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目的分析, 教学重点分析,教学难点分析,教学方法分析,学生学情分析,教学媒体,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 酸和碱《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整体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课题从实验入手来介绍中和反应。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所以,教材没有简单将它作为酸或碱的性质来介绍,而是专门编成一个课题来说明。为了说明中和反应的产物,简单介绍了盐的概念。关于中和反应的应用,教材从酸碱性的角度说明了它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并引出了溶液的酸碱度pH及其应用。 教材安排的3个活动与探究,目的是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增强对这部分知识的认识。二、教学目的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酸和碱发生的中和反应。 (2)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 (2)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3)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密切关系,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三、 教学重点分析 (1)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2)认识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四、教学难点分析 (1)中和反应的理解和应用。 (2)酸碱性和酸碱度的区别。五、教学方法分析 1. 通过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盐酸的实验探究,掌握使用胶头滴管等实验的操作,强化实验及生活中安全意识。 2.通过同学间的合作探究—寻找身边物质测其pH,学会如何利用和开发身边的物质进行科学探究。 3.通过测定一些液体的pH,学会区分身边一些物质的酸碱性强弱。六、学生学情分析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从学生的实验探究开始,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尝试实验成功的喜悦从而知道酸碱能反应,进一步强调这类反应是中和反应。教材放眼于实际生活,使学生将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在学生了解了pH和溶液酸碱性的关系后,自己用pH试纸去测定实验室和身边物质的pH,增加了课堂趣味性也巩固了学生的记忆。后面通过 “溶液酸碱度对头发的影响”这个家庭小实验指导我们在生活中应如何选择合适的洗发水,这种学以致用的手法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教学媒体:电脑多媒体平台 实验仪器:试管.胶头滴管.玻璃棒.表面皿 实验药品:NaOH溶液.盐酸溶液.酚酞溶液.稀硫酸溶液 实验用品:pH试纸.纸巾.标准比色卡 课时安排:2课时(时间安排:第一课时中和反应及应用;第二课时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 八、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中和反应及其应用(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eq \o\ac(○,1)1.知道酸和碱发生的中和反应。 eq \o\ac(○,2)2.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2、过程与方法: eq \o\ac(○,1)1.:通过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eq \o\ac(○,2)2.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eq \o\ac(○,1)1.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eq \o\ac(○,2)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eq \o\ac(○,3.)3. .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密切关系,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二)、重点: 中和反应及其应用。(三)、难点: 中和反应的理解和应用。(四)、教学过程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创设意图激 情 导 入被蚊虫叮咬后,如果涂让肥皂水等碱性物质,可以减轻皮肤的痛痒,这是为什么?酸和碱之间是否会发生化学反应?如果发生化学反应,又会有什么特点?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 引导学生从生活走入化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以身边的事例创设情景,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寓示着本课题的重点。实验探究学生分组探究1: ①取一支试管,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 ②用滴管向试管中滴加盐酸溶液 。 ③观察现象,分析原因。提出猜测后动手实验,实验后讨论交流,分析原因突破平时在教师指导下实验现象总明显的惯例,使学生形成悬念为下面的科学探究做好准备。