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短歌行 课件 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53298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7 短歌行 课件 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53298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7 短歌行 课件 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53298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7 短歌行 课件 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532983/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7 短歌行 课件 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532983/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7 短歌行 课件 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532983/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7 短歌行 课件 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532983/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7 短歌行 课件 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532983/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0-2021学年7.1 短歌行背景图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7.1 短歌行背景图ppt课件,共3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诗人为何而忧,酒→忧,英雄的慷慨悲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教学目标 1.掌握诗歌意象。培养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2.学习汉魏诗歌典型艺术手法。 3.学习曹操积极进取、重视人才的精神风貌。二、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诗歌;学习并掌握诗中运用比兴、典故等表现手法的鉴赏方法。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情境创设,反复诵读、质疑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受文本,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方法归纳等学习能力。审美鉴赏与创造:理解曹操“忧”的内涵,感受诗歌的情感变化。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并学习曹操为实现人生价值而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历史是任人涂抹打扮的小姑娘,千年烟尘后,历史人物的模样难免模糊。现在,请你谈谈,你心目中的曹操是怎样一个人物?
太祖运筹演谋……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陈寿 “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魏书》 “临危制变,料敌设奇,一将之智有余,万乘之才不足。” ——唐太宗“曹操至少是一个英雄。”——鲁迅
历史上曹操究竟是怎样的形象?
建安十三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击败吕布、袁术等豪强集团, 又在著名的官渡之战一举消灭了强大的袁绍势力,统一了北方。这年冬天,亲率八十三万大军,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联盟”,统一天下。在赤壁大战前夕,酒宴众文武,饮至半夜,忽闻鸦声望南飞鸣而去。57岁的曹操有感此景而横槊赋诗,吟唱了这首千古名作-----《短歌行》。
《短歌行》是汉乐府的曲调名,“长歌”、“短歌”是依照歌词音调的长短而言。一般说,长歌比较热烈奔放,短歌比较短促,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诗句都是四字句,就称之为“短歌”。 “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文学体裁。除了“行”还有“歌、吟、引、曲、谣、辞”都是诗歌的体裁。
“歌行”属乐府诗一类,汉魏以后的乐府诗,题名为"歌"和"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在形式上并无严格的区别。后遂有"歌行"一体,其音节、格律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行”是乐曲的意思。乐府诗有如下称谓:歌——《垓下歌》《白雪歌》《登幽州台歌》行——《兵车行》《丽人行》《十五从军行》吟——《秦中吟》《白头吟》 引——《李凭箜篌引》曲——《西洲曲》《秋风曲》《渭城曲》还有谣、辞等别称。
曹操的诗歌现存20余首,大致分两类
①有的反映当时社会动乱,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如《蒿里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②有的抒发个人的政治理想和抱负。如《步出夏门行》《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又如《短歌行》。
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四、初读诗歌 理解大意
几何:去日苦多:何以解忧: 青青子衿: 忧从中来: 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 山不厌高:
过去的时光实在太多 以何解忧对人的尊称,多指男子内心向南,名词活用作状语三,泛指多次;匝,圈、周满足
层解 第四层,表明诗人虚心纳士、竭尽诚心、不遗余力的态度。点评 全篇抒写了年华易逝的感慨,流露出对朋友的怀念和求贤若渴的心情,表现了诗人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䜩,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1、诗中表现了哪些具体的感情?
2、诗中这些具体的感情,哪一种是核心情感?
慨当以慷, 思难忘。何以解 ,唯有杜康。 从中来,不可断绝。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一忧:人生之短, 光阴易逝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二忧: 贤才难得
-----宽宏大量, 广纳人才。(比兴、用典)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1、比喻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以明月比喻贤才,以明月不可掇比喻贤才难得。“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以乌鹊择木而栖比喻贤才的徘徊歧路,表达对他们前途的关切。“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比喻自己广纳天下贤才的宽阔胸襟。求贤之心永无止境,犹如大海不辞涓流,高山不弃土石一样。
2、巧用典故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郑风·子矜》,本意是传达恋爱中的女子对情人的爱怨和期盼的心情,这里诗人化用诗意,比喻对贤才的渴望,热烈的期待贤士的到来,古朴深沉,自然妥帖。
这原是一首情诗,诗句的大意:情人青色的衣衿,令我情思悠长.纵然我没有去你那里,难道你就不能和我保持联系?
《诗经·郑风·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引用成句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是引用《诗经 · 小雅 · 鹿鸣》篇中的句子,原是欢宴宾客时唱的诗,描写欢宴宾客的句子,这里借用来表达诗人招纳贤士,礼遇贤才的态度。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引用《史记·鲁周公世家 》,借周公的典故,以礼贤下士的周公自比,表示自己像周公一样厚遇贤士,使天下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开创一个“天下归心”的大好局面。既表达了对人才的谦敬,又委婉地流露出其吞吐天下的雄心壮志,气势是宏大的,意义上深远的。
这首诗通过比喻用典的艺术手法表,曹操求贤若渴的急切心情,使我们看到了曹操作为一代政治家的英雄本色:他有爱才、礼贤的政治家的胸襟;他有统一天下的宏大志愿。所以《短歌行 》不愧是一曲慷慨悲凉的浩歌 , 一腔求贤若渴的真情!
这首诗感慨光阴易逝,功业难成,抒发了作者求贤若渴,共图大业的急切心情。表现出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二、课内阅读阅读《短歌行》,回答5~6题。 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5.下列对文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四句一节,共八节。开头两句抒发诗人对时光易逝、功业未成的感慨。首句“对酒当歌”及第三句的妙用比喻“譬如朝露”,突出了短句的精髓,展示了一种时间不等人的急迫境界,蕴藏着促人及时努力的意思。B.三、四节在内容上,表现了诗人对贤才的思慕,艺术手法上则是巧借“引用”,诗人引古喻今,突出了他求贤而不得时的朝思暮想和求得贤才后的恭敬。
C.五、六节承接上文,进一步抒发诗人渴望贤才的情怀,时忧时喜,感情有起伏。D.最后两节仍运用借代和引用的手法,深化诗人渴求贤才的热望和统一天下的雄心。
解析 D项,“最后两节仍运用借代”错误,从诗中来看,最后两节应是运用比兴和引用的手法,而不是借代,如以乌鹊绕树、“何枝可依”来比喻贤才徘徊着想要选择明主。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 上册7.1 短歌行优秀课件ppt,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建安风骨,英雄的慷慨悲歌,精读赏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7.1 短歌行课堂教学课件ppt,共4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小组讨论,为何而忧,忧思其表,壮志其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 上册7.1 短歌行优秀课件ppt,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短歌行,比兴手法引用典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