亚圣”之位,使儒学得以发展,“孔孟之道”不仅成为儒学的代名词,而且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中国文化精神的旗帜。他的散文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将研究一下这位先贤的思想以及其光耀千古的论辩艺术。 二、介绍作者1.孟子,名 轲 ,字 子舆 。曾受业于 孔子 之孙子思的门人,著名的 思想家 、政治家和教育家。他继承并发展了孔子“ 仁 ”的学说,被尊为儒家的第二号圣人——“ 亚圣 ”。孟子30岁左右收徒讲学,44岁时开始周游列国。和孔子一样,孟子也曾带领学生游历魏、齐、宋、鲁、滕、薛等国,并一度担任过齐宣王的客卿。宣扬“仁政”“王道”始终不受重用。晚年返回家乡,所以便回到家乡聚徒讲学,与学生万章等人著书立说,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主要思想(1)民本:民本思想是孟子思想的精华所在。孟子明确提出只有“保民”才可以“王”天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他认为决定统治者统治地位的政治基础是民心,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民比君主更重要。基于这种观点,他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2)仁政:仁政思想是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孟子仁政思想主要表现在养民、教民两个方面。①养民,一要制民之产,即合理解决土地、衣食、教育等基本问题;二要使民以时,休养生息,即统治者在征用劳役时要以“不违农时”为前提,同时也反对滥捕乱伐;三要取民有制,即主张薄税轻敛。②教民,即向人民施以教化。孟子认为教化是保证社会和谐的重要措施,教化可以使人“明人伦”。(3)王道:“王道”是孟子提出的国家政治的最高理想。孟子所谓“王道”,即像商汤、周文王那样“以德行政者王”。在孟子看来,实行王道之治就是“保民而王”,就是“乐以天下,优以天下”。(4)性善:其伦理思想和政治思想的根基。孟子认为,尽管各个社会成员之间有分工的不同和阶级的差别,但他们的人性却是统一的,人的本性与动物本性的不同之处在于人有道德,即人生而具有仁、义、礼、智等道德品质。历史评价班固:“自孔子殁,缀文之士众矣。唯孟轲……博物洽闻,通达古今,其言有补于世。”唐·韩愈:“故求观圣人之道者,必自孟子始。”宋·欧阳修:“孔子之后,唯孟子知道。”宋·王安石:“孔孟如日月。”宋·朱熹:“孟轲氏没,圣学失传,天下之士,背本趋末。”宋·程颐:“周公没,圣人之道不行;孟轲死,圣人之学不传。道不行,百世无善治; 学不传,千载无真儒。” 关于《孟子》一书《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贵君轻)和政治行动,属儒家经典著作。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自从宋、元、明、清以来,都把它当做家传户诵的书。《孟子》是四书中篇幅最大的部头最重的一本,有三万五千多字,一直到清末,"四书"一直是科举必考内容。《孟子》有七篇十四卷传世:《梁惠王》上、下卷;《公孙丑》上、下卷;《滕文公》上、下卷;《离娄》上、下卷;《万章》上、下卷;《告子》上、下卷;《尽心》上、下卷。 三、写作背景1.战国时期,列强纷争,各国诸侯国君都是野心勃勃地追求统一中原的霸主地位。对外连年征战,对内盘剥人民,于是就出现“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的惨烈局面,致使广大人民过着苦难的生活。而齐国在东方诸侯中号称强国,齐宣王子承父业,野心勃勃,在稷下扩置学宫,招揽学士,任其讲学议论。孟子这时也以客卿的身份在齐宣王身边供职。于是,孟子便在一次齐宣王问有关齐桓晋文称霸之事的时候,针对当时的社会现实,阐发他的“发政施改革政治,实行“王道”的主张,这就是著名的《齐桓晋文之事》。2.假如你现在穿越回到了春秋战国时代,你面对的是一个这样的世界:战乱频繁,大国吞并小国。你要在这个困局中完成大一统的伟业。在你的面前,有两条道路的可以选择:一条是选择“霸道”,用鲜血与白骨,通过战争不断地吞并,最终统一天下;一条是选择“王道”,用“仁”治国,以“民”为先,通过“仁治”使天下归心,万国来朝。哪一条路更容易,而你会选择哪一条?孟子选择了哪一条路? 四、整体感知1.题目解读 “齐桓”指的是齐桓公,“晋文”指的是晋文公,他们都是春秋时期的霸主;“事”指的是用武力争霸于诸侯的事业。他们实行的是“霸道”,文中齐宣王以此为话题,而孟子转移了话题,谈论“王道”才是正道,“霸道”是不可行的。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齐桓公:姜姓,吕氏 ,名小白。姜姓齐国第十六位国君(公元前),春秋五霸之首,姜太公吕尚的第十二代孙。 早年在鲍叔牙保护下,逃到莒jǔ国避难。在齐襄公和公孙无知相继死去后,抢先回国,夺取君位。 任内励精图治,起用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促使齐国逐渐强盛。成为第一个中原霸主。 晋文公:姬姓,晋氏,名重耳,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的第二十二任君主,晋文公文治武功卓著,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也是上古五霸之一,与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 公元前632年,在城濮pú之战以少胜多,大败楚军,并召集齐、宋等国于践土会盟, 成为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开创了晋国长达百年的霸业。正音正字觳觫 hú sù 便嬖 pián bì 放辟 fàngpì 畜妻子xù 庠序 xiáng 孝悌 tì 颁白 bān 褊小 biǎn邪侈 chǐ 则王wàng 彼恶知之wū 忖度cǔnduó胡龁hé 商贾gǔ 狗彘zhì 鸡豚tún吾惛hūn读课文5.层次结构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20),主要说齐宣王未实行王道,不是不能,而是不为。第二部分(21—33),从反面论述“霸道”的危害,敦促齐宣王彻底改弦易辙,放弃霸道,实行王道。第三部分(34—35),阐述施行王道的具体措施。6.孟子在本文中的基本政治主张是什么?孟子劝说齐宣王放弃霸道,施行王道,“保民而王”布置作业熟读课文第一部分,结合课下注释,了解课文第一部分大意。板书设计一:提出“王道”二:“霸道”危害 保民而王三:具体措施教学反思对于王道和霸道的理解并不到位,需要对孟子思想进一步了解。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2* 齐桓晋文之事评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1.2* 齐桓晋文之事示范课ppt课件,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春秋五霸成就霸业,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类比论证,一说比喻论证,假设论证,引用论证,行霸道,统一天下,求之不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必修 下册1.2* 齐桓晋文之事课文配套课件ppt,共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