学生分组探究2:启发:溶液的酸碱性我们可以用酸碱指示剂来指示,如果我们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先滴上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或紫色石蕊试液,在试管上进行上述实验,又会出现怎样的结果呢?按课本要求进行探究实验。学生通过比较实验获得新的知识,增强了求知欲。分析归纳边分析边书写化学方程式。 氢氧化钠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现在红色褪去,说明氢氧化钠消失了,生成了其他物质。 NaOH+HCl = NaCl+H2O 像NaCl这样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物质,我们称之为盐。 再举例:其实其他的酸和碱也能发生类似的反应,(学生仿写化学方程式,看谁写又多又快又规范。) 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 Ca(OH)2+2HCl = CaCl2+2H2O氢氧化钙和硫酸反应 Ca(OH)2+H2SO4 = CaSO4+2H2O 观察三个生成物在构成上的共同点:都是盐。 观察三个反应的共同点:都是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揭示中和反应: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其实所有的酸和碱之间都能发生中和反应。像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没有明显现象,所以我们要借助无色酚酞观察反应是否发生,而有些酸和碱反应是有明显现象的,就不需要借助酸碱指示剂了。 1、书写化学方程式; 2、理解盐、中和反应; 3、了解盐的概念。 1、提高运用基本化学用语的能力; 2、明确基本概念; 总结与反思1:边分析边书写化学方程式。2、引导学生书写自己在探究中所涉及的化学方程式。3、揭示中和反应:酸和碱能进行反应,生成盐和水。4、 盐: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5、课件展示:演示酸碱中和反应的微观变化。6、揭示中和反应实质是:酸中的氢离子与碱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的过程(H++OH-==H2O)。1、书写化学方程式。2、理解盐、中和反应;3、了解盐的概念。 1、提高运用基本化学用语的能力。2、明确基本概念;3、通过多媒体形象、直观地感受中和反应中的微观变化。录相放映录相放映:中和反应的实验录相与自己的操作进行对比。学生通过比较规范自己的操作。化 学 与 生 活在实验完成后能将酸溶液或碱溶液直接倒进下水道吗?应该如何处理呢?积极思考,利用所学的新知回答问题现学现用,巩固知识。通过问题情景的创设把课堂教学引向实际生产生活展示有关中和反应在实际应用中的一系列图片 工业 如硫酸厂的废水中含的酸溶液比实验室的废液中多得多,需要用熟石灰进行中和处理后排放 农业 如经常下酸雨形成的酸性土壤可以加入熟石灰中和酸性 医药 如用含氢氧化铝的胃药治疗胃酸过多,你会写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吗? 学生练习:Al(OH)3+3HCl==AlCl3+3H2O 如被蚊虫叮咬后因其分泌的蚁酸而感到不适,可涂碱性物质(如稀氨水)来缓解痛痒。 提问:能涂氢氧化钠溶液吗? 生活 如用食醋中和腌制皮蛋产生的碱,从而去除皮蛋的涩味介绍化学与健康:人体的酸碱性决定健康(见PPt)观看图片 并不断思索,寻找生活中其他的例子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化学课上所学知识能密切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归纳与整理同学们回忆本节课有何收获?有何体会?有何发现? 1.知道酸和碱发生的中和反应。2.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自我归纳总结的能力。作业布置课堂练习:见附件1观察现象,分析原因,完成练习达成教学目标课后探究——清除茶瓶水垢。1、介绍茶瓶的水垢。2、提出要求:利用厨房内物质清除水垢。在家做实验课后延伸板书设计 SHAPE \* MERGEFORMAT 实质 定义 农业 工业 医药 (五)教学反思:1、成功之处:(1)通过生活实例被蚊虫叮咬后,如果涂让肥皂水等碱性物质,可以减轻皮肤的痛痒,这是为什么?并用问题来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探究的热情。(2)探究过程中层层引导展开,教学程序,思路,目标明确,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3)教法与学法运用适当,课堂学习氛围好。(4)教学过程注重了学生的参与和亲身体验,学生在活动中学到了知识。2、不足之处:(1)由于现在学生的生活经验比较少,有些内容没能得到深入研究,探究时间较长,练习较少,课堂容量不够。(2)发言不够积极大胆,有点放不开。 附件11. 下列物质之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 ) A. 2NaOH+CO2=Na2CO3+H2O B. CaCO3+2HCl=CaCl2+H2O+CO2↑C. Fe+2HCl=FeCl2+H2↑ D. 2NaOH+H2SO4=Na2SO4+2H2O2、下列化合物中属于盐的是 ( ) A. CO2 B. Cu(OH)2 C. Na2CO3 D. H2SO43、某公路上一装有硫酸的汽车翻了,怎么处理泼了一地的硫酸?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 酸和碱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共7页。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说教学设计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九年级下册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设计,共1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课时安排,教学过程,提出